豢夸二氏戒 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答案1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名著《儒林外史》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阅读【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然后描写的是周进、范进一批八股学士,包括王惠、荀玫,都不再是多少光鲜亮丽的形象。
荀玫等人之后,《儒林外史》中大着笔墨的便是蘧公孙娄公子一批官宦之后了,也不过是附庸风雅之辈,接着又引出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一批人物来,坑蒙拐骗,混迹“文坛”上。
最后作者写下琴棋书画四大奇人,身有一技之长,谋生吃饭,闲暇便做“学问”,自言“我也不是要做雅人。
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
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
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情节梗概】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
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王冕死后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间,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路。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 D.符定一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A.项B.狄C.娶 D.考3.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 D.邑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A.奚何来B.戒尖舟C.出走见 D.即休飞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 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 hánD.Dān yú;Kè hán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A.森相肉B.屋前臣C.向陟门 D.美家库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齐剂 D.赴讣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B.范增数目项王;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A.其是之谓乎B.是皆秦之罪也;C.是元和四年也;D.是以後世13.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14.下面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A.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B.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C.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D.且事本末未易明也;15.下面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B.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16.“干”的本义是A.触犯B.战争C.冲撞 D.盾牌17.下面各句,“济”用本义的是A.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B.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C.杀黑龙以济冀州;D.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18.下面各句,“诛”用本义的是A.诛屦于徒人费,弗得;B.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C.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D.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19.“相”的本义是A.扶助B.辅佐C.仔细看 D.相貌20.下面各句,“启”用本义的是A.齐桓公并国二十,启地千里;B.共叔段将袭郑,夫人将启之;C.适启其口,匕首已陷于匈矣;D.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21.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B.乘今之时,因天之助;C.陈文子有马十乘;D.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22.下面各句,没有使用共用这一修辞方式的是A.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B.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C.今君有区区之薛,而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D.宫中符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出自A.论语;子路从而后B.论语;阳货欲见孔子C.论语;季氏将伐颛臾D.论语;颜渊季路侍24.“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此句出自A.左传;公孙无知之乱B.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C.左传;郑伯克段于鄢D.左传;齐桓公伐楚25.“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此句出自A.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B.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C.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D.战国策;郭隗说燕王求士26.下面的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声训的是A.如字B.之言C.之貌 D.谓之27.下面各句,没用复合偏义修辞方式的有A.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到成败B.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C.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D.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28.下列工具书,主要用于解释虚词的有A.古汉语常用字字典B.辞源C.汉语大词典D.词诠29.下列各组字,形符全相同的有A.神视福禄B.恭慢思慕C.然燕烹焉D.郎都陵阳30.下面各组字,含有指事字的有A.牛相看亦B.山向伐牢C.水文漏从D.即字目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下面各组字,全为会意字的有A.步戒走比B.得见新符C.众示保监D.徙固阿分E.冠莫删析32.下面的形符,表示的意义与行走有关的有A.辶B.行C.彳D.走E.足33.下面各句,用有通假字的有A.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醉去;D.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E.强自取柱,柔自取束;34.一联诗句对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出句的平仄可以是A.仄仄平平平仄仄B.平仄平平平仄仄C.平仄仄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仄平仄E.平仄仄平仄平仄35.以下工具书,专门查检古代汉语虚词的是A.词诠B.康熙字典C.助字辨略D.经传释词E.经籍纂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3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堪:37.僖公之母弟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绌:38.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慢:39.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如:40.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令: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41.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其:42.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或:43.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相:44.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于:45.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4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哪几种识别方法 4分47.具有什么关系的一对或一组字才是古今字 3分48.指出下列各组汉字哪些是严格意义的异体字用△标出,并说明判断其他几组不是异体字的理由及严格意义异体字必须具备的条件;3分修—杯——野—率—烟雕—帷巍村—御—驭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则资皮,冬则资,2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3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4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5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国语;越语49.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译文:50.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译文:5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文:52.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无乃后乎译文:53.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译文: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1小题,共10分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者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而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仁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一解释下列各句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3分55.朝秦楚,莅中国莅:56.殆有甚焉殆:57.欲辟土地辟:二指出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用法和意义:2分58.朝秦楚,莅中国朝:59.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服:三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异体字或古字,指出其相应的本字、正体字和今字:5分60.轻不足于体与61.采色不足视于目与6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63.盖亦反其本矣64.皆欲赴于王四把下面几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65.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译文:6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译文:6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译文:68.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译文:69.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仁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译文: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A4.C5.C6.D7.B8.A9.C 10.C11.A 12.B 13.C 14.A 15.B 16.D 17.D 18.D 19.C 20.B21.A 22.D 23.A 24.C 25.B 26.B 27.C 28.D 29.B 30.A二、多项选择题31.AE 32.ABCDE 33.ABCDE 34.ABCDE 35.ACD三、释词题一36.堪:受得住、经得起 37.绌:贬低 38.慢:怠慢39.如:到,去 40.令:美,善二41.其:副词,大概 42.或:代词,有的人43.相:副词,他们 44.于:介词,给45.以:连词,又四、简答题46.形容词用如动词的识别方法有如下几种:名词前边的形容词,如果不是修饰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就用如动词;辅助性代词“所”后的形容词用如动词;代词“之”、“我”等后面的形容词用如动词;助动词后边的形容词用如动词;47.一对或一组字之间具有以下几种关系时,它们之间是古今字:一是从造字时间上来看,二者要有早有晚;二是从意义范围上来看,二者要有大有小;三是从意义上来看,二者要在某一意义上相同;如“反”和“返”,“反”造得早,意义范围大:“返”造得晚,意义范围小;同时二者在“回来”这个意义上相同,所以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48.修—杯△—△△—野△ —率△—烟△雕—帷鳌饔巍村△—△御—驭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必须音义全同,在任何语境下都可以通用;在古书中通用范围虽很广,但仍有一些义项不通用,或本义不同,都不是异体字;如修—, —率,雕—巍 ,御—驭等;五、古文翻译题49.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译文:有能帮助我出谋划策让吴军撤退的人,我跟他共同主持越国的政事;50.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译文:天旱时就准备舟船,下大雨时就准备马车,以便等待缺乏的时候;5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文:即使没有各方面的忧患,但谋臣和勇猛的武士,不可不豢养和挑选啊;52.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无乃后乎译文:现在您已经栖身于会稽山上,这样以后才找谋臣,恐怕晚了吧53.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译文:假如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话,有什么晚呢六、古文标点题54.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者,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而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七、古文阅读题一55.莅:拥有56.殆:恐怕57.辟:开辟二58.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59.服:动词使动用法,使……归服三60.,异体字,正体为“暖”61.采,古字,今字为“彩”62.辟,古字,今字为“ ”63.反,古字,今字为“返”64.,异体字,正体为“诉”四65.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译文:我怎么能对这样做感到痛快呢,我是要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啊;6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译文:是想要开辟您的国土,使秦楚等国都来朝贡,拥有整个天下,同时安抚四周的外族;6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译文:用您这样的做法,来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68.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译文:凭借九分之一的土地想要让九分之八的人归服您,这跟弱小的邹国跟强大的楚国为敌有什么不同69.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仁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译文:现在您发布政令施行仁德,让天下所有的仁者都想到您的朝中做官;。
张谷英村家训族戒

张谷英村家训族戒张谷英村家训族戒是维系张氏家族延绵至今的精神支柱,它融合了孝、和、勤、廉等传统儒家理念。
自始祖张谷英公定居于湖南渭洞笔架山麓,殷切希望子孙贤达,传世百代。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他,深知勤耕苦读乃家庭、家族兴旺必经之道,常常谆谆教诲后人。
后世子孙据其理念总结出了“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治家格言。
随着张氏一族的兴旺,后世子孙迫切感受到必须建立一套众人皆尊崇的行为规范。
1768年,张炳、张默斋、张祖武、张煌等人合族众议,主持编订了《张氏家训》16条、《族戒》5条,并列入族谱,以期着书立言、教育后人。
张谷英村家训族戒三个字为一句,涉及家庭家族、子女教育、道德修养、个人言行等诸多方面,家国情怀跃然纸上,体现了孝字当先的儒家思想。
张氏族谱历经6次修订,1990年又新增《家训》9条,以期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张谷英村家训族戒精神内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孝当先,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爱国爱家;二是和为贵,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事方圆;三是勤耕读,即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知书明理;四是崇廉洁,即尊崇廉洁、修身养德、立命之本。
张谷英村张谷英村,又称“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五万余平方米,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
今天的张谷英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张谷英村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组成,总面积为51000平方米,大小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巷道62条,古屋环山而建,长达1公里。
古屋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其布局依地形采取“干枝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由数个单位组成,各单元之间有屏风檐廊和巷道沟通分隔,分则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合则贯穿于一体之空间。
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
目前古村内聚居张谷英公2600多后裔。
张谷英古建筑群极具特色,其严谨神秘的排水系统、巧妙的建筑选址、清晰的家庭脉络,体现了明清古民居文化的丰富蕴涵,是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及建筑历史的珍贵实料和佐证,是研究湘楚文化的“活化石”,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
文言文《巨商蓄鹦鹉+食喻》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巨商蓄鹦鹉+食喻》阅读附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食喻》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
④款:款待。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俟其来款之俟:(2)无人治具治具:(3)自朝过午朝:(4)直指谕其训谕: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
2023年《木雕神技》阅读答案

2023年《木雕神技》阅读答案2023年《木雕神技》阅读答案1阅读__,回答问题。
木雕神技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
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
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
安置已,叱犬疾奔。
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
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
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白有功言()(2)荷竹簏()(3)于簏中出木雕美人()(4)高尺余()(5)艳妆如生()(6)叱犬疾奔()(7)安置已()(8)灵变无讹()2.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的一项是()A.牵巨犬二B.又以小锦鞯被犬身C.镫而腹藏,腰而尾赘D.跨犬从之3.__采用了___________手法,描写的重点是木雕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__中的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木雕神技”之“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说;(2)担负;(3)从拿出;(4)多;(5)活的;(6)大声呵斥;(7)完毕,停当;(8)差错2.B3.白描;肖像;动作4.手目转动,艳妆如生。
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灵变无讹。
昭君频频回顾,羊袭儿扬鞭追逐。
2023年《木雕神技》阅读答案2阅读《木雕神技》,完成后面小题。
(14分)商人白有功(人名)言:在泺口①河上,见一人荷竹簏②,牵巨犬二。
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
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
安置已,叱犬疾奔。
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③,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
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
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注释】①泺(lu)口:地名。
②竹簏(lù):竹篓。
③学解马作诸剧:学着松开缰绳,扮演种种马戏动作。
中考经典文言文阅读12篇含答案

石崇厕【原文】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①,无不毕备。
又与新衣着②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
王大将军往③,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
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
”(选自《世说新语·汰侈》)【注释】①甲煎粉:唇膏类化妆品。
沉香汁:用沉香木制成的香水。
属:类。
②着(zhuó):穿。
③王大将军:王敦。
④作贼:指造反。
【解词】①置甲煎粉、沈香之属()②无不毕备()③神色傲然()④此客必能作贼()【答案】①置甲煎粉、沈香之属(放置)②无不毕备(全,都)③神色傲然(傲慢的样子)④此客必能作贼(一定)【上期译文】石崇家的厕所里常有十多个婢女列队侍奉客人,都穿着华丽的衣饰。
厕所里放置了甲煎粉、沉香汁之类的东西,非常齐备。
还给客人穿上新衣服才让出来,客人们大多害羞不去上厕所。
王大将军去厕所,脱下旧衣服,穿上新衣服,神色傲慢。
婢女们互相议论说:“这个客人一定会造反谋逆。
”王导愧不救伯仁【原文】王大将军起事①,丞相兄弟诣阙谢②。
周侯深忧诸王③,始入,甚有忧色。
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④周直过不应。
既入,苦相存救。
既释,周大说,饮酒。
既释,周大说,饮酒。
及出,诸王故在门。
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大将军至石头⑤,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
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
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
逮周侯被害⑥,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
幽冥中负此人!”(选自《世说新语·尤悔》)【注释】①王大将军:王敦。
起事:指王敦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以讨伐刘隗为名,从武昌起兵攻建康。
②丞相:王导。
诣:到……去。
阙(què):朝廷。
谢:谢罪。
③周侯:周觊,字伯仁。
深忧诸王:王敦是王导的堂兄。
王敦起兵后,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全部杀掉,所以周侯深忧诸王。
④百口:指全家人的性命。
⑤石头:石头城。
⑥逮: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原文 .苟变①吃人两个鸡蛋于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注释:①苟变: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 ):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 ):都是树木名称.⑥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其才可将五百乘( ) .故弗用也( ).然变也尝为吏( ) .良工不弃( )二,翻译.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现在"爪牙"一般比喻.四,于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你如何理解原文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朕:皇帝的自称.②因:就.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③夫(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⑤范增: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有功者害之( ) .给饷馈( ).群臣说服( ) .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二,翻译.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原文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②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出众的才智.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朕观《隋炀帝集》( ) .勇者竭其力( ).炀帝恃其俊才( ) .骄矜自用( )二,翻译.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原文 .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 ):大坛子.②鞫(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 .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取大瓮( ) .因起谓兴曰( )二翻译.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原文 .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 )年号,公元—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 );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 .久之,稍稍正东( ).扣涧观之( )( ) .都无所睹( ).逾山而去( ) .则为日所铄( )二,翻译.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四,《虹》涉及的是方面的知识,选自的《梦溪笔谈》.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用文中原话回答)原文 .陨石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导读: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 ):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见于东南( ) .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 .是时火息( ).极深( ) .尚热不可近( )二,翻译.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原文 .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其下有一猫( ) .何以明之( ) .日渐中狭长( )二,翻译.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的结果.原文 .江淮之蜂蟹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 ),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蜂窟于土或木石( ) .则夜持烈炬临之( ).蜂空群赴焰,尽殪( )( ) .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二,翻译.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原文 .猫犬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蓄犬以防奸( ) .余谓不捕犹可也( ).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 ).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 )二,翻译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原文 .与长子受之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 ):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 ):不要辱没.忝,辱.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汝既不能如此( ).然今遣汝者( ).汝若到彼( ).则吾犹可望( ) .不然,则徒劳费(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所以,因此 .故意 .老朋友.旧有的,原来的.力改故习( ) .故令汝一行( ).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故弄玄虚(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原文 .说虎虎之力于人不啻( )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①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②,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导读: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一则有发达的大脑,因而有高于万物的智慧;一则有发达的双手,因而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有这两点,因而能无敌于天下.但有的人,有大脑而不会用智,有双手而不会使物,以至于只能"自用而不用人",那么其结果必将是"为人获而寝处其皮",实在太可悲了.注释:①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②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 ) .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则人之食于虎也( )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二,翻译.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三,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原文 .楚人养狙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 "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 )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 ),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 ),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 ) .山之果,公所树与( ).狙公卒馁而死( ) .众狙皆寤( ) .一旦有开之( )二,翻译.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原文 .象虎楚人有患狐者①,多方以捕之,弗获.或②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③,狐入遇焉④,啼而踣⑤.他日,豕曝( )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椅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⑥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导读:象虎不是真虎,道理十分明白.如果自己以为像虎就是真虎,那么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注释:①患狐者:受狐狸扰害的人.②或:有的人.无定指代词.③牖( )下:窗户之下.④焉:它.代象虎.⑤啼而踣( ):惊叫吓倒在地.踣,跌倒.⑥驳( ):马名.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乃使作象虎( ) .狐入遇焉,啼而踣( )( ).豕曝于其田( )( ) .被象虎以趋之( ).颅磔而死( )二,翻译.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 三,"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这个楚人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原文 .李氏之鸠 (陈子龙①)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 ):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 ):欺哄.精练: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慧( ) 市( ) 且( ) 去( )竟( ) 怜( ) 捐( ) 乃( )二翻译.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原文 .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注释:①雅:美好不粗俗.②比:等到.③适:刚才.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亦稍知医药( ) .或指所在( ).比相见,喘息良久( ) .似乎可虑( )二,翻译.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原文 .祈梦决狱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①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盎中种竹十余竿,青翠可爱.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穷治③无迹.又检案中有名节者,私念曰:"竹有节,必是也."穷治亦无迹.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计无复之,乃以疑狱上,请别缉杀人者,卒亦不得.导读:"祈梦决狱",牵强附会,涂毒生灵.县令的糊涂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既可笑又可叹.当时清代官场的风气可见一斑,作者可谓用心良苦矣.注释:①蔓延:指案件牵连的人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②盎( ):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③穷治:穷追不舍地审理.穷,尽,到底.治,审理.根据下文的"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可知,此处"穷治"实指严刑审讯.精练:一,解释加点的字.曩有县令( ) .乃祈梦于城隍祠( ) .盎中种竹十余竿( ).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 ) .乎亦不得( )二,翻译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三,对于文中县令断案的做法,最恰当的评价是( ).胸无点墨 .牵强附会 .东拉西扯 .人云亦云四,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有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与清代另一部非常有名的文言小说集的并称.五,与本文县令儿戏办案不同,《曹刿论战》中提出了慎重办案的重要性,当鲁庄公说自己""时,曹刿赞许地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竟不入.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 ):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 )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延坐书屋,甚轩爽( ) .是有魅,夜不可居( ).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 .鬼技穷,倏然( )二,翻译.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三,请简析此文.原文 .题画二则(一)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①,绿阴照人②,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④,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⑤,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⑥,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注释:①新篁( )初放:新竹刚刚长高.②绿阴照人:绿色的竹荫照上人身.阴,同"荫".③窗棂( ):窗上雕花的窗格.④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⑤于时:那时,当时.⑥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二)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②,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③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④哉!导读:《题画二则》用两篇小短文将作画的真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注释:①勃勃:旺盛貌.这里解作情感冲动,画意突发.②倏( ):忽然,迅速地.变相:样子改变.③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之前先立意,先构思.④云乎:语末助词.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置一榻其中( ) .无所师承(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 .趣在法外者( )二,翻译.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意在笔先者,定则也.三,第二则短文谈到了"眼中之竹"之间的关系.四,作者通过这两则短文告诉我们"师承"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原文 .牧竖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 .既而奄奄僵卧( )二,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豢夸二氏戒阅读附答案
豢夸二氏戒(宋)戴表元古有豢氏之国,其俗喜搏。
有一人最善搏,力既盖一国矣,于其奋逆批控邀遏之术,特殚其巧焉。
他善搏,虽趫健如堵墙跃其前,肘交而仆,由是人心服之,尽国中无与搏者。
然谋折之挫之百方,乃相率奉之为燕游、醴食、声乐,以惫其体。
其人亦以为吾搏已绝,浸淫欲兼他技,纵而及于戏弄博弈之事。
众奉之者,外与之游,而实搏之不如也,心索而习之。
久之搏成,度其人已不复可畏,一少年众恚曰:吾属所为奉子者,以子能搏耳,吾今与子搏。
明日,搏于市,其人振腕翔踵而赴之,气喘然索矣。
故今言技之不终者,以豢氏为戒。
夸氏之国有好德之士,亦犹是也。
夸氏之国之士,叩之其策靡不知,投之其艺靡不习。
自炎黄以前茫昧无名之初,沿而及于其身之所历,其间废置盛衰然否之迹,靡不通其故;自儒者之所当务,以至九流百家六合之外,奇诡恍惚之说,靡不能举其概,亦可谓辨博不常之士矣。
去之而一邑,一邑敬之;去之而一州,一州异之;去之而天下,天下之士愧之,曰:吾见此人,殆虚为士也。
则相与北游而事之,愿为弟子。
出则安车,居则函丈,群弟子往来听其说,而先生坐授之。
其说曰:凡吾于学,弗能物物而精之也。
吾有要,学吾之要而诸所欲能者可举。
群弟子得其说与书,大喜。
不期年,学皆成,先生处之洋洋然。
其道有授而无受也,其能有出而无入也。
心窃自幸:吾既为天下师,何能劳苦复事学?今然后惟游乐是图,以毕其齿尔。
如是又几年,群弟子时造先生之居而究焉,先生应之不逾其初,稍稍厌而去之。
益老益昏,师道益衰,学者益离,无所得食而归其国。
其国之人不为礼。
今人言为师者,又相戒毋若夸氏子然也。
戴氏曰:二氏子之取侮,其终身者不可追矣,抑或与从游者何太薄也?吾观自古志怪之书不一,其州国名号非人迹所经,诞谩无所考。
信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