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2.2 等差数列 (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2.2 等差数列的概念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2.2  等差数列的概念课件(共20张PPT)

an1 an d (是与n无关的数或式子)
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请说出公差d
a2=a1 + d, 常数列 (1)1,2,4,6,8,10,12,… 不是 a ( a +d ) a 3= 2 + d = 1 + d= a1 + 2 d, (2)0, 1,2,3,4,5,6,… 是 d=1 a 3 + d = (a1+2 + d= a + a = 3 d, 4 1 (3)3,3,3,3, 3,3,3,… 是 d=0 d ) a ( a1+3 + d= a + 4 d, 4 + d = a = 5 2,4,7,11,16,… 1 ( 4) 不是 d ) …… (5)-8,-6,-4,0,2,4,… 不是 (n-1) a3n,- = 6,- a1 9 + d. (6)3,0,- ,… 是 d=-3
练习
观察如下的两个数之间,插入一个什么数后, 三个数就会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1)2 , 3 , 4 (2)-1, 2 ,5 (3)-12, -6 ,0 (4)0,
0
,0
例题
例4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3项是5,第8项 是20,求它的第25项. an=a1+(n-1)d 解 因为a3=5,a8=20,根据通项公式得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 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例题
例1
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 和第20项. an=a1+(n-1)d 解:∵a1 =8 d=5-8=-3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学课件共22张PPT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学课件共22张PPT

an - an-1 是不是同一个常数?
(2)9,6,3,0,-3… 是 a1 = 9, d = -3 (3)-8,-6,-4,-2,0,… 是 a1 = -8, d = 2 (4)3,3,3,3,…
3, d = 0 是 a1=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
可以为0 .
(5)15,12,10,8,6,… 不是
代入得:
d =7
a +b A= 2
观察引例中的三组等差数列:
①1,8,15,22 ,29; ②38,40,42,44,46,…; ③25,24.5,24,23.5,23,…;
a +b A= 2
等差数列的性质: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的前一项和它的后一项的等 差中项.
(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生活动: 数列①②③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 (小组分析讨论)
a20 8 (20 1) (3) 49
an a1 (n 1)d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 -5,-9,-13,…的项?如果是, 是第几项?
- - 5) = -4,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解:由 a1 = -5, d = -9 (
an = -5 - ( 4 n -1 ) = -4n -1
1, 8, 15, 22, 29
22 23 24
初七 初八 初九
25
初十
26 27 28
十一 十二 十三
29 30
十四 十五
一个剧场设置了20排座位,这 个剧场从第一排起各排的座位 数组成数列:
38,40,42,44,46,...
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 各种尺码,由大到小可排列为:
25,24.5,24,23.5,23,...

【优质课件】高中数学 2.2.1 等差数列 新人教A版必修5优秀课件.ppt

【优质课件】高中数学 2.2.1 等差数列 新人教A版必修5优秀课件.ppt

1
2
3
(1)定义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的含义有两个:其一是强 调作差的顺序,即后面的项减前面的项;其二是强调这两项必须相邻. (2)公差 d∈R,当 d=0 时,数列为常数列;当 d>0 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 d<0
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做一做 1】 等差数列 4,7,10,13,16 的公差是
.
答案:3
1
2
3
2.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 a1,公差是 d,则通项公式是 an=a1+(n-1)d.
(1)如果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an=pn+q(p,q 是常数),那么数列 {an}是等差数列. (2)如果数列{an}满足 2an=an-1+an+1(n>1,n∈N*),那么数列{an}是等差数列.
正解:因为 an=10+lg 2n=10+nlg 2, 所以 an+1=10+(n+1)lg 2.
所以 an+1-an=[10+(n+1)lg 2]-(10+nlg 2)=lg 2(n∈N*).所以数列{an}为等
差数列.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要说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必须说明从第 2 项起所有的项与其前 一项之差为同一常数,即 an+1-an=d 或 an-an-1=d(n≥2)恒成立,而不能只验证 有限个相邻两项之差相等.
(2)作差 an+1-an(或 an-an-1),将差变形; (3)当差 an+1-an(或 an-an-1)是一个与 n 无关的常数时,数列{an}是等差数列;当 差 an+1-an(或 an-an-1)不是常数,是与 n 有关的代数式时,数列{an}不是等差数 列.

高中数学必修五:2.2《等差数列(1)》ppt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五:2.2《等差数列(1)》ppt课件

等差数列{an}中,a3=5,a7=13,求通项公式 an.
[ 解析]
设数列{an}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由题意,得
a1=1 ,解得 d=2
a1+2d=5 a1+6d=13
.
∴an=a1+(n-1)d=2n-1.
3.等差中项 如果 a, A, b 成等差数列, 那么 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中项, a+b 即 A= 2 .
成才之路 ·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数 列
第二章
2.2
第1课时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1
课前自主预习
2
课堂典例探究
3
课 时 作 业
课前自主预习
汉朝的天文著作《周髀算经》中有记载,大意如下:在平 地上立八尺高的土圭,日中测影,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影长 1 1 丈 3 尺 5 寸, 以后每一节气影长递减 9 寸 96分; 夏至影最短, 1 仅长 1 尺 6 寸,以后每一节气影长递增 9 寸 96分.如果把这些 影长记录下来,会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数列呢?
(2)用迭代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an}是等差数列, ∴an=an-1+d=an-2+d+d=„=a1+(n-1)d, 即 an=a1+(n-1)D.
注意: (1)如果将通项公式 an=a1+(n-1)d 看成关于 n 的函 数,其图象是一条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点.这条直线的斜率为 d, 截距为 a1-D. (2)公式中有四个量,即 an,a1,n,D.已知其中任意三个 量,通过解方程都可求得剩下的一个量.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推广为 an=am+(n-m)d(n≥m, m,n∈N*).由此可知已知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就可求出其 他的任意一项.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 2.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共55张PPT)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 2.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共55张PPT)


跟踪练习
1. 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6=10,S5=5,求a8和S10; (2)已知a3+a15=40,求S17.

5×4 S5=5a1+ d=5, 2 (1) a6=a1+5d=10,
解得 a1=-5,d=3. ∴a8=a6+2d=10+2×3=16. 10×9 S10=10a1+ d=10×(-5)+5×9×3=85. 2 17×a1+a17 17×a3+a15 17×40 (2)S17= = = =340. 2 2 2
又当 n=1 时,a1=21 1=1≠5,

5 ∴an= n-1 2
n=1, n≥2.
(2)法一
an+12 (消 Sn);由 Sn= (n∈N*),得 4an+1=4(Sn+ 4
2
1-Sn)=(an+1+1)
-(an+1)2
化简得(an+1+an)(an+1-an-2)=0, 因为an>0,∴an+1-an=2, 又4S1=4a1=(a1+1)2得a1=1, 故{an}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n=2n-1.
法二
(消 an):由上可知
2 Sn=an+1,∴2 Sn=Sn-Sn-1+1(n≥2), 化简可得( Sn-1)2=Sn-1, ( Sn+ Sn-1-1)( Sn- Sn-1-1)=0, 又 S1=1,{an}的各项都为正数, 所以 Sn- Sn-1=1. 所以 Sn=n,从而 Sn=n2, 所以 an=Sn-Sn-1=2n-1(n≥2),a1=1 也适合,故 an =2n-1.
4S n 4S1 4S 2 ... Sn 3. 已知数列{an}中, a1=2,a1 2 a2 2 an 2
,
求 an.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
6.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应用 已知等差数列{an}中的任意两项 an,am(n,m∈N*,m≠n),

an am
a1 (n 1)d, a1 (m 1)d

an-am=(n-m)d⇒
d an am , nm an am (n
m)d.
这表明已知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两项即可求得其公差,进而求得其通项公式.
2.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 (1)“从第2项起”是因为首项没有“前一项”. (2)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即使等于常数,这个数列也不 一定是等差数列,因为当这些常数不同时,该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因此定义中 强调“同一个常数”,注意不要漏掉这一条件. (3)求公差d时,可以用d=an-an-1来求,也可以用d=an+1-an来求.注意公差是每 一项与其前一项的差,且用an-an-1求公差时,要求n≥2,n∈N*.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知强调两个方面:①从第2项起; ②差为同一个常数,故选D.
2.等差数列{an}中,a4+a8=10,a10=6,则公差 d 等于( A )
(A) 1 4
(B) 1 2
(C)2
(D)- 1 2
解析:在等差数列{an}中,由 a4+a8=10,得 2a6=10,a6=5.又 a10=6,则 d= a10 a6 = 6 5 = 1 .故选 A.
2d a14d 105, a1 3d a1 5d
99,
解得
ad1
39, 2,
所以
a20=a1+19d=1.
答案:1
课堂探究
题型一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 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5=8,a60=20,求a75.

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2章2-2-2等差数列的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2章2-2-2等差数列的性质
(4)形如a1+a2+a3,a4+a5+a6,a7+a8+a9,…的抽取, 实 际 上 是 3a2,3a5,3a8… 当 然 成 等 差 数 列 . 对 于 每 2 项 , 4 项 , 5 项…抽取,道理是相同的.
(5)a1+an=a2+an-1=a3+an-2=…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1.已知{an}为等差数列,a2+a8=12,则a5等于( )
A.4
B.5
C.6
D.7
解析: a2+a8=2a5=12,∴a5=6. 答案: C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a2+a3=13,则a4+a5
+a6等于( )
A.40
B.42
C.43
D.45
解析: ∵a2+a3=2a1+3d,∴d=3,∴a4+a5+a6=a1 +a2+a3+3×3d=42.
答案: B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3 . 已知 {an} 为等差数列 , a3+ a8=22 ,a6= 7, 则a5= ________.
解析: ∵a3+a8=a5+a6=22,∴a5=22-a6=22-7= 15.
答案: 15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4.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2+a3+a23+a24=48,求a13; (2)已知a2+a3+a4+a5=34,a2·a5=52,求公差d. 解析: 方法一:(1)直接化成a1和d的方程如下:(a1+d) +(a1+2d)+(a1+22d)+(a1+23d)=48,即4(a1+12d)=48, ∴4a13=48,∴a13=12.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巧设未知量,可以简化 计算.一般地有如下规律:当等差数列{an}的项数n为奇数时, 可设中间一项为a,再用公差为d向两边分别设项:…a-2d,a -d,a,a+d,a+2d,…;当项数为偶数项时,可设中间两 项为a-d,a+d,再以公差为2d向两边分别设项:…a-3d,a -d,a+d,a+3d,…,这样可减少计算量.

高二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2-3课件(共22张PPT)

高二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2-3课件(共22张PPT)
第二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二十分。
本节主要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简单应用。以泰姬陵中的 宝石数为引子,研究求和公式。用高斯小时候的故事来讲解求和公式。 问题探究一:用倒序相加法得出公式并总结变形公式。用例1加以巩 固。问题探究二:公式的灵活应用,知三求二,用变式2、3加以巩固。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二十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二十分。
(II)在等差数列 an中,已知: d 4 , n 20 , sn 460

a1

a 20
.
解: 利用 公式2
Sn
na1
n(n 1) 2
d
a1= -15
再根据
a20= 61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二十分。
例2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 通”工程的通知》。某市据此提出了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总目 标:从2001年起用10年的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 校园网。据测算,2001年该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经费为500 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计划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比上一 年增加50万元。那么从2001年起的未来10年内,该市在“校校
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多少?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二十分。
解:根据题意,从2001~2010年,该市每年投入“校校通”工程的经 费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所以,可以建立一个等差数列{an},表示从 2001年起各年投入的资金,其中 那么,到2010年(n=10),投入的资金总额为
答:从2001~2010年,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7250万元。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 开放式探究
启发式引导
互动式讨论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反馈式评价
观察发现
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 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平台。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以台阶问题为载体,
列{an}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所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 第20项;
(2)判断-401是不是等差数列 –5,9, -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例 二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首项a1与公差d .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2)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3)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 的能力,并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an},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 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 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 母 d 表示。
定义的符号表示是:an - an-1=d(n≥2,n∈N), 这就是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的推导
设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那么数
思考题:已知等差数列{an}中,am,d 是常数,试求出an的值。
解: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依题意可得: am=a1+(m-1)d an=a1+(n-1)d =(n-m)d ∴an=am +(n-m)d ① ②
②- ①得:an-am=a1+ ( n – 1 )d-[a1+(m-1)d]
探究规律——推导公式 例题解析——熟悉目标 练习反馈——强化目标 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组成的数列为: 0,5,10,15,20,25,……. (2)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 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单位:kg),组 成数列48,53,58,63. (3)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 放 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 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 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的数 列为:18,15.5,13,10.5,8,5.5. (4)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 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 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钱, 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 组成的数列为: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材
板书设计
教材过程 设计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必修5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
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等
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
学习对比的依据。所以,本节课不仅有着 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 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 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难点:通项公式的推导、理解和应用。
解:由题意得: a1+ 4d = 10 a1+11d=31
这是一个以a1和d 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得:
a1= - 2 d=3 ∴这个数列的首项a1是-2,公差d =3. 小结:已知数列中任意两项,可求出首项和公差,主要是联立二元一 次方程组。这种题型有简便方法吗?请同学们思考并做以下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