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word范文 (3页)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在参加国学经典培训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体验,并且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经典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在这个现代化、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都放弃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而国学经典培训就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拾传统文化的机会。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使我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更加强烈。

其次,国学经典培训加强了我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课堂上,老师们会提出很多深入的问题,让我们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解读。

这种思考过程要求我们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要能够理解经典著作的字面意思,还要能够看到其中的深层次内涵。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学习,我逐渐养成了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不再盲从一些表面的观点,而是更加注重深入思考问题。

第三,国学经典培训提高了我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很多经典著作中的名句和典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够运用到这些知识中。

不仅如此,在培训中我还学习了一些中国传统的礼仪和规范,从而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这些知识和修养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国学经典培训提升了我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在培训中,我经常被要求去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与传统经典进行对比和反思。

通过这样的反思和学习,我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也对自己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认识到自己应该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人生使命。

最后,国学经典培训激发了我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渴望。

在培训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乐趣。

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对自己的提升。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驱动力。

总的来说,国学经典培训是我人生中非常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我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增强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修养,提升了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激发了我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渴望。

国学研学的收获与感悟

国学研学的收获与感悟

国学研学的收获与感悟近年来,国学研学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追求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我接触国学研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深刻意义。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国学研学中所得到的收获与感悟。

国学研学让我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然而,通过国学研学,我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例如,我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领悟到了做人处世的道理,明白了礼仪之重要性。

这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修身养性。

国学研学培养了我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国学研学并不仅仅是对经典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思考和讨论,去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在讨论中,我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更加全面地思考和分析,不再盲从于外在的声音,而是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

国学研学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感。

通过学习国学,我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

我开始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感到责任重大,也更加愿意去传承和弘扬这份文化。

这使我在跨文化交流中更有底气,也更加热爱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国学研学让我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和人生的意义。

在国学研学的过程中,我不再将学习看作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享受和追求。

通过阅读经典、参与讨论和写作,我逐渐发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和学习的乐趣。

我开始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对自我完善和人生追求的方式。

国学研学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让我明白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国学研学给我带来了诸多收获与感悟。

它让我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了我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增强了我对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人生的意义。

国学研学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一)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一)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一)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参考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

翻开古籍,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众多的文学艺术和文明知识。

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深刻的道理和精神内涵。

现在,我想归纳总结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点:理性把握古典名著。

古籍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其中也有许多奇异离谱或者偏颇的观点,如果盲目接受这些观点,就会对自身的思想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在学习古籍时,我们要有理性思考、文化解读和价值判别能力,不轻易妄信古籍中的言论。

同时,我们也要结合现代知识进行比较、融合和创新,使古籍中的有益思想得以对现代生活产生积极效应。

第二点:以情推理,彰显精神境界。

古籍中的语言虽然难懂,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精神境界。

比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句构思严密,创意巧妙,表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感。

我们要学会用感性的理解来推动理性的理解,把对古籍的感知从语言转化为真善美的情感,从思想价值转化为个人品性和精神境界。

第三点:适度增添生活情境,真正理解古典文化。

古籍的学习不是孤立的、理论的,它和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和当代的社会关系密切。

我们要理解古典文化的时候,要注意给其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

我们可以就时事、社会、文艺等角度给古代名著增添生活情境,让它与当代社会产生共鸣和互通,使它成为打开时光之门融合艺术美学与人文理论的文化综合体。

第四点:遵循内心,实现自我升华。

古籍虽然是古代典籍,但里面不乏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学习古籍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人性、本我和精神等维度,从内心发掘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命追求。

同时,古籍中蕴含的朴素情感和智慧思维也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塑造我们的人格和品德,实现个人的崛起和精神的升华。

总之,学习国学经典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人格涵养和学习能力。

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通用13篇)

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通用13篇)

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通用13篇)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篇1本人有幸参加了宁波大学组织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为由陈君静教授主讲的文化大餐——《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由杨凤琴副教授主讲的中医史上的“圣经”——《黄帝内经》解读,由宋闻兵教授主讲的传统儒学宝典——《论语》解读,分别由南志刚教授和李亮伟教授主讲的古典文学殿堂——《水浒传》和《红楼梦》,由李小红副教授主讲的一座神圣的殿堂——《周易》解读。

短短三天的培训,六位教授风格迥异,其精彩授课让我收益颇多,陈君静教授的辛辣诙谐,杨凤琴教授的细腻知性,南志刚教授的生动幽默,李亮伟教授的深入浅出,宋闻兵教授的独到拓展,李小红教授的平易近人,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中国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明,积淀了一个泱泱大国厚重的文化底蕴,练就了顽强进取的民族精神,那一部部用智慧凝结成的结晶,带领着我们思考人生,领略广阔的天地,回味古老的悠长。

在静下心来学习国学经典之前,我感觉国学是雅堂之事,有着阳春白雪的味道,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是大师们口中笔下的舞蹈,高不可攀。

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感觉国学其实也不那么高深、难懂,它可以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天上课备课,偶尔写写论文,说心里话,像这样静下心来坐在明亮的教室,以学生的身份沐浴这国学经典的光华,感觉惬意安适。

三天的培训让我思考颇多,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曾经因为糟粕而将精华也一并抛弃,但事实证明这对于中华文明的传续和发扬是没有益处的。

其实,文化的血脉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轻易割断,尤其是大步走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今天,在软实力的比拼日益凸显的当今世界,重新审视并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更为现实而突出的意义。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样本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样本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样本国学经典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领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精髓,我参加了一次国学经典的培训班,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培训内容这次培训班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经典诵读、经典讲解和经典应用。

在诵读环节中,我们学习了《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重要篇章,通过反复诵读和默写,逐渐掌握了其中的核心思想和精华;在讲解环节中,老师详细解读了经典文本的背景、作者意图和内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典的深意;在应用环节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经典的智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二、课程收获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领悟到了国学经典的珍贵和深远影响。

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素质,还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诵读经典让我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和智慧的力量,让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追求。

经典的讲解让我对其中的深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让我懂得如何将经典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经典的应用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让我懂得如何用经典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修养。

三、学习收获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首先,诵读经典要反复,要多次诵读和默写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其次,讲解经典要注重理解,要深入研究背景和作者意图才能全面理解经典的深意。

最后,应用经典要自觉,要把经典的智慧和道德规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四、如何应用为了更好地应用国学经典,我制定了以下计划:首先,每天坚持诵读经典著作,通过反复诵读和默写来巩固其中的知识点;其次,加强对经典的理解和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参加讨论会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最后,将经典的智慧和道德规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用经典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国学精彩感悟心得体会(3篇)

国学精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国学”这一概念,它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众多思想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国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心得。

一、国学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宁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学过程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 修身:个人修养是国学思想的基础。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品德高尚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厚、谦逊礼让等。

2. 齐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道家认为,家庭和谐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阴阳平衡。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力求实现家庭和睦。

3. 治国:国家治理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儒家认为,治国需要贤能的君主和忠诚的臣子。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平天下:社会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善恶有报。

我们要秉持慈悲为怀,关爱他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国学智慧: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国学智慧博大精深,其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两大重要思想。

1.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元素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属性。

在学习阴阳五行时,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平衡和谐:阴阳五行强调事物之间的平衡和谐,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所致。

(2)变化规律:阴阳五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

(3)实用价值:阴阳五行在农业、医学、风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国学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国学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国学研修心得体会国学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学研修心得体会1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

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

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

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

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

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

当老师以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

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

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

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

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

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2019年《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019年《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019 年《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学习国学能够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

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一名称,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于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

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

孔子十分留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

然后,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题目,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问答。

如《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另外,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孔子还答应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专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了xx大学组织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为由陈君静教授主讲的文化大餐——《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由杨凤琴副教授主讲的中医史上的“圣经”——《黄帝内经》解读,由宋xx教授主讲的传统儒学宝典——《论语》解读,分别由南xx教授和李xx教授主讲的古典文学殿堂——《水浒传》和《红楼梦》,由李小红副教授主讲的一座神圣的殿堂——《周易》解读。

短短三天的培训,六位教授风格迥异,其精彩授课让我收益颇多,陈君静教授的辛辣诙谐,杨凤琴教授的细腻知性,南xx教授的生动幽默,李xx教授的深入浅出,宋xx教授的独到拓展,李小红教授的平易近人,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中国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明,积淀了一个泱泱大国厚重的文化底蕴,练就了顽强进取的民族精神,那一部部用智慧凝结成的结晶,带领着我们思考人生,领略广阔的天地,回味古老的悠长。

在静下心来学习国学经典之前,我感觉国学是雅堂之事,有着阳春白雪的味道,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是大师们口中笔下的舞蹈,高不可攀。

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感觉国学其实也不那么高深、难懂,它可以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天上课备课,偶尔写写论文,说心里话,像这样静下心来坐在明亮的教室,以学生的身份沐浴这国学经典的光华,感觉惬意安适。

三天的培训让我思考颇多,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曾经因为糟粕而将精华也一并抛弃,但事实证明这对于中华文明的传续和发扬是没有益处的。

其实,文化的血脉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轻易割断,尤其是大步走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今天,在软实力的比拼日益凸显的当今世界,重新审视并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更为现实而突出的意义。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