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分析专题——赵玉龙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3.2弹力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3.2弹力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分基概规记环 前 < > 课三钟本念律忆节
检查匀变速直线 规律及相关推论 的记忆。
评价总结小考
结果
默写,交换批改,
更正
检测匀变 速直线运 动公式,
达到加深 公式记忆 的效果。
3分钟 验收 基础 知识
1
校对基础知识答
巡视检查学生
由一名学生上前
验收学生
3分钟
自主
案,进行自我批
完成情况
,进行
校对答案
自主学习
验收
复习
改,更正。
及时评价
0
更正并思考
的结果,
课前
验收
让学生参
知识
环节
与校对答
的预
案中,主
习情
动学习。
况。
2
1、形变
1、提出问题,
1、学生回答教师
承接自主
15分
重、难
弹性形变
引导学生回答,
问题,学生补充,
学习


八、、
非弹性形变
补充学生回答
评价
突破
弹性限度
的问题。
让学生参
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教学
难点
学生会运用弹力产生的原因判断弹 力的方向。
依据: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程度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二、能力目标:
通过在实际冋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理由:根 据普通 高中物 理课程 标准的 要求。
教具
教材、练习册、笔记
教学

第一章前三节 复习检测卷

第一章前三节 复习检测卷

第一章静电力前三节检测 命题:赵玉龙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0分)1、对电荷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B .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C .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D .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2、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B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C .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D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 .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 .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 .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 .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4、如图所示,将带有负电的绝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方法中不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 .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再移走棒D .先使乙球瞬时接地,再移走棒5、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均为r 的金属球放在绝缘支架上,两球面最近距离为r ,带等量异种电荷,电荷量为Q ,两球之间的静电力符合下列选项中的( )A .等于k Q 29r 2B .大于k Q 29r 2C .小于k Q 29r 2D .等于k Q 2r 2 6、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E =F q知,若q 减半,则该处电场强度为原来的2倍 B .由E =k Qr 2知,E 与Q 成正比,而与r 2成反比C .由E =k Q r 2知,在以Q 为球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场强均相同D .电场中某点场强方向就是该点所放电荷受到的静电力的方向7、如图所示,在光滑且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两个金属小球A和B,它们用一绝缘轻弹簧相连,带同种电荷.弹簧伸长x0时小球平衡,如果A、B带电荷量加倍,当它们重新平衡时,弹簧伸长为x,则x和x0的关系为( )A.x=2x0 B.x=4x0 C.x<4x0D.x>4x08、某静电场中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其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由M运动到N,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粒子必定带正电荷B.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N点的加速度C.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小于它在N点的加速度D.粒子在M点的速度小于它在N点的速度9、实线为三条未知方向的电场线,从电场中的M点以相同的速度飞出a、b两个带电粒子,a、b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只受电场力作用),则( ) A.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B.电场力对a做正功,对b做负功C.a的速度将减小,b的速度将增大D.a的加速度将减小,b的加速度将增大10、如图所示,M、N为两个等量的同种正点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的P点放置一个静止的点电荷q(负电荷),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在从P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大B.点电荷在从P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小C.点电荷运动到O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D.点电荷超过O点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直到速度为零二、计算题(共计60分)11、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A带电荷量Q A=6.4 ×10-9C,B带电荷量Q B=-3.2×10-9C, C球不带电,今将A、B两球固定起来且距离远大于小球半径,(1)让A与B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荷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2)让C与A接触,再与B接触,最后移去C球,求A、B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原来的多少?(3)让C经很多次反复与A、B接触,最后移去C球,求A、B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原来的多少?12、场源电荷Q=2×10-4 C,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C,是负点电荷,它们相距r=2 m而静止,且都在真空中,如图所示.求:(1)q受的静电力.(2)q所在的B点的场强E B.(3)只将q换为q′=4×10-5 C的正点电荷,求q′受力及B点的场强.(4)将检验电荷拿去后B点的场强如何变化?13、如图所示,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四个顶点A、B、C、D上依次放置电荷量为+q、+q、+q和-q的点电荷,求正方形中心O点的电场强度.14、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相距0.4 m的点电荷A、B,A带电荷量+Q,B带电荷量-9Q.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恰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问:C应带什么性质的电?应放于何处?所带电荷量为多少?15、如图所示,一条长为3L的绝缘丝线穿过两个质量都是m的小金属环A和B,将丝线的两端共同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使金属环带电后,便因排斥而使丝线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此时两环恰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若不计环与线间的摩擦,求金属环所带电量是多少?16、如图所示,带电小球A和B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2 g,m=1 g;所带电荷量值q1=q2=10-7 C,A带正电,B带负电,现有水平向右的2恒力F作用于A球,可使A、B一起向右运动,且保持间距d=0.1 m不变,试问F多大?17、用一条绝缘轻绳悬挂一个带电小球,小球质量为 1.0×10-2kg,所带电荷量数值是2.0×10-8C。

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的常见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的常见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的常见方法
郝永玉
【期刊名称】《中学物理(初中版)》
【年(卷),期】2011(029)007
【摘要】@@ 初中物理力学的内容是物理的重要知识内容,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大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初二学习的力和运动、简单机械、功和功率,还包括初三学习的压力、压强和浮力.以上有关力学的这些知识中有很多内容是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为基础,只有掌握了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才能进一步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例如:在研究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后,若得出物体受到一对或多个平衡力的作用,则进一步可以得出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将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得出物体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则进一步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的结论,即物体有可能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郝永玉
【作者单位】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二中学,江苏,徐州,2216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高中物理力学题的受力分析
2.高中物理力学题受力分析有效性之初探
3.高中物理力学题受力分析探讨
4.浅谈高中物理力学题受力分析
5.高中物理力学题受力分析解题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一物理教受力分析初步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一物理教受力分析初步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一物理教受力分析初步教案[知识要点]一、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产生:物体在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作用点:重心。

形状、质量分布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用法可以找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2.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接触力、被动力)方向:作用在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上,与接触面垂直(点接触时,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形变前的位置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守,劲度系数k(N/m)3.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力、被动力,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大小:(1).滑动摩擦力f=μF N,动摩擦因数μ,F N指物体对接触面的,其大小与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大.(2).静摩擦力f可由二力平衡条件求,最大静摩擦力f m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近似计算时,f m 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也可以做。

二、受力分析基本步骤受力分析是指分析物体实际所受力的情况,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注意防止“漏力”和“添力”现象,按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最有效的措施.一般情况下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按照以下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并把隔离出来.2. 分析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一定受到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

3.观察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与这些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的弹力、摩擦力(先分析力再分析力)当很难判断是否受弹力、静摩擦力时,可根据法进行判断.4.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加的力.5.为了使问题简化,将物体简化,将所有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对杆进行受力分析时例外)[受力分析强化练习A]时间1.分析满足下列条件的各个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各个力的施力物体.(1)沿水平草地滚动的足球(3)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球平面上的物体球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3. 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在下列情况下接触面均不光滑.[受力分析强化练习B ] 时间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A 进行受力分析(各接触面均不光滑)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铁路隧道仰拱与填充混凝土一体浇筑技术研究

铁路隧道仰拱与填充混凝土一体浇筑技术研究

铁路隧道仰拱与填充混凝土一体浇筑技术研究作者:***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4年第02期作者簡介:赵玉龙(1982—),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勘察设计与研究工作。

摘要:矿山法隧道衬砌多为封闭的环形承载结构,考虑仰拱与填充混凝土不同的承载作用,多年来隧道设计理论及施工工艺方面均要求仰拱与填充混凝土分开浇筑。

但是,仰拱与填充混凝土分开浇筑存在工艺复杂,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

为了解仰拱与填充混凝土分开浇筑与一体浇筑时隧道的受力差异,推进隧道下部结构混凝土快速浇筑技术,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现场实测等手段,对双线铁路隧道下部结构分开浇筑与一体浇筑两种技术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基于现状双线铁路隧道结构及沟槽布置型式,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与填充混凝土可一体浇筑,Ⅳ级围岩地段局部布置少量钢筋后,也可一体浇筑;Ⅴ级围岩地段一体浇筑需大范围调整钢筋设置,建议采用分开浇筑方案;双线隧道下部结构沟槽处是结构受力的薄弱部位,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荷载大的地段,结构安全系数低,如采用一体浇筑技术,应通过调整结构及沟槽布置型式、钢筋布置等方法,改善结构受力状态,提高结构安全性;采用一体浇筑技术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简化工艺流程。

关键词:铁路隧道;仰拱;仰拱填充;一体浇筑;分开浇筑中图分类号:U455.40 引言矿山法铁路隧道仰拱作为隧道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向拱形结构,位于隧道底部与拱墙衬砌共同形成的封闭环形承载结构中。

仰拱填充位于仰拱上方,其主要作用为找平仰拱弧面、传递轨道及列车荷载,仰拱填充通常为低强度素混凝土结构。

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属于不同的受力体系,根据隧道行业的规定[1-4]、设计理论及施工工艺,均要求仰拱与填充混凝土分开浇筑。

二者分开浇筑时仰拱顶部需设置弧形模板以保证仰拱结构轮廓符合设计要求,其施工工艺复杂,且仰拱混凝土需终凝后方可浇筑仰拱填充混凝土,严重影响隧道施工效率。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 1 - 受 力 分 析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 2.熟练的使用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方法指导】分析对象先隔离,已知各力画上面。

一重、二弹、三摩擦,接触点、面要找全。

糙面滑动动摩擦,欲动未动静摩擦。

隔离体上力画全,不多不少展笑颜。

【小试身手】
1.画出物体A 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
2.画出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并指出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B
A
A 静止不动 A 向右匀速
A 相对斜面静止 A 沿着斜面向下运动
A 静止 A 匀速下滑
A 与皮带一起向
- 2 -
3.对物体A 受力分析:
4.对水平面上物体A 和B 进行受力分析,并写出施力物(水平面粗糙)
分析B 物体受的力
A 沿着水平面向左运动
A 沿着墙向上运动 A 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
A 、
B 相对地面静止,地面光滑
A 、
B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A 、
B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A 、
B 相对地面静止 木块A 沿斜面匀速上滑
A 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
B 沿桌面匀速运动, A。

受力分析全攻略

受力分析全攻略

受力分析全攻略
杨向波
【期刊名称】《学子:理论版》
【年(卷),期】2013(0)9S
【摘要】"力、受力分析"这部分内容在新课标大纲中是必考内容,考查内容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受力分析,如何能正确快速的对物体(或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单独考查这部分内容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多数都是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若受力分析掌握不好,就很难解决大的力学综合题,也就很难提高分数。

【总页数】1页(P48-48)
【关键词】受力分析;考查内容;必考内容;牛顿第三定律;速度方向;施力;牛顿第二定律;受力物体;受力图;替换法
【作者】杨向波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市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7
【相关文献】
1.撞击凿入系统的受力分析第四章撞击凿入系统受力的分析法 [J], 东北工学院;破碎岩石研究组
2.不能移动封隔器管柱变形受力分析——封隔器管柱受力分析系统讨论之五 [J], 李钦道;谢光平;张娟
3.架空导线受力分析的数学模型——牛顿法在架空导线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J], 冀振国;王秀鸾
4.初中物理受力分析能力培养初探——以摩擦力的受力分析为例 [J], 严婕慧
5.考虑底腹板联合受力的钢拱架受力分析 [J], 黄相淮;张祖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13年高考物理 专题讲座 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的应用复习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13年高考物理 专题讲座 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的应用复习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讲座 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的应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而运动规律和物质相互作用可以在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中得到体现,所以能够熟练地对物理问题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然后结合物理情景应用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就能够很好地解答物理题目。

下面分成如下几点,通过具体题目来更进一步认识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一、 运动分析的单独应用要对物体运动分析,关键必须掌握好两个要点:状态和过程。

因为在运动学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公式里面,所涉及的物理量不是状态量就是过程量,只要能够确定运动物体从初始状态到末状态,是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符合了什么样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公式,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例:如图所示,以8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 。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2m/s ,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5m/s 。

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 .如果距停车线5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答案:AC分析:(1)弄清题意,知道题目涉及到的运动参量有:初速度V 0、运动时间t 、加速度a 加a 减、位移x 、最大速度Vm(2)根据题意汽车可能作三种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减直线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选项可先排除)(3)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汽车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2s 内的位移2111021t a t v x +==20m>18m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101t a v v 12m/s<12.5m/s ,汽车没有超速,A 项正确、B 项错误;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6.1202==a v t s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222221t a x 6.4m ,C 项正确、D 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力分析:判断受力个数,判断力是否存在,方向如何,画出受力示意图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物体一定受四个力作用2、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而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当力F逐渐减小,则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 D.以上三种均有可能3、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可能的受力个数分别为( ).①2个和4个②3个和4个③4个和4个④4个和5个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A和B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B两物体各受几个力( ).A.3个、4个 B.4个、4个 C.4个、5个 D.4个、6个5、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A.3 B.4 C.5 D.66、如图所示,物体M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关于M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 B.M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C.M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D.M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其中一根轻杆,能保持平衡是( ).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8、如图所示,倾斜天花板平面与竖直平面夹角为θ,推力F垂直天花板平面作用在质量为m的木块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B.天花板对木块的弹力等于mg sin θC.木块受的静摩擦力可能等于0 D.木块受的静摩擦力等于mg cos θ9、如图所示,物体B靠在水平天花板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关于μ1,μ2的值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μ1=0,μ2≠0 ②μ1≠0,μ2=0 ③μ1=0,μ2=0 ④μ1≠0,μ2≠0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静态平衡:明确研究对象,利用整体、隔离、假设、作图法来处理问题。

单个物体: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不计摩擦,则球对挡板的压力是( ).A .mg cos αB .mg tan α C.mg cos α D .mg2、如图所示,墙上有两个钉子a 和b ,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 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 悬挂一质量为m 1的重物.在绳子距a 端l 2的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 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 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m 1m 2为( ). A . 5 B .2 C .52 D . 23、一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已知物资的总质量为m ,吊运物资的悬索与竖直方向成θ角.设物资所受的空气阻力为F f ,悬索对物资的拉力为F ,则( ).A .F f =mg sin θB .F f =mg tan θC .F =mg cos θD .F =mgtan θ4、滑滑梯是小孩子很喜欢的娱乐活动.如图,一个小孩正在滑梯上匀速下滑,则( ).A .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弹力大小相等B .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C .小孩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D .小孩所受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5、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而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当力F 逐渐减小时,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A .保持不变B .逐渐减小C .逐渐增大D .以上三种均有可能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 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 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的推力之比F 1F 2为( ). A .cos θ+μsin θ B .cos θ-μsin θ C .1+μtan θ D .1-μtan θ7、如图,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于P 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 =mg tan θB .F =mg tan θC .F N =mg tan θD .F N =mg tan θ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 .32mg 和12mg B .12mg 和32mg C .12mg 和12μmg D .32mg 和32μmg多个物体:1、超市中小张沿水平方向推着质量为m 的购物车乘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楼,如图所示.假设小张、购物车、自动扶梯间保持相对静止,自动扶梯的倾角为30°,小张的质量为M ,小张与扶梯间的摩擦因数为μ,小车与扶梯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 ).A .小张对扶梯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30°,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B .小张对扶梯的摩擦力大小为(M +m )g sin 30°,方向沿斜面向下C .扶梯对小张的摩擦力大小为μ(M +m )g cos 30°,方向沿斜面向上D .小张对车的推力和车对小张的推力大小必相等,这是因为人和车均处于平衡状态2、如图所示,竖直面内的固定圆环光滑,两个有孔的小球A 和B 套在环上,中间用一根轻绳相连,B 处在过圆心的水平线上,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A 、B 均保持静止,已知B 的质量为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绳的张力大小等于3mgB .A 的质量为2mC .剪断细绳的瞬间A 的加速度大小为3g 2D .剪断细绳的瞬间A 的加速度大小为g3、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面套有小环P ,OB 上面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F 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A.F N 不变,T 变大 B .F N 不变,T 变小 C .F N 变大,T 变大 D .F N 变大,T 变小4、如图所示,木块A 质量为1 kg ,木块B 的质量为2 kg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 N ,B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今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则保持A 、B 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 不超过( ).A .3 NB .4 NC .5 ND .6 N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 1在地面,m 2在空中),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m 1所受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正确的是( )①F N =m 1g +m 2g -F sin θ ②F N =m 1g +m 2g -F cos θ ③F f =F cos θ ④F f =F sin θ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动态平衡:1、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绳子AB 和BC 吊一重物静止,两根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60°.现保持绳子A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将绳子BC 逐渐缓慢地变化到沿水平方向,在这一过程中,绳子BC 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A .增大B .先减小,后增大C .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2、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系住重力为G 、半径为R 的球,其与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劈接触,处于静止状态,球与斜面的接触面非常小,当细线悬点O 固定不动,斜面劈缓慢水平向左移动直至绳子与斜面平行的过程中,下述正确的是( ).①细绳对球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②细绳对球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③细绳对球的拉力一直减小 ④细绳对球的拉力最小值等于G sin α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③④3、如图,一定质量的物块用两根轻绳悬在空中,其中绳OA 固定不变,绳OB 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 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绳OB 的张力的大小将( ).A .一直变大B .一直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4、如图所示,物体A 、B 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 悬挂着.已知质量m A =3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弹力将减小B .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少C .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D .弹簧的弹力及A 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5、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 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 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增大B.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减小C.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始终减小D.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先减小后增大6、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面正上方距球心h 处悬挂一定滑轮,重为G 的小球A 用绕过滑轮的绳子被站在地面上的人拉住。

人拉动绳子,在与球面相切的某点缓慢运动到接近顶点的过程中,试分析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 和绳子拉力F 如何变化。

极值:1、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细线相连悬挂于O 点,用力F 拉小球a ,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悬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F 的大小( ).A .可能为33mgB .可能为32mg C .可能为mg D .不可能为2mg2、如图所示,在绳下端挂一物体,用力 F 拉物体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且保持其平衡.保持α不变,当拉力 F 有极小值时,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β 应是( ).A .0 B.π2C .αD .2α3、如图所示,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对小球再施加一个力,使绳与竖直方向成β角并绷紧,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此力最小为( )A .mgsin βB .mgcos βC .mgtan βD .mgcot 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