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7)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3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2013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2013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卡。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 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制”是指………………………………()3.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A.秦统一六国B.陈胜吴广起义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D.华佗制成“麻沸散”4.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有千里之长C.发挥灌溉作用D.发挥防洪作用5. 泉州于1087年正式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官税,当时正值:…………()A.唐朝时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6. 1995年,国务院派专员主持了“金瓶掣签”坐床仪式,确立了十一世班禅。

在清代主持该仪式的是………………………………………………………………………………()A.皇帝B.军机大臣C.驻藏大臣D.大喇嘛7. 新疆有一种柳树称为“左公柳”。

它是为纪念下列哪个历史人物而起名的?……()8. 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战胜利9. 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10.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B.中华民国成立C.蒋家王朝覆灭D.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11.1956年,有一位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他能够看到的情景是:………………()A. 各地农民分田到户经营B. 人民庆祝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C. 工商业者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D. 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12.根据右图提示,指出相应的中共会议……………………………( )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五大13.右图横幅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1984年12月B .1987年4月C .1997年7月D .1999年12月14.有人说:“美国没有童年与少年,一开始就是青壮年”。

201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历 史 模拟 试 卷考生注意:1.本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3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历史不能重复,不能修改,却能让你从中查往知来,给你无穷的智慧。

让我们拾级而上,一起去体会成功的喜悦吧!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1.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 ) A .秦国 B .齐国 C .燕国 D .赵国3.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 .淝水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4.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人称她的统治是 ( ) A .贞观之治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5.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

他是 ( ) A .文天祥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岳飞6.读史可使人明智。

有一部史书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卓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是 ( ) A .《资治通鉴》 B .《史记》 C .《春秋》 D .《尚书》7.历时150年建造成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付之一炬。

犯下这滔天罪行的是 ( )2A .英法联军B .英美联军C .法俄联军D .英俄联军8.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是 ( ) A .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 B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 .都在此之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9.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3年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3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A.隋文帝 B.店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4如果给右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政启开元,请宏贞观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5.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

这一过程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完成于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6.下边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时间1405—1433年规模船数首次多达200多艘人数首次27000多人次数先后七次航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A.吴国船队到夷洲B.隋炀帝扬州巡游C.郑和下西洋D.哥伦布横渡大西洋7.童谣见证历史。

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8.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201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3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II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认真阅读与落实“答题卡”的“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栽培稻谷遗存②鱼纹彩陶盒③干栏式房屋④司母戊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2.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昭君出塞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5.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①②③④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的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

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②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③饮茶之风盛行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A.八股取士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史、屈辱史,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等,都表现了A.清政府不堪一击,不败而败B.清政府无力对抗西方列强C.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和斗争精神D.清政府对外还能捍卫国家主权,对内还能保护民众9.“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这句话所反映的教育思想是( )A、注意因材施教B、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C、不问贵贱,广收门徒D、对学过的知识要按时复习2、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却动仪的发明者是( )A、鲁班B、张衡C、僧一行D、郭守敬3、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A、《天工开物》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4、下图中所代表的地区是在下列哪次战争被割占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5、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的口号是( )A、求富B、师夷长技以制夷C、自强D、民主、科学6、率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军将领是( )A、冯子材B、关天培C、刘铭传D、左宗棠7、最早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中法《北京条约》C、中日《马日条约》D、《辛丑条约》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保国会成立B、《定国是诏》颁布C、公车上书D、《时务报》创办9、与下图中杂志的创办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B、保路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一“远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A、井冈山会师B、会宁会师C、吴起镇会师D、遵义会议11、1951年5月,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A、西藏B、新疆C、海南D、北平1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少数民族地区D、台湾、香港、澳门地区1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攻占巴士底狱B、颁布《****宣言》C、第一共和国成立D、雅各宾派专政14、在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率部攻占所代表地区的民族英雄是( )A、加富尔B、伊达尔哥C、俾斯麦D、加里波第15、同学们对居里夫人都很熟悉,她和丈夫合作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物理体系B、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C、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D、开创了微生物学1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列国家中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的是( )A、英国、法国B、俄国、日本C、英国、日本D、俄国、法国17、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身份是( )A、殖民地代表B、战败国代表C、中立国代表D、战胜国代表18、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日本( )A、侵占中国东北地区B、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C、发动全面侵华战争D、发动太平洋战争19、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01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201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201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选择题各题的答案填入下表中。

1、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开端 C 、鸦片战争是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D 、邓世昌是鸦片中的民族英雄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胡适─洋务运动 B .光绪帝─戊戌变法 C .孙中山─辛亥革命 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3. 胡锦涛总书记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这个伟大的事件”是指( ) A. 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井冈山会师 4.右表中反映的两种所有制经济占的百分比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第一部宪法的规定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 6.右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图中数字代表“三角贸易”经过的四个洲。

“三角贸易”其中一个环节的活动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

”这个环节的路线应是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④——①② D. ③——① 7.17至l8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时期,英、美、法三国爆发的革命,影响深远,其共同的历史意义有( )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 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8.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

2013届中考历史预测试题(附答案)

2013届中考历史预测试题(附答案)

2013届中考历史预测试题(附答案)①新航路的开辟②黑奴贸易③《法典》的颁布④南北战争中黑人奴隶制的废除⑤经济大危机的爆发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12.右图是3D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的画面。

100年前的这场灾难中能够有600多人获得救助,是因为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A.手机通讯技术B.已蒸汽轮船C.无线电报D.计算机技术13.列宁说:“在战争结束后,俄国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国家建设里面去。

俄国慢慢“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提到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D.工业化政策14.1935——1942年,美国政府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大量的道路、桥梁、机场、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以上体现了美国政府A.加强对经济的限制B.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C.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D.做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15.右图是1939年9月参加慕尼黑会议的英、法、德、意四国首脑。

分析慕尼黑会议体现强权政治的最突出表现是A.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C.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D.无视美国、苏联的存在16.雨果:“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这一局面正式形成于A.1991年B.1993年C.1995年D.2007年17.阿巴斯曾打着“走阿拉法特的路”的竞选口号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你认为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阿拉法特的名言是A.“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

它是我们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力。

”B.“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抢来到这里。

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C.“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D.“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01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北师大版附答案)

201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北师大版附答案)

201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北师大版附答案)2013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3.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

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的“治世”史实:A.秦始皇B.唐太宗C.唐玄宗D.明太祖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是A.华佗B.王羲之C.顾恺之D.祖冲之5.翻开中国古代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

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是A.玄奘B.文成公主C.郑和D.戚继光6.南宋在抗击金军进攻时,有一支军队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他的领导者是A.李纲B.文天祥C.岳飞D.戚继光7.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D.郑成功事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8.“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

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9.“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所述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10.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是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台儿庄战役⑤平津战役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1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考历史模拟试题(7)一、单项选择题1. 有一位历史学家说过: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疆域发展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不研究A.孔子B.司马迁C.唐太宗D.明成祖2. 汉朝如果派使者去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3. 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4. 梁启超曾说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下列内容与他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5. 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 下列有关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概括正确的有①英国——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②俄国——避免革命的改革③日本——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④法国——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⑤美国内战——为民族独立而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7.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新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海-陆-空B.陆-海-空C.空-陆-海D.陆—空—海8. 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革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9. 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①战争是人类的浩劫②两次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人。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①起草《独立宣言》②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④参加雅尔塔会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11. 从史料中汲取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印象”,回答问题。

材料一:“巨人”中国“小人”中国“China´s Moment”图①18世纪初欧洲漫画图②19世纪末日本漫画图③2009年美国《时代》封面材料二: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毕士麻克(人名)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引自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图②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印象与图①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史料二中的德相毕士麻克早在同治初年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出这一观点(不得引用原文)(2分)并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一例史实予以说明。

(2分)(2)你认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中的“变法”最有可能和我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该“变法”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试举一例。

(2分)(3)图③的作者用“中国时刻”表达着对当今中国崛起的肯定和赞叹。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作为炎黄子孙的你,应当如何从这二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吸取精神力量,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1分)12.材料:《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签订(1)材料中两个条约分别是在哪两次会议上签署的?两次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世界体系?(2)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三、问答题13. 近年来,国际间往来越发频繁,从国际金融峰会到联合国气候大会,人们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走近学习生活】(1)小组成员想搜集有关维护国际安全的资料,请你给他们提供两个国际组织的名称。

【探究世界历史】(2)世界经济全球化战略开始,你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历史事件?(1分)(3)二战中,世界各国人民为了共同抗击法西斯形成了什么组织?它的形成有什么意义?(4)他们搜集的资料有: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欧盟。

其中我国加入的国际组织有哪些?(1分)【感悟历史真谛】(5)你认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2分)(6)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你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存在什么关系?(1分)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本题7分)14.材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

这些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摘自《全球通史》材料二: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材料三: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

……在存亡危机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真哥哥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1)材料一中“同日本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1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遭受“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原因(2分)(3)材料二中的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机之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从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3分)(4)材料三中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恶果?(1分)(5)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1分)材料四(6)材料四中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1分)(7)如果表格再增加“著名战例”一栏,请举出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役名称(至少两个)。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请问台湾是在哪个条约中被割占的?(2分)被日本占领了多少年?材料五5月下旬,温家宝在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前,赴日本福岛等特大地震海啸灾区慰问。

他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没有忘记在中国发生重大灾害时,日本政府和人民给予的大力支援……。

,(8)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源远流长。

请列举唐朝时两国交往的两个事例。

(9)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怎样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

(1分)(10)近期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11)针对日本歪曲侵略历史的行径,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12)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3)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的三原则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核泄露,使日本遭受重创。

20世纪40年代,日本同样遭受了严重的核危机的事件是?它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什么作用?(14)近期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

请问,你对钓鱼岛问题有何看法?15.(1)黑人在美国得到解放后面临怎样的问题?(2)你怎样看待黑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16.“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实践中明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显微镜”回忆再现历史:材料一关于君民关系,唐太宗理解为:“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

”——摘自《贞观政要材料二》(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2)请说出唐太宗这一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孙中山解释“平均地权”说:“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

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3)材料二体现的思想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是哪一内容。

“多棱镜”全面认识历史:材料四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相关?“今岁”分田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5)世界近代史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也进行了土地政策的调整,请你举两例加以说明。

“望远镜”学习历史展望未来:(6)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中央政府多次出台文件提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新要求新措施。

对比中外解决农业问题的做法,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依靠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0亿千克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1)材料一中的农业科学家是谁?他的突出成就是什么?(2)材料三反映了凤阳县粮食产量呈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改革中实行了什么政策?(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请举一例。

18.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

“团结”是一种艺术,“团结”并不是简单地、毫无规则地组成一个团体、集团或组织。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团结合作”主题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回顾历史——了解国际关系中的不正当合作(1)观察图一、二的世界形势,简要回答两图反映的不正当合作对世界产生的共同影响。

步骤二史海寻贝——认识国际关系中的正当合作(2)在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和危机时,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能有效地化解危机。

请你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典型事例加以说明19.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

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请回答:(1)完成下表: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及其后果(2)据材料一,推动“日不落帝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两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启示?20.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四个阶段:救亡—强国—富民—和平崛起。

1840年至1945年的主题是救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强国代替救亡成为新时代的主题;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时代主题由强国转向富民;进入21世纪,时代主题又从富民走向了和平崛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