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比热及热传递计算复习巩固提高练习

合集下载

【衡水初中】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导学 《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推荐】.doc

【衡水初中】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导学 《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推荐】.doc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一个铜块和一个铁块相互接触后,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在这一过程中,铜块保持不变的量是()A.内能B.热量C.温度D.比热容2、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0℃的物体的内能为0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温度相同时不会发生热传递3、(2013宜宾)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A.冷天搓手取暖 B.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C.烧水时水温升高 D.下滑时臀部发热4、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在下面所列举的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玉兰飘香C.秋天,落叶纷飞D.冬天,瑞雪飘飘5、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6、(2013枣庄)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7、夏季初某一天,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西安和香港两城市在未来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西安,晴,气温21~34℃;香港,晴,气温24~28℃.造成两地在同一天内气温变化差别较大的原因之一是 ( ) A.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C.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小D.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小8、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它们吸收的热量Q吸与温度变化△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最大B.乙的比热容最大C.丙的比热容最大D.三者的比热容相等9、(2013 资阳)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10、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A.铜块放热,水吸热B.铜块吸热,水放热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11、下列各句话中的“热”的含义为“内能”的是()A.今天天气很热B.摩擦生热C.物体吸热升温D.集市很热闹二、填空题12、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它的意思是指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_______时______是4.2×103焦耳。

2020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习题(提高篇)(新版)苏科版

2020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习题(提高篇)(新版)苏科版

内能热传递(提高篇)一、填空题1、向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隔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盛有的杯子里的水变红快。

这个现象说明了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从物体转移到物体的过程。

2、小刚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段时间,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_增加了;他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放在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又降低了,它的______减少了,于是他提出一个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运动会上常用气球来装饰会场,如图所示,在烈日爆晒下,通过的方式,使气球内能,气球内气体膨胀做功,可能导致气球胀破。

4、用铝壶烧开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是消耗水蒸气的 ________能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________能转化成壶盖的________能。

5、“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1年时间里,可能会遭遇两次月食,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选择题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7、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 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必须使其吸收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8、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9、在物体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前提下,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较多B.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较高的,所含的热量较多C.同一物体温度较高时,所含的热量较多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10、(多选)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则()A.它含有的热量增加 B.它一定吸收了热量C.它的分子运动加快 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B.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无内能D.空中飞行的子弹比地面上静止的子弹内能多12、对静止的石块来说,其具有的能量不可能等于零的是()A.内能 B.动能 C.势能 D.机械能13、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A.甲物体的内能比乙物体的大 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物体的剧烈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物体的大14、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三、简答题15、小明和小刚为一件事争论起来。

人教版初三物理-《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人教版初三物理-《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掌握内能、热量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改变内能的途径;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意义及其应用;4、会利用公式计算热量。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要点诠释:1、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都很小,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的物态之间的物体也能发生扩散。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要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

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符号J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体积、状态。

4、改变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低温物体内能增加,高温物体内能减少。

实质上热传递是内能在不同的物质内部转移的过程。

(2)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2、热量: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即“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释放”了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12.2 内能 热传递+12.3 物质的比热容 课堂巩固练习(含答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12.3 物质的比热容  课堂巩固练习(含答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二节内能热传递1.内能(1)物体内部________分子的________运动叫作热运动。

(2)物体内所有分子________和分子________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_______。

(3)________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状态有关。

2.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1)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

(2)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________,停止的标志是________相同;能量从________处转移到________处。

1.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很大B.物体的机械能损失时,内能却可以增加C.物体的内能损失时,机械能必然减少D.物体的内能为0时,机械能可以不为0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是0 ℃,但内能不为零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C.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D.0 ℃的冰块和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其内能相等3.如图所示是北极的冰山,它的温度可达零下数十摄氏度。

若冰在太阳的照射下熔化,则在冰熔化的过程中,它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

(第3题) (第4题) 4.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

这四只烧杯中,内能最小的是________杯中的水,内能最大的是________杯中的水,无法比较内能大小的是________两杯中的水。

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认识比热容1.物理学中,将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作比热容,用符号________表示。

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________℃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达为___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初中物理内能、比热及热传递计算复习巩固提高练习1

初中物理内能、比热及热传递计算复习巩固提高练习1

用心 爱心 专心1内能、比热及热传递计算复习巩固提高练习【例1】 已知1g 甲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2.1J 的热量,1g 乙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4.2J 的热量,1g 丙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2.8J 的热量.分别取甲、乙两种液体各60g ,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取90g 的丙液体,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则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 ( )A .落在Ⅰ区B .落在Ⅱ区C .与甲重叠D .与乙重叠<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分别确定三种液体的比热容:02.1J /kg C C =⋅甲(),04.2J /kg C C =⋅乙(), 02.8J /kg C C =⋅丙()结合题意和图像可知,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即甲、丙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关系由Q Q =甲丙,得90g 2.8260g 2.1t m c t m c ∆⨯===∆⨯甲丙丙丙甲甲 所以 2t t ∆=∆甲丙类似可找出乙和丙升温的关系:90g 2.8160g 4.2m c t t m c ∆⨯===∆⨯丙丙乙丙乙乙 所以 t t ∆=∆乙丙,即丙液体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答案> D【例2】 (湖南长沙)有质量相同、比热容不同、温度不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甲的温度是44℃,乙的温度是32℃,丙的温度是24℃.如将甲和乙混合后,温度为36℃;如将乙和丙混合后,温度为30℃.问甲、丙混合后,温度将变为多少?<分析> 本题中一共进行了三次热交换,可写出三次热交换的热平衡方程式,由于甲、乙、丙质量相等,可找出甲、乙、丙的热容关系,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甲、丙混合后的温度. 当甲、乙混合达到热平衡时,有Q Q 放吸=,即c m t c m t V V 甲甲乙乙=.得(4436)(3632)c m c m =甲乙--. 解得2c c =甲乙.当乙、丙混合达到热平衡时,有Q Q ''=吸放,即c m t c m t '=V V 乙乙丙丙. 得(3230)(3024)c m c m -=-乙丙,解得3c c =乙丙.设甲、丙混合后的最终温度为t ,有c m t c m t ''=V V 甲甲丙丙,(44)(24)c m t c m t -=-甲丙.③ 将12c c =甲乙和13c c =丙乙代入③式得11(44)(24)23c m t cm t -=-乙丙.解得t=36℃. 【例3】 已知金属铜与铁的比热容c c >铜铁,将质量和初温均相等的铁球和铜球放到冷水中,当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靠在一起,则热量会怎样传递?<分析> 根据Q cm t V =,即0Q cm t t -=(),我们可以得到0Qt t cm=-,c 越大,则t 越大(降低的温度Q cm 小),则t 大的球将会传热给t 小的球,即铁球将会传热给铜球.注意:是因为放热,t V 用0t t -;传递的是热不是温度,直到它们的温度相同为止.【例4】 有一堆潮湿的石子,它的比热容为31810J (kg C)./⨯⋅︒,干燥砂石的比热容为30.9210J kg C)/(⨯⋅︒,求:(1)砂石中水的含量(2)这堆砂石的密度(24ρ.ρ=砂水)<分析> (1)设这堆砂石的质量为M ,其中水的质量为m ,当吸热,温度变化时,有:cM t c (M m )(c m )t ⎡⎤=+⎣⎦V V 砂水-333181009210()4210.M .M m .m ⨯=⨯-+⨯,1126841m .%M == (2)质量为M 的砂石的体积m M m V ρρ-==石石石砂,137M Mρρ.ρV M m ===-石砂砂石注意:砂石体积并不因有水而变大,所以密度只会变大不会变小.用心 爱心 专心2【例5】 (武汉)现有20℃的凉水和80℃的热水可供任意选用,若某人需要50℃的温水洗澡该怎样办?若在配水的过程中没有热损失,且希望得到50kg 这样的温水,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确切的配水方法.<分析> (1)当热水和凉水混合时,由于有温度差,因而会发生传热现象,热水的温度会降低,凉 水的温度会升高.取适当的凉水和热水混合,可得到50℃的温水.(2)取热水和凉水混合时,容器会吸热,同时也会向空气中散热,这些都称为热损失.题目中假定没有热损失,即意味着在混合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凉水吸收,有Q Q =吸放,设所需热水的质量为m 热,热水的初温0t =热80℃;所需凉水的质量为m 凉,凉水0t 凉=20℃,热水与凉水的混合质量为50kg m =,混合温度t =50℃. 由Q Q =吸放及质量关系可得()()00c m t t c m t t -=-水热热水凉凉 ①,m m m +=热凉 ②由①式得00502018050m t t m t t----热凉凉热===.结合②式得25kg m m ==热凉.即热水和凉水各取25kg 可得50kg 、50℃的温水.【例6】 现有70℃的热水50kg ,10℃的冷水50kg ,要配置成温度为36℃的温水,问最多能配置多少千克? <分析> 把这两种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后,热平衡温度在10℃-70℃之间,如果都混在一起,质量是100kg ,但温度不一定在36℃,所以应先确定36℃水中两种温度水的质量比,然后判断出哪种温度的水用得多.设需要热水1m ,需要冷水2m ,则:101202()()cm t t cm t t -=-,021201361013703617t t mm t t --===-- 由上式知道冷水用得多,所以:250kg m =,12131350kg 38.24kg 1717m m ==⨯=最多配置36℃的水的质量为:【例7】 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的一杯热水,冷水的温度又升高了6℃,如果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的温度可再升高多少度?<分析> 三次热平衡的过程,根据热平衡公式可以列出这三个热平衡公式,综合三式即可以解出:设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1m ,初温度为01t ,每杯热水的质量为2m ,初温度为02t ,则.第一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有:()11202011cm t cm t t t ⎡⎤=-+⎣⎦V V()1202011010m m t t ⎡⎤=-+⎣⎦……①第二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有:()1222020112()c m m t cm t t t t ⎡⎤+=-++⎣⎦V V V()12202016()106m m m t t ⎡⎤+=-++⎣⎦……②有①式和②式解得:123m m =,0201()40t t -=℃……③ 第三次再把热水倒入冷水中: 把③式代入上式得:再升高的温度为:34t =V ℃【例8】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若有3个分子在运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个分子没有机械能B .3个分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内能C .3个分子组成的物质没有内能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 因为分子在运动,所以有机械能,故A 错.物质内能是指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个分子不是大量分子,所以它们的运动不是内能,故C 正确.本题应选C .【例9】 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由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来决定的,如何用分子运动和内能的有关知识来解释?<解析> 液体蒸发,实质上是液体内部速度较大的分子摆脱其他液体分子的吸引飞离液面的一种现象.如果液体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速度大的分子就越多,飞离液面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如果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在液面的分子就越多,飞离液面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跑出液面的分子若在液面附近运动,其中一部分又会回到液体中,如果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从液面跑出的分子就越快地被吹走,液面附近的蒸发出来的分子就越少,返回液体的分子就越少,离开液面分子比返回液体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例10】对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对吗?<解析>做功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那么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内能是否改变呢?让一个铁块从外界吸热,即从外界得到内能,会测出铁块的温度变化了.所以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变化了.让一块0℃的冰从外界吸热,即从外界得到内能,会看到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没有变化,但这些0℃的水比原来0℃的冰的内能要大.所以一个物体的物态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变化了.由内能的定义知: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少了,它内部分子的数目也减少了,那么它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即内能也随着减少了.所以一个物体的质量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也变化了.综上所述,可以通过一个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来确定它的内能是否改变.对题中的问题来说,拿一段铁丝来回弯几下,用手摸弯折处,感觉温度比原来高了,说明弯折处的内能增加.如果要是把这一段铁丝从某一处慢慢提到一定高度,虽然外界对铁丝做了功,但铁丝的温度、状态、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它的内能也没有变化.可见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例11】夏天开啤酒瓶盖时,会听到“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气”,这是为什么?<解析>打开啤酒瓶的一瞬间,瓶口上方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而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例1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的车胎打气,过一会儿筒壁会热起来,解释此现象时,甲同学说:“这是由于活塞上下移动和筒壁摩擦,由于摩擦生热使筒壁温度升高引起的.”乙同学说:“这是由于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又由于热传递筒壁也热起来.”他们俩谁说得对呢?<解析>筒壁热了,说明筒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了.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把一个物体放在比它的温度高的环境中,这个物体从外界吸热,它的内能就增加;把一个物体放在比它的温度低的环境中,这个物体就向外界放热,它的内能就减少.所以说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外界消耗某种形式的能对物体做功,如果把某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这个物体的内能就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如果是把物体的内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这个物体的内能就减少.所以说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与筒壁摩擦可以生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也可以生热.实际当中用手摸气筒时,感觉气筒的最下端热,活塞一般压不到这个位置.活塞跟气筒上下的摩擦次数是一样的,而气筒上下不一样热,说明由于摩擦使气筒发热不是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是活塞越往下压,对气筒内空气做功越多,消耗的机械能也越多,转化的内能也越多,气筒内空气温度就越高,由于热传递,气筒下部的温度也越高.所以乙同学的讲法是对的.【例13】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球,甲用不传热的细线悬挂,乙放在不传热的水平面上,若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且设它们都不向空间散热),那么,两球内能的增加量是()B.乙球多些C.一样多D.无法比较<解析>如果忽略其他因素,两球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它们的内能增加是相同的.但吸热后两球将发生热膨胀,它们的体积增大,对于乙球来讲,它的重心要升高,也就是说它的总势能要增大,即乙球的机械能增大,而它机械能的增大必须由其他的能量转化而来,那么它只能是消耗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此可见,乙球内能增加量要小于甲球.<答案> A用心爱心专心 3。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同步巩固练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同步巩固练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同步巩固练习-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它们(c铁<c铝)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A. 它们之间没有热传递B. 热量从铁块传向铝块C. 热量从铝块传向铁块D. 温度从铝块传向铁块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B. 酒精灯给水加热,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 橡皮塞冲出,其机械能增大的同时水蒸气的内能也增大D. 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橡皮塞的机械能3.水很难压缩,其原因是()A. 分子间存在斥力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的质量很小D. 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4.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A. 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B. 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C. 水的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D. 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升高相同的温度,沙石吸收的热了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B. 两手搓搓感到热乎,这里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打扫卫生时,教室里尘土飞扬,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6.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 2.1×103J/(kg·℃)B. 4.2×103J/(kg·℃)C. 1.2×103J/(kg·℃)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7.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A. 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B. 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C. 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D. 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8.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一滴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

初中物理:内能、比热容、热量复习题(答案)

初中物理:内能、比热容、热量复习题(答案)

中考考点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5.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

6.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7.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中考题展示一、选择题1.炎炎夏日,气温节节上升,温度计内水银柱慢慢升高,此过程中水银的()A.质量变大B.密度变小C.内能变小D.比热容变大2.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B.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D.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3.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如图 4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 40℃,这个过程中()A.煤油温度先升到 40℃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4.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 .甲是气态 B .乙是气态 C .丙是气态 D .甲是固态3题图 4题图 5题图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 )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B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 .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 .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二、填空题1.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kg ,水的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是 J .2.冬天手冷时,人们总喜欢双手搓几下就感觉暖和,这是利用 使手的内能增加.3.如图所示,在吹气球时,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你及时捡起气球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___(选填“变高”、“变低”或“无变化”)。

物理九年级内能(基础) 巩固练习

物理九年级内能(基础)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填空题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________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就越________。

3、(2015•盘锦三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和,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它们所用的单位相同,都是。

4、温度________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________。

5、冬天,搓手能“取暖”,说明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选择题6、(2015•泰安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7、下列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8、物体的温度升高了,那么物体()A.一定吸收了热量B.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C.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9、下列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A.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B.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C.电熨斗的金属外壳D.热水瓶的玻璃瓶胆10、(多选)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m高处,这两冰块()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11、一块0℃的冰变为0℃的水的过程,它的内能变化情况是()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12、(2015•盘锦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B.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实际上是内能的转化C.利用内能来做功,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D.利用内能来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13、下列关于温度、能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B.凡是物体温度升高,就一定吸收了热量,没有其他方法和途径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14、爆米花是将玉米放人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爆米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比热及热传递计算复习巩固提高练习【例1】 已知1g 甲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2.1J 的热量,1g 乙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4.2J 的热量,1g 丙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2.8J 的热量.分别取甲、乙两种液体各60g ,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取90g 的丙液体,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则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 ( )A .落在Ⅰ区B .落在Ⅱ区C .与甲重叠D .与乙重叠<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分别确定三种液体的比热容:02.1J /kg C C =⋅甲(),04.2J /kg C C =⋅乙(), 02.8J /kg C C =⋅丙()结合题意和图像可知,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即甲、丙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关系由Q Q =甲丙,得90g 2.8260g 2.1t m c t m c ∆⨯===∆⨯甲丙丙丙甲甲 所以 2t t ∆=∆甲丙 类似可找出乙和丙升温的关系:90g 2.8160g 4.2m c t t m c ∆⨯===∆⨯丙丙乙丙乙乙 所以 t t ∆=∆乙丙,即丙液体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答案> D【例2】 (湖南长沙)有质量相同、比热容不同、温度不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甲的温度是44℃,乙的温度是32℃,丙的温度是24℃.如将甲和乙混合后,温度为36℃;如将乙和丙混合后,温度为30℃.问甲、丙混合后,温度将变为多少?<分析> 本题中一共进行了三次热交换,可写出三次热交换的热平衡方程式,由于甲、乙、丙质量相等,可找出甲、乙、丙的热容关系,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甲、丙混合后的温度. 当甲、乙混合达到热平衡时,有Q Q 放吸=,即c m t c m t V V 甲甲乙乙=.得(4436)(3632)c m c m =甲乙--. 解得2c c =甲乙.当乙、丙混合达到热平衡时,有Q Q ''=吸放,即c m t c m t '=V V 乙乙丙丙. 得(3230)(3024)c m c m -=-乙丙,解得3c c =乙丙.设甲、丙混合后的最终温度为t ,有c m t c m t ''=V V 甲甲丙丙,(44)(24)c m t c m t -=-甲丙.③ 将12c c =甲乙和13c c =丙乙代入③式得11(44)(24)23c m t cm t -=-乙丙.解得t=36℃.【例3】 已知金属铜与铁的比热容c c >铜铁,将质量和初温均相等的铁球和铜球放到冷水中,当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靠在一起,则热量会怎样传递?<分析> 根据Q cm t V =,即0Q cm t t -=(),我们可以得到0Qt t cm=-,c 越大,则t 越大(降低的温度Qcm小),则t 大的球将会传热给t 小的球,即铁球将会传热给铜球. 注意:是因为放热,t V 用0t t -;传递的是热不是温度,直到它们的温度相同为止.【例4】 有一堆潮湿的石子,它的比热容为31810J (kg C)./⨯⋅︒,干燥砂石的比热容为30.9210J kg C)/(⨯⋅︒,求:(1)砂石中水的含量(2)这堆砂石的密度(24ρ.ρ=砂水)<分析> (1)设这堆砂石的质量为M ,其中水的质量为m ,当吸热,温度变化时,有:cM t c (M m )(c m )t ⎡⎤=+⎣⎦V V 砂水-333181009210()4210.M .M m .m ⨯=⨯-+⨯,1126841m .%M ==(2)质量为M 的砂石的体积m M m V ρρ-==石石石砂,137M Mρρ.ρV M m ===-石砂砂石 注意:砂石体积并不因有水而变大,所以密度只会变大不会变小.【例5】 (武汉)现有20℃的凉水和80℃的热水可供任意选用,若某人需要50℃的温水洗澡该怎样办?若在配水的过程中没有热损失,且希望得到50kg 这样的温水,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确切的配水方法.<分析> (1)当热水和凉水混合时,由于有温度差,因而会发生传热现象,热水的温度会降低,凉 水的温度会升高.取适当的凉水和热水混合,可得到50℃的温水.(2)取热水和凉水混合时,容器会吸热,同时也会向空气中散热,这些都称为热损失.题目中假定没有热损失,即意味着在混合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凉水吸收,有Q Q =吸放,设所需热水的质量为m 热,热水的初温0t =热80℃;所需凉水的质量为m 凉,凉水0t 凉=20℃,热水与凉水的混合质量为50kg m =,混合温度t =50℃. 由Q Q =吸放及质量关系可得()()00c m t t c m t t -=-水热热水凉凉 ①,m m m +=热凉 ②由①式得00502018050m t t m t t----热凉凉热===.结合②式得25kg m m ==热凉.即热水和凉水各取25kg 可得50kg 、50℃的温水.【例6】 现有70℃的热水50kg ,10℃的冷水50kg ,要配置成温度为36℃的温水,问最多能配置多少千克? <分析> 把这两种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后,热平衡温度在10℃-70℃之间,如果都混在一起,质量是100kg ,但温度不一定在36℃,所以应先确定36℃水中两种温度水的质量比,然后判断出哪种温度的水用得多.设需要热水1m ,需要冷水2m ,则:101202()()cm t t cm t t -=-,021201361013703617t t mm t t --===--由上式知道冷水用得多,所以:250kg m =,12131350kg 38.24kg 1717m m ==⨯=最多配置36℃的水的质量为:12(5038.24)kg 88.24kg m m m =+=+=【例7】 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的一杯热水,冷水的温度又升高了6℃,如果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的温度可再升高多少度?<分析> 三次热平衡的过程,根据热平衡公式可以列出这三个热平衡公式,综合三式即可以解出:设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1m ,初温度为01t ,每杯热水的质量为2m ,初温度为02t ,则.第一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有:()11202011cm t cm t t t ⎡⎤=-+⎣⎦V V()1202011010m m t t ⎡⎤=-+⎣⎦……①第二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有:()1222020112()c m m t cm t t t t ⎡⎤+=-++⎣⎦V V V()12202016()106m m m t t ⎡⎤+=-++⎣⎦……②有①式和②式解得:123m m =,0201()40t t -=℃……③ 第三次再把热水倒入冷水中: 123202013(2)(16)c m m t cm t t t +=-++⎡⎤⎣⎦V V()123202013(2)16m m t m t t t ⎡⎤+=---⎣⎦V V把③式代入上式得:22323(32)(4016)m m t m t +=--V V再升高的温度为:34t =V ℃【例8】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若有3个分子在运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个分子没有机械能B .3个分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内能C .3个分子组成的物质没有内能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 因为分子在运动,所以有机械能,故A 错.物质内能是指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个分子不是大量分子,所以它们的运动不是内能,故C 正确.本题应选C .【例9】 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由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来决定的,如何用分子运动和内能的有关知识来解释?<解析> 液体蒸发,实质上是液体内部速度较大的分子摆脱其他液体分子的吸引飞离液面的一种现象.如果液体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速度大的分子就越多,飞离液面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如果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在液面的分子就越多,飞离液面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跑出液面的分子若在液面附近运动,其中一部分又会回到液体中,如果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从液面跑出的分子就越快地被吹走,液面附近的蒸发出来的分子就越少,返回液体的分子就越少,离开液面分子比返回液体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例10】 对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对吗?<解析> 做功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那么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内能是否改变呢?让一个铁块从外界吸热,即从外界得到内能,会测出铁块的温度变化了.所以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变化了.让一块0℃的冰从外界吸热,即从外界得到内能,会看到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没有变化,但这些0℃的水比原来0℃的冰的内能要大.所以一个物体的物态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变化了.由内能的定义知: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少了,它内部分子的数目也减少了,那么它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即内能也随着减少了.所以一个物体的质量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也变化了.综上所述,可以通过一个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来确定它的内能是否改变.对题中的问题来说,拿一段铁丝来回弯几下,用手摸弯折处,感觉温度比原来高了,说明弯折处的内能增加.如果要是把这一段铁丝从某一处慢慢提到一定高度,虽然外界对铁丝做了功,但铁丝的温度、状态、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它的内能也没有变化.可见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例11】 夏天开啤酒瓶盖时,会听到“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气”,这是为什么?<解析> 打开啤酒瓶的一瞬间,瓶口上方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而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例12】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的车胎打气,过一会儿筒壁会热起来,解释此现象时,甲同学说:“这是由于活塞上下移动和筒壁摩擦,由于摩擦生热使筒壁温度升高引起的.”乙同学说:“这是由于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又由于热传递筒壁也热起来.”他们俩谁说得对呢?<解析> 筒壁热了,说明筒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了.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把一个物体放在比它的温度高的环境中,这个物体从外界吸热,它的内能就增加;把一个物体放在比它的温度低的环境中,这个物体就向外界放热,它的内能就减少.所以说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外界消耗某种形式的能对物体做功,如果把某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这个物体的内能就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如果是把物体的内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这个物体的内能就减少.所以说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与筒壁摩擦可以生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也可以生热.实际当中用手摸气筒时,感觉气筒的最下端热,活塞一般压不到这个位置.活塞跟气筒上下的摩擦次数是一样的,而气筒上下不一样热,说明由于摩擦使气筒发热不是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是活塞越往下压,对气筒内空气做功越多,消耗的机械能也越多,转化的内能也越多,气筒内空气温度就越高,由于热传递,气筒下部的温度也越高.所以乙同学的讲法是对的.【例13】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球,甲用不传热的细线悬挂,乙放在不传热的水平面上,若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且设它们都不向空间散热),那么,两球内能的增加量是()A.甲球多些B.乙球多些C.一样多D.无法比较<解析>如果忽略其他因素,两球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它们的内能增加是相同的.但吸热后两球将发生热膨胀,它们的体积增大,对于乙球来讲,它的重心要升高,也就是说它的总势能要增大,即乙球的机械能增大,而它机械能的增大必须由其他的能量转化而来,那么它只能是消耗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此可见,乙球内能增加量要小于甲球.<答案>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