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常见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言概述: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详细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问题。
正文内容:一、施工质量问题1.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混凝土配比中水泥、骨料、砂浆等比例不当,导致混凝土硬度不均匀,容易引发裂缝。
2.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如浇筑速度过快、震动不均匀、采用不适当的施工工艺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1.温度收缩: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收缩,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产生裂缝。
2.温度变化速率过快:如果温度变化速率过快,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均匀会导致内部应力的差异,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1.设计不合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符合实际使用情况,荷载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承受不均匀的力,从而引起裂缝产生。
2.超载:如果对结构施加超过其承受能力的荷载,混凝土会发生破坏,从而产生裂缝。
四、材料问题1.水泥质量不合格:如水泥含有过多的硫化物,容易引发脆性裂缝。
2.骨料质量不符合标准:如果使用骨料中含有过多的细沙、粘土等杂质,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
五、环境因素1.地基沉降:如果建筑物所处的地基不稳定,随着地基沉降,混凝土结构会受到不均匀的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施加巨大的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引发裂缝。
处理方法: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和施工过程,确保质量控制到位,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导致裂缝产生。
2.温控措施:采取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如增加伸缩缝、使用防裂剂等,以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设计优化:在结构设计阶段考虑不同荷载情况,合理分配荷载,确保结构承受力均匀,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4.选择合格材料:严格把关水泥和骨料的质量,确保材料符合标准,减少因材料问题导致的裂缝。
5.预防措施:加强地基处理,采取适当的防震和自然灾害预防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墙体开裂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墙体开裂原因及处理方法1. 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性能稳定、耐久性高、施工方便等优点使其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墙体可能会出现开裂现象,影响建筑的美观性和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了解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于建筑的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
2. 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原因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时出现的过度振捣、混凝土水泥含量不足、骨料过大或不均匀、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墙体开裂。
2.2 建筑材料问题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和水泥等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或者使用了含有过多膨胀性物质的建筑材料,也会导致混凝土墙体开裂。
2.3 环境因素问题如地震、高温、低温、风雨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如在混凝土墙体上钻孔、切割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墙体开裂。
3. 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分类根据开裂程度和形态,混凝土墙体开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 微裂缝微裂缝的宽度小于0.1毫米,肉眼难以辨别,只能通过显微镜等工具观测到。
3.2 细裂缝细裂缝的宽度在0.1毫米到0.2毫米之间,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
3.3 中裂缝中裂缝的宽度在0.2毫米到1毫米之间,已经会对混凝土墙体的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
3.4 大裂缝大裂缝的宽度大于1毫米,已经对混凝土墙体的结构安全性有较大的威胁。
4. 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危害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影响墙体的美观性混凝土墙体开裂会直接影响墙体的美观性,影响建筑整体的外观效果。
4.2 降低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混凝土墙体开裂会降低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4.3 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混凝土墙体开裂会对墙体的密封性产生影响,导致墙体局部易受潮、易滋生霉菌等,从而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
5. 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墙体开裂,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材料、施工、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材料原因1. 水泥品种不合适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
如果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2. 骨料质量不良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选用的骨料质量不良,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骨料时,应选择质量良好、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
3. 外加剂使用不当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方法使用。
二、施工原因1. 浇筑不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
2. 振捣不充分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排出,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如果振捣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气过多,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振捣充分。
3. 养护不当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养护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干燥过快,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养护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养护充分。
三、环境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温度变化。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安全性。
因此,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
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2.干燥收缩: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导致体积变小,从而引起干燥收缩裂缝。
3.负荷作用:当混凝土受到超载时,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
4.材料问题: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原材料质量不良,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5.施工问题:如未按规范施工、养护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三、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1.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温度、干燥收缩、负荷作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2.合理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和承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原材料,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合比。
3.加强养护: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4.加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应按规范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作,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使用防裂剂:防裂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化学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6.使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中设置钢筋或钢束来预先施加拉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
四、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需要从设计、配合比、养护、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建筑物寿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混凝土板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材料,其作用是承载楼层的重量和传递荷载。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板经常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性,还会降低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了解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建筑的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1.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板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由于混凝土板的伸缩系数和周围环境不同,会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板容易出现伸长,而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板容易出现收缩。
2. 荷载荷载是混凝土板裂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混凝土板承受过重的荷载时,会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例如,建筑物中的地震荷载、风荷载、人员活动荷载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3. 施工不当施工不当也是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之一。
如果混凝土施工不均匀、浇筑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此外,如果混凝土中掺入不适当的材料,也会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4. 地基不稳定地基不稳定是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之一。
当地基不稳定时,会导致混凝土板受到不均匀的荷载,从而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在地基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混凝土板没有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就容易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板裂缝的处理方法1. 预防措施预防混凝土板裂缝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在混凝土板施工前,应对地基进行充分检查和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在混凝土板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板的质量。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避免混凝土板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 填缝在混凝土板出现裂缝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填缝。
填缝的目的是防止裂缝继续扩大,同时也可以增强混凝土板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填缝的材料应根据裂缝的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填缝材料。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度,也会影响其结构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十分重要。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施工原因:不合理的施工方式,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例如,在浇注混凝土时,若未能及时震动,混凝土中的气泡无法排出,就会形成裂缝。
2. 设计原因:设计不合理,比如基础过小、墙体过厚等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3. 材料原因:材料质量不过关,如水泥品质不好、骨料不均匀等都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导致裂缝的产生。
4. 外界因素:自然因素如气温、湿度、风力等都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长期累积后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 表面处理法:对于表面裂缝较小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法来处理。
将裂缝处的混凝土切割成V形或U形,再涂上专用的填缝材料,填补裂缝。
2. 桥式处理法:对于裂缝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桥式处理法。
将裂缝处的混凝土彻底去除,再用钢筋网加固,再将混凝土重新浇注,使其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
3. 预防措施:预防混凝土裂缝是最好的办法。
在施工前,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用合适的材料,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加固处理法: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加固处理法。
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加固钢筋等方式,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现浇加固法:对于裂缝较多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现浇加固法。
即在原有混凝土结构上浇筑一层新混凝土,以增强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结论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物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在处理混凝土裂缝时,要根据裂缝大小和深度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同时,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混凝土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材料,其性能稳定、耐久性强、施工工艺简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往往会出现开裂现象,给建筑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混凝土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开裂原因(一)质量问题1.水灰比过大或过小:水灰比过大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过小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从而导致开裂。
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会使混凝土中存在过多的大颗粒骨料,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大,易出现开裂。
3.施工不规范:混凝土施工时,如摆模不平、震捣不均、养护不当等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二)环境问题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膨胀和收缩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出现开裂。
2.湿度变化:混凝土在不同湿度下吸水和排水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湿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出现开裂。
3.荷载变化:混凝土在受到不同荷载作用时,内部应力分布不同,因此在荷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出现开裂。
(三)其他问题1.材料老化:混凝土中的水泥、骨料等材料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老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2.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柱、梁截面面积过小或者跨度过大等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三、混凝土开裂防治措施(一)质量控制1.合理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水泥、骨料等材料,设计合理的配合比,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可塑性。
2.保持施工规范: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摆模平整、充实、震捣均匀、养护到位等问题,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二)环境控制1.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可以采用降温剂、加冰等方法,从而减少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2.湿度控制:在混凝土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湿度,可以采用喷水、覆盖湿布等方法,从而减少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3.荷载控制: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荷载,采用合理的荷载分配方案,从而减少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常见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作者:梁文豪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01期
摘要:混凝土裂缝是极为普遍现象,本文就混凝土常见裂缝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变形裂缝;原因分析;控制措施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经常可见,裂缝的存在影响了结构的美观和正常使用;削弱了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在此,着重对引发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 引起裂缝的原因分析
1.1 由第一类外荷载(静荷载、动荷载、其他荷载)引起的裂缝
该类裂缝由两种情况形成:一是混凝结构未达设计强度而承受荷载引起裂缝;二是混凝土结构已达设计强度而承受冲击,地震或超设计荷载引起裂缝。
它是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荷载裂缝,以及由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荷载次应力裂缝,二者通称为结构性裂缝。
受力裂缝从外荷载的作用、结构内力的形成,直至裂缝的出现与扩展似乎都在同一时间瞬时发生,并一次完成。
1.2 由第二类荷载(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包括温度、湿度、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也称非结构性裂缝。
从环境的变化,变形的产生到约束应力的形成,裂缝的出现与扩展等都不是在同时间瞬时完成。
它有个应力积累和传递的过程。
近年来混凝上程大量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
据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混凝土工程结构产生属于变形变化(温湿度、收缩与膨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约占80%;属于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仅占20%;由此可见,第一大类原因引起的裂缝除不可抗拒因素外,我们通过设计计算以及注意正常使用能够控制裂缝的产生;而第二大类原因引起的裂缝十分复杂,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 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选用材料
矿渣水泥比普通水泥收缩大,粉煤灰水泥、矾土水泥及快硬水泥收缩较大,矿渣水泥比普通水泥水化热低,水泥活性越高、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收缩越大,砂岩做骨料收缩幅度增加,粗骨料含泥量越大收缩越大,骨料粒径越细、砂率越高收缩越大,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大,配筋率越大收缩越小。
但配筋过大则会增加混凝土拉应力,外加剂及掺合料种类繁多,只有强度指标, 缺乏对水化热及收缩变形影响的长期实验资料,有些试验资料并不严格,有许多外加剂严重地增加收缩变形,有的甚至降低耐久性。
因此选用材料下当易出现收缩裂缝。
2.2 混凝土强度等级
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导致水泥标号增高,水泥用量增加,细骨料及粗骨料径偏小,砂率偏大等使水化热及收缩增加,引起收缩裂缝。
2.3 结构形式
结构形式复杂,超长、超厚及超静定结构成为混凝土工程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有显著的约束作用,必然引起较大约束应力,出现约束应力裂缝的结构设计经常忽略结构约束性质,不善利用“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出现约束应力裂缝结构设计中忽略构造钢筋的重要性,因而经常出现构造性裂缝。
2.4 基础沉降
基础土质不均匀,建筑平面不规则,未设变形缝或未计算基础沉降造成沉降量不同,导致沉降裂缝
2.5 施工工艺
泵送商品混凝土工艺从过去的干硬性、低动性,现场搅拌混凝上转向集中搅拌,转向大流动性泵送浇注,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增加,砂率增加,骨料粒径减小,用水量增加等导致收缩及水化热增加,出现收缩裂缝,施工中停工,混凝土暴露时间长,收缩加大,出现收缩裂缝;过早拆模会破坏混凝土结构,降低承载力,导致裂缝的产生。
2.6 环境因素
混凝土在水中永远呈微膨胀变形,在空气中永远呈收缩变形,湿度越大收缩越小,越干燥收缩越大。
施工时风速越大收缩越大。
2.7 养护方法
日前在混凝土施中采用的养护方法基本沿用过去简易的方法,这种方法已远不适应新的施工工艺要求, 如泵送混凝土的较大温度收缩变形。
3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
目前对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在工程建设的技术问题中具有普遍性。
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而引起。
如地下混凝土工程若出现裂缝,将会产生渗水,导致使用性能降低或不能使用;墙、板、柱、梁出现裂缝后,将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故某些工程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3.1 裂缝控制标准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由结构使用功能决定。
我国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2~0.3mm。
3.2 裂缝控制措施
3.2.1 设计方面
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常规计算以外,还要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位置、施工期的温度,必要时进行温度裂缝计算,采取隔热设计和良好的构造措施;进行沉降验算,控制沉降量,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截面和配筋率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计算模式,从结构形式的选择方面(微动、滑动及设缝措施,提供“放”的条件)及材料性能方面(提高抗拉强度、抗拉变形能力及韧性等提供“抗”的条件)采取综合措施,如抗放相结构,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措施。
3.3.2 施工方面
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按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设计合造要求施工,正确选择施工用水泥、粗细骨料粒径及含泥量,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
重视混凝土振捣,掌握好拆模时间。
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选择温度较低时间浇灌混凝土,无法避开高温时采用井水拌制混凝上,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灌温度。
3.3.3 养护使用方面
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浇灌混凝土时的温度,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
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技术,尽量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
使用时对重要的混凝土结构作好保温隔热工作;在混凝土未达设计强度前不准其承受荷载,在混凝土达设计强度后避免其承受冲击荷载或超载使用。
4 混凝土工程裂缝的治理
正常配筋受弯构件的破坏状态为承载力极限状态。
这一状态全过程是伴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裂缝出现(钢筋应力只有50~60MPa)、裂缝扩展、受压区塑性不断发展,最后达到完全破坏。
此时破坏荷载往往是裂缝出现荷载时的一倍, 因此,很多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仅仅自重就超过了极限荷载的30%,在此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有轻微裂缝是完全正常的,但结构是安全的,它还可承受70%~80%的极限荷载,因此恐俱是不必要的。
裂缝的形式按其形状分为表面裂缝、浅层裂缝、纵深裂缝、贯穿裂缝、横向裂缝、斜向裂缝等。
裂缝按时间又分为稳定裂缝和活裂缝。
根据我国有关标准,稳定裂缝宽度小于标准规定值者属于无害、可修复的裂缝宽度超过规定值者,一般需要由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有关方面共同商定最后由设计出处理方案,施工单位按设计进行治理。
活裂缝应进一步观察,待其基本稳定后,按稳定裂缝进行处理裂缝的治理。
4.1 裂缝的治理方法
4.1.1 灌浆法
采用一种化学灌浆料来解决混凝土形成的线型裂缝,堵漏时要采取化学灌浆料与快速凝结水泥和无收缩水泥砂浆配合使用,才能真正达到堵漏效果。
处理方法如下:
①在漏水处龄出一道V型槽,用掺入速凝剂的水泥净浆埋设灌浆嘴,用聚合物水泥砂浆PCCM封缝;②对混凝土基层面用钢丝刷清理浮灰, 并用清水冲洗干净;③在混凝上基层表面无浮水时, 喷涂5mm厚的PCCM-聚合物水泥砂浆;④对喷涂的聚合物养护5d后, 用LW水溶性聚氨脂浆液进行化学灌浆, 灌浆的压力一般为0.3MPa,防止在灌浆时的压力过大,造成进塑料管的爆裂。
4.1.2 表面治理法
首先将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打毛,水清洗后待其干燥,再将用环氧树脂浸渍的玻璃布铺贴在裂缝上表面。
4.1.3 嵌缝治理法
用修补材料嵌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如裂缝小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嵌缝治理。
4.1.4 补强治理法
因冲击、地震荷载或超荷载引起的裂缝以及火灾造成的裂缝,采用此法。
如断面加固补强、锚固补强等。
5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涉及设计、施工、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等诸多因素, 需要综合考虑。
只要设计、施工、监理三方共同努力, 裂缝完全可以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应根据裂缝的形成原因和裂缝的现状, 采用相应的治理方法, 确保工程竣工后的安全使用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