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加工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大纲5.31
我国高温煤焦油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煤焦油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焦炭作为煤焦油生产的原料之一,其需求随着钢产量的增加也不断。
煤焦油作为焦炭的副产品,其质量占到炼焦干煤的3%~4%,主要成分是芳香烃。
煤焦油中很多因素都是无法代替的,比如蒽、苊、芘等物质,这些物质的90%以上都需要从煤焦油中提取。
一、我国高温煤焦油的生产与消费变化趋势1.高温煤焦油的产能分布及变化趋势。
高温煤焦油的产能会受到煤炭产能的影响,据统计我国高温煤焦油总产能约为2200万t,并且主要的原料产于华北以及华东地区,其中华北占比为43%、华东占比为29%,这两个地区所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占到了全国总产能的72%。
从不同省份的生产占比来看,山西省占比为全国的27.54%,其次河北省占到全国的18.5%;华东地区山东省产量最高,占比达到了17.45%。
2.高温煤焦油的消费需求及变化趋势。
我国高温煤焦油的消费市场主要包括以下三块:一是在深加工之后生产轻油、酚油、萘油、洗油等贵重馏分,随后通过蒸馏的方式制取苯、 萘、酚等芳烃类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随着我国煤焦油深加工产业升级的加快,已经出现了生产集中化、产品精细化以及装置大型化的趋势。
二是使用粗煤焦油来代替重油,用来生产玻璃、陶瓷等热能行业。
在我国华南以及华东地区有些企业使用煤焦油来代替石油燃料,来进行玻璃以及瓷器的烧制,其中中温煤焦油的比重在不断增加。
三是出口。
虽然我国高温煤焦油产能的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国家对高温煤焦油等资源出口政策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我国国内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当前我国高温煤焦油的出口量较低,每年约为500万–600万t/a。
二、我国高温煤焦油深加工的工业化现状当前我国高温煤焦油正向着规模化和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具有30万t/a 产能的煤焦油加工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20多家,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700万t;年生产能力在10~30万t/a的企业达到30余家。
我国当前主要大型煤焦油加工企业以及产能情况见表1。
煤焦油深加工现状

煤焦油深加工现状煤焦油深加工是指通过对煤焦油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加工,以提取出更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
这一过程可通过煤焦油蒸馏、萃取、氧化和裂化等方法来实现。
随着环保政策的逐渐加强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焦油深加工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领域。
煤焦油是从焦炉中生成焦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主要成分为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等多环芳香烃。
它具有很高的热值和化学反应性,因此广泛用于燃料和化工原料。
然而,由于煤焦油中多环芳烃含量高,其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被认为具有致癌和污染环境的潜在风险,所以煤焦油深加工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煤焦油深加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煤焦油蒸馏:煤焦油蒸馏是将原始煤焦油通过高温蒸馏,将其分离成各种不同的馏分。
这些馏分可以用作燃料或进一步加工为化学品。
例如,蒸馏后得到的苯、甲苯和二甲苯可以用于制造染料、油漆和塑料等化学品。
2.煤焦油萃取:煤焦油的萃取是通过向煤焦油中添加溶剂,使其降低粘度,从而实现分离和提取不同组分的过程。
例如,苯萃取是将苯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用于生产合成纤维、橡胶和药品等化学产品。
3.煤焦油氧化:煤焦油氧化是一种将煤焦油中的芳香烃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有机酸和酮的过程。
这些有机酸和酮可以用于生产染料、塑料和橡胶等产品。
4.煤焦油裂化:煤焦油裂化是一种将煤焦油中的重质芳香烃转化为轻质烃类和芳烃的过程。
这些轻质烃类和芳烃可以用于生产汽油、柴油和石脑油等燃料。
在煤焦油深加工中,还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例如生物技术、电化学技术和催化裂化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煤焦油深加工的效率和产能,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然而,煤焦油深加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煤焦油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因此煤焦油深加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去除这些有害物质。
其次,煤焦油深加工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投资较大,增加了成本。
最后,煤焦油深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较大,这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煤焦油深加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煤焦油深加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IntroductionCoal tar is a byproduct of coal gasification and coke production, and its deep process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The deep processing of coal tar can produce a variety of chemical products, such as phenol, cresol, and anthracene oil, which have broad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medicine, pesticides, dyes, and plastic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predict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1. Market size and demandThe global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a large market size, which is expected to reach USD 11.1 billion by 2027, with a CAGR of 4.5 from 2020 to 2027. The demand for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products is increasing, especially in theAsia-Pacific region,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high-quality chemical products.2. Competitive landscapeThe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is highly competitive, with many large and small players. The major players in the global market include Koppers Inc., Rain Industries Limited, JFE Chemical Corporation, Nippon Steel Chemical & Material Co., Ltd., and BASF SE. These companies have strong R&D capabilities and a wide range of product portfolios, which enable them to maintain their leading positions in the market.3. Technical leve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many new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such as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process and the solvent extraction process.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greatly improv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 quality of the industry. Moreov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industry, and many companies have invested heavily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such aswaste gas treatment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1. Product structure adjustmentThe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adjust its product structure to meet the changing market demand. The industry will focus on developing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such as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electronic chemicals, and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downstream industries.2.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new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costs, and enhance product quality. The industry will focus on developing new catalysts, new processes, and new equipment to achieve these goals.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focus of the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The industry will invest more in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measures, such as the use of clean energy, waste reduction, and the recycling of resource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its prod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结论煤焦油深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激烈。
2024年煤焦油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煤焦油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煤焦油是煤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当前煤焦油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煤焦油产业链煤焦油产业链包括煤炭开采、煤炭加工、焦化和煤焦油产品制造等环节。
煤焦油的主要输出产品包括焦油沥青、酚类、苯酚类、芳烃类、天然橡胶等多种化工产品。
煤焦油市场规模目前,全球煤焦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煤焦油生产总量超过1.2亿吨。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煤焦油的需求量稳步增长。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煤焦油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化工、燃料等多个领域,其需求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建筑材料需求煤焦油在建筑材料领域中用于生产沥青混凝土、防水卷材等产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在增加,促进了煤焦油市场的发展。
煤焦油是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可用于生产酚类、苯酚类、芳烃类等多种化工产品。
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煤焦油的需求也在增加。
能源需求煤焦油可作为工业燃料使用,广泛应用于发电、加热和工业生产中的其他能源需求。
随着工业活动的增加,对煤焦油作为能源的需求也在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煤焦油市场竞争格局较为激烈。
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煤炭开采公司、焦化企业和煤焦油产品制造企业。
持续创新与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煤焦油行业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
主要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煤焦油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煤焦油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煤焦油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环境保护煤焦油企业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总结综上所述,煤焦油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提高竞争力,煤焦油企业需要积极创新、优化结构,并注重环境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煤焦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把握市场机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4年煤焦油深加工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煤焦油深加工市场分析报告1. 前言本报告旨在分析煤焦油深加工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趋势,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煤焦油是煤炭加工的副产品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加工煤焦油,可以提高其附加值,满足各个终端领域的需求。
2. 市场概况2.1 煤焦油深加工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煤焦油深加工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目前,全球煤焦油深加工市场规模超过X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2.2 市场主要产品煤焦油深加工市场主要产品包括苯系化工产品、沥青、煤油、碳黑和高性能沥青等。
其中,苯系化工产品是煤焦油深加工的核心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染料等行业。
2.3 市场主要应用领域煤焦油深加工产品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主要包括能源领域、建材领域、化工领域和交通领域等。
煤油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沥青在建筑领域有广泛应用,碳黑在橡胶产业中被大量使用。
3. 市场竞争分析3.1 主要竞争企业目前,全球煤焦油深加工市场呈现出较高的竞争格局。
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等。
这些企业在煤焦油深加工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3.2 竞争优势分析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
A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质量的产品,B公司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优势,C公司则以优质的售后服务而获得竞争优势。
3.3 市场进入壁垒分析煤焦油深加工市场的进入壁垒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技术门槛和资金需求方面。
对于新进入者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才能进入市场。
4. 市场发展趋势4.1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焦油深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的技术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4.2 环保意识提升推动市场需求增长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需求逐渐增强,煤焦油深加工产品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环保意识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4.3 区域市场格局逐渐形成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优化,煤焦油深加工市场呈现出区域差异。
浅议煤焦油加工技术现状及深加工的方向

浅议煤焦油加工技术现状及深加工的方向一、煤焦油加工现状我国是焦炭生产大国,焦炭生产量约占世界焦炭产量的36%左右。
焦炭生产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煤焦油,我国煤焦油年产量约为500~600万t,加工能力约为450万t,在建、扩建、拟建项目能力约为200万t。
目前共有约5O多家企业进行煤焦油加工,其中最为先进的是宝钢集团20世纪从日本引入的煤焦油加工装置,加工规模为26万t/a,产品品种有26种,其次是鞍钢和武钢。
除此以外的大多数煤焦油生产相对分散,且以土炼焦工艺为主,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污染了环境。
煤焦油是一个组分上万种的复杂混合物,目前已从中分离的单种化合物约500余种,约占煤焦油总量的55%,其中包括苯、甲苯、萘等174种中性组分;酚、甲酚等63种酸性组分和113种碱性组分。
这些组分虽然价值很高,但在煤焦油中的含量很少,占l%以上的品种仅有13种,它们是萘、菲、萤蒽、芴、蒽、芘、苊、咔唑、2-甲基萘、1-甲基萘、氧芴和甲酚。
煤焦油中的很多化合物是塑料、合成橡胶、农药、医药、耐高温材料及国防工业的贵重原料,也有一部分多环烃化合物是石油化工所不能生产和替代的。
但是,目前我国的煤焦油主要用来加工生产轻油、酚油、萘油及改质沥青等,再经深加工后制取苯、酚、萘、蒽等化工原料,虽然产品数量较多,但是相对于煤焦油中的500多种化合物来讲,还是少得很。
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大同小异,煤焦油加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增加产品品种、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近几年,我国煤焦油加工业迅速发展,煤焦油下游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人们越来越重视煤焦油加工的技术进展状况及发展方向。
二、煤焦油加工工艺流程、技术路线1、焦油蒸馏技术。
国内多采用常压一塔式,切取两混或三混馏分的蒸馏工艺。
采用连续脱水、脱轻油,塔顶采出酚油,塔底为软化点为65℃的软沥青;馏分塔塔顶的油汽采用空气冷凝冷却器,可节能约15%~50%、焦油与软沥青换热;减压抽出的尾气与分离酚水均送往管式炉焚烧;馏分塔材质选用抗腐蚀低碳合金钢。
煤焦油深加工现状、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煤焦油深加工现状、新技术和发展方向煤焦油行业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尽管近30年来受到石油化工行业的激烈竞争,煤焦油行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近几年来随着新材料和钢铁行业的发展,煤焦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国是焦炭生产大国,约占世界的36%左右。
焦炭的生产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煤焦油,我国煤焦油年产量约为500—600万t,加工能力约为450万t,在建、扩建、拟建项目能力约为200万t。
目前共有约5O多家企业进行煤焦油加工,其中最为先进的是宝钢集团上世纪从日本引入的煤焦油加工装置,加工规模为26万t/a,产品品种有26种,其次是鞍钢、武钢和本钢J。
除此以外的其他大多数的煤焦油生产相对分散,且以土炼焦工艺为主,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污染了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煤焦油的深加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目前煤焦油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煤焦化行业正处在一次重要的整合变革时期,未来的煤焦油工业正向集中化、精细分离、深加工、新材料合成方向发展。
1我国煤焦油产量煤焦油是以芳香烃为主的有机混合物,含有1万多种化合物,可提取的约200种,目前,有利用价值且提取经济合理的约50种,其深加工所获得的轻油、酚、萘、洗油、蒽、咔唑、吲哚、沥青等系列产品是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农药、染料、医药、涂料、助剂及精细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也是冶金、合成、建设、纺织、造纸、交通等行业的基本原料,许多产品是石油化工中得不到的。
因此,煤焦深油加工可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现代的炼焦生产过程中,从煤气中回收和初级化工产品主要有煤焦油、氨(主要是硫铵)和粗苯3种。
煤焦油的产量,是根据炼焦生产配煤的种类不同而变化,配煤的挥发份越高,焦油回收率越多,焦油产量越大。
2国内外煤焦油加工现状2.1生产规模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单套焦油蒸馏装置的能力都在10—50万t/a。
从理论上讲,能力越大,规模效益越好。
煤焦油的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焦油的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煤在干馏条件下的热解的主要产物为焦炭,副产煤焦油和焦油煤气。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煤焦油在整个世界都被重视。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介绍了煤焦油的化合物组成,发展利用现状,加工利用技术难点以及发展利用趋势。
关键词:干馏煤焦油分馏加工一、煤焦油的组成和性质煤在干馏条件下的热解产物有固体焦、焦油、焦炉煤气、水蒸气等。
煤焦油是一种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状液体,是由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时干馏和气化过程中获得的液体产物之一[1]。
炼焦过程生产的高温煤焦油是一种主要有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的复杂化合物。
大致组成为脂肪烃、芳烃、酚类、焦油盐基、沥青、游离碳等[2]。
虽然煤焦油组分复杂,但其中大于1%的组分只有十余种,如萘、蒽、芴等。
二、国内外煤焦油发展利用现状煤焦油是石油化工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然而,在我国少部分煤焦油用于提取苯、酚、萘、蒽等化工产品,大部分煤焦油均作为粗燃料直接燃烧。
煤焦油的粗放利用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要想得到尽可能窄的馏分,首先需对煤焦油进行分离,煤焦油的分离手段主要包括精馏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柱层析法以及后来的中压制备色谱法等。
自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煤焦油加工厂以来,德国在煤焦油加工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吕格特公司是德国最有代表性的煤焦油加工公司。
其加工能力为150万吨/年,采取全方位多品种的加工模式。
德国较为普遍的焦油加工工艺为减压蒸馏。
煤焦油利用率高达60%[3]。
前苏联在煤焦油加工方面,其加工效率仅次于当时的德国,大多采用一次汽化单塔或者多塔流程,并能够精致产品大约190多种。
三、煤焦油的初加工及深加工利用1.常用煤焦油回收方法煤热解过程会生成粗煤气。
多数焦化厂采用的焦油回收方法是,先把焦炉导出的粗煤气按一定顺序通过冷却、冷凝方式析出焦油和水,之后加以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焦油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技术中心2007 年6 月煤焦油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概述 (1)第一部分:焦炭及煤焦油生产情况 (2)第二部分:煤焦油及下游供需分析 (2)第一节:煤焦油供需分析 (2)第二节:工业萘供需分析 (4)第三节:蒽油供需分析: (5)第四节:煤系燃油供需分析 (6)第五节:煤沥青供需分析 (6)第三部分:国内煤焦油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7)第一节:国内煤焦油生产展望 (7)第二节:省内煤焦油生产、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9)第三节:省外煤焦油生产、加工现状 (11)第四部分:国外煤焦油加工特点 (12)第五部分:国内焦油生产与国外存在的差距 (13)第六部分:我公司焦油加工现状及发展建议 (14)第一节:加工现状 (14)第二节;我公司煤焦油后续发展建议 (16)附表1:2007年5月焦油及加工产品价格(含税) (18)附表2:产品质量列表 (19)概述煤焦油是煤高温炼焦过程的副产物,约占炼焦干煤质量的4%。
主要由芳香烃组成,其组分超过1万种,但含量大于1%的物质不超过10种,绝大部分煤焦化工产品难以替代,且含量较少。
如蒽、苊、芘等物质90%以上需从煤焦油中提炼;咔唑、喹啉、噻吩等几乎100%仍来自煤焦油产品,萘85%来自煤焦油。
这些产品长期供不应求,价格高昂,是制备塑料、合成纤维、染料、合成橡胶、农药、医药、耐高温材料以及国防用品的宝贵原料。
煤焦油是煤炼焦工业的重要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生产规模已步入世界前列,焦化工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一方面随着焦炉规模的不断扩大,焦化产品的回收率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土焦的不断取缔,煤焦油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此外近年来发达国家由于多种原因炼焦行业处于萎缩状态,焦油产量日趋减少,导致煤焦油的深加工产品必然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因此煤焦油的深加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虽然我国以煤焦油为核心的煤焦化工产品市场已经形成。
中科院煤化所等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碳纤维、针状焦、UHP石墨电极开发方面已有所突破,但与世界煤焦油加工水平差距还很大。
今后我国煤焦油加工发展应淘汰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公司也应以现有装置为依托,在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开发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下游深加工。
第一部分:焦炭及煤焦油生产情况近年来随着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焦炉处于扩张的高峰期,焦炭产量突飞猛进,2001-2006年焦炭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8%。
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调查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机械化焦炉企业871家,有各种规格机械化大中小型焦炉1694座、产能达31337万吨,产量为2.92亿吨,规模以上产量为2.8亿吨,同比增长17%左右。
焦炭的增长带动了国内煤焦油产量随之增长。
2001-2006年焦油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0%。
2006年焦油实际产量约为700多万吨左右。
现在我国焦油加工厂达80多家,焦油加工能力约为600万吨左右,,据网上资料统计,目前煤焦油的加工产能已建的为1222.2万吨,在建的为115万吨,拟建的为611.5万吨,总计为1948.7万吨。
由于焦化企业集中在煤炭富集产区,而非主要钢铁产区。
煤焦油的生产也就主要来自煤炭富集的华北地区。
据测算,2006年我国煤焦油产量中,华北地区约为450万t/a,占总产量的53%,华东地区约占l5%,其余中南、东北和西南分别占9%左右,西北地区约占5%。
第二部分:煤焦油及下游供需分析第一节:煤焦油供需分析近几年来,在我国焦炭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国内煤焦油产量迅速增长,为煤焦油加工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煤焦油产量增长主要取决于焦炭产量和焦油平均回收率的提高,下游市场对煤焦油产量影响甚小。
我国通过对钢铁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提高焦炉建设准入门槛等措施,对土焦、改良焦实行强制性淘汰,同时限制焦炭出口,焦炭产量增长已受到抑制。
虽然大型机焦炉炼焦的推广将有利于煤焦油回收率的提高,但焦油产量增幅仍将有所回落。
如果煤焦化工市场持续走热,则市场供应短缺的局面可能长期化。
2000-2005年,我国煤焦油产量年均增长约18%,而同期我国焦油加工项目连续上马,焦油加工能力年均增速达20%以上。
特别是2005年,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30万t/a装置、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25万t/a(第2套)装置、山西金尧焦化有限公司15万t/a装置、江西黑猫碳黑股份有限公司15万t/a装置等多套大型项目陆续开车,加之许多焦油加工厂扩能改造,煤焦油市场供应已开始紧张。
目前煤焦油价格主要受国内产能和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
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石化行业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涨,导致石油系燃料油(250号重油、渣油、乙烯焦油)价格高涨。
受此影响,原来使用石油系燃料油的玻璃、陶瓷、炭黑等行业都纷纷转向对煤系燃料油资源的争夺。
煤系燃料油(焦油、蒽油、焦油和沥青混合油)作为石油系燃料油的替代品,由于需求强劲,资源紧俏,价格也随之增长。
另外,由于强大的国际需求也引起煤焦油价格大幅上扬。
2005年焦油出口单价平均为183美元/吨,2006年平均为322美元/吨,涨幅达75.9%。
由于原油产量及新增炼油能力不足,未来我国主要石化原料及成品油供应紧缺已成定局,价格也将维持高位。
我国已对重质油加工给予高度重视,截至2005年底,除已完工的扬子石化160万t/a重油加工项目外,我国还有至少14个延迟焦化项目正在或即将建设,其中规模在100万t/a以上的有7个,总产能超过1400万t/a,重油加氢等项目也层出不穷。
重质原油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使流入市场的重油资源大幅减少,其价格也持续攀升。
重油资源的偏紧使煤焦油大量流入市场,而煤焦油基燃料油的热值比重油低约4200kJ/kg,因此两种燃料油基本按照一定的价格比例在市场流通。
由于未来原油价格难以走低,而石油价位将决定重油的高价位,市场普遍认为,由于燃料油用途在煤焦油下游仍将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未来煤焦油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石油和重油价格的影响。
第二节:工业萘供需分析1、生产供应及预测萘产率为焦油加工量的7%~9%。
萘也可以从石油化工的乙烯焦油等重质油品中提取,但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经济性,煤焦油提取萘均具有绝对优势。
全球工业用萘95%以上来源于煤焦油。
近年西欧、北美等地因大量关闭焦炉间接导致工业萘产量萎缩,而我国、俄罗斯、中东欧、印度等新兴地区工业萘产量则增长较快。
2006年我国、日本、北美、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工业萘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分别为37.2%、16.5%、10.9%、9.5%、7.0%、6.1%。
萘含量约占煤焦油加工量的12%左右,2006年我国煤焦油产量超过700万吨,工业萘产量(包括精萘折算量)约为50万吨,按照煤焦油产量核算的工业萘综合收率约7.4%计算,预计2010年之前我国煤焦油和工业萘产量将分别以年均15%、20%的速度增长。
目前国外因为煤资源缺乏,焦炭工业的环境治理成本高,大量减少煤焦油生产。
德国煤焦油产量从150万吨减少为50万吨,法国20个焦化厂只保留一个,日本也仅保留100万吨焦油生产能力。
但国际市场对煤化工产品需求急剧增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消费需求及进口分析我国工业萘主要用于减水剂、染料和颜料领域,其中减水剂约占总消费量的64%、染料和颜料约占总消费量的25%。
多年来,由于我国煤焦油加工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萘市场需求的发展,导致国产工业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工业萘。
根据国家海关统计,自1996年以来,工业萘进口量逐年增加,1996-2006年,年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
此外,我国每年还进口一些精萘,1996-2006年,年均增长率约9%。
2005年工业萘累计进口10.79万吨,2006年累计进口8.11万吨,较2005年减少24.8%。
3、国内工业萘价格分析在过去几年中,工业萘价格变化幅度较大,主要受到上游煤焦油价格波动大和供求关系不稳定的影响。
我国3、4月份是工业萘下游减水剂采购工业萘的高峰期,5、6月份一般为工业萘的消费淡季。
但是从2006年5月份开始,受原料煤焦油价格上涨的支撑和下游2-萘酚的需求强劲影响,工业萘价格开始上扬。
4、后市预测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期,萘系高效减水剂的生产总量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减水剂对工业萘的需求将达65万t,年均增长12%。
中国的染料工业发展,因此将带动工业萘的需求发展。
随着一批新建焦油加工装置的陆续投产,萘的资源量将逐步增加。
第三节:蒽油供需分析:蒽油在我国主要用于生产炭黑、燃料油或深加工提取蒽和咔唑等。
比重占煤焦油质量的25%-28%。
但如果在煤焦油加工过程中直接用蒽油组分和沥青组分生产燃料油,就不会产生蒽油和煤沥青产品,因此蒽油产量与煤沥青产量高度相关。
作为煤系燃料油的主要调配油之一,重油价格对蒽油价格影响较大,但随着各种替代燃料的逐步开发,煤系燃料油需求将在快速升高后缓慢回落。
蒽油未来用于精细化工用途的比重将明显扩大,其价格也取决于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市场的走势。
第四节:煤系燃油供需分析燃料用途已成为煤焦油最重要的下游之一,并在建筑(玻璃、陶瓷)、冶金和耐火材料等领域越来越多的替代重油,需求量增长迅猛,仅张家港玻璃厂一家企业每年就消费煤系燃料油20万t。
预计用于煤系燃料油比例约可占煤焦油制品的32%,总量达到 150 万t。
煤系燃料油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煤焦油直接与其他产品调配,二是用煤沥青与杂酚油调配,均需消耗大量的焦油资源。
如直接用焦油蒸馏生产燃料油,其产率约为80%,则竞争优势更不明显。
另外,如果煤系燃料油产量一味放大,企业围绕原料和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可能会对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第五节:煤沥青供需分析我国煤沥青生产量从1998年起基本上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
国际沥青市场由于环保等原因正把采购重心移向中国。
长期以来,煤沥青主要用于制备成型炭材料(炭素制品)的粘结剂,主要是电解铝和电炉炼钢用石墨电极领域,其次是金属硅、黄磷、刚玉、硬质合金等领域。
在沥青的消费结构中有20%用于出口,66%用于生产铝用炭素,其它8%用于炼钢用石墨电极、6%用于生产特种炭素及其它,如沥青和蒽油混配的燃料油等。
铝用阳极生产消耗了约三分之二的煤沥青。
因此煤沥青市场与铝行业高度相关。
近年来,电解铝产量的增加直接带动对煤沥青的需求。
国际沥青市场由于环保等原因正把采购重心移向中国。
2006年中国出口沥青量急剧增加,全年出口30.6万吨,较2005年的23.3万吨增幅达31.3%;出口单价平均为318美元/吨,较2005年的出口单价171美元/吨涨幅达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