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 选读》课堂作业:《克己复礼》1]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综合测试二 苏教版选修《<论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综合测试二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一、基础知识(52分,其中1—12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窥.见(kuī) 喟.然(kuì) 鲜.为人知(xiān)斐.然成章(fěi)B.狂狷.(juān) 恸.哭(tòng) 博闻强.记(qiáng) 侃.侃如也(kǎn)C.讪.笑(shān) 莞.尔(wǎn) 苦心孤诣.(yì)自牖.执其手(yǒu)D.攻讦.(jié) 赊.账(shē)恬.不知耻(tián)行.行如也(hàng)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斐然成章循循善诱和而不同各安其份B.察言观色过尤不及仰之弥高博我以文C.卓尔不群升堂入室鞭辟入理折中主义D.暴虎冯河一层不变别出新裁集思广益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莫春者,春服既成B. 女与回也孰愈唯求则非邦也与C. 无所取材人皆有兄弟,我独亡D. 闻斯行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选出加点词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A.仁者先难..而后获(指先付出努力)小大由.之(遵循,遵从)B.子路率尔..而对曰(飞快地)不得中行而与.之(交往)C.异乎三子者之撰.(讲述) 吾与.女弗如也(赞同,同意)D.舍瑟而作.(起身)行行..如也(刚强的样子)5.选出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 德行..而讪上者..: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B. 恶居下流C. 有事,弟子..,端章甫..服其劳 D. 如会同6.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B.风.乎舞雩秦伯说,与郑人盟.C.冠.者五六人知和而和.D.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不以礼节.之7.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正.颜色,斯近信矣B.管仲相桓公,霸.诸侯C.老者安.之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9.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为己B.因之以饥馑..C.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D.夫子至于..是邦也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异乎.三子者之撰③以.吾一日长乎尔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11.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行三军,则谁与?A.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风乎舞雩B.始可与言《诗》已矣子服景伯以告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异乎三子者之撰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不吾知也12.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B.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D.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13.课文名句默写(每格1分,共15分)二、语段阅读(18分)(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4~16题。
高中语文《克己复礼》课时2课堂作业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克己复礼》课堂作业(二)一、巩固训练1.选出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请问其.目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2.选出以下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罢了矣D.周监于.二代3.选出以下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必然得有合法的名义吧!】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便有粮食,我能吃取得吗?】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莫非钟鼓能开口说话吗?】4.选出以下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莫非还要靠他人吗?】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若是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可不能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关于他所不明白的情形,老是尽力去探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父母,照顾弟弟,那莫非不是践行仁道的关键?】二、阅读明白得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那么言不顺;言不顺,那么事不成;事不成,那么礼乐不兴;礼乐不兴,那么刑罚不中;刑罚不中,那么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罢了矣。
” (13.3)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那么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那么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专题一 二 克己复礼 Word版含答案

话题链接——主张礼治天下归仁1.教材赏悟“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2.名句赏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左传》◆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左传》◆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谷梁传》◆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
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德必报,怨不仇。
——赵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旧唐书》◆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许衡◆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培根◆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歌德◆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洛克3.典例赏析礼之所起《礼论》原文: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克己复礼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论语·雍也篇:“克己复礼,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论语·子罕篇:“克己复礼,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论语》中“克己复礼”的经典论述,理解古代儒家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探讨“克己复礼”的现实意义,提高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2.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设置问题链、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针对素质方面的差异,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合作训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尊重、倾听和表达。
4.在行为习惯方面,教师应注重课堂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参与度。此外,通过课堂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例如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实践案例。
-深入了解“克己复礼”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节制欲望等。
-探索“克己复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分析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人物形象如何体现“克己复礼”的道德品质。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交互式电子白板
-投影仪
-学生用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
2.软件资源:
-电子教材《论语》选读
-文言文阅读辅助软件
-课堂管理与互动软件
3.课程平台:
-学校课程管理系统
-在线学习平台(用于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等)
4.信息化资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二课 克己复礼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课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
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
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
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
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
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
政统与血统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1.字音字形(1)八佾.()舞于庭(2)觚.()不觚(3)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4)三年之丧.()(5)钻.()燧改火(6)期.()可已矣(7)旧谷既没.(),新谷既升(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2.重要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问其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郁郁乎...文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______________(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曾是..以为孝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三年之丧,期已.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期.可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食旨.不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假字(1)周监.于二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字的用法(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有粟,吾得而.食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词类活用(1)觚不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1)甚矣吾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有是哉,子之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野哉,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曾是以为孝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化常识(1)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5)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6)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8.成语积累(1)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是可忍,孰不可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名正言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犯上作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名句积累(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时2课堂作业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知其不可而为之》课堂作业(二)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危险B.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C.而谁以易之易:交换D.耰而不辍赋:停止2.选出下列加黑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①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②趋而辟之B.①是鲁孔丘与②丘不与易也C.①何德之衰②不得与之言D.①而谁以易之②子路行以告3.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答: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答: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答:5.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二)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学案 (1)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学案[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民敬、忠以劝.劝:调解B.草上之风,必偃.偃:倒伏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像国君D.则民莫敢不用情..用情:情,实情。
以真心实情来对待[解析] A项,劝:勉励。
[答案] 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政以.德②使民敬、忠以.劝B.①虽.有粟,吾得而食诸②虽.赏之不窃C.①夫.何为哉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君子于其所.不知[解析] A项,①介词,用;②连词,与,和。
B项,①②均为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即使。
C项,①指示代词,那;②句首发语词。
D项,①名词,处所,地方;②代词,与下文动词相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恭己正南面而已矣C.其身正,不令而行D.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解析] A项,第二个“君”,第二个“臣”,第二个“父”和第二个“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令”名词作动词。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政者,正也B.非也,予一以贯之C.子将奚先D.夫何为哉[解析]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A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行于妻子..B.身不行..道C.恭己正南面..而已矣D.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解析] A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B项,不行:古义,不按……而行;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等。
C项,南面:古义,南面临朝;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D项,不服:古今义均为不服从。
[答案] D6.名句填空。
(1)名不正,则言不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不成,则礼乐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中庸之道》课时2课堂作业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中庸之道》课堂作业(二)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16)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1.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7.24)2.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不超过40字)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29)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16)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注】①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4.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佝偻承蜩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选自《庄子达生》)(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中庸之道》同步练习(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己复礼》课堂作业(一)
一、基础积累: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2.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4.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二、巩固训练
5.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6.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
B.郁郁乎文.(完美)哉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
..(空缺,不作处理)也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D.食旨.(美食)不甘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
三、名句背诵检测
9.一日克己复礼,。
10.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11.是可忍也,?
12.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13.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克己复礼(一)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5.D【A表反问,吗/助词,然,什么的样子;B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连词,如果】
6. B【A克:约束,归:称许;C鲜:少;D期:一年】
7. B【①句末反问语气助词,②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③助词,表判断,④句末语气助词助词,表感叹】
8 .A【①②结构助词,的,③④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9.天下归仁焉
10.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11.孰不可忍也
12.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兴
13.言之必可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