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深情。

2、学习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2学情分析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学生理解起这篇文章来并不难。

他们能够准确抓住“国文老师”的人物特点,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国文老师”的深情,能够读懂作者所使用的幽默风趣的文字。

但是,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对他们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不会从细节处刻画人物形象,不知道如何凸显人物性格特点,也不能自如地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3重点难点
1、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

2、仿写。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走近文本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会遇到许多老师,其中不乏个性独特,让人难以忘怀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让大文豪梁实秋终生难以忘怀的老师。

2【讲授】走进文本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治华,笔名秋郎。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家、翻译家。

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著作的权威。

他一生创作无数。

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槐园梦忆》等。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问题: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
相貌古怪
打扮怪异、不修边幅。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1苏教版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1苏教版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教课目的】.认识梁实秋的平生及作品;.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让学生领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

【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作品叙事线索的掌握。

教课难点: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感情。

【教课课时】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作者简介梁实秋(—),有名文学议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立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成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引经据典,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短,重视文调,追求“灿烂之极趋于平庸”的艺术境地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透的有机一致。

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耀,谐趣横生,严肃中见风趣,风趣中见文采。

暮年故人、思恋故乡的散文更写得深邃浓烈,动人至深。

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此中的闪光点,自然惹起广泛共识。

行文风趣、情味文雅、文字简短、文采斐然、文笔开朗,深得读者珍玩。

杂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雅舍小品》第一版于年,收小品散文篇。

续集于年第一版,收作品篇;三集于年出版,收作品篇;四集于年第一版,收作品篇.四会合订本亦于年第一版,共收文章篇。

《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战时期,作者因避烽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吴景超夫妻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屋.因为房屋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为「雅舍」.此后,他应邀在重庆第一版的《礼拜议论》写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礼拜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笔名「子佳」发布,写了十多篇.固然此后《礼拜议论》休刊,但「雅舍小品」仍是持续写下去,散见于重庆,昆明的一些刊物.抗战成功后,梁氏存心把作品辑为一册,交商务印书馆印行.但是因为当时内战方殷,终因纸张太贵而没法即时第一版.直到台湾后,才由正中书局第一版.内容大体《雅舍小品》的文章,本来都属于专栏式的作品,并且都是短篇,没有太大的连接性.此中所写的,波及许多作者熟习的真人真事.依据作者自述,《雅舍小品》中的作品“虽多讥讽,并不是虚构”,能够看出作品内容的真确性和写作的取向.《雅舍小品》每篇作品不出二千字,写的都是身旁杂事,生活漫笔.既不波及政治思想,也不谈中西文化问题.全书诚然没有一致的主题,所写的都是独立成篇,并且题材多是顺手拈来的.初看题目时,可能给读者平庸的感觉,但细看内容后,却又别饶兴趣.像《握手》,《剪发》,《衣裳》,《女人》,《男人》,《沐浴》,《牙签》等,平时人绝对想不到这平庸的目,居然可写出么丰富的内容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作者在《雅舍》一篇中.至于名用“雅舍”二字,他的作品是“,只在点明写作的所在地而已。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一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一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字音辨读1.轮廓.(ku ò) 2.玉箸.(zh ù) 3.油渍.(z ì) 4.踱.着(du ó) 5.敷衍..(f ū y ǎn ) 6.冗.长(r ǒn ɡ) 7.突兀.(w ù) 8.矫.健(ji ǎo ) 9.怅惘..(ch àn ɡ w ǎn ɡ) 10.棱.角(l én ɡ) 11.扑拙.(zhu ō) 12.揣摩..(chu ǎi m ó) 二、字形辨识1.⎩⎪⎨⎪⎧ ch én ɡ(澄)清ch én ɡ(橙)子d èn ɡ(瞪)眼2.⎩⎪⎨⎪⎧ 香s ūn (荪)谦x ùn (逊)猢s ūn (狲)3.⎩⎪⎨⎪⎧ 选j í(辑)j ī(缉)拿作y ī(揖) 4.⎩⎪⎨⎪⎧ ji ǎo (矫)健ji āo (娇)小ji āo (骄)傲三、词语辨析1.应付·敷衍辨析⎩⎪⎨⎪⎧ “应付”态度可消极、可积极;“敷衍”态度一般为消极的。

“应付”比“敷衍”带宾语的情况更多,宾语名词也不限于一般的人或事,如“应付突然事变”,不能换作“敷衍”。

例句⎩⎪⎨⎪⎧ ①崔永元说,现在很多提案的回复是:“你提的很重要,按照国家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欢迎你继续给我们提意见。

”这些回复其实是在敷衍了事。

②上海汽车的荣威W5不同于其他SUV 车型,它能让您轻松用车轮丈量世界,应付各种恶劣路况。

2.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辨析⎩⎪⎨⎪⎧ 两个词语的共性是“很逼真”。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侧重于“极精妙,酷似原形”,多指艺术手法的精妙传神。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着眼于“像活的一样”,多指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

例句⎩⎪⎨⎪⎧ ①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高考语文 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堂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 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堂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堂教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提示】全文共12自然小节,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小节):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

第二段(2——6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第三段(7——11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

第四段(第12小节)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

2. 梁实秋把自己写成了怎样一个人?【提示】有点淘气;有点傲气;是国文老师看重的人。

(二)细节探究1. 第一节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提示】交代了写作的缘由:给我印象最深,使我受益最多。

2. 徐先生为什么给“我”“印象最深”?分条列出。

【提示】首先是绰号不雅——“徐老虎”,一旦一个人的名号与“老虎”挂上勾,就足见其凶其狠了。

再看他的“像貌”(现在一般写为“相貌”),脑袋“有棱有角”的,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这一副尊容作者概之以“古怪”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再看他的行为习惯,“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还有脾气暴躁喜欢骂人。

3. “收益最多”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

【提示】徐先生对“我”特别关心,对“我”的作文不但详批,而且还面批,他还特别传授给“我”很多作文技巧,使我受用终身。

4.徐先生有哪些独特的教学方法?【提示】第一,选辑教材方法独到。

徐先生新旧兼收的教材既显示了对传统的继承,也不乏时代气息。

第二,善于诵读。

第三,修改作文大刀阔斧。

第四,作文法简洁明了,简单实用。

5.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对这位老师的性格加以概括。

【提示】徐先生是一位相貌丑陋、行为独特、脾气暴躁但功底深厚、教学有方、关爱学生的优秀国文教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简介上大学之后,我曾经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国文老师,她的名字叫做李老师。

李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她的教学方法非常新颖,备受我们学生的喜爱。

我们选读的教材就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分发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教材和相关的辅导材料,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和准备相关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现代散文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步:教学重点教师介绍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散文的特点和魅力,重点讲解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第三步: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和作者的风格特点,逐一剖析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第四步:课堂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和互相学习。

•第五步:教学总结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对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并进行评价和展望,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现代散文,并为未来的阅读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作为一位优秀的国文老师,李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是我人生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导师。

在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现代散文的魅力和生命力,也极大地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考能力。

我相信,这份珍贵的经历将永远伴随着我,并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财富。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一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一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字音辨读1.轮廓.(ku ò) 2.玉箸.(zh ù) 3.油渍.(z ì) 4.踱.着(du ó) 5.敷衍..(f ū y ǎn ) 6.冗.长(r ǒn ɡ) 7.突兀.(w ù) 8.矫.健(ji ǎo ) 9.怅惘..(ch àn ɡ w ǎn ɡ) 10.棱.角(l én ɡ) 11.扑拙.(zhu ō) 12.揣摩..(chu ǎi m ó) 二、字形辨识1.⎩⎪⎨⎪⎧ ch én ɡ(澄)清ch én ɡ(橙)子d èn ɡ(瞪)眼2.⎩⎪⎨⎪⎧ 香s ūn (荪)谦x ùn (逊)猢s ūn (狲)3.⎩⎪⎨⎪⎧ 选j í(辑)j ī(缉)拿作y ī(揖) 4.⎩⎪⎨⎪⎧ ji ǎo (矫)健ji āo (娇)小ji āo (骄)傲三、词语辨析1.应付·敷衍辨析⎩⎪⎨⎪⎧ “应付”态度可消极、可积极;“敷衍”态度一般为消极的。

“应付”比“敷衍”带宾语的情况更多,宾语名词也不限于一般的人或事,如“应付突然事变”,不能换作“敷衍”。

例句⎩⎪⎨⎪⎧ ①崔永元说,现在很多提案的回复是:“你提的很重要,按照国家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欢迎你继续给我们提意见。

”这些回复其实是在敷衍了事。

②上海汽车的荣威W5不同于其他SUV 车型,它能让您轻松用车轮丈量世界,应付各种恶劣路况。

2.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辨析⎩⎪⎨⎪⎧ 两个词语的共性是“很逼真”。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侧重于“极精妙,酷似原形”,多指艺术手法的精妙传神。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着眼于“像活的一样”,多指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

例句⎩⎪⎨⎪⎧ ①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语文苏教版高中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精品课件优秀文档

语文苏教版高中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精品课件优秀文档

2021年8月22日星
12
2021年8月22日星
13
感谢观看
2021年8月22日星
7
4、8—11节写了徐先生哪些教学特色?
自己选辑教材, 注重朗读教学, 作文批改方法独到, 教授许多作文技巧。
2021年8月22日星
8
5、文章最后一节表现了 我对徐先生怎样的感情?
怀念
敬慕
2021年8月22日星
9
6、联系全文,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欲扬先抑 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 语言幽默 韵味浓郁
“徐老虎”虽然不修边幅,但非常擅长于朗诵,可以把文字蕴藏 着的意义全部都流泄出来,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 气势,有抑扬顿挫,学生自然听完就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多半了。 老师需要在某些方面震撼住学生,不是靠自己作为老师的独特身份, 而应该是在学识上、在专业上有让学生佩服的地方。
梁实秋先生作为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评论家,其散文作品内 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内蕴深厚、风格恬淡。 这样的成就除了来自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还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密不可分。这功底必然来自于梁实秋先生对国文孜孜不倦的追求热 爱,而谁又能否认徐老师这位国文老师的魅力影响呢?
2021年8月22日星
2
走进魅力大师——梁实秋
• 创作上,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 不少诗作。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 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
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
崇尚简洁,重视文调高雅,追求“绚烂之
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2021年8月22日星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2021年8月22日星

高二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高二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作者说从先生那里“受益最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列出。用简洁的词语概述我对先生的感情有何变化。
明确:(1)①编教材——兴趣培养;②读课文——习惯 养成;③改作文——方法指导。
(2)我对先生的感情变化:可笑——有兴趣——佩服— —真心佩服——感恩——怀念。
(选自梁实秋《忆清华》)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主旨把握 文章回忆了徐锦澄先生的外貌特征及行为习惯等,用风 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 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同时表达了对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 的人品的敬仰和深深怀念之情。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结构图示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糊涂:①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 ②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足足骂了我一 个钟头。
(5)真性率直、平等对人: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 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 “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6)有趣: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 句……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2-1987),现代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 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 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 文章和新诗。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 学、暨南大学任教。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 社,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1949年到台 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 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院长。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记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
梁实秋的散文怀人则凄清细腻、缠绵动人;思乡则深沉浓郁、感人至深;写景则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叙事则娓娓道来、不流于俗……总之,梁实秋的散文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读来让你爱不释手。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

全文共12自然小节,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小节):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

这一小节先交代“我”遇见国文老师的时间是“十八九岁的时候”,这是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龄,也是个不太懂事的年龄。

然后用“印象最深”、“受益”“最多”来概括“我”不能忘记这位国文先生的原因。

开头很简洁,连用两个表程度的副词“最”突出强调了国文先生在“我”记忆中的位置,同时也勾起了读者阅读的欲望。

第二段(2——6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一般对于尊者长者的回忆常常总会规避一些缺点和不足,而梁实秋对国文先生徐锦澄的描写,却可以用“大不敬”来形容。

首先是绰号不雅——“徐老虎”,一旦一个人的名号与“老虎”挂上勾,就足见其凶其狠了。

再看他的“像貌”(现在一般写为“相貌”),脑袋“有棱有角”的,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这一副尊容作者概之以“古怪”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们再看他的行为习惯,“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这样一些习惯性动作,描写细腻,个性鲜明,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梁实秋文风的谐趣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徐先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喜欢骂人,作者连用四个小节写了徐先生的“骂人”。

因为下午用国语讲授的课与毕业无关,学生们大都不认真听讲,其他国文先生总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

唯独徐先生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即所谓的“正当防卫”)“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骂人”。

在总写徐先生的骂人习惯之后,作者重点叙述了一次自己挨骂的经过。

起因是一位性急的同学在徐老师作文题还没写完
的时候就询问“题目怎么讲”,于是徐老师“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滔滔不绝”地把那个发问的学生痛骂了一顿。

“我”出于义愤,挺身而出“分辩了几句”。

于是,老先生把所有的怒火都泼到“我”的头上,“我”被“足足骂了”“一个钟头”,由此还得到一个使“我”终身难忘的“警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部分,作者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把徐老师蛮横凶狠好骂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也正因为这个机缘,使徐老师认识了“我”,从而也就使“我”成了从徐老师处“得益最多的学生”。

这一段的描述看似不敬,看似不雅,但我们丝毫看不出厌恶,看不出仇恨。

我们感觉到的更多的却是有趣,好玩,甚至是可爱。

作者实际上是在用一种风趣幽默的笔调来调侃自己所喜欢的尊长,不敬的描写中饱含的却是深深的爱意。

第三段(7——11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

第7小节是这一段的总领,“居然”表达了“我”的意想不到。

“受益最多”既照应文章开头,又统领下文。

第8小节主要写徐先生选编教材的独到和讲课的亲切。

徐先生不满足于现成的教材,他自编教材,新旧兼收,决不厚此薄彼。

正因为徐先生的教材选得好,“我”对国文的兴趣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这表明徐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敬业的老师,更是一位有识见的老师。

徐先生讲课介绍作者时说自己曾和作者一起吃过饭,使学生顿生亲切之感。

第9小节主要写徐先生的课文诵读。

作者用“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等词语对徐老师的朗读作了高度评价。

第10小节主要写徐先生的改作文。

作者先引用一般老师在改作文时常用的评语,然后介绍徐先生改作文的特色——“大勾大抹”,徐先生追求的是简洁、硬朗——“笔笔都立起来”,“虎虎有生气”。

“我”后来所写的文章能够有一点“硬朗挺拔之气”正是得益于先生的“教诲”。

这里又一次照应了开头。

第11小节主要介绍了徐先生给学生所讲的作文技巧。

小到用字的技巧,说理的技巧,大到文章起承转合的技巧,徐先生都一一传授,使“我”“至今受用”。

从这一段的描述看,徐先生既是一位有见识的有作为的素养极高的老师,又是一位敬业的爱生的人品极高的老师。

第四段(第12小节)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

作者先从时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将近五十年了”,可见相隔时间之久,将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但先生的音容笑貌竟记得如此清晰,足见怀想之深;作者又从空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听说他已早归道山”,阴阳两隔,更添惆怅之情。

文末的“怅惘敬慕”可谓是点睛之笔,“怅惘”是因为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