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缘
顺缘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
「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
「等天涼了。
」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
「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
」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
﹃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
師父說:﹃隨遇! ﹄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
﹃師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沖走了!﹄
﹃沖到哪兒,就在哪兒發!
﹄
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
原本光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
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隨喜!」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
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
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五隨總括就是珍惜一切,輕鬆隨性過生活吧!。
逆缘

佛学辞典解释
佛学辞典解释
佛学术语,为“顺缘”之对称,又称逆增上缘。 (一)它指恶师恶友等遮难、诱惑,以及诽谤正法等逆事,有时能成为进入佛道之因缘。 (二)它指妨碍自己修行之因缘。【新华严经卷七十五、法华文句卷十】
逆缘
佛学名词
目录
01 丁福词典解释
02 佛学辞典解释
基本信息
佛学术语,为“顺缘”之对称,遇到恶事恶人为佛道之缘也,即比喻成功道路上的磨练,并非自身因果,乃 为他业影响。盖对于佛果菩提则恶为逆缘,善为顺缘,对于生死苦果,则善为逆缘,恶为顺缘。总之违逆固体之 果性者,皆逆缘也。逆缘有很多种,可简化为根本的二类,一类起于器世间,另一类起于器世间内的有情。
对称,恶事恶人为佛道之缘也,即比喻成功道路上的磨练,并非自身因果,乃为他 业影响。盖对于佛果菩提则恶为逆缘,善为顺缘,对于生死苦果,则善为逆缘,恶为顺缘。总之违逆固体之果性 者,皆逆缘也。
楞严经六曰:“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然通常所论之顺逆二缘,为对于佛果菩提者,逆佛道之道为逆 缘,顺佛道之道为顺缘。而顺逆虽异而其结缘佛道则一也。因之顺逆二缘共欲济度。是佛道之本意也。
净化心灵的50句禅语

1、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2、好的坏的就照单全收吧,不要任何事情都跟别人讲出來,毕竟这世上真的没有感同身受,只能冷暖自知。
3、面对远去的,念念不忘,心中不舍,不过是一种自我的折磨。
学会了放手,才是对自己的真正解脱。
4、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我们百依百顺的人,能让我们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
我们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
人活一世,也就求个心的安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5、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6、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7、人生如同没有回头路的拾荒,想走得远,你不能背得太重,必须经常清理背篓,该扔该留不犹豫。
一辈子在于碰:碰对了方向,光彩一辈子;碰对了时运,顺当一辈子;你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你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你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你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
8、做人,无论对金钱,名利,还是感情,总之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不能过于执著。
保有一份平常心是人生的高境界。
凡事不要太执著,要懂得释放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一天过得快乐开心。
太过执著,一定会变得太计较得失,太在意结局,从而把自己逼向人生的死角。
9、亲爱的女孩,无论经历过什么,都要努力让自己像杯白开水一样,要沉淀,要清澈。
白开水并不是索然无味的,它是你想要变化的,所有味道的根本。
绚烂也好,低靡也罢,总是要回归平淡,做一杯清澈的白开水,温柔的刚刚好。
10、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
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11、做事三原则: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12、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能得到净化。
逆增上缘

逆增上缘
1 增上缘有两类,有顺缘、有逆缘。
一切合情合理的,这是顺增上缘;一切烦恼恶劣的,这是逆增上缘。
2 两类都会运用,你在菩萨道上就会一帆风顺;两类要是只会用一类,那你必定有障碍。
3 我们有没有觉察到,我们周边一切人事物,有许许多多是诸佛菩萨示现?
4 细细观察我们周边的人,有些欢喜帮助我们,有些处处障碍阻挠我们。
你要是深入细心去观察,可能那些处处想方法阻挠我们的人,正是菩萨再来的。
5 他给我们做逆增上缘,使我们在菩萨道上,减少了障碍,又迈进一步,他不是善知识是什么人?你要仔细去观察,你才能发现。
特别是真正发心、真正发愿,存菩提心、修菩萨道,必得诸佛护念。
6 我们在一生当中所有一切遭遇,无论是顺境、无论是逆境,就像章嘉大师往年给我说,统统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
7 帮助我们的人,是顺境的恩人,顺的增上缘;毁辱我们的人,是逆境的恩人,逆增上缘。
顺境、逆境对我们的修学都有利益,所以我们对于善人恶人、善事恶事,我们都要尊敬,决定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
8 不分别、不执着,我们心在境界里面,永远保持着平静安
和,自然就生智慧,自然就生一个感恩之心。
“一切众生对我都有很大的恩惠”,这里头没有分别,我们渐渐境界就好了,就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
缘是命,命是缘能够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是有缘人

缘是命,命是缘能够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是有缘人昔日有人问一位隐士,“什么是缘分?”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命是缘。
”此人听得糊里糊涂,不明其中的意思,然后就去问一位高僧。
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
”这个人不明自己的前生如何,就去问佛祖,佛祖不语,用手指指天边的云。
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自由漂泊,于是他当下顿悟: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如风,风不定。
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
生命如云,生活也如云:感情如云,名利也如云。
万千变化,云起时汹涌澎湃,云落时落寞舒缓。
感情的事如云聚云散。
名利的事如云散云聚,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风。
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有缘分难求。
茫茫人海,浮华世界,多少人能真正寻觅到自己最完美的归宿?又有多少人在擦肩而过中错失了最好的机缘?或者又有多少人有正确的选择却站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
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的一念之间。
人无法更改自己的血缘,骨子里的东西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即使后天的影响可以让人有无穷的变化空间,最终影响人作出影响自己一生的重大决定时,人的先天感觉会左右他的进退取舍,这或许方是命运的本来意义。
特别类如感情之事,为情所困在所难免,去留聚散也许就在一念之间。
毕竟这更是两人的彼此命运性格的交互感应,落花可有意,流水却无情,缘分更如风一样无形无状,无可把握。
天下性情中人,世间痴男怨女,为得佳缘,苦尽岁月,又在得失踌躇感叹,匆匆一生而过。
问世间情为何物?问天下何为有缘?其实线即如风,来也是缘,去也是缘:已得是缘,未得亦是缘。
不管你曾经有多美好的梦想,放弃是懒惰,强求也不是最好的手段。
曾经,一个感伤快乐时光流失太快的朋友,告诉我原本在一起的那些挚友己不再往来,自己非常伤心。
我说与其伤感,不如转念放宽。
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认识是缘,陌生也是缘:朋友是缘,敌人也是缘;恩爱是缘,别离也是缘。
眷属是缘,夫妻也是缘;亲戚是缘,邻居也是缘;打骂是缘,和睦相处也是缘。
信佛是缘,念佛也是缘:在家是缘,出家也是缘:成佛是缘,成魔也是缘。
一切皆缘分的古诗

一切皆缘分的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传承着智慧和情感。
关于“一切皆缘分”的诗歌更是思想情感的精华,深沉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命运的玄奥。
下面就为大家奉上几首关于“一切皆缘分”的古诗,让我们一同感受古人对缘分的领悟和感慨。
一、《鸿雁》鸿雁南飞度天涯,两情相悦共飞霞。
千里相思逐风去,一切皆缘心自赊。
这首诗描绘了两只鸿雁相隔千里,却能相互呼应的情景。
正如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一样,远隔天涯,千里之外,但心心相印,情意相通。
缘分就像风一样,无形却能感受其存在,一切皆缘,来去自心。
二、《鹊桥仙》牵手共度鹊桥仙,分明两岸相守倦。
桥下涓流心意细,前生今世一缘牵。
这首诗描绘了牽手共度鹊桥仙的仙女和牛郎的情景。
他们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因缘相遇,走上了一条相守的路。
桥下的涓流代表着生命的细微,前生今世的缘分就像一条细流,细腻而清晰,相守到永远。
三、《天长地久》山高水远天地宽,一生相伴情相随。
前世今生劫难断,缘深情长不离边。
这首诗描绘了山高水远的广阔世界,却有一对情意绵绵的恋人相伴而行。
他们之间的缘分不仅仅是因为今生情缘,更是前世今生的劫难交织在一起,缘深情长,不离不弃,天长地久。
四、《燕归巢》燕归巢,鱼入水,缘来缘去任天机。
心事如梦梦似醒,一切皆因缘相随。
这首诗描绘了燕归巢的亲切和鱼入水的自然。
生命本就是一场缘分的相遇,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心事如梦,一切皆因缘,缘分的安排是无法抗拒的,我们只能顺从天机,相随缘分的安排。
五、《苦海无涯》苦海无涯情不改,前尘往事依旧在。
人生如梦梦未醒,一切皆缘本初来。
这首诗描绘了苦海无边的情绪和前尘往事依旧的沉思。
人生如梦,梦境未醒,一切皆缘,来自本初的因缘安排。
苦海无边,情感不变,因缘始终,渗透生命的每一刻。
古诗歌中有着丰富的“一切皆缘分”的主题,通过古人的诗意表达,让我们能够体味到生活中那种复杂而又纯粹的缘分。
每一句句子都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启迪着人们对于缘分的领悟和感悟。
如何面对各种顺缘和逆缘

如何面对各种顺缘和逆缘作者:慈诚罗珠堪布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203 更新时间:2010-1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修心七要》和《普贤上师言教笔记》中还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无论是在面对生活或修行的各种顺缘或违缘时,大乘修行人与凡夫的反应都是截然不同的。
(1)如何面对顺缘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幸福。
当享有世间的幸福或修行上的圆满(如在闻、思、修上的进步)时,凡夫的表现往往是:首先无休止地拼命追求幸福、快乐,当事业、家庭等各方面都非常圆满时,却不去修自他相换等修法,从而让幸福白白地消逝。
因为没有什么压力,即没有为救渡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所以这时就会得意扬扬、无所顾忌,而不会去考虑其他众生的幸福和解脱;而大乘修行人的表现却与此迥然不同:虽然大乘修行人不曾费尽心机地谋求自利,可是当福德因缘具足的时候,他们仍然会享有世间的幸福和出世间的圆满,但他们却不会浪费这份幸福和圆满(所谓的浪费,是指像凡夫那样让幸福白白地过去。
),而是抓住这些机会,使它们成为修行的资粮。
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呢?具体的办法,就是要随时随地发起这样的心念:虽然我所拥有的幸福和圆满是有漏而微不足道的,但我仍愿一心一意、诚心实意地把它们全部无条件地送给一切众生,就像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衣服,并让别人穿上一样。
实际上,这种发心比回向还要深一些。
(2)如何面对各种违缘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完全是幸福,多数都是不同层次的痛苦经历。
当我们遇到各种违缘,尤其是在造作犯戒等罪业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呢?此时,如果是用世俗的方法去面对,就不是修行人的作法,而只是一般人面对违缘的方式而已。
这样做只会让这些痛苦白白地过去,最终它除了会伤害我们的身心之外,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那么,一个修行人应该怎样应对这些痛苦呢?是不是以空性的见解来应对呢?虽然这是很好的办法,但是对于没有证悟的人来说,这种办法就很难见效。
第二积集顺缘护助资粮分四发胜解力发坚固力

第二,积集顺缘护助资粮分四:一、发胜解力二、发坚固力三、发欢喜力四、暂止息力任何一个善心的发起都要善巧地把握缘起,这里要成就菩萨大精进的善行也是要从缘起上把握,先遣除违品,把耽延、懈怠、退屈、怯弱等心态都消除,然后修习能发生精进的顺缘,也就是积聚能发起精进的资粮。
假使这些都修集好了,既阻挡了违缘的狂风又具有顺缘的资粮薪材,精进之火一定会炽燃起来,这就是心上的缘起道理。
要积集发生精进的顺缘能护持助长精进的资粮,在这里是按照寂天菩萨所教导的殊胜的修心窍诀来做引导,也就是要发起四种力量:胜解的力量(欲乐的力量)、坚固的力量、欢喜的力量、暂止息的力量。
如果这四力都能调配好,那的确就成了善巧菩萨。
因为要发精进,只要这些都配合好,那么在遣除了违缘的基础上,又蓄积了这样非常有效的力量,二者一和合,精进就会炽然而转。
比如烧火最关键的就是燃料,燃料都到位了,一个火种下去大火就会烧起来的,现在学习四力就是在燃料这一关上用功。
今初(发胜解力)一、发胜解力这里从通过三分引导来发起胜解:一、胜解的体相;二、生起胜解的必要;三、如何生起胜解。
对于想把握缘起的学者来说,一定不会想当然的盲目冲动,好像碰运气一样往前冲是没有帮助的,要发起胜解,须要先以拣择的智慧了解胜解的体相,明白胜解的必要性、为什么要生起胜解,还要通达怎么做才能生起胜解,要清清楚楚的知道方法。
要从这三分来把握发胜解力的修法。
一、胜解的体相诸论中说,欲为进依。
此中胜解即是欲乐。
诸论中都说,欲乐是精进的所依,精进要依靠欲乐来发起,所以它发生的根源就在欲乐上。
那种如火般的精进就在于像油一样欲乐,欲乐是它的动力源泉。
其实这里的“胜解”就是指欲乐。
那么欲乐如何呢?《瑜伽师地论》中说:“欲云何,谓于彼彼境界随驱希乐。
欲作何业?为生勤力为业。
”对于“欲”这个心所法,一要知道它的体性,二要知道其业用。
体性就是对于那个境界,有一种想趣入的希乐之心,或者说欲求之心。
这样的欲能有什么样的业用呢?能够出生勤力,也就是能发生精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
「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
「等天涼了。
」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
「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
」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
﹃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
師父說:﹃隨遇! ﹄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
﹃師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沖走了!﹄
﹃沖到哪兒,就在哪兒發!
﹄
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
原本光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
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隨喜!」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
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
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五隨總括就是珍惜一切,輕鬆隨性過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