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1_1

2.“亚细亚”意为( )C
A.日落之地
B.日出之地
C.东方日出之地
D.西方世界
3.当北京时间是2009年1月1日13点时,日本(东九区)是几点( ) A
A.14点
B.12点 C.10点 D.8点
4.关于亚洲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B
A.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B.亚洲的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地地地
势表形
中 部 高 , 四 周 低
(qǐfú)
起 伏 大 , 高 低
复 杂 多 样 , 以 高
悬原 殊、
山
地
为
主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五页。
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归纳和描述往往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
1.平均海拔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zhǔyào)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五页。
东(°dō经ngjīng)120东(°dō经ngjī东n 经135°
g)127.5
°
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时刻 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
东经 (dōngjī ng)142. 5°
区时的计算(jì suàn)
步骤一:计算相差的时区数
两地(liǎnɡ dì)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东 西十
东十一 二(shí 西十一区 (Shí-Yī)区 èr)区
第十八页,共七十五页。
例1: 已知东京时间(shíjiān)(东九区)为5月1日8:00,求伦
敦(中时区)的区时?
? 8:00
中时0区°
向西数越过了9个时区,减9小时
相差(xiānɡ chà)时区 9-0=9
初一地理亚洲及欧洲知识点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地理位置(1)亚洲①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②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③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欧洲欧洲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3.地形(1)亚洲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是除南极洲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
亚洲有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处死海湖面。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④此外,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如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欧洲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面起伏不大,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也是地形比较单一的大洲。
4.气候(1)亚洲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亚洲的气候特征:a.气候类型复杂多样;b. 大陆性特征显著;c. 季风气候显著。
(2)欧洲欧洲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最广泛。
5.河流①主要大河:长江的长度和水量都居亚洲第一位,居世界第三位。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湄公河。
②亚洲河网分布的主要特点: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著名的内流河有锡尔河和阿姆河。
③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死海;一半咸水一般淡水的湖泊巴尔喀什湖。
(2)欧洲①欧洲的河流特征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网稠密、水流平缓、河流短小、水量丰富、航运价值高。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与欧洲教材分析:大洲是按地域对全球进行区划中的一级区划单位。
通过认识大洲,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进国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本节学习亚洲与欧洲,亚洲知识是一条“明线”,欧洲知识是一条“暗线”。
本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的概况。
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坏境的特征的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知道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出欧洲的地理位置,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显著地气候特征。
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等人文地理概况。
选学课文中由亚洲的经度位置引出时区的概念及规定,是一种知识点的补充,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本节采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等资料以及各类专题地图来介绍亚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分析欧洲地理的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读图、分析图与资料、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特点。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节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在采取读图分析法时,要充分利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等资料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读图、分析图和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本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特点。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时间换算)

小结
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③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④ 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 的群岛。
2 欧洲地形的 主要特征:
2 欧洲:
①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欧洲大部分位于 东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欧洲全部位于 北 半球 。 ② 五带位置: 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 带,少部分位于 北寒 带,没有 热 带。 ③ 海陆位置: 欧洲北临 北冰 洋 ,西临 大西 洋 ,南临 地中 海,东与 亚 洲 相连,西南隔 直布罗陀 海峡与 非 洲相望。
1 什么是地方时和世界时: 人们习惯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 地方时: 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国际上规定,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 世界时: 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是“世界时”(又称 “格林尼治时间”)。 2 时区和区时: 24 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 15 °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 本初子午 线为中心,向东、向西各跨7.5°为 个时区。以 中时区 12 零时区 (又称 )。全球以中时区为中心,向东、向西各划分为 个时区,其中 东十二区 和 西十二区 合为一个时区。 每个时区最中间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条经线的时间 就是该时区的 区时 。 3 “北京时间”:我们平常说的北京时间是指 东八 区的区时。 4 区时的计算: 每隔一个时区,区时相差 1 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 小时,东边的时间总是 早 于西边的时间。
平均海拔高,仅次于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极洲 地面起伏小
以平原为主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件

二、地方时
1. 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自转,偏东位置的地方总比偏西位置的地方 要先见到日出。 要先见到日出。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就是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就是地方时。 2. 时区和区时 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 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 分为24个时区 个时区。 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 时间,叫区时。 时间,叫区时。 3.北京时间 我国目前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8区 3.北京时间 我国目前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8 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度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地方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
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 12月30日12时 区时),经过 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经过5分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 ),经过5 越过了180 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180° 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CD ) A. 12月29日12时5分 12月29日12时 C. 12月30日12时5分 12月30日12时 B. 12月30日11时55分 12月30日11时55分 D. 12月31日12时5分 12月31日12时
五、欧洲的河流 1、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 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 2、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多瑙河 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多瑙河 3、欧洲河流的主要特点: 欧洲河流的主要特点:
(1)河风稠密,水流平缓 河风稠密, 河流短小,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般运价值高
欧洲最为典 型的气候类 型是什么? 型是什么? 有何特点? 有何特点? 如何形成? 如何形成?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4.关于莱茵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莱茵河位于亚洲 B.莱茵河属于北冰洋水系 C.莱茵河流域的地势大致是南高北低 D.莱茵河每年有很长的结冰期 5 .为了与当地时间一致,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应( A .减一天 B .加一天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6 .形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岸峡湾的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作用 B .风力作用 C .海浪作用 D .冰川作用
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归纳和描述往往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主要气候类型 2.典型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等要素) 3.区域气候类型分布格局或差异
读图,说一说亚洲和欧洲各有下列哪几种气候类型分布。 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⑤地中海气候 ⑥热带雨林气候
亚洲:①②④⑤⑥ 欧洲:③④⑤
甲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性气候。 乙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
下列因素中,哪些对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 欧洲三面临海,向西凸出,形似“大半岛”。 ●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 欧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 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中间高,四周低,山地 地形分布格局 高原分布在中部地区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7—P9及“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 图”。
3、亚洲的气候类型
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读图找出亚洲 主要的气候类型。
想一想,为什么亚 洲气候类型众多? 亚洲面积广大, 纬度跨度大,且地 形复杂多样。
死 海 死海,是地处亚洲西部的一个内陆湖,面积约1000 千米2,湖形狭长,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415米,最大 深度达400米,为世界陆 地最低处。由于含盐度 达30%,水生植物及鱼 类无法生存。湖水密度 超过人体密度,人可漂 浮在水面而不下沉。目 前已成为疗养度假胜地。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亚洲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1、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一)亚洲:1、地形特点: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气候典型。
3、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
(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二)欧洲:1、欧洲地形特点:(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2)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3)欧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4)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2、欧洲气候特点:(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2)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3)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3、欧洲的河流:(1)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缓(原因: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地势低平)(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原因:欧洲轮廓破碎,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3)河流的航运价值高第二节非洲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点:(1)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
(被称为“热带大陆”)(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3)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2、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特点:(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最大)、东非大裂谷带(最长)、撒哈拉沙漠(最大)3、炎热气候――气候特点:(1)以热带气候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4、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5、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亚洲及欧洲-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湘教版)

P11 写笔记: 发展中国家居多
发达国家居多
活动 找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结合地形图(P4)和气候图(P7)分析原因。
P12 写笔记
①
西欧
C
西亚: 干热
A
B 中亚:干旱
青藏高原
②地势 南北 高 中间 低。
③特色地形:冰川地貌广布
欧洲特色地形
课本P6 欧洲特色地形:冰川地貌广布
活动 课本P6
平均海拔高度 地形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类型 地形分布格局
特色地形
亚洲与欧洲地形特点比较
亚洲
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 最高的大洲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以高原、山地为主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 平原分布在四周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
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 家最多的河流。
P11 写笔记:
欧洲最长河
世界上流经国 家最多的河流
欧洲河流
①流速慢;河网稠密 ②水量大且水位季节变化小。 ③航运价值高
自然因素:水量大,水流平缓,结冰期短。 社会经济因素:沿岸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二、了解人文地理特征
当堂检测
读“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题。
1.欧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极地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欧洲的降水主要来自于( ) A.北冰洋 B.地中海 C.太平洋
√D.大西洋
3.最适合在地中海沿岸种植的水果是( )
√A.柑橘
B.香蕉
C.芒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
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课堂导入)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指导学生读图1-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
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讲授新课)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 2.时区及换算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3.什么是“区时”?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板书 3.北京时间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要减去一天。
练习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练习题1、2。
(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
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第3课时(课堂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讲授新课)板书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第4课时(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板书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提问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 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学生分析讨论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板书 3.季风气候显著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2.海洋性特征显著;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课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
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板书设计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特征明显3.季风气候显著第5课时(课堂导入)复习提问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