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案1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学案目录第6章第1节亚洲及欧洲学案1第6章第1节亚洲及欧洲学案2第6章第1节亚洲及欧洲学案3第6章第1节亚洲及欧洲学案4第6章第2节非洲学案1第6章第2节非洲学案2第6章第3节美洲学案1第6章第3节美洲学案2第7章第1节东南亚学案1第7章第1节东南亚学案2第7章第2节南亚学案1第7章第2节南亚学案2第7章第3节西亚学案1第7章第3节西亚学案2第7章第4节欧洲西部学案第7章第5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学案第8章第1节日本学案1第8章第1节日本学案2第8章第2节埃及学案第8章第3节俄罗斯学案1第8章第3节俄罗斯学案2第8章第4节法国学案第8章第5节美国学案1第8章第5节美国学案2第8章第6节巴西学案第8章第7节澳大利亚学案1 第8章第7节澳大利亚学案2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学习重点描述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区时和日期换算。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亚洲的经纬度位置(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2)读书本6-2“亚欧大陆轮廓图”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亚洲的海陆位置读课本图6-1,说出亚洲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濒临的大洋,找出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3.完成课本P3活动。
课堂检测1.亚洲东临的大洋和北临的大洋分别是()A.太平洋北冰洋B.大西洋太平洋C.印度洋大西洋D..北冰洋印度洋2.关于亚洲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B.亚洲的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C.亚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D.赤道经过亚洲的中部3.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B.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16°的地方时C.北京时间就是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D.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20°的地方时4.当北京时间是2009年1月1日13点时,日本(东九区)是几点()A.14点B.12点C.10点D.8点5.当你从东十二区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你的手表上的时间应该作如下调整()A.钟点不变日期减去一天B.日期不变钟点拨慢一小时C.钟点不变日期加上一天D.日期不变钟点拨快一小时6.当北京时间是3月3日8:00点时,纽约(西五区)是几点()A.3月3日9:00B.3月3日21:00C.3月2日19:00D.3月2日21:00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A2.B3.C4.A5.A6.C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地形特点(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特色地形)2.结合亚洲地形特征的学习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1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及欧洲的地形特征。
3.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8分钟)(一)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本第2—6页,找出并记住以下问题):1.读课本第2页图6-1,熟记下列地理事物的位置: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白令海峡。
2.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归纳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和半球,欧洲全部位于半球(南、北),主要位于半球。
(2)纬度位置:在地球五带中,亚洲和欧洲分别跨哪些温度带。
3.读课本第4页图6-3,找出并记住下列地理事物名称和位置:(1)山脉: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东西伯利亚山地、阿尔卑斯山;(2)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西欧平原、东欧平原;(4)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4.阅读课本第5页内容,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分3条)。
(二)自学检测:口头检测。
(三)我的疑惑:请你将自学过程中的疑惑在小组内交流,不能解决的提出来的在班内解决。
二、合作探究(5分钟)要求: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讨论。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等待其他小组或老师解决。
完成课本第5页活动题。
三、当堂训练(5分钟)要求: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当堂检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1.世界上跨纬度最大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北美洲2.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3.有关亚洲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B.亚洲地面起伏平缓,以高原为主C.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D.亚洲地势西部高,东部低4.“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这座“山”指()A.天山 B.阿尔卑斯山 C.昆仑山 D.珠穆朗玛峰5.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是()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6.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A.地中海和红海B.太平洋和大西洋C.地中海和里海D.北冰洋和太平洋7.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_17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一、中考考点分析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2、重点理解并掌握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主要特征;3、运用有关资料叙述亚洲及欧洲的人文环境;二、教材分析从本章开始,将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很重要,知道分析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需要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入手。
具体而言,要着重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对分析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已较为熟悉,且大部分拥有了一定的读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复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通过采取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课堂展示的形式对本节知识进行复习,期望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2)、重点理解并掌握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主要特征;(3)、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课堂自我展示的形式进行复习;采用方法主要有:读图探究法、表格法、比较归纳法等。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六、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二)学、议——快乐自学、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说出亚、欧洲的地理位置任务二:说出亚、欧洲的地形特点任务三:说出亚、欧洲的气候特点任务四:说出亚、欧洲的河流特点任务五:说出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概况任务一:亚、欧洲的地理位置分析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1)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其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经纬度位置(2)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3)欧洲地理位置: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曲折任务二:亚、欧洲的地形特点地形特征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1)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欧洲地形特点: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任务三:亚、欧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性(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1)亚洲的气候特点大陆性强季风气候显著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原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2)欧洲气候特点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任务四:亚、欧洲的河流特点1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1)亚洲河流特点 2 内流区面积广大主要大河—长江(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湄公河(是亚洲流经过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1河网密布,水流平缓(2) 欧洲河流特点 2 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3 航运价值高主要河流有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任务五: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概况1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1)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2 人口分布不均匀3 多为发展中国家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欧洲的人口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三)、演——课堂展示(四)、评——教师总结、疏通思路(五)、练——一课一练、达标测评(2012年长沙市)1、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 ( )A.非洲B.北美洲C.欧洲D.亚洲(2011年长沙)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A 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 B 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C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 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2010年怀化)3、亚洲、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分别是()A 河姆河、多瑙河 B 长江、莱茵河 C 湄公河、多瑙河 D 锡尔河、莱茵河(2010年黄石)4、下列大洲中,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是()A 欧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南美洲(2011年哈尔滨)5、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原因是()A 四面临海 B 降水丰富 C 河流湍急 D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012年长沙市) 23.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欧洲西部略图(1)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带,西临洋。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学案湘教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案第一课时:“亚细亚”和“欧罗巴”,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掌握地理位置的分析方法,并描述欧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了解主要地形区,掌握分析地形的方法。
【学习内容】知识回顾:在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上相应位置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古代所说的“亚细亚”和“欧罗巴”分别指现在的洲和洲。
2、亚洲和欧洲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是世界最大的大陆。
亚洲与欧洲的洲界线是山、河、里海、山脉、黑海、海峡。
3、亚洲的地理位置:读课本中的图6—1学习。
(1). 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半球(东、西半球)、半球(南、北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自南往北分别被、、三条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带,但主体界于带与带之间,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带。
(3)海陆位置:亚洲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西与洲为邻、西南以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北隔与北美洲相望。
4、【合作探究】结合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分析,请你谈一谈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触类旁通】根据亚洲位置的描述方法,根据课本中的图6—1,描述欧洲的位置(完成第3页活动2)。
①欧洲全部在半球(南、北),绝大部分位于半球(东、西)。
②从欧洲的经纬度位置看,它位于(高、中、低)纬度地区,大部分位于带。
③欧洲北临洋,西临洋,南临海,东以洲相接,西南隔海峡与洲相望。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巩固旧知:陆地地形五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亚洲地形主要特征读亚洲地形图和课本中的图6—3、6-4学习。
探究1、读亚洲地形图和课本中的图6—3、6-4,说出亚洲主要以哪两种地形类型为主?并判断出亚洲平均海拔居七大洲的第几位?地形特征一: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______(仅次南极洲,居七大洲第_____位)。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中的一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的重要国家和地区。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能够阅读并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2.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选取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2.亚洲和欧洲的地图;3.亚洲和欧洲的相关文字材料;4.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案:亚洲及欧洲【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2-P12。
主要包含“亚细亚和欧罗巴”、“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学生还将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并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将通过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描述、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及其成因、亚洲河流的特点以及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理解亚洲人口与国家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2.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2.1 经纬度位置分析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在经纬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亚洲,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其经纬度范围广阔,横跨东西经度从东经25度到西经170度,纬度则从南纬10度延伸至北纬80度,覆盖了寒、温、热三带。
这种纬度跨度使得亚洲拥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从北极的严寒到赤道的热带气候。
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则相对集中,主要位于北纬35度至北纬71度之间,东经6度至东经69度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且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欧洲的地理形状相对规则,三面临海,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2 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极为重要,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亚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世界多条重要航线的交汇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导学案湘教版精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节亚洲及欧洲导学案湘教版精第⼀节亚洲及欧洲【学习⽬标】1. 阅读P2图6-1“亚欧⼤陆轮廓”,说出亚洲和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阅读P4图6-3“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 阅读P7图6-9“亚洲和欧洲的⽓候类型分布”,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候类型和⽓候特点。
4. 通过⼩组合作学习的⽅式,培养探究意识,提⾼合作解决问题的能⼒。
【学习重点】1. 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洋、相邻的⼤洲及分界线。
2. ⽤学习亚洲位置、地形、⽓候、河流的⽅法,分析欧洲及其它⼤洲的地理特征。
【学习难点】描述某⼤洲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的⽅法。
【学习⽅法】分析对⽐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分析法、⼩组交流法等。
第1课时⾃主预习⼀、“亚细亚”和“欧罗巴”洋,南临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西与______相连。
⼆、⾼原、⼭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复杂多样的亚洲⽓候1. 亚洲⾯积⼴⼤,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除以外,其它主要⽓候类型都有分布。
2.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年降⽔量差异显著。
既有降⽔丰沛的世界“⾬极”,也有终年少⾬的⼲旱地带。
总体上看亚洲⽓候的特征显著。
3. 位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季风⽓候有季风⽓候、季风⽓候、季风⽓候。
四、⼤河众多的亚洲1. 亚洲的⼤江、⼤河很多。
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位,世界第三。
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条国际性河流。
2. 亚洲的⽔系主要有两⼤特点:⼀是⽔系结构呈状,形成从中部⾼原⼭地向周围海洋的外流⽔系;⼆是⾯积⼴⼤。
五、亚洲的⼈⼝与国家六、欧洲的地理概况互动探究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完成下列活动。
1. ⾃我突破(1)在图上⽤红笔描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欧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从南北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欧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 ⼩组探究地理学中,区域地理位置⼀般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新版)湘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和播放相关资源。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内容。
2.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记忆亚洲和欧洲的国家、首都、人口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练习、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这些信息。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中包含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国家、首都等详细内容,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资源。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研究报告或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观察: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观察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地图和图表等。
-组织学生进行亚洲和欧洲的地理考察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current events,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些事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进行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学习亚洲和欧洲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及欧洲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学习重点
描述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
区时和日期换算。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2)读书本6-2“亚欧大陆轮廓图”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亚洲的海陆位置
读课本图6-1,说出亚洲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濒临的大洋,找出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3.完成课本P3活动。
课堂检测
1.亚洲东临的大洋和北临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2.关于亚洲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B.亚洲的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C.亚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D.赤道经过亚洲的中部
3.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B.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16°的地方时
C.北京时间就是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D.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4.当北京时间是xx年1月1日13点时,日本(东九区)是几点()
A.14点
B.12点
C.10点
D.8点
5.当你从东十二区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你的手表上的时间应该作如下调整()
A.钟点不变日期减去一天
B.日期不变钟点拨慢一小时
C.钟点不变日期加上一天
D.日期不变钟点拨快一小时
6.当北京时间是3月3日8:00点时,纽约(西五区)是几点()
A.3月3日9:00
B.3月3日21:00
C.3月2日19:00
D.3月2日21:00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A
6.C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