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6.1亚洲及欧洲 第6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6课时教学目标1、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
(二)新授板书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指导学生读图1-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板书 1.人口最多的大洲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列举。
讲述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板书 2.人口分布不均匀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学生自学阅读14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
4.亚洲的国家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中国的临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亚洲的人口与国家,那么欧洲的情况如何呢?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板书(二)欧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活动课下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教学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
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作业布置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否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人口最多的大洲2.人口分布不均匀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4.亚洲的国家(二)欧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一: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及欧洲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一、复习内容: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二、教学目标:1、记住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和人文地理(人口、宗教、人种、经济、城市)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3、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重点:掌握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四、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五、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个?(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亚欧大陆(二)自主学习,构建系统1、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说出亚、欧洲的地理位置任务二:说出亚欧的地形特点任务三:说出亚欧洲的气候特点任务四:说出亚、欧洲的河流特点任务五:说出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概况2、强化记忆,填写复习指导第36页知识梳理(三)汇报交流,归类解析1、汇报交流2归类解析(多媒体辅助教学)任务一:地理位置分析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地理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向望。
任务二:地形特点地形特征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类型4、地形分布亚洲地形特点: 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分布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
欧洲地形特点: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任务三:气候特点(读《亚欧气候类型》图)亚洲气候特点: 1 复杂多样性(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2 大陆性强3 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比较表格: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夏季风冬季风欧洲气候特点:1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原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2 海洋性特征显著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6.1亚洲及欧洲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亚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特征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二)新授板书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第1章第1节 亚洲及欧洲2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教学案(第2、3课时)(气候和河湖)白庄矿学校李娟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2、对比亚洲分析欧洲的气候特征。
3、归纳总结地形与气候,了解亚洲与欧洲的河湖。
教学重点: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教学难点:欧洲的气候特征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寒假的时候,你远在莫斯科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同时邀请你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并且都建议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厚的衣服。
你认为你的哪位朋友的建议是合理的?为什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亚洲的气候知识储备:学习气候从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的特征这几方面分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8内容及《亚欧气候类型图》《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1)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2)最广的是那种?分布在那里?(3)最典型的是什么气候?分布在那里?(4)完成P7活动题目。
(5)亚洲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什么?(6)阅读亚洲的夏季风和冬季风,指出他们的源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
小组交流:总结亚洲气候有哪些特征?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家住俄罗斯的一个城市的中学生大卫乘飞机到印度尼西亚的城市探亲,临行前妈妈嘱咐他要多带几件棉衣。
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二)学习任务二:欧洲的气候1、自主学习读图1-7,了解欧洲的气候类型,解决以下问题:(1)欧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2)欧洲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气候?(3)英国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位置相当,可是一月两地平均气温却相差将近30度,为什么?(4)欧洲欧洲内陆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内陆气候特征是否一样? (5)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是欧洲,说一说两种气候的特征。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欧洲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探究结论:欧洲气候特征;(1)以温带气候为主。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1)

课题亚洲及欧洲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欧两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读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3、读图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地理能力。
情感目标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教师活动复备启动课堂复习巩固1、读图说出亚洲和欧洲的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2、亚洲的地形特征3、读地形图指出亚欧两洲主要的地形区。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册所学五带的划分,思考亚洲的纬度位置,分析亚洲位于五带的什么范围?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讲授新课指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学课本一、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二、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三、亚洲东部、南部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季风气候的成因: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差异特别明显季风气候特点:夏季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偏北风,寒冷干燥四、读课本6-9图,掌握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名称和分布。
根据亚洲气候特点的学习,并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总结出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五、欧洲的气候类型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因素有:1、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2、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距海不远3、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4、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有利于暖湿空气长驱直入教师点拨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唯一没有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最典型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与欧洲教材分析:大洲是按地域对全球进行区划中的一级区划单位。
通过认识大洲,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进国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本节学习亚洲与欧洲,亚洲知识是一条“明线”,欧洲知识是一条“暗线”。
本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的概况。
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坏境的特征的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知道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出欧洲的地理位置,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显著地气候特征。
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等人文地理概况。
选学课文中由亚洲的经度位置引出时区的概念及规定,是一种知识点的补充,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本节采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等资料以及各类专题地图来介绍亚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分析欧洲地理的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读图、分析图与资料、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特点。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节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在采取读图分析法时,要充分利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等资料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读图、分析图和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本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特点。
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地址、地形)导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研究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地址、海陆地址、半球地址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重点)【自主相助合作学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 ”,此后,亚细亚成为为的名字”,以西的地方称为的名字,欧罗巴成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最的大陆,这是世界上面积二、亚洲和欧洲的地址提示分析地址,要从三方面下手:①经纬度地址②半球地址③海陆地址1、依照提示,分析亚洲的地址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区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2、依照亚洲的经纬度地址,判断半球地址跨亚洲主要位于、四个半球,它同时3、读图 1-1 ,分析亚洲的海陆地址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积最相邻,东隔的大洲海峡与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4、依照亚洲地址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地址①欧洲的经纬度地址是②欧洲全部在,主要在临③欧洲北临,西南隔,西临海峡与,南临,东相望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色提示分析地形特色,要从四方面下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种类及特别地形④地形散布1、读图 1-1 ,分析亚洲的地形特色以最①结合图1-5 图 1-6 ,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的大洲原②结合图1-5 ,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岳,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2、依照亚洲地形特色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色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以高,低地貌为特色④【坚固练习】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2、以部下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A 西欧平原B 波德平原C 东欧平原D 西西伯利亚平原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东非大裂谷C 安第斯山脉D 落基山脉4、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 度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①图中最高的山岳海拔为为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伏,高低米,陆地最低处的海拔米,说了然亚洲的地面起②从图中能够看出,亚洲的地形中,广大,地势高,、的面积低与③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海洲的分界限,连结了海【讲堂小结】1、读图1-1 ,找到以下地形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2、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第6课时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
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4.时区(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
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课堂导入)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指导学生读图1-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
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讲授新课)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地方时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2.时区及换算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范围是东经172.5°~西经172.5°。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3.什么是“区时”?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点拨:某地时区数=经度/15某地时间=已知时间±1小时×时区差注:已知西面区,求东面区用“﹢”号;反之,用“-”号。
时区差:若a、b在中时区同侧,则:a-b。
若a、b在中时区两侧,则:a﹢b。
结果处理:若在0--24间,则为当天时间;若大于24,则减去24,日期加一天,余数为次日时间;若为负数,则加24,日期减一天,余数为前一天时间。
例:北京为20点(东8区)求纽约(西5区)几点?20-1×(8+5)=7点拓展训练我国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出发,东渡太平洋到美国洛杉矶,5月1日6点钟越过日界线后,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多少?答案:4月30日6点板书3.北京时间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要减去一天。
练习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练习题1、2。
(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
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第3课时(课堂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讲授新课)板书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第4课时(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板书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板书.气候复杂多样提问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学生分析讨论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