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母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通用13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带有“鸡”的成语吗?板书:鸡出示带鸡的成语让学生读读。

2、自古以来,鸡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就连语言大师老舍对鸡也情有独钟,这节课我们就去老舍爷爷家作客,看看老舍爷爷对他家的母鸡是怎样的态度?揭题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关注儿化词三、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用直线划出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

2、交流: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课件出示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齐读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三、再读课文,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一)、品读母鸡让人讨厌之处。

1、为什么呢?我们去找找原因。

我们先走进作者讨厌母鸡的1—3节。

(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你对母鸡的讨厌。

出示:“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能用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讨厌——你这只()的母鸡!你()。

(2)默读第2、3自然段,也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母鸡》教案优秀

《母鸡》教案优秀

《母鸡》教案优秀教案:《母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母鸡》。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母鸡的观察,描绘了母鸡的勤劳、慈爱和勇敢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居然”造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居然”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创设情境:PPT展示母鸡孵小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鸡。

b. 教师提问:你们对母鸡有什么了解?母鸡有哪些品质让你印象深刻?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讲解生字词。

b.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4. 朗读练习:a. 学生跟读课文录音,模仿语音语调。

b.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练习:a. 学生用“居然”造句。

b. 学生分享句子,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母鸡勤劳慈爱勇敢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用“居然”造句,并写在练习本上。

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朗读练习、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母鸡的品质,体会了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品质,尝试写作一篇关于某种动物的作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母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2)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能够领会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3.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关爱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亲情和互助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文《母鸡》的课件或纸质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复述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文《母鸡》。

2.让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母鸡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以及母鸡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步: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母鸡》,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一些生字词语。

2.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老师带领学生探讨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第三步:引导思考(15分钟)1.通过故事中的母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亲情和互助。

2.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感悟并珍惜这种情感。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母鸡》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亲情和互助的小故事。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并体会到亲情和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母鸡》公开课配套教案

《母鸡》公开课配套教案

《母鸡》公开课配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母鸡》一文。

内容主要包括:描写母鸡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母鸡孵小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感知母鸡的伟大母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母爱的尊重和敬仰,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母鸡孵小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母鸡的形象。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母鸡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母鸡孵小鸡的过程。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句子仿写。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造句。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母鸡》2. 主要内容:母鸡的外貌特征母鸡的生活习性母鸡孵小鸡的过程3. 重点词语和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母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仿写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表达对母爱的理解。

2. 答案:母鸡的外貌特征:羽毛灰白色,尖嘴,黄色脚。

母鸡的生活习性:勤劳、勇敢、护子。

仿写句子:母爱如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讲解的针对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故事,进行分享,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的设定。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14课《母鸡》教案

14课《母鸡》教案
-突破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模仿课文结构,选取生活中的事例,写一篇赞美母爱的短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母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过母鸡孵蛋或是照顾小鸡的情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母鸡的母爱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母爱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课文中的情景,体验母爱的伟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母爱在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字词的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母爱的伟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母爱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会母爱的存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掌握生字词,如“咯咯、小心翼翼”等。这些词汇在课文中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表达,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认识并掌握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词汇。

(3)能够正确运用一些动物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句子的复述和写作。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词汇。

2.培养学生的语言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动物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句子的复述和写作。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堂小板书。

五、教学过程:Step 1:Warm-up1. Greetings and daily report.2. Revision: Show some flashcards of animals and ask students to name them.3. Lead-in: Ask students if they have seen a hen before and how does it look like.Step 2:Presentation1. Show the picture of a hen on the screen and asks students to describe it. Teacher introduces the target language:hen/mother hen.2. Play the audio of the text while students follow. Let students listen and repeat.3.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chick, duckling, little piggy. Act out the actions and ask students to guess the meanings.4.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line by line and explain any difficult parts.5. Ask the students to circle the correct answers according to the text on their books.Step 3: Practice1.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take turns to read the text.2. Ask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hey can use the sentence patter n: “The hen is…” or “The chick/duckling/little piggy is…”.3.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about the hen and use the animal words they have learned.Step 4: Consolidation1. Ask som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writings with the class.2. Play a game called “Guess the Animal”. The teacher describes an animal and the whole class should guess what it is.3. Ask the students to do a group work. Each group needs to make a story using the animal words they have learned.Step 5: Homework1. 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more animal words and make a list.2.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to their favorite animal.六、教学评价:通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词汇,通过理解课文,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动物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句子的复述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母鸡》教案

《母鸡》教案
8.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五、课后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母鸡》这篇课文。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他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细致观察和赞美之情。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性反馈,如调整语气、强调重音等,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
直接输出以下内容: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母鸡孵化小鸡的过程吗?”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了解母鸡孵化的过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对母鸡的情感。
-如,分析“母鸡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这一比喻句,掌握比喻的构成和作用。
-阅读理解: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细致观察和赞美之情。
-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如母鸡在孵化过程中的表现,体现了哪些品质。
4.体会母鸡的母爱精神,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感恩之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母鸡》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尝试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发现他们对母爱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但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我意识到需要更加精细化,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母鸡的特点和母鸡照顾小鸡的过程,通过作者对母鸡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母鸡的负责、勇敢和辛苦,使学生了解母鸡的生长过程和繁殖行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但学生在关爱动物、珍惜生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动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如何关爱动物、珍惜生命。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母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学生作文本。

七.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谈谈对母鸡的了解。

2.学生分享后,教师简要介绍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呈现(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责任、勇敢和辛苦。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爱动物、珍惜生命。

巩固(1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拓展(10分钟)1.学生写一篇关于母鸡的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写作。

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母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3.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默读课文,预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赏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恶”。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教学难点1.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媚俗人生厌,母爱感苍天。

母鸡有时令人生厌:它絮絮的聒噪烦人心绪,它在畜禽中欺软怕硬使人不耻,它下蛋后喜欢炫耀的浅俗更是为人所鄙。

最初,老舍先生也是如此认为,但后来,他却由“讨厌”变为了“尊敬”。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忠、啄”和后鼻音“警、哼”。

2.学生在课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坝、汤、歪”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讨、厌、毒”等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绩、戒”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警”等字时,可以放在不同的语义中去理解;学习“孵、咕、掘、伏、啼”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忠”等字时,可以借助读音来进行拓展延伸。

猜谜字歌示例:说话有分寸,谢字不见身。

出兵去攻打,问题需辩论。

(谜底:讨)庆字不见点,跑到大上边。

满足或憎恨,也表不喜欢。

(谜底:厌)三横加一竖,母字下面住。

意思是猛烈,也可指药物。

(谜底:毒)形近字歌示例:戒:兵戎相见,全面戒严。

各持器械,或有危险。

多义字歌示例:警:有难快报警,警察似雄鹰。

保持警惕性,警钟要长鸣。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讨”左窄右宽,右部横短竖钩长。

“厌”写的时候别忘了“犬”右上方的点。

“坝”右边“贝”字的末笔是点不是捺。

“忠”上部“中”竖稍短;下部“心”要扁。

“毒”上部的笔画顺序是横、横、竖、横,中间的一横最短,最下面的一横最长,中间的一竖没有拉通;下部的“母”中间是两点,而非一竖。

“绩”左部是“纟”,下面是一提,而非三点,注意和“糹”的区别;右部最上面的笔画顺序是横、横、竖、横,注意最中间的横最短,竖没有拉通。

“孵”左部笔画顺序是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别忘了左部结构中间的两个点。

“警”下部是“言”,别忘了上面的一点。

“戒”注意“戈”的横稍短,斜钩起笔偏右,要有力度。

“歪”注意下部是“正”,而非“止”。

“咕”左部“口”小而偏上。

“汤”左窄右宽,右部两撇平行,上短下长。

“掘”左窄右宽,“尸”上半部分略小。

“伏”右部的撇捺宜伸展。

“啼”最后一笔竖要写得直且长。

(3)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责:绩(成绩)—债(欠债)—啧(啧啧称赞)戈:戒(戒备)—或(或者)—械(机械)—戎(兵戎相见)古:咕(叽咕)—估(估计)—苦(困苦)—沽(待价而沽)帝:啼(啼叫)—谛(真谛)—蒂(瓜熟蒂落)(4)多音字。

恶⎩⎪⎨⎪⎧ wù:厌恶 深恶痛绝ě:恶心è:恶化 疾恶如仇似⎩⎪⎨⎪⎧sì:似乎 似是而非shì:似的 差⎩⎪⎨⎪⎧ chā:差别 差强人意chāi :出差 差使 chà:差生 差不多cī:参差(5)重点词语释义。

讨厌:厌恶;不喜欢。

颤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心思:①指念头;②指思考、记忆等能力;③指想做某件事的心情。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保障措施。

也泛指为防备出各类问题而采取保障措施。

鸡雏:幼小的鸡。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3):写“我”讨厌母鸡的理由。

第二部分(4~8):写母鸡对待鸡雏的表现: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第三部分(9、10):表达“我”对母鸡的尊敬和赞美。

2.试概括课文的中心主旨。

明确:本文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喜欢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通过对母鸡的看法的改变,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从课文中的哪两句话可以看出来作者态度的转变?(学生齐答:“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课后同学们可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对母鸡的态度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讨厌田坝忠厚毒药成绩孵化警戒歪曲叽咕菜汤挖掘伏身啼叫2.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

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作者为什么对母鸡的态度由讨厌转变为尊敬,以及了解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具体表现。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的第1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第1自然段的第1句话统领前三个自然段,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一针见血地写出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讨厌。

(2)第1~3自然段分别写了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方面?明确:第1~3自然段分别写了作者讨厌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喜欢炫耀。

(3)第1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鸡的叫声的?明确:第1自然段中,作者用“嘎嘎”“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准确细致地描写了母鸡的叫声。

同时,这也是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之一。

(4)第2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母鸡的欺软怕硬?明确:第2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写母鸡的欺软怕硬。

母鸡永远不反抗公鸡,却欺侮鸭子和另一只母鸡。

通过母鸡对公鸡和鸭子、另一只母鸡的不同态度,突出表现了母鸡欺软怕硬的特点。

(5)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母鸡欺软怕硬?明确:“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咬下”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母鸡欺软怕硬的形象。

(6)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对母鸡喜欢炫耀这一性格的讨厌的?明确:第3自然段中,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

“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讨厌母鸡的情绪。

教师点拨: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运用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可以分为三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7)结合前三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

明确: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第4自然段?明确:第4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这也是一个倒装句,先交代事情的结果——“改变了心思”,后交代事情的原因——“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起到了突出强调结果的作用。

(2)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母鸡的负责、勇敢。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鸡的负责、勇敢?明确:从“听、挺、看、警告”等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随时准备着为保护孩子而战斗的勇敢、负责的鸡母亲。

(4)第6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第6自然段具体描写母鸡对小鸡的无私、慈爱。

(5)“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这句话中的“一点儿”说明了什么?明确:“一点儿”说明食物很少,先啄后放体现了母鸡的细心和对小鸡的爱护。

(6)“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鸡雏吃饱之后的样子。

同时,“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鸡的无私、慈爱。

(7)第6自然段写“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第2自然段中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不矛盾。

第6自然段写“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第2自然段中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形成对比,突出了一只慈爱、护子心切的母鸡形象。

(8)第7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第7自然段具体描写母鸡的不辞辛苦。

(9)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鸡的不辞辛苦?明确:“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写出了母鸡不辞辛苦地教鸡雏们学习生存的本领;母鸡教导鸡雏、为鸡雏取暖,甚至用身体供鸡雏们游戏,这些都为文章结尾总结母鸡的“辛苦”“伟大”做铺垫。

(10)第8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第8自然段具体写母鸡在夜间也很警惕,用叫声报警。

(11)怎么理解第8自然段中母鸡的叫声?明确:“尖锐”说明母鸡啼叫的声音太大,与前面的“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母鸡拼命保护鸡雏的急切、勇敢;“凄惨”说明母鸡内心极度悲伤,因为它害怕失去鸡雏。

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并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第9自然段的三句话?明确: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鸡,对母鸡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

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2)如何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句话?明确:“不敢”表明作者对母鸡的感情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尊敬,与第1自然段的“我一向讨厌母鸡”相呼应。

由“讨厌”到“尊敬”正是作者的情感线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4.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①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母鸡》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母鸡孵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猫》主要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组成,并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