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安全人机工程》离线作业(1)

合集下载

地大13秋学期《安全系统工程》期末作业考核+78.doc

地大13秋学期《安全系统工程》期末作业考核+78.doc

地大13秋学期《安全系统工程》期末作业考核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5题,总20分)1、在危险因素等级中,Ⅳ级表示的含义是(B)A、危险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B、灾难的,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严重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C、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可以忽略;D、临界的,偶导致事故的可能,事故处于临界状态,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2、绘制事故树时,当所有输入事件都发生时,输出事件E才发生,应使用( B )来表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A、或门B、与门C、异或门D、与或门3、已知系统事故发生率P,风险率R,事故损失严重度S,则( B)A. P= RSB. R=PSC. S =RPD. P = R +S4、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集表示:( B )。

A. 能使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B. 能使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集合C. 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D. 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5、安全是( C )。

A. 没有危险的状态B. 没有事故的状态C. 达到可接受的伤亡和损失的状态D. 舒适的状态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10题,总60分)1.系统的四个属性是(ABDE)A.整体性B.环境适应性C.目的性D.层次性E.相关性2.危险的三要素是(ADE )A.危险分子B.危险因素C.触发原理D.威胁目标E.触发机理3.下列符号中,表示事故树的基本事件的符号有_ABCD___。

A.矩形符号B.圆形符号C.菱形符号D.屋形符号E.椭圆形符号4.下面哪个是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的优点(ABE)A.PHA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通过它可以提供系统、子系统、某项设备或某项操作的已经存在的或可预见的危险清单。

B.PHA分析法可以辨识系统中的大多数危险,也提供系统的风险系数。

C.PHA的风险评估是绝对正确的D.采用商用软件更有助于加快PHA分析过程。

安全人机工程模拟题(地质大学)

安全人机工程模拟题(地质大学)

《安全人机工程》模拟题一.单选题1.人机工程学起源于(),形成于(),发展于()。

(A)A.欧洲;美国;日本B.美国;日本;欧洲C.日本;欧洲;美国D.欧洲;日本;美国2.人体(A)的信息由视觉获得。

A.80%B.70%C.60%D.50%3.正常人能感觉到的光的波长为(D )A.460~840nmB.460~780nmC.380~840nmD.380~780nm4.人眼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角在地域标准视角(C)区域内。

A.5°B.15°C.30°D.45°5.具有正常听力的青少年的可听范围是(D)A.20~15000HzB.20~20000HzC.16~15000HzD.16~20000Hz 6.人在人机系统的操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通过心理学提出的带有普通意义的公式加以描述,这公式是(D)A.反应→刺激→意识B.刺激→意识→ 反应C.意识→刺激→反应D.刺激→意识→反应7.如下图,其中(B )曲线为左右手的正常操作范围。

A.2和5B.1和6C.3和4D.2和68.在作业环境中,(A )是一切人机作业的前提。

A.光环境B.温度环境C.湿度环境D.噪声环境9.在控制器的设计中的脚动控制器的设计上,一脚的脚蹬(或脚踏板)采用(B)的阻力为好。

A.4 N/cm2B.14 N/cm2C.21 N/cm2D.28 N/cm2 10.为保证作业人员的操作活动不受限制,每个人的工作活动面积最少不得小于(D),宽度不小于1。

A.3m2B.2.5m2C.2m2D.1.5m2 11.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

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 A )。

A.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B.白底黑字,黑底白字,黄底黑字,蓝底白字C.黄底黑字,白底黑字,黑底自字,蓝底白字D.白底黑字,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1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即:(C)。

2018 地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离线作业

2018 地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离线作业

地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离线作业共5道大题,每题20分,共计100分一、请简述特种设备的分类。

答: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 (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4)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5)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安全人机工程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安全人机工程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业场所空间布置,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布置,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光环 境,温度环境,色彩境
考试要求 1.理解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照明对工效的影响、人的体温调节、颜色的形成与特性; 2.掌握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工作岗位的空间尺寸、坐(立)姿作业空间布置、机械防护安全 距离的确定方法、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温度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颜色对人的影响; 3.掌握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尺寸、坐—立姿交替作业空间、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防止踩空致伤 的盖板开口安全距离、温度环境的综合评价、颜色调节; 4.了解其它姿势的作业空间、人体与带电导体的安全距离、有毒环境、振动与噪声环境、电离辐射作 业环境、非电离辐射作业环境、照明标准、改善高、低温作业环境的方法; 5.熟练掌握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坐(立)姿作业空间布置、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温度环境对人 体的影响、颜色对人的影响。 五、人机系统设计与检查 考试内容 人机系统的设计,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人机系统检查与评价 考试要求 1.理解人机系统、人的可靠性、机器的可靠性; 2.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程序; 3.掌握人机系统检查、人机系统评价; 4.了解环境因素; 5.熟练掌握人的可靠性、机器的可靠性、人机系统设计程序。 参考书:(6 本) [1]张景林,崔国璋.安全系统工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徐志胜,姜学鹏.安全系统工程第 2 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林柏泉,张景林.安全系统工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李红杰,鲁顺清.安全人机工程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5]张力,廖可兵.安全人机工程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6]王保国,王新泉.安全人机工程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系统工程》在线作业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系统工程》在线作业一

地大《安全系统工程》在线作业一在绘制事故树时,事件B1和B2同时发生才会引起事件A的发生,反之,有一个不发生,A也不发生,则应使用()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

A:非门B:或门C:与或门D:与门参考选项:D在进行预先危险分析时,第二个步骤是().A: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B:将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C: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D: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参考选项:B事故和隐患是().A:完全相同的B:后者是前者的可能性C:后者是前者的必然条件D:前者是后者的必然条件参考选项:B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与重大危险有关的物质种类不包括(). A:爆炸性物质B:易燃物质C:腐蚀性物质D:有毒物质参考选项:C在绘制事故树时,事件Bl和B2中有一个发生,事件A就会发生,则应使用()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

A:非门B:或门C:与或门D:与门参考选项:B在进行预先危险分析时,风机等噪声振动的危险等级是().A:IB:ⅡC:ⅢD:Ⅳ参考选项:C在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等的情况下,从事故树结构上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的是().A:结构重要度B:临界重要度C:概率重要度D:最小割集参考选项:A绘制事故树时,当所有输入事件都发生时,输出事件E才发生,应使用()来表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A:或门B:与门C:异或门D:与或门参考选项:B在火灾爆炸指数法中,物质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中其潜在能量释放速率的度量,被称为()。

A:物质系数B:爆炸指数C:工艺系数D:物质危险参考选项:A布尔代数式ab+bc+a’c的结果为()A:a+cB:ab+acC:ab+a’cD:ab+c参考选项:C在对建设项目(工程)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时,为便于分析和评价,一般应将评价对象划分为评价单元。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安全人机工程》复习资料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安全人机工程》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复习资料(新增)一、单项选择题1.安全人机工程是从安全的角度,运用(A)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A.人机工程学B.劳动保护C.人体工程学D.科学安全2.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B)法则。

A.因果B.1:29:300C.致因D.1:29:3303.立姿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两足前端分开大致呈(C)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A.0°B.30°C.45°D.60°4.人体测量基准面是由3个互为垂直的轴(A)纵轴和横轴来决定的。

A.铅垂轴B.X轴C.水平轴D.Y轴5.人体测量数据的差异受年龄、性别、年代、(C)与种族和职业的影响,设计时必须考虑实际服务的区域和民族分布等因素。

A.地域B.分布C.地区D.比例6.I型产品尺寸设计:尺寸在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可调,上下限百分位分别为5%和(D)时,满足度为90%。

A.10%B.80%C.50%D.95%7.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D)。

A.暗适应B.炫光C.明适应D.视错觉8.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思维又可分为(A)、形象思维、抽象思维3种类型。

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创造思维9.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C)。

A.本质内容B.载体C.实质内容D.体现10.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气质、能力和(D)。

A.喜好B.兴趣C.学识D.性格11.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

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性格(A);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注意力转移的速度快,行为外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人机工程》在线作业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人机工程》在线作业一

地大《安全人机工程》在线作业一人机功能分配研究的意义是利用人与机器的特点,为作业中的人与机器安排不同的任务形式,难度和任务量.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功能分配的目的是(). A:充分发挥机器的效用B: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C:改进机器以便使之适应人的作业需要D: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参考选项:D受大脑边缘之感情形成中枢的影响所产生的疲劳是().A:生理性疲劳B:心理性疲劳C:肌肉性疲劳D:神经性疲劳参考选项:B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中,表现为好奇,好胜,寻根问底,对抗心理的是().A:侥幸心理B:省能心理C:逆反心理D:从众心理参考选项:C为保证作业人员的操作活动不受限制,每个人的工作活动面积最少不得小于(),宽度不小于1.A:3m2B:2.5m2C:2m2D:1.5m2参考选项:D有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感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善于忍耐,注意不易转移,具有内向性,这种人多属于().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参考选项:C人们常常在伸手取物时直接将手伸向物品,在穿越空地时走斜线,为图省事直接从有限高度的设备或货物堆上翻越而过等.这在人机工程学上被称为(). A:捷径反应B:躲避反应C:积极反应D:消极反应参考选项:A人机工程学起源于(),形成于(),发展于().A:欧洲,美国,日本B:美国,日本,欧洲C:日本,欧洲,美国D:欧洲,日本,美国参考选项:A正常人能感觉到的光的波长为().A:460~840nmB:460~780nmC:380~840nmD:380~780nm参考选项:D人处于不同的颜色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感觉,颜色时常给人冷暖感,我们通常认为的冷色调有() .A:蓝,青,橙B:黑,灰,绿C:蓝,青,绿D:黑,白,绿参考选项:C以心率为标准建立的保障作业者健康的作业强度的极限,简称为“心率极限”,该极限包括两个限制条件,一是避免作业时心率“无限上升”,二是作业停止后,心率应在()min内恢复到静息状态的心率.A:5B:10C:15D:20参考选项:C生理性疲劳除与劳动速度,强度和身心活动简单的因素有关外,还与()工作环境因素有关.A:劳动方式B:持续时间C:温度D:照明参考选项:A,B。

地大《安全人机工程》离线作业(1)

地大《安全人机工程》离线作业(1)

地大《安全人机工程》离线作业简答题: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答:安全人机工程学,可以定义为: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与以安全为前提、以工效为目标的工效人机工程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研究人、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环境符合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人一机械一环境相经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其基础研究的方法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但是研究问题的角度和着眼点与工效(工作、活动效率)人机工程学相对成为同一研究领域的两个不同的研究侧面,即不同侧重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适合人的角度和着眼点例重于研究人机结合面。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和模拟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1).研究人机之间分工及其相互适应问题。

分工要根据两者各自特征,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高效、安全、舒适、健康的目的。

(2).研究信息传递过程。

人与机器在操作过程中要不断传递信息,因此,机器上各种显示器、控制器要设计得适合于人使用。

(3).研究作业环境,创造安全的条件。

生产场所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例如高温、高湿、振动、噪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工作地的状况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是要将这些因素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环境条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适和安全。

(4).研究安全装置。

许多设备都有“危区”,若无安全装置、屏障、隔板、外壳、将危区与人体隔开,便可能对人产生伤害。

因此,设计可靠的安全装置,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

(5).选择合适的操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大《安全人机工程》离线作业
简答题:
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答:安全人机工程学,可以定义为: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与以安全为前提、以工效为目标的工效人机工程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研究人、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环境符合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人一机械一环境相经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其基础研究的方法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但是研究问题的角度和着眼点与工效(工作、活动效率)人机工程学相对成为同一研究领域的两个不同的研究侧面,即不同侧重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适合人的角度和着眼点例重于研究人机结合面。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和模拟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
(1).研究人机之间分工及其相互适应问题。

分工要根据两者各自特征,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高效、安全、舒适、健康的目的。

(2).研究信息传递过程。

人与机器在操作过程中要不断传递信息,因此,机器上各种显示器、控制器要设计得适合于人使用。

(3).研究作业环境,创造安全的条件。

生产场所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例如高温、高湿、振动、噪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工作地的状况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是要将这些因素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环境条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适和安全。

(4).研究安全装置。

许多设备都有“危区”,若无安全装置、屏障、隔板、外壳、将危区与人体隔开,便可能对人产生伤害。

因此,设计可靠的安全装置,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

(5).选择合适的操作者。

人的个体差异,使操作者对工作的适应程度不同。

在人事安排上,要研究人机关系的协调性,人适其职,才有利于安全生产。

(6).研究生产过程中,操作者疲劳的特点以及减轻疲劳和紧张度的措施。

(7).研究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人机系统的安全。

研究事故的预防和危险情况的控制。

2.能量代谢率、氧需、劳动强度的定义及疲劳形成的机理。

答:能量代谢率:为了消除个人之见的差别,采用劳动代谢量和基础代谢量之比来表示某种体力劳动的强度,这一指标称为能量代谢率(RMR)
氧需:作业时人体所需要的氧量决定于劳动强度。

劳动一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即是氧需。

劳动强度:定义:作业中人在单位时间内做功和肌体代谢能力之比。

疲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并非由单一的、明确的因素构成,目前对疲劳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称为疲劳。

疲劳感是人对于疲劳的主观体验,作业效率下降是疲劳的客观反映。

疲劳具有双重性的生理意义。

积极意义在于它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消极作用在于长时间和反复性出现疲劳会对人体有害。

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是劳动过程中人体器官或机体发生的自然衰退状态,是人体能量消耗与恢复互相交替,中枢神经产生自卫性抑制的正常生理过程。

1.疲劳物质累积理论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体力与脑力的不断消耗,在体内逐渐积累起某种疲劳物质(有人称其为乳酸),这种物质在肌肉和血液中大詹累积,使人的体力衰竭,不能再进行有效的作业。

奥博(D.J.Oborne)基于生物力学的理论对这一假说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由于乳酸分解后会产生液体,滞留在肌肉组织中末被血液带走,使肌肉肿胀,进而压迫肌肉间血管,使得肌肉供血越发不足。

倘若在紧张活动之后,能够及时休息,液体就会被带走。

若休息不充分,继续活动又会促使液体增加。

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使用某一块肌肉,肌肉间液体积累过多而使肌肉肿胀严重,结祟是肌肉内纤维物质的形成,这将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甚至造成永久性损伤:
2.力源消耗理论劳动者不论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需要不断消耗能量。

轻微劳动,能量消耗较少,反之亦然。

人体的能量供应是有限的,随着劳动过程的进行,体能被不断消耗,于是由于一种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源物质“肌糖原”储备耗竭或来不及加以补
充,人体就产生了疲劳
3.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理论劳动过程中,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将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功能,即保护性抑制,使肌肉组织不致过度消耗而受损,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过分疲劳。

如人体疲劳时,尽管想看书,却会不能自制地磕头而睡。

在这种意义上,疲劳是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一种“信号”。

4.生理变化理论在劳动中,由于作业及环境引起体内平衡紊乱状态而产生了疲劳。

即肌肉活动和收缩时,减少了体内淀粉的含量,分解为乳酸,并放出热能供肌肉活动,当体内淀粉含量不足或供不应求时,就产生明显的疲劳现象。

当身体休整后,肝脏重新又源源不断地提供动物淀粉,肌肉本身也有能力将一部分乳酸恢复为淀粉,另一部分送回肝脏重新合成,使得劳动状态继续进行下去。

5.局部血流阻断理论
静态作业(如持重、把握工具等)时,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一定的体位,虽然能耗不多,但易发生局部疲劳。

这是因为肌肉收缩的同时产生肌肉膨胀,且变得十分坚硬,内压很大,将会全部或部分阻滞通过收缩肌肉的血流,于是形成了局部血流阻断。

人体经过休整、恢复,血液循环正常,疲劳消除。

3.显示器在布局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计算机运算速度很快,输入数据、编制程序和打印结果很慢,机器经常处于空闲状态,也是因为没有考虑和研究人机接口系统和人机功能分配等因素引起的。

在人机系统中操纵人员被看作系统中的一个元件。

操作人员通过感觉器官(视、听、触、嗅、味)接收来自机器的信息,了解其意义并予以解释,或先进行计算,再把结果与过去的经验和策略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策。

作出决策后,人通过控制器官(手、脚等)去操纵机器的操纵器,如开关、按钮、操纵杆、操纵盘、光笔或呼口令等,来改变机器的运转情况。

机器随即发出新的信息,如此重复不断。

人机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某种环境之中。

环境特性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明、加速、振动、污染和失重等。

建立人机系统,必须考虑以下五个方面:人员选择训练(包括训练设备)、设备设计、操作程序和环境。

建立复杂的人机系统,除了这五个方面外,还要考虑人机系统的系统性能、人和机器的特性等,采用系统科学或信息科学的方法来设计和分析,然后进行系统试验,检查系统性能和操纵人员操纵的难易程度。

4.试分析人产生不安全动作的的原因,
答:不安全的操作动作主要包括习惯性动作、无意动作和操作难度(高难)动作。

习惯性动作是人的一种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自动化(本能性)的行为模式,在紧急状态下,人的习惯性行为会顽强地表现出来,彻底冲跨经训练而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

因此,当操作者的习惯性动作与工作时要求的动作相左时,在紧急情况下,极易造成事故。

减少由此而引起的事故的办法是使工作时要求的动作与操作者的习惯性行为模式相协调一致。

无意动作是在作业中当操作者大脑意识水平暂时性下降或动作路线不佳,动作用力不当,身体平衡失调时,都可能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进而导致事故发生。

防止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的对策是将机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成具有连锁装置或利用监视器、动作警报器进行误操作监视,以阻止人为差错发展为事故。

高难动作问题,操作越复杂,难度越大,需要操作者反应的时间过长,反应动作过多,这样,造成差错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对于操作难度大的机器,必须利用各种编码方式,给操作者非常明确的提示。

类似所阐述的方式都是克服不安全操作动作产生的冗余条件。

5.人机系统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通过如下的设计:
1、工作空间和工作设备的设计
2、工作环境设计
3、工作过程设计
达到如下要求:
1、完成预定目标
2、人机协调
3、输入和输出功能需复合设计能力
4、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5、是一个完善的反馈闭环回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