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强化学案 新人教必修4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把握思维的奥妙【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考点点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构建知识体系三、易错点剖析1、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2、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3、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4、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5、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探究一:(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12分)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1课时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1课时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意识的本质,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课时分析论证人能够认识世界,能够通过意识的指导对世界的改造,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是这一课思想的落脚点,具有方法论意义,也成为这一课的重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之一,是我们学好下一课的基础。

教学重点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1.动物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2.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能力目标1.通过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2.通过意识作用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2.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

3.通过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认识,增强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高中政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三国时魏国的皇帝曹睿,准备选拔一个有才能的人到朝廷做官。

曹睿对他的大臣说:“选择人才,不能只找有虚名的人。

虚名好像在地上画了一个饼,只能看,不能解决肚子的饥饿问题!这就是画饼充饥典故的由来。

而他的父亲带兵到一个没有水喝的地方,士兵口渴难行。

曹操传令说,前面有许多梅树,又酸又甜。

士兵听后不再感到饥渴,最终坚持到有水的地方。

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画饼不能充饥,而望梅却能止渴,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第一框意识的本质主干知识梳理一、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⑴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基础。

⑵_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的----___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_________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拓展提升】意识的产生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二、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_______,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_,具有产生意识的________,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探究反思】有位老中医擅长治疗肝病,慕名前来求医的人很多。

科技人员根据这位老中医几十年来诊断的经验和所开的处方,把肝病分为八个主型、36个亚型,输入电脑,从而可以可以开发出多种不同的处方,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电脑和人脑有哪些区别电脑能进行意识活动吗三、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拓展提升】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意识中的那些错误的思想、片面的认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只是这种反映是歪曲的,有时甚至是虚幻的。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 新人教必修4


【解析】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精神成为精神动力,这体现意识的反作用,D项符合题意;在任何条件下,社会存在都决定社会意识,A项说法错误;B、C项虽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D项。 【答案】 D 【点拨】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但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需借助实践促使事物变化。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是指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把题中的相关词语转化为哲学术语,“思想内容”即“意识”,“物质载体”即“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否认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是错误观点;B强调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强调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观点正确;D认为循环使用教科书是为了保持思想内容的稳定,这与我们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答案】 C
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
“想”、“做”、“精神状态”
范围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正确认识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1)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这两种作用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坚持了唯物论,同时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二者不可分割,是坚持了唯物论中的辩证法,只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这两种作用也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只有在物质决定作用的基础上才能谈意识的能动作用,若颠倒两者关系,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点拨】 在意识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doc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doc

此广东省政府决定依法关闭小煤矿、违规煤矿的唯物论道理是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D .认识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6.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 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 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
如泉城济南,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 城湖的独特景观。从哲学上看,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体现了
(三).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三.释疑解惑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2.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离开社会实践,人脑也能反映客观事物,产生意识。
4.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受感情因素影响, 原因是人的意识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主观性。

结合起来,把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
结合起来。
例 3.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美人鱼”形象创作
的。许多还是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 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材料表明
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
A.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人们心中的“美人鱼形象”以“美人鱼”雕像为基础 C.人们对“美人鱼”认识的差异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意识可以直接创造新的物质
3.杜牧在《江南春》中写有“千里莺啼绿映红” ,但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却说: “千 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新人教必修4

核心考点2 意识的能动作用 (高考指数:★★★★)
一、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___目__的__性_____。 2.意识活动具有__自__觉__选__择__性__和_主__动__创__造__性___。 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世界上只有____尚__未______认识之物,而没有____不__可_____认 识之物。
核心考点3 ★★★★)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高考指数:
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辩证统一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要求 (1)办事情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 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 面强调规律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 思想。
2.主动创造性 (1)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 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意识不仅能够 “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 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内部的本 质和规律,解开自然界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二、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 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意识的 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离开了 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 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错误之分。如实反映客 观存在的意识是正确意识,歪曲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错 误意识。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重点难点:1、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动物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导入新课】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思考讨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体现怎样的哲学道理?我国为什么要提倡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第一课时一、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探究】P35页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提示】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等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这是物体在外部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

如滴水穿石、风吹草动、铁皮生锈。

B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介绍】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接受外界刺激进行的简单应答活动,具有一定趋利避害的选择性。

如:向日葵、含羞草、喇叭花。

【介绍】感觉――动物依靠感觉能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方面,分别反映外界对象的属性。

如:蚯蚓没有听觉和视觉,但凭着身体的触觉能分辨明暗、干燥与潮湿。

蝙蝠双耳有超声波探测器,能在黑暗中飞翔、捕捉飞虫。

蜘蛛织网,有昆虫落网,网的颤动刺激感观去捕食。

【介绍】心理――动物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发展到哺乳动物,有了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能把各种个别的感觉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反映,这就是动物的心理。

高二政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学案(人教版)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意识的本质 (2)意识的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论证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3)结合意识能动性原理,举例说明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4)分析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二、【重点、难点】:1、意识的本质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必须坚持一切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合作初探】: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课堂探究1(P35):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探究提示: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识活动则是自觉的,与无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

但人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

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最新考纲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课概览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______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______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提示纯粹的动物的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电脑思维”不同于“人脑思维”;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区别于大脑。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_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______的。

提醒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正确的意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错误的意识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

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2)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__________。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__________。

提醒意识能反映物质不等于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

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____________和尊重________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__________同严谨踏实的__________结合起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高频考点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核心突破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3.归纳总结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提醒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二者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性的。

4.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区别和联系命题探究训练1 (2011·天津文综)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命题点2 意识的能动作用训练2 (2011·山东文综)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 3 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

这表明 (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误区警示易错点1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提醒意识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训练3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说,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恐惧本身。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二者共同说明 ( )A.精神活动对实践活动的重要性B.信心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C.意识对人类活动具有促进作用D.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易错点2 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提醒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

训练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 )A.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C.错误的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阻碍作用D.正确的意识直接推动事物的发展高频考点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核心突破1.全面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命题探究训练 5 (2010·安徽文综) 右图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 .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 .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命题点2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要求训练6 (2011·大纲全国卷)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训练7 (2011·重庆文综)在韩国,受“身土不二”(意即“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传统理念影响,吃本土食品、用国货蔚然成风;韩国政府也制订了保护本国产品的关税政策。

这为其民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土不二”的理念受到了巨大冲击。

2010年,韩国白菜严重减产,政府降低农产品进口税率,引导民众搁置“身土不二”的观念,从国外进口白菜,缓解了“白菜危机”。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知识,谈谈韩国处理“白菜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误区警示易错点 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提醒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意识出发。

从意识出发实际上是从主观出发。

训练8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③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④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十二五”规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发布,“十二五”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描绘了未来五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大致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中共中央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国家发改委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国务院、中共中央审定《纲要》——《纲要》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纲要》提交2011年“两会”讨论,并由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纲要》公布并由国务院具体负责实施。

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经历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协商讨论,通过各种形式吸纳了各级政府、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全国人大、党内外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前后花费长达两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重大公共政策决策。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符合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2.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远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4.矛盾具有特殊性,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从以物为重,到以人为本;从过去单一注重经济建设,转向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从过去的效率为重,积累国家实力,转向公平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简而言之,我们走出了一条由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理念指引的发展道路。

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理念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

这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B.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2.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核心议题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这说明 ( ) A.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