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当时广东国民政府确定的打击对象有()①张作霖②吴佩孚③孙传芳④袁世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3.“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毛泽东B.朱德C.陈毅D.贺龙4.右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

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C.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5.“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6.“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谁敢当。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7.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

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A.西安事变B.柳条湖事件C.八一三事变D.一名士兵失踪8.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评价是()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③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④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是针对()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D.双十二事变10.“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1.据这一事件的具体执行者、日本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后来回忆:“9月18日夜,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人,向柳条湖方向走去……‘轰’的一声爆炸,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这一事件”指()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A.变法维新B.民主科学C.团结抗日D.和平建国3.如果你来编写《西安事变》课本剧,代表中国共产党出现在西安谈判桌上的应该是()A.周恩来B.杨虎城C.张学良D.毛泽东4.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河山”主要是指()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平津地区D.华南地区5.(2016 •徐州中考)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

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下图)“历史的转折”是指()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D.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6.—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当时的含义是指()A. 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B. 日本侵略热河,进攻察哈尔C. 日本企图将华北沦为其殖民地D.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灭亡全中国7.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前提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④8.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柳条湖事件B.平型关大捷C.卢沟桥抗战D.台儿庄战役9.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测试( 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测试( 带答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单选题1. 八十年前,在台儿庄这个并不起眼的地方,爆发了一场举世关注的殊死较量:中华几女用血肉之躯筑成的钢铁长城,顽强抗击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疯狂进攻,殊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这场战役发生于今天的()A.济南市B.枣庄市C.临沂市D.菏泽市2.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A.彭德怀是这次战役的指挥官B.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D.这是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3. 《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

“……抗战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A.准海战役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辽沈战役4. 李宗仁在回忆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长沙会战D.湘西会战5. 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

李宗仁指挥军队积极抵御,与日军血战近20天,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这场战役是()A.百团大战B.台儿庄战役C.枣宜会战D.长沙会战6. 小明看到了“XX战役形势示意图”(如下图)。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辽沈战役D.淮海战役7. 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

”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A.全民族团结抗战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8.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

”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A.西安事变B.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9.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 《太行山上》、《血战台儿庄》、《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再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历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该选项。

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这首歌谣控诉了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我国东北全境沦陷始于()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2.下列关于右图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B.发生于1931年C.促使国共两党正式走向合作D.国民党军队积极抵抗3.“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A.逼蒋抗日B.地方自治C.拥蒋反共D.增强国力4.“劝蒋—扣蒋—一释蒋”这一过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一二·九运动D.七七事变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这里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6.右边漫画画的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只拳头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此情此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爆发后()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7.小明看到一张共产党员贺龙在20世纪30年代末戴着国民党军帽的照片,他得出的恰当推断应是()A.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B.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C.不可能有此事,照片是伪造的D.贺龙化装成国民党军官8.右图《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述说了80多年前发生在南京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浩劫。

这场“浩劫”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9.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团大战”资料卡片。

人教版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积累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畎.亩(quǎn)箕.畚(jī)曾.益(zēng)丈夫之冠.(ɡuān)B.孀.妻(shuānɡ)按辔.(pèi)一厝.(chuò)荷.担者三夫(hè)C.始龀.(chèn)傅说.(yuè)彀弓弩.(nǔ)法家拂.士(fú)D.智叟.(sǒu)穷匮.(kuì)持兵揖.(yī)叩.石垦壤(kòu)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与民由.之(遵循)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惩.山北之塞(惩罚)B.毕.力平险(尽、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曾.益其所不能(同“增”)C.且焉.置土石(怎么)威武不能屈.(屈服。

文中是使动用法)荷.担者三夫(肩负、扛)D.曩.者霸上(先前)惧其不已.(停止)至霸上及棘门军.(驻军)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军士吏被甲B.入则无法家拂士C.丈夫之冠D.始一反焉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劳.其筋骨上自劳.军B.汝心之.固已而之.细柳军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虽.我之死虽.乘奔御风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富贵的时候不能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动摇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23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C.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文: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发布的命令。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在115师的战前动员大会上,指挥官讲道:“同志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要在敌人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

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文中的“敌人”和“友军”分别是A.美军和国民党军队 B.美军和八路军C.日军和国民党军队 D.日军和新四军2.下图照片是一座图形独特的纪念馆,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纪念的事件发生的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

一个日本访问团为了反省战争罪恶要参观这座纪念馆,他们应去()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沈阳3.该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该事件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七七事变4.“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5.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做了重要准备6.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这个命令发布于()A.九一八事变时 B.双十二事变时C.七七事变时 D.八一三事变时7.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

这一路线制定于()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8.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1940年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八路军集中兵力对华北的日、伪军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9.“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忧huàn()始龇.()yū()回穷kuì()弓nǔ()按辔.()诏.令()胶鬲.()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上自劳军劳:慰问。

B.达于汉阴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C.已而之细柳军之:到,往。

D.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曾益其所不能B.人则无法家拂士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4.下列各项中,是倒装句式的一项是()(3分)A.如太行、王屋何?B.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甚矣,汝之不惠!D.此之谓大丈夫。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春望》一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

D.《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6.古诗词默写。

(3分)(1)感时花溅泪,。

(2)角声满天秋色里,。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星河欲转千帆舞。

(5)《淀溪沙》中“,。

”两句,把伤春的情感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自然景物中,流露出一种浅浅的忧伤,淡淡的迷茫。

7.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8分)活动一:承习俗(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3分)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纵观近代中国历史,国共两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有过合作的是()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B.黄埔军校、抗日战争C.黄埔军校、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2.1935年,日本不断制造一系列分离华北的活动,为此北平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

这次运动是 ( )A.五四运动 B.八,一三运动C.一二·九运动 D.一二·六运动3.有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国共十年内战时期4.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法宝。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都建立了统一战线,并取得重大的革命成果。

下列关于统一战线名称、建立标志和成果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大革命胜利B.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召开北伐战争胜利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战争胜利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5.1937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南京大屠杀6.下图照片是一座图形独特的纪念馆,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纪念的事件发生的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

一个日本访问团为了反省战争罪恶要参观这座纪念馆,他们应去()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沈阳7.《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

它出现的背景是()A.七七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8.下面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张学良和杨虎城夺取领导权 B.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C.通过武力解决地盘划分问题 D.导致国共两党长期对峙9.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台儿庄战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10.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11.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A.中国工农红军 B.抗日义勇军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12.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指的是1937年的()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中学历史C.百团大战 D.南京战役13.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际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A.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ɡuàn)B.管夷吾.(wú) 衡.于虑(hénɡ)C.遂.率子孙(suì) 无穷匮.(kuì)D.棘.门军(jí) 曩.者霸上(nánɡ)导析:D “曩”应读nǎnɡ。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A.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提出人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原名列御寇,春秋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其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导析:C 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B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导析:B A项,“曾”同“增”,增加;C项,“厝”同“措”,放置;D 项,“被”同“披”,穿着。

4.默写。

(5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富贵不能淫》)5.下面四个句子中有两个病句,请写出修改意见。

(4分)(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看到他被雨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

(3)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4)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答案:(1)①把“无时无刻”改成“每时每刻”或“时刻”;②把“忘”改成“记得”。

(3)去掉“非常”,去掉“完全”。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是;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是。

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A.微风拂面萤火流逝屋檐滴水B.萤火流逝屋檐滴水微风拂面C.微风拂面屋檐滴水萤火流逝D.萤火流逝微风拂面屋檐滴水导析:C 此题考查语言的衔接。

注意前后事物相对应。

“狂风”和“微风”相对,“暴雨”与“屋檐滴水”相对;“闪电”与“萤火”相对。

7.希望中学于7月1日到你校开展以“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4分)(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要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2分)栏目一:帮扶快讯栏目二:栏目三: 栏目四:前景展望(2)活动中,希望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共叁佰本。

小明代学生会写了一张收条,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

(2分)①②答案:(1)(示例)帮扶故事活动剪影成果展示(2)①在“科普类书籍”后加上“共叁佰本”。

②署名和日期位置对调。

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8~9题。

(5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答案:构筑房舍;傍晚。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得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15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杂然相许.许: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C.寒暑易.节易:更替D.何苦.而不平苦:劳苦导析:D “何苦而不平”中的“苦”应解释为“愁苦”。

11.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 )A.B.C.D.导析:C A项,副词,将近/副词,况且;B项,代词,他/助词,用在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C项,介词,凭借;D项,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

12.翻译句子。

(4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苦于大山北面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

13.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对举,有什么深意? (3分) X k B 1 . c o m答案: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

智者实愚,愚者实智。

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14.对文章以神话结尾的作用,下面说法比较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A.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魄力和坚强毅力。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问题的局限性。

C.反映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一体”的思想。

D.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团结一致,感动天帝的精神。

导析:A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举(2)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臣:使……臣服(或使……称臣)1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莫不/得之于艰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导析:A 正确的停顿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译文:然而创建大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8.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相似之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安逸享乐”。

【甲】文孟子认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强调忧患意识对于国家生存的重要性。

【乙】文中唐太宗谈到:“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也是说治国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安逸享乐,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参考译文:【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说:“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

”唐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

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

然而创建大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四)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1题。

(10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1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吴既赦.越(赦免)(2)乃苦.身焦思(使……痛苦)(3)与百姓同其劳.(劳动)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女忘会稽之耻邪?译文:你忘记了会稽的耻辱了吗?21.短文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哪些说法?谈谈读后的感受。

(4分)答案:(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感受:一个人不管生活在什么时代,都要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这样才能成就事业。

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