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刘长卿《弹琴》翻译赏析

刘长卿《弹琴》翻译赏析

刘长卿《弹琴》翻译赏析刘长卿《弹琴》翻译赏析《弹琴》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的描写音乐的小诗。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长卿《弹琴》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弹琴刘长卿泠泠①七弦②上,静听松风寒③。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作者简介刘长卿:(709-790),字文房,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

上元东游吴越。

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

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

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自诩为“五言长城”.【注释】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评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作品简介《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表现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

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前两句写听弹琴,突出一个“听”字。

开头用“泠泠”来形容琴弦弹奏时声音清越、悠扬,这是初听。

继而当诗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静听”之后,便觉琴音逐渐转为清幽、凄清,有如天风入松之势,引导读者似乎也与作者一同领悟听琴的妙趣,一同进入音乐的`美妙境界,一同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赏析唐诗《弹琴》

赏析唐诗《弹琴》

赏析唐诗《弹琴》
《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音乐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人对古代音乐的忽视与遗忘的遗憾。

首句“泠泠七弦上”,用“泠泠”形容琴声,形象地表达出琴声的清冷、悠扬。

“七弦上”则明确了琴的特点,古代的琴有七根弦,而现代的琴多为五根弦。

第二句“静听松风寒”,通过“静听”一词,表现出诗人沉浸在琴声之中的专注与平静。

同时,“松风寒”也为琴声增添了一份苍凉、深沉的意境。

第三句“古调虽自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调的喜爱,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自爱”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古调的喜爱,又流露出诗人对现代人忽视传统文化的无
奈。

最后一句“今人多不弹”,诗人感叹现代人对古代音乐的忽视与遗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

总体而言,《弹琴》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对现代人忽视传统文化表示遗憾的诗歌。

诗歌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古代音乐的喜爱,以及对现代人忽视传统文化的感慨。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这句话的意思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这句话的意思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这句话的意思锺期久已没,世上天知音的意思是: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

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

原文:《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译文: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注释: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释居月《琴曲谱录》有《悲风操》、《寒松操》、《白雪操》。

《白帖》:《阳春》、《白雪》、《绿水》、《悲风》、《幽兰》、《别鹤》,并琴曲名。

钟期:指钟子期。

《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俞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俞伯牙要表达的内容,钟于期都能听出来。

《风俗通》:俞伯牙方鼓琴,钟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

”顷之间,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汤汤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世无足为知音者也。

赏析: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

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

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

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

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1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古诗简介《听蜀僧濬弹琴》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表现音乐的诗作。

此诗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极写琴声之入神。

首联写和尚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

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翻译/译文蜀僧濬怀抱一张绿绮琴,他是来自西面的峨眉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仿佛听到万壑松涛风。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注释⑴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⑵绿绮(qǐ):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⑶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⑷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⑸万壑(hè)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⑹“客心”句:意思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⑺余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⑻“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听弹琴赏析

听弹琴赏析

听弹琴赏析听弹琴赏析1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释】⑴颖师: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

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⑵昵(nì)昵:亲热的样子。

一作“妮妮”。

⑶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

这里表示亲近。

《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⑷划然:忽地一下。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唐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

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⑸“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⑹“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喧啾(jiū):喧闹嘈杂。

凤皇:即“凤凰”。

跻(jī)攀:犹攀登。

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⑺未省(xǐng):不懂得。

丝篁(huáng):弹拨乐器,此指琴。

⑻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旁:一作“床”。

⑼推手:伸手。

遽(jù):急忙。

⑽滂滂:热泪滂沱的样子。

《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⑾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

《荀子·王霸》:“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唯诚能之求?”⑿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

《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的主要内容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的主要内容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的主要内容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是一首传统曲调,它让人感受到十分浪漫的情怀。

这首歌曲出自古代古诗词《秦淮春子顺弹琴》中的一句句子:“冷月朗,卢子顺弹琴”。

这句话给人以无比的感动,好似一位名叫卢子顺的男子在清冷的月夜里,坐在琴桌前,拨动琴弦,把周围的月光变成一片旋律。

卢子顺弹的琴声传出去,朦胧又温暖。

他犹如遥远的客人,为这清朗的夜夜伴舞,唱出一曲安宁的颂歌,把桃源里的清凉景致缓缓婉转地摇曳出来。

他弹琴的动作一拨一拨,伴随着星光静默之中,一声声清脆,犹如从梦里醒来,又被当夜的美景拥抱,开心地唱着这首曲子。

这片恬静的月夜,就像一幅画卷,绵延不绝,清凉而又安详。

卢子顺弹琴时,仿佛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困苦和烦恼,把内心深处的世俗一概抛诸脑后,只顾这一曲安详的长歌。

他弹起琴来,心无旁骛,只盼月光永不熄灭,让他一直拨动这和弦,弹出无尽欢乐。

月光渐渐显露出来,朦胧的银光照耀下,暗中的一面琴面绽放出一片芬芳,叮咚的琴声让夜空中的星星都聆听欢唱的曲子。

整个山林里都沉浸在梦幻而又安详的旋律中,如此清脆的音乐,使这片空旷的月夜充满温馨的感觉。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月夜的宁静和清净,感受到岁月的平静和从容。

使我们相思反思,明白了生活原本就是色彩斑斓,只要我们用一颗宁静的心,便可以处处见到生活的美好。

弹琴古诗原文与评析

弹琴古诗原文与评析
弹琴古诗原文与评析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
露了诗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4题。

(共12分)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1】。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2】,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3】。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1】《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琴曲名。

【2】绿绮:古琴名。

【3】有《风入松》琴曲名。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联叙述并描绘卢子顺所弹琴声仿若寒松在风中发出的悲凉之音。

B.第二首前两联叙述并描绘蜀僧弹奏的乐声像连绵的高山涧谷中的松涛一般。

C.两首诗都重在表现琴乐的艺术魅力,所以诗人都没有写弹琴的时间和地点。

D.两首诗不仅描绘了音乐所引发的听者的艺术想象,而且还暗示了乐曲名称。

13.咏乐诗中往往会融入诗人的感慨。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融入自己听不懂幽人所弹琴曲、不能做其知音的愧疚之情。

B.第一首隐含了对弹琴之人在洁白的雪花纷纷飞扬中乱弹琴的批评。

C.第二首用“为我一挥手”表达蜀僧用弹琴的方式来寄寓离别之悲。

D.第二首用“客心洗流水”表达听了动人的琴声后受到陶冶的感受。

14.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6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 题。

(共8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庄子《逍遥游》想象奇特,富有浪漫气息,用“水击三千里,”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②辛弃疾善于借用典故以言明心志,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况,用“凭谁问,______ ,_____”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③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 ,_____”表达了古仁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

④一个人做事没有“志”就不能达到目标,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说“________”;如果竭尽全力而没有达到目标也不用感到遗憾,王安石这样说:“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全文: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全文翻译:
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字词句解释:
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释居月《琴曲谱录》有《悲风操》、《寒松操》、《白雪操》。

《白帖》:《阳春》、《白雪》、《绿水》、《悲风》、《幽兰》、《别鹤》,并琴曲名。

钟期:指钟子期。

《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俞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俞伯牙要表达的内容,钟于期都能听出来。

风俗通》:俞伯牙方鼓琴,钟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

”顷之间,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汤汤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世无足为知音者也。

拼音版注释:
xián zuòyèmíng yuè,yōu rén tán sùqín 。

hūwén bēi fēng diào ,wǎn ruòhán sōng yín 。

bái xuěluàn qiān shǒu ,lǜshuǐqīng xūxīn 。

zhōng qījiǔyǐmò,shìshàng wúzhīyīn 。

赏析: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2卷第16首。

此诗写李白听幽人弹琴,运用铺叙、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慨叹知音难觅的忧伤之情,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
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

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

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

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

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

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

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

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