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高三分子动理论二轮专题复习(包含答案)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强化练习12(选修3-3)分子动理论、试题及答案

专题强化练习12(选修3-3)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1.[物理——选修3-3](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将6 mL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104 mL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取适量溶液滴入量筒,测得每滴入75滴,量筒内的溶液增加1 mL.用注射器把1滴这样的溶液滴入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水盘中,把玻璃板盖在浅盘上并描出油酸膜边缘轮廓,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板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 1 cm,则油酸膜的面积约为________m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以上数据,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问:(ⅰ)已知从A到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少了300 J,则从A到B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ⅱ)试判断气体在状态B、C的温度是否相同;如果知道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T C=300 K,则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多少?2.[物理——选修3-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因为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所以液体表面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B.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D.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E.气体压强的大小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及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都有关(2)如图所示,体积为V的汽缸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将汽缸分成体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汽缸上部通过单向阀门K(气体只能进入汽缸,不能流出汽缸)与一打气筒相连.开始时汽缸内上部分气体的压强为p0,现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已知打气筒每次能打入压强为p0、体积为V10的空气,当打气49次后稳定时汽缸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9: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外界温度恒定,不计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求活塞的质量m.3.[物理——选修3-3][2019·云南大姚县一中一模](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V -T图象如图所示,p a、p b、p c分别表示状态a、b、c的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A.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B.p c=p b>p aC.过程bc中分子势能不断增大D.过程bc中每一个分子的速率都减小E.过程ca中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做的功(2)如图,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右端封闭,左管内有一个重力和摩擦都不计的活塞,管内水银把气体分隔成A、B两部分.当大气压强为p0=75 cmHg,温度为t0=27 ℃时,管内水银面在同一高度,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均为L0=30 cm.(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ⅰ)现向上缓慢拉动活塞,使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为h=10 cm,求活塞上升的高度L;(ⅱ)然后固定活塞,再仅对左管气体加热,使A部分气体温度升高.则当左管内气体温度为多少摄氏度时,方可使右管内水银面回到原来的位置.4.[物理——选修3-3](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在两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减小B.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表示铜的摩尔质量,ρ表示实心铜块的密度,那么铜块中一个铜原子所占空间的体积可表示为M ρN AC.雨天打伞时,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D.晶体一定具有规则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E.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吸热(2)如图所示,横截面积为10 cm2的汽缸内有a、b两个质量忽略不计的活塞,两个活塞把汽缸内的气体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气柱的长度为30 cm,B部分气柱的长度是A部分气柱长度的一半,汽缸和活塞b是绝热的,活塞a导热良好.与活塞b相连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100 N/m.初始状态A、B两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为27 ℃,活塞a刚好与汽缸口平齐,弹簧为原长.若在活塞a上放上一个质量为2 kg的重物,则活塞a下降一段距离后静止.然后对B部分气体进行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到再次与汽缸口平齐,则此时B部分气体的温度为多少?(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p0=1×105 Pa,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考与近代物理微专题突破:(1)分子动理论 内能 Word版含答案

分子动理论、内能1、下列关于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的内能减小D.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个物体,运动时的内能一定比静止时的内能大B. 物体温度升高,组成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加C. 一定质量的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将增大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或斥力的是(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B.固体难以被拉伸和压缩C.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D.玻璃打碎后,放在一起不能合成一块4、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 与两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 大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 等于r 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 小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D.在r 由r 1变到r 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5、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铜的摩尔质量为M ,铜的密度是p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31m 铜中含有的铜原子数目是pNM B. 1Kg 铜含有铜原子数目是pNC.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pND. 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MN p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B. 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C. 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同时存在的D. 1kg 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都相同,都是236.0210⨯个7、关于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也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B.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成悬浮颗粒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质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反映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B.不通过做功的过程,内能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不发生热传递,物体内能总保持不变D.外力对物体做1J 的功,物体就一定增加1J 的内能9、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显微镜下既能看到水分子也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且水分子不停地撞击炭粒B .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所说的布朗运动C .越小的炭粒,运动越明显D .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就是由许许多多静止不 动的水分子组成的10、轿车中设有安全气囊以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轿车在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 3)爆炸产生气体(假设都是N 2)充入气囊.若氮气充入后安全气囊的容积V =70L ,囊中氮气密度ρ=2kg/m 3,已知氮气摩尔质量M =0.028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1023mol -1.试估算(结果均保留1位有效数字):m;1.一个氮气分子的质量2.气囊中氮气分子的总个数N;3.气囊中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2020】最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分子动理论

2.(20xx年广州一模)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如图5-1-8所示的单分子油膜,可估测分子大小.用该方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需要测量油酸的( )
图5-1-8
A.质量和密度
B.体积和密度
C.质量和体积
D.体积和油膜面积
3.(双选,20xx年深圳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分子的运动
A.理想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内能不改变,因而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压强不变时,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7.(双选,20xx年广州二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气体的压强随热力学温度的变化如图5-1-9所示,则此过程中( )
8.D 解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一定量的气体吸收热量,如果气体同时对外做功,且做功比吸热多,则气体的内能减小,A错误;在外界做功的帮助下,可以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错误;若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时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在增大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错误;若分子间的距离在减小,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增大,只不过斥力增大得快些,D正确.
9.AD 解析: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其温度一定不变,内能不变,A正确;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则温度一定不变,但压强和体积都有可能变化,B错误;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变化情况未知,压强可能增大,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小,C错误;气体温度每升高1 K所吸收的热量除了跟气体内能的变化有关外,还与气体在该过程中做功的情况有关,D正确.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难题汇编及答案(2)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难题汇编及答案(2)一、选择题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若两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也一定增大C.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D.若两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则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增大2.(3-3)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的液面发生弯曲的现象,如图所示,对此有下列几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①Ⅰ图中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②Ⅰ图中附着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③Ⅱ图中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④Ⅱ图中附着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A.只有①对B.只有③④对C.只有①②④对D.全对3.(3-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过程,ab、bc、cd和da这四段过程在p T图上都是直线段,ab和dc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bc垂直于ab,ad平行于纵轴,由图可以判断( )A.ab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小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不变C.cd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D.da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不变4.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C.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D.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都一样大5.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能将油膜的厚度近似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把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测出其面积B.取油酸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C.取油酸酒精溶液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D.把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后,要立即描绘油酸在水面上的轮廓6.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B.理想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内能不改变,因而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7.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r大于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大于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C.当r小于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D.在r由变到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8.两个相近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B.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C.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为零D.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一定可以求出该物质分子的质量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1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 bc、 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过程ab 中气体体积一定增大B .过程bc 中内能不变C .a 、 b 和c 三个状态中,状态a 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D .b 和c 两个状态的温度相同11.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 ),铜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卷:分子动理论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卷:分子动理论一、单选题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温度下水的汽化热都相同B.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使水能浸润羽毛C.扩散现象中,分子一定只能从密度较大的区域向密度较小的区域扩散D.夏天穿纯棉衣服比较舒服,是因为在棉纤维的内部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到了毛细管的作用,便于排汗透气2.(2分)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重要原因就是它依靠呼吸道飞沫传播。
从患者口中呼出的含病毒飞沫微粒在空气分子不平衡的碰撞下杂乱无章的运动。
下列关于含病毒飞沫微粒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温度越低,飞沫微粒的运动越明显B.飞沫微粒越大,其运动越明显C.飞沫微粒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是因为空气浮力的作用D.飞沫微粒的运动是布朗运动3.(2分)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水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大风天气尘土飞扬属于扩散现象二、多选题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斥力减小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能够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算出分子的体积D.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水蒸发越慢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内能一定不增大5.(3分)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接触在一起的固体间不可能发生扩散现象B.无论今后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C .布朗运动指的是悬浮在液体里的花粉中的分子运动D .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E .相同温度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6.(3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仅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B .用a mL 的纯油酸配制成b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则每1mL 此溶液中含有油酸a b mLC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碳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碳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D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E .体积可变的绝热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增大,其内能一定减少7.(3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B .自然界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C .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D .两个邻近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E .扩散现象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但不能证明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B .气球的体积增大时,气球内气体温度可能降低C .喷洒消毒药水时,一段时间后远处也能闻到消毒药水的味道,这属于扩散现象D .水的温度越高,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运动越缓慢E .浸润液体和不浸润液体都有可能发生毛细现象9.(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B .液体表面张力与浸润现象都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C .气体的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E .两个分子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分子势能一定减小10.(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B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越大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到尘埃飞舞,这是尘埃在做布朗运动E.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C.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D.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E.下雨时发现,雨水流过车窗时留有水迹,说明水对玻璃是浸润的12.(3分)关于热学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用滴管滴液滴,滴出的液滴总是呈球形,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C.凡是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物体必定是晶体D.用活塞压缩汽缸里的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2.0×105J,气体的内能增加1.5×105J,则气体对外界放热0.5×105JE.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1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随着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B.相对湿度指的是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与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之比,人们感觉天气干燥时,主要原因在于相对湿度小C.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体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一定是吸热过程E.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运动,是悬浮微粒分子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1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B.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D.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撞击作用不平衡的结果E.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每个分子的体积为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 A=V Vo 1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B.两个分子靠近时,分子势能减小C.气体压强主要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容器壁而产生的D.一定量的100℃的水变成100℃水的蒸气,其分子势能增大E.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系统,它们具有相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是内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饱和汽及物态变化中能量;扩散现象【解析】【解答】A.不同温度下水的汽化热不同,A不符合题意;B.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使水不能浸润羽毛,B不符合题意;C.在扩散过程中,迁移的分子不是单一方向的,只是密度大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城迁移的分子数,多于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大的区域迁移的分子数,C不符合题意;D.夏天穿纯棉衣服比较舒服,是因为在棉纤维的内部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到了毛细管的作用,便于排汗透气。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分子动理论精选题(11页)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分子动理论精选题一、单选题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2.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增加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A.当液体与大气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势能比液体内部分子的要大B.物体的温度为00C时,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零C.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D.密封的容积不变的容器内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E.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在某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吸收热量,则在该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4.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A.4.5℃B.4℃C.3.5℃D.3℃二、多选题5.下面的表格是北京地区2016年10月17~23日中午11:00时气温与气压的对照表:则23日与17日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情况几乎不变(空气分子可以看做理想气体)B.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减弱了C.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了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撞击次数增多了E. 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撞击次数减少了6.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一定同时升高C.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的作用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温度低于0℃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三、填空题7.有三个材料完全相同物体A、B和C,其中A和B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而C的物理性质与A和B则不完全相同。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热学专题 081.分子动理论(含答案)

分子动理论复习精要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数量级为10-10 m;②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10-26 kg.(2)阿伏加德罗常数①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通常可取N A=6.02×1023 mol-1;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②实质: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2)布朗运动①定义: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②实质: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③特点: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热运动①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②特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1)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由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可知:①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零;②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③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④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约为10-9m)时,分子力很弱,可以忽略不计.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的体积很小——直径数量级是10-10米分子的质量很小——质量数量级是10-26千克分子间有空隙阿伏加德罗常数:N = 6.02×1023 mol -1阿伏伽德罗常数作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2)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小2.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摩尔的液体和1摩尔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不相同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C.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D.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一定是克服分子力做功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B.液体屮悬浮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C.如果液体温度降到很低,布朗运动就会停止D.将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水的温度越高整杯清水都变成红色的时间越短4.采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先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分子,再把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在实验时假设分子间没有间隙。
实验操作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A.1滴油酸的质量和它的密度B.1滴油酸的体积和它的密度C.油酸散成油膜的面积和油酸的密度D.1滴油酸的体积和它散成油膜的最大面积5.雾霾天气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2.5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
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m的悬浮颗粒物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D.PM2. 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6.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能将油膜的厚度近似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把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测出其面积B.取油酸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C.取油酸酒精溶液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D.把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后,要立即描绘油酸在水面上的轮廓7.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乙图在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时,多撒痱子粉比少撒好C.丙图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D.丁图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水黾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研制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C.大雾天气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绝对湿度较大D.一定质量的单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一定是增大的9.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上,乙分子位于r轴上距原点r3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物理高三分子动理论二轮专题复习▲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悬浮的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C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 .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2.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 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为引力曲线,cd 为斥力曲线,e 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B .ab 为斥力曲线,cd 为引力曲线,e 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C .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 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D .若两个分子间距离越大,则分子势能亦越大3.在国际单位制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N A ,铜的摩尔质量是μ,密度是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AN μ B .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μρ C .1m 3铜中所含的原子数为A N μ D .m kg 铜所含有的原子数为m N A4.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 、v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 .N A =V mρ B .=A N v μρ C .<A N v μρ D .=A m N μ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不一定增加B.两个相距无穷远的分子在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C.相同质量的两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的增加量一定相同D.物体的内能改变时,温度可能不变E.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所以温度不变,体积变大,内能一定变大6.夏天,从湖底形成的一个气泡,在缓慢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没有破裂。
若越接近水面,湖内水的温度越高,大气压强没有变化,将气泡内看做理想气体。
则上升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内气体对外界做功B.气泡内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C.气泡内气体温度不变D.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可能不变E.气泡内分子对气泡壁单位面积的撞击力减小7.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一定同时升高C.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的作用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温度低于0℃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专业的一名一名研究生Dylan Morris说道:"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以大的呼吸道飞沫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小气溶胶悬浮颗粒,幸运的是,飞沫的重量足够大,它们不会飞很远,而是在飞行几英尺后从空中落下”。
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只要我们正确佩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就不会被感染。
下列有关飞沫和气溶胶在空气中的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布朗运动B .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布朗运动C .温度越高,气溶胶在空气中的运动越剧烈D .温度越高,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越剧烈9.目前,我省已开展空气中 2.5PM 浓度的监测工作. 2.5PM 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m μ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物是形成 2.5PM 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 2.5PM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2.5PM 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B . 2.5PM 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 . 2.5PM 的运动轨迹只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 2.5PM 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和气流的运动决定的D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 2.5PM 在空气中的浓度E. 2.5PM 必然有内能▲填空题10.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若忽略分子间的势能,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氢气的内能_______氧气的内能;相同时间内,氢气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_____________氧气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体积为4.8×10-3cm 3的一个油滴,滴在湖面上扩展为16cm 2的单分子油膜,则1mol 这种油的体积为________.12.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沿x 轴方向靠近甲分子,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 与两分子间距离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当乙分子运动到P 点处时,乙分子所受的分子力____________(填“为零”或“最大”),乙分子从P 点向Q 点运动的过程,乙分子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____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加速度方向沿x 轴____________(填“正”或“负”)方向13.水的摩尔质量为M =18g/mol ,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 3,阿伏伽德罗常数2316.010A N mol ⨯-= ,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______ kg ,一瓶500ml 的纯净水所含水分子的个数为______.1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过程①②③到达状态d 。
过程①中气体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了热量。
在③状态变化过程中,lmol 该气体在c 状态时的体积为10L ,在d 状态时压强为c 状态时压强的23,求该气体在d 状态时每立方米所含分子数_____。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mol ﹣1,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5.已知金刚石的密度是33500kg /m .有一小块金刚石,体积为835.710m -⨯.这块金刚石含有________个碳原子.设想金刚石中碳原子是紧密地堆在一起的,试估算碳原子的直径为_______m .▲实验题16.在一次“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往浅盆里倒入适量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油膜形状稳定;③将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从而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④将6mL 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104mL 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将溶液一滴一滴的滴入量筒中,每滴入75滴,量筒内的溶液增加1mL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次实验中一滴油酸溶液中含有的油酸体积为___________mL 。
油酸膜边缘轮廓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则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3)本实验中做了三点理想化假设:①将油酸分子视为球形;②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③___________。
做完实验后,发现所测的分子直径d 明显偏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 .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B .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C.求每滴溶液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计了10滴D.油酸酒精溶液久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计算题17.内燃机汽缸里的混合气体,在吸气冲程之末,温度为50℃,压强为1.0×105Pa,体积为0.93L.在压缩冲程中,把气体的体积压缩为0.155L时,气体的压强增大到1.2×106Pa.这时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18.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 kg/m3和2.1 kg/m3,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 L空气,求:(1)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在海底吸入的空气大约是岸上吸入的空气的压强的多少倍?(忽略温度的差异)19.晶须是由高纯度单晶生长而成的微纳米级的短纤维,是一种发展中的高强度材料,具有电、光、磁、介电、导电、超导电性质。
它是一些非常细、非常完整的丝状(截面为圆形)晶体。
现有一根铁晶,直径1.60μm D =,用0.0264N F =的力能将它拉断,将铁原子当作球形处理。
(铁的密度37.92g cm ρ-=⋅,铁的摩尔质量为355.5810kg/mol -⨯,2316.0210mol A N -=⨯)(1)求铁晶中铁原子的直径;(2)请估算拉断过程中最大的铁原子力f 。
20.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再变化到状态C ,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 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状态A 时的温度为27℃,则:①气体处于状态B 、C 时的温度分别是多少?②从状态A 到状态C 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是多少?33m -参考答案1.B2.A3.A4.ACD5.ABD6.ABE7.ACD8.AC9.CDE 10.等于 大于 大于11.638.510m -⨯12.为零 增大 正13.26310m kg -=⨯ 28210N =⨯ 14.吸收 253410m -⨯⋅个15.221.010⨯ 102.210-⨯16.④①②⑤③ 8×10-6 8×10-10油酸分子紧密排列无间隙 AB 17.373℃18.① 3×1022 ② 2113 (或1.6)19.(1)102.8210m -⨯;(2)108.2510N-⨯ 20.①T B =900K T C =300K 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