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2023年司法鉴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司法鉴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司法鉴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司法鉴定是指在涉及司法案件中,对犯罪证据或重要民事事实进行考证、分析、鉴定,提供专业技术意见,帮助法院等司法机关判定案件事实的一项行业服务。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司法鉴定行业也越来越重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一、市场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数百家鉴定机构,涉及很多领域,如毒品鉴定、血型鉴定、DNA鉴定、脑死亡鉴定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法院司法鉴定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2018年共受理司法鉴定业务884.4万项,较上年增长5.5%。

其中,民事鉴定114.3万项,刑事鉴定738.8万项,行政鉴定31.3万项。

按照鉴定报酬的算法,仅这一年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数十亿元。

二、市场机会1、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将为司法鉴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法》的颁布实施,向外资鉴定机构在中国的设立开放,为司法鉴定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提供了契机。

同时,政府对于司法鉴定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力度将愈加严格,这将推动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2、技术进步和应用在司法鉴定领域,科技的发展及应用将带来新的机遇。

例如,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DNA鉴定等技术,将成为司法鉴定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

同时,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及推广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质量、规范鉴定流程及减少翻案率等多重优势。

三、市场挑战1、专业人才不足当前,我国司法鉴定行业内部的人员构成多为老年工作者,新兴鉴定技术与领域的学科人才缺乏。

司法鉴定业务涵盖面广,且要求技术精湛、专业性强和先进性,因此,专业人才成为瓶颈。

2、行业规范化有待完善注重提升质量与服务水平,规范化建立产业标准是司法鉴定市场发展的关键。

但目前,由于行业标准的不完备、人员素质成问题,导致鉴定结果、鉴定费用以及鉴定周期缺乏统一标准,这将影响企业想要规模化经营。

同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尚需完善,确保国家管控能力能够起到更好的法律保障作用。

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法律问题探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法律问题探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法律问题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各种侵犯个人隐私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包括一些私人侦探非法采集、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

同时,随着私人侦探业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在这个行业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了解和探究我国私人侦探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有助于加强对私人侦探行业的管理与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法律问题:1.私人侦探的定义、法律地位与资质要求;2.私人侦探的服务内容及其法律规定;3.私人侦探在调查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4.私人侦探非法采集、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5.私人侦探行业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了解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法律问题及其发展现状;同时结合案例分析,了解私人侦探在实际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三、预期成果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法律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成果:1.全面了解私人侦探的法律地位、服务内容和资质要求,为相关从业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法律解读和知识普及;2.提醒私人侦探在调查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引导合法经营、规范管理;3.分析私人侦探非法采集、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对相关从业者以及公众起到法律教育与预警的作用;4.探讨私人侦探行业的管理和监督措施,为政府、监管机构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法律问题,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社会实践意义。

私人侦探合法性的思考

私人侦探合法性的思考

私人侦探合法性的思考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维权意识的增高,人们对信息、证据等的需求越来越多,由此催生了我国目前庞大的私人侦探行业。

但与此极不协调的是,我国尚无立法赋予私人侦探合法的地位,亦无相关法律对此进行规制。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私人侦探行业乱象丛生,普遍违法等问题层出不穷。

现代文明国家,法制化乃第一要义,一个行业长期在灰色地带存在并发展而无法律规制是极其危险的,这不仅不利于该行业的自我发展,而且易对不特定第三人的权益造成侵害。

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在立足私人侦探应合法化的基础上,对其合法化的必要性和所面对的阻力进行剖析。

力证私人侦探合法化的正当性和可行性。

并从行政监管,行业自我管理等角度提出笔者对私人侦探合法化的制度构想。

关键词:证据种类;合法化;隐私权SOME THOUGHTS ON THE LEGITIMACYPRIVATE DETECTIV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of citizen consciousness, people demand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and evidence, etc, which has given rise to large private detectiv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But what at the jarring is that there is no legislation to give private detective legal status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no relevant laws to regulat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is phenomenon, on the basis of private detective should be legalization, I will analysis the necessity of its legalization and the resistance it is facing of. Finally I will put forward some simple idea about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private detective.Key Words:classification of evidence;legalization ;the right to privacy目录一、私人侦探及其在我国发展现状概述 (1)(一)私人侦探概述 (1)(二)我国私人侦探发展现状 (2)二、私人侦探合法化的必要性分析 (3)(一)经济发展的需要 (3)(二)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要求 (4)(三)私人侦探行业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4)(四)规范私人侦探行业的最有效途径 (5)三、我国私人侦探合法化的风险剖析 (6)(一)私人侦探的调查易侵犯公民隐私权 (6)(二)私人侦探介入司法诉讼对我国现有证据制度形成挑战 (8)四、私人侦探合法化的制度构想 (9)(一)构建私人侦探的行业准入机制 (9)(二)构建私人侦探的责任承担机制 (10)(三)构建私人侦探行业的管理和培训机制 (11)参考文献 (13)一、私人侦探及其在我国发展现状概述(一)私人侦探概述私人侦探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私人侦探指受雇主委托,通过公开的或隐秘的方式,为雇主提供证据调查,信息收集,安全保卫等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中国私人侦探业发展

中国私人侦探业发展

中国私人侦探业初探摘要:私人侦探业也在我国方兴未艾,但由于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原因,我国的私人侦探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遇到了不小的瓶颈,如何引导和规范私人侦探业的发展将成为这一领域内一个最为棘手的焦点问题。

在法律方面、行业自身方面和私人侦探从业人员本身上面都应当有所作为。

关键词:私人侦探调查取证合法行业规范行业素质发展引导权限导言:私人侦探(private detective)是指一种专为个人提供保卫及调查服务的民间专业人员。

在西方国家,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及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各类侵犯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犯罪也越演越烈,而公众对于警察组织的服务有不满之处,出于对自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的保护,而选择委托社会上一些具有侦察技能的人员来调查或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由此产生了私人侦探这一职业。

私人侦探业在现当代西方国家发展迅速,已颇具规模,行业体系业已较为完备。

在中国,私人侦探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冷门行业存在于社会中,随着改革开饭和宏观调控的放松,社会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社会上开始萌生着这一令人陌生的行业。

一.中国私人侦探业的发展背景(一)出现原因私人侦探业在我国的萌发主要由于以下两对矛盾的推动作用:1.社会发展产生对这一行业的越来越强烈的需要,但现有的公安执法部门、律师等传统的法务类机构无法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尺度开始放宽,市场竞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社会成员开始向多个阶层分化,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公民个人,他们的人身财产权益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会遭到大大小小的侵犯,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并为应对一些侵犯行为,他们迫切需要对自己的权利有所保护。

然而,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传统的公营保安部门在提供个性化、具有商业契约性特殊服务方面还有较大局限,甚至可以说是不大可能。

事实上在这一点无论哪国都概莫能外。

国家传统的司法部门只可能提供宏观性的大范围意义上的保护,只可能基本保障社会安全、维持稳定的秩序,却无法为每一社会成员提供令人满意的安全保障。

对我国私家侦探业的法律思考

对我国私家侦探业的法律思考

目录一、私家侦探在我国的现状 (1)(一)、私家侦探在我国存在的合理性 (1)(二)、私家侦探在我国存在的合法性 (2)二、私家侦探业在我国存在的问题 (3)(一)“侵权”与依法取证 (3)1.私家侦探取证过程中易侵犯公民权利 (3)2.私家侦探在调查取证中侵犯公权力 (3)(二)私家侦探获取证据证明力的确定 (3)(三)私家侦探业的法律规定与管理体制 (4)1.缺乏相应配套的法律措 (4)2.管理、准入机制不完善 (4)三、完善我国私家侦探业的法律构想 (4)(一)私家侦探收集资料的证据效力方面 (4)(二)私家侦探的管理体制方面 (4)1.私家侦探的准入资格和程序 (4)2.私家侦探的权利和义务 (5)3.私家侦探的委托代理合同效力的认定 (5)(三)私家侦探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方面 (6)(四)私家侦探业的立法方面 (6)参考文献 (8)后记 (9)对我国私家侦探业的法律思考摘要:“私家侦探业”这一古老的行业在我国沉寂多年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民间有越来越广泛的发展空间。

它在保护私权、保障经济安全、预防犯罪、促进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等诸方面,能很好地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

但与此同时,这一社会现象也必然伴随着取证手段易违法、证据证明力不好确定、易侵犯隐私权等问题的产生。

基于此,私家侦探现阶段在我国仍处于争议状态,处境尴尬,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管理,使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实务部门和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私家侦探的涵义本身入手,探讨了我国私家侦探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对我国私家侦探的服务领域、私家侦探收集资料的证据效力、私家侦探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及私家侦探业的立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我国私家侦探业向顺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私家侦探现状法律构想一、私家侦探在我国的现状(一)、私家侦探在我国存在的合理性1、私家侦探可以弥补公力救济的不足,促进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

我国私人侦探业问题浅析

我国私人侦探业问题浅析
很好 的打击 了当时的违 法犯 罪, 成为 了政府 的帮手 , 自身也得 的“ 细” 做 到“ 己知彼 百战百胜 ” 在很 大程度上 , 其 底 , 知 , 他们 要借 助 到 了一定程 度的 发展 。 世纪九 十年代 才发 生 的事情 。9 2年年底 , l 19 以 海著 名的“ 长” 探 外 在的力 量协助 他们 完成这 项 “ 索” 务 。而私家侦 探刚好 可 探 任
L g I y tm n oi t 日 a s s e A d S cey
20 9(中 ) 9. 0
{ 缸金 } ; I
我 国私 人 侦 探 业 问 题 浅 析
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婷
摘 要 墨镜 、 帽 、 礼 烟斗 、 衣 , 的 穿着打扮 会让您 想起谁 来?是柯 南道 尔笔 下的名侦探福 尔摩 斯 , 风 这样 还是 阿加 莎克里斯 蒂创 作 出的 犬侦探 波 洛? 不管 是谁 ,都跳脱 不 了一 个带有 些神秘 色彩 的职 业— —私人 侦探 。 而私人侦 探也早 已走 出了书 籍、 影视剧 等虚 拟世 界 , 进 了我 们 的现实生 活, 走 只是 , 们似 乎生存 在一 个灰 色的边缘地 带 , 是不 可否认 的事 实 。 他 这 本文指 出如 何给 他们 一个 定位 , 他们一 个在 法律上得 以认可 的身份 , 给 去规 范和保 护这类 从业者都 是 十分 必要 和 迫切 的。 关键 词 私 人侦 探 行业规 范 福 尔摩斯
中 图分类 号: 93 C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90 9(0 90.3.2 10 .5220)9260 但是 , 随着社会 的繁 荣和经 济 的蓬勃发 展 , 社会 需求 的客观
很 小 的时候就迷 恋一 部 日本很 叫座 的动 画片— — 《 名侦 探柯

2023年司法鉴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司法鉴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司法鉴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司法鉴定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审判辅助手段,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法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司法鉴定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也在逐年提高。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市场研究法院司法鉴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司法鉴定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约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

其中,刑事鉴定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刑事案件数逐年增加,导致刑事鉴定需求增大。

此外,民事鉴定、行政鉴定等其他领域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行业竞争格局逐渐形成目前,司法鉴定行业正在逐渐形成竞争格局。

在市场上,大型鉴定机构和中小型鉴定机构正逐步分化。

大型鉴定机构在质量、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

其中,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鉴定机构是行业中的重要一环,具有特殊地位和权威性。

三、服务质量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大,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客户对于鉴定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鉴定机构需要加强对于鉴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不断提高鉴定技术和水平。

同时,相关政策和规定的不断完善,也对鉴定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定机构要适应新形势,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司法鉴定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发展前景广泛。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司法鉴定行业将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司法鉴定行业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质量得到广泛关注,发展前景广阔。

鉴定机构需要不断提高鉴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管理,并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

现代调查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研究

现代调查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研究

现代调查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研究概述:现代调查服务行业是指在市场发展中,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调查研究的专业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调查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并在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现代调查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调查服务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技术创新为调查服务行业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解决方案。

首先,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使得在线调查成为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工具。

在线调查不仅提高了数据收集的效率,还缩短了问卷反馈时间。

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得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更为深入和全面,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洞察和建议。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极大地促进调查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多元化的服务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查服务行业正面临着更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企业需要市场调研来了解消费者需求及竞争对手的情况,政府需要社会调查来衡量公众对政策的反馈,个人需要调查服务来了解个人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信息。

在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下,调查服务行业将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三、国际化合作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调查服务行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与合作。

随着国际公司的进入以及中国企业的对外合作,调查服务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这将促使行业内的企业加强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时,国际化的合作也将促进调查服务行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和业务拓展空间。

四、保密与合规意识的提升随着数据泄露和隐私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保密与合规意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调查服务行业将更加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内部保密管理,确保客户的数据得到妥善处理。

同时,行业内将会出台更加严格的法规和规范,要求企业遵守相关法律和行业准则,提高调查服务行业整体的信誉度。

五、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调查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对我国的私人侦探业从身份状态、活动状态、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生存现状的描述,进而展示其在主体地位、管理和规范、平衡隐私权与依法取证权及通过私人侦探取得的证据的证明力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并对我国私人侦探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字】:私人侦探合法性发展趋势
在西方国家中,自法国、美国等国家从19世纪出现了私人侦探业以来,如今的私人侦探已成为一种犹如律师或医生的普通职业。

而在我国,由于社会及法律制度的差异,虽然私人侦探业在最近几年也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出现,然而却几乎都处于一种地下、半地下状态。

由于私人侦探的活动具有特殊性,在行动中往往需要采取一些秘密的活动方式,有时甚至会运用一些违法的手段。

因此,私人侦探现象引发了从官方到民间,从法律专业人士到普通社会民众的极大关注。

法学界对此现象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应该说,每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和普及,都必然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

就私人侦探业而言,从开始的零星状态渐趋如今的星火燎原,至少可以从社会学及经济学方面寻找相应理由。

一、我国私人侦探业的生存现状及困境
(一)、身份状态介于模糊与非模糊之间
从第一家私人侦探机构——“上海社会安全咨询调查事务所”于1992年在上海成立以来,中国的私人侦探业的身份状态就一直介于模糊与非模糊之间。

这从近年来相继成立的几家规范较大的侦探组织的命名中就可以反映出来。

据相关媒体报道,1993年5月成立的成都协力民事事务所,1993年7月成立的辽宁克顿调查事务所,1994年成立的北京斯缔尔商务调查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成立的黑龙江迪克调查事务所,以及主办了“2002年中国商务信息调查行业研讨会”的重庆邦德公司等都是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私人侦探机构。

从这些机构组织的命名情况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是以“侦探公司”或者类似侦探公司这样的汉字来作为自己机构的正式名称,而是采取了模糊的命名方式,使自己既能够得以成功地在工商部门注册,同时也能够让公众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具体业务。

可以看出,这些已经成立的私人侦探组织在对自己身份的命名上都下了不少功夫,力图使命名恰当地隐喻自己的身份,凸显本公司的功能之所在。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正是这些颇费心机(描述一种事实状态,不含贬义)的命名,对官方而言是这些私人侦探组织为了能顺利注册开业,用一种模糊态度(命名)来应对另
一种模糊态度(对所谓的“调查公司”在登记注册时采取一种模糊态度,不严格审查),对社会大众而言则隐喻了自己的职能,这时却并不模糊。

于是,私人侦探组织的身份就介于了模糊与非模糊之间。

(二)侦探活动处于地下与半地下状态
如果说仅仅从身份来看,因为2002年8月,根据世界商标知识产权专业组织——尼斯联盟的要求,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侦探公司”列入了新的《商品和服务商标注册区分表》中,允许注册“侦探公司”商标,从而使侦探公司的身份状态渐趋明朗化外,那么,谈到具体的侦探活动,这些侦探组织和侦探人员同样介于地下与半地下状态,而没有形成公开的局面。

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侦探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源于公安部的一个通知。

侦探活动本身就具有隐密性、跟踪性甚至危险性等特点,因此侦探人员在侦探活动中必然要处于地下或者半地下状态。

这个原因很好理解。

这里着重要提的是公安部于1993年9月7日颁布的《关于禁止开设“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

通知中称:“鉴于这些民间机构的营业范围、权利义务等均无法律依据,所经营的各类业务已有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和司法部门分工管理,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一些手段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行使了国家执法部门的部门权力,已经产生了一些问题。

为此,现决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办各种形式的民事事务调查所等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

”并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现有此类机构“认真清理,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

(三)行为方式介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
从私人侦探的行为方式来看,由于国家对私人侦探业的模糊态度,最重要的是缺乏相应法律规范的引导和规制,加之侦探行业本身的特点,从而使得私人侦探的行为方式也处于一种介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的非常微妙的尴尬境地。

由于私家侦探并不具有国家法律所赋予的公开的、强制的手段,他们开展活动往往是秘密进行的,这就使得侦探人员在活动中必然要采取跟踪、窃听、监视、窥探甚至打入被侦探对象的内部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证据,这些行为的应用,往往容易侵犯别人的隐私权或者商业秘密,甚至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以犯罪论。

尽管刑法没有明确规定“非法”的含义,但是,从理论上讲,没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并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对公民隐私采取这样的调查手段,即构成非法。

并且,由于私家侦探工作本身的危险性质,某些侦探必须携带器械,这样就有致人死亡和重伤的可能,也容易构成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二、私人侦探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私人侦探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问题,不能仅仅看其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更要注重其“合法性”问题。

国家不能包办一切,仅就预防犯罪而言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单纯依靠官方,同时应当依靠民间的力量。

在我个人看来,我还是对此持乐观态度的。

但是,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调查公司与保安公司毕竟不同,调查公司是“进攻性”的,它直接影响甚至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保安公司则是“防御性”的,即对可能的危险进行事前防范。

因此,从总体上讲,私人侦探若想生存,必须采取保守的态度,采取防御性姿态而不是进攻性的姿态。

所谓防御姿态,是说调查行为不能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传统习惯、公民隐私等等构成挑战。

否则的话,麻烦可能随之而来。

在法律还未对私人侦探业进行规范和调整的前提下,私人侦探业若想在夹缝中生存,那就只有在行为的方式上慎之又慎,否则,如果行为方式不合法,非但取不到相应的证据(调查取证是私人侦探最基本的行为),严重的将会把自身也陷入到违法甚至犯罪的泥淖中去。

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相应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取证的方式、手段等的规定去行为,谨慎的在法律的钢丝绳上行走。

结合前述的私人侦探业所面临的困境来看,私人侦探组织的出路也就在于走出上述困境。

其中第一、二方面的困境是他们自身所无法控制,完全靠国家方面的态度,而后两方面特别是第三方面的困境,则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最大限度予以避免和消除的。

当然,私人侦探业要得以发展,这终究不是一个长远之计。

不过,在可以预计的不久的将来,国家将会对私人侦探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出台私人侦探业方面的法律规定。

到那时,无论是取缔(可能性不大),还是详加规范和引导,都将给私人侦探业指明行为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巫昂. 《游离在法律边缘的特殊职业:深入透视“私人侦探”》三联生活周刊[J].网址:/rdjj/rdjj_12090.htm
[2]拙文. 《治安承包现象的法社会学解读》[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3] 曲新久. 《“私人侦探”合法?非法?》,《检察日报》[J].网址:/ournews/asp/readNews.asp?id=44465。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