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水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学习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 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工程水文学基础:包括水循环、河流径流、降水、蒸发等基本概念。

2. 水文数据分析:介绍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水文数据,如水位、流量、降水等。

3. 水文模型:讲解常用的水文模型,如水箱模型、马斯京根法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4. 洪水预估与防洪工程:学习洪水预估方法和防洪工程的设计。

5. 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讲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工程水文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实验与实践:进行水文数据的观测和分析,以及水文模型的应用实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工程水文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考核方式
1. 平时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与工程水文学相关的课程项目,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工程水文学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情况。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邯郸市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邯郸市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邯郸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熟悉水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进行水文计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工程水文设计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水文图纸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工程水文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循环及其过程、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水文计算、洪水分析与设计、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具体安排如下:1.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工程水文学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水文循环及其过程:讲解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3.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介绍水文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降水观测、河流流量测量等,以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4.水文计算:教授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如设计洪水计算、径流系数计算等。

5.洪水分析与设计:讲解洪水的特性、洪水分析的方法以及洪水设计的原则。

6.地下水资源评价:介绍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包括地下水补给、排泄和储量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实验法:进行水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文现象和过程。

4.讨论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文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工程水文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参考版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参考版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参考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降水、蒸发、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水文问题。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水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认识到水文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水文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水文观测方法、水文计算方法和工程水文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降水、蒸发、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定义和关系。

2.水文观测方法:降水、蒸发、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观测设备、方法和步骤。

3.水文计算方法:降水、蒸发、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4.工程水文应用:水文成果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水文工作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水文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水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水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结果,实验设备用于开展水文实验。

这些教学资源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20%。

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占总评的30%。

考试为闭卷考试,内容涵盖本节课的全部知识点,占总评的50%。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1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1

目录1 工程概况与设计任务 (1)1。

1工程概况及原始资料 (1)1。

2设计任务 (3)2 干流设计洪水推求 (4)2。

1 特大洪水重现期N与实测系列长度n的确定 (4)2.2 洪水经验频率的计算 (4)2。

3 洪水频率曲线统计参数估计和确定 (7)2.4 干流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9)3 支流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10)3。

1 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过程推求 (10)3。

2 产流计算 (11)3。

3 汇流计算 (13)3.4 支流设计洪峰流量的确定 (15)4 桥址设计洪水流量 (15)5 桥址设计断面平均流速和设计水深 (15)6 设计感悟 (16)1 工程概况与设计任务1.1工程概况及原始资料某高速公路大桥跨越的河流断面来水由干流和支流洪水组成,干流水文站位于桥址上游1km处,资料可用来推求坝址处洪水,支流洪水由地区降雨资料推求。

干,支流与桥址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1干支流与桥址位置示意图干流洪水资料有年洪峰最大流量,包括调查和实测资料,见表1。

另外,还调查到桥址附近干流1900年岸坡上洪痕点2个,分别位于水文站和桥轴线上,洪痕点高程分别为121。

3m和120。

8m,桥址断面河床高程为115。

03m,河床比降为0.5%0,床面与边坡曼宁粗糙系数n=0。

012,河宽500m,据此可得该年洪峰流量,作为一个洪水统计样本点.图1-2桥址河段年最大洪峰流量支流洪水为一小流域(流域面积为F )汇流而成。

1) 该支流流域无实测洪水流量资料,但流域中心附近有一个雨量站资料,经频率计算获得P=2%,1%所对应的最大1d 的设计点雨量分别为202。

4mm , 323.8mm.该地区暴雨点~面折算关系见表2,该地区的最大日降雨量与最大24小时降雨量根据经验其关系为p p H H ,,2414.1日=,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见表3.表1-1某地区暴雨点~面折算关系表表1—2地区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表2) 该流域位于湿润地区,m I 流域蓄水容量为。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水文学课设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水文学课设
支流洪水为一小流域汇流形成,无实测洪水流量资料。已知小流域面积为 209km2,流域长度为 37km,流域河道比降为 0.0047,但由该地区《水文手册》 查得暴雨资料:24 小时暴雨均值为 90mm,暴雨参数为 n1 0.5, n2 0.7 ,降雨 损失为1.5mm/ h , Cv =0.46, Cs =3.5 Cv ,汇流参数为 1.24。
������������
=
������������ ������̅
计算可得������������1% = ������1%���̅̅������̅̅��� = 4.09 ∗ 5450 = 22290.5m3/s
二.干流部分设计洪水推求
计算百年一遇设计暴雨量

由于已知 ���̅���̅2̅4̅ 、������������以及������������,故采用 P-Ⅲ频率线 型,查附录 B 内插得 ������������ = ������%1 =2.564,则同频率的 24h 设计暴雨为
1970
1971
197 2
197 3
197 4
197 5
197 6
流量 (m3/s

3540
7340
443 0
592 0
510 0
272 0
357 0
调查 洪水
年份 1904 1921
流量 (m3/s

1510 2060 00
二、设计总任务
1)推求桥址设计洪水流量 (52 分) 2)按均匀流假设,求桥址断面设计流量的平均流速和水深(8)。 三、具体要求:设计计算书中必须明确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得分点 1) 推求干流部分设计洪水时采用统一样本法,并说明各计算步骤的原理; 2)讨论特大洪水出现年与调查年对特大洪水重现期的影响; 3)根据 1900 年调查资料,计算该次洪水流量; 4)正确处理总体样本关系; 5)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及其原理说明; 6)桥址断面设计洪水流量推算; 7)按均匀流假设,求桥址断面设计流量的平均流速和水深。 8)适线法至少试 3 条理论曲线 9)完整明确的设计计算书(含计算原理、计算过程、必要图、表)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学科:工学门类:水利类前景:本专业是以工程力学、水文学等为基础,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关的基本理论及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法,研究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改善现有水利设施,加快江河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水资源,大力发展水电等重任,要求有更多的适合国家需求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水利水电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工程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4.掌握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6.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工程经济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每门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一般安排12--13周。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设计、科学研究机构,工程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筑、交通和市政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相关工作。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 (2)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 (2)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一基本资料1.设计资料1.1 流域概况金塘水库位于湖南省永州市,该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

金塘水库属湘江水系潇水河支流,原设计集雨面积4.0 km2,本次设计利用万分之一地形图反复量测计算,求得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0.99km2,无外引水源,干流长度为1.04km,干流平均坡降为31.38‰,流域参数与原设计相差较大,本次设计洪水计算的流域参数均采用实际量测值。

水库所在流域属山丘区,地势较为平坦,河道弯曲,流域内植被条件一般,具体详见《金塘水库水系示意图》(图一)。

水库所在流域上游无控制性水利工程。

该水库工程于1958年初动工兴建,1959年底建成蓄水,为小(二)型水库。

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洞和进水卧管等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溢洪道为正槽式宽顶堰,堰顶高程为143.71m,溢洪道宽度为4.0m。

1.2 气象金塘水库所在流域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严冬期短、暑热期长、春温多变、春夏多雨、夏秋多旱、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7.9o C,极端最高气温为43.7o C(1951年8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7.0o C(1977年1月30日)。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最小相对湿度为11%。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28.3mm。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4.9mm,年最大降水量为1937.6mm(1970年),最小降水量为950.0mm(1971年),最大日降水量为194.8mm(1976年7月9日),其中4~6月份降水量占全年41.7%,3~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68.75%。

多年平均风速为3.1m/s,历年最大风速为25.7m/s(1973年4月11日),风向NNE,多年平均最大风速值为16.8m/s。

历年平均日照数为1623.1h,多年平均无霜日287天,最短240天,霜雪冰冻期较少。

水文学课程设计---蓄水工程

水文学课程设计---蓄水工程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一、基本资料拟在某河上修建蓄水工程。

坝址断面水文站内有1960-2006年的洪水流量观测资料,如表1所示。

历史洪水洪峰流量调查资料如下:1878年为Q=14720m3/s,m1901年为Q=22100m3/s,为1901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1942年为8400m3/s。

m1878-1900年间其他洪水未能查清。

分析选定的典型洪水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洪水过程二、设计任务根据以上资料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1、分别选取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组成计算样本,计算相应频率,绘制P-Ⅲ频率曲线;2、根据P-Ⅲ频率曲线推求设计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3、频率计算成果合理性检查;4、计算放大倍比;5、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四、设计要求1、根据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进行相关计算分析。

2、设计报告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用语规范,绘图正确、书写整洁。

3、设计时间:4月22——4月29日。

4月29日下午2:00提交设计报告,组织答辩。

五、提交成果每人提交计算说明书一份,用A4纸打印或手写。

六、成绩考核:综合成绩=设计报告书60%+设计答辩30%+出勤10%。

出现以下情况者设计成绩不及格:(1)没有完成设计任务;(2)没有按期提交报告;(3)抄袭他人设计报告;(4)答辩成绩为零者。

一、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1)有资料知,实测系列n为46年,调查考证期N=2006-1878+1=129年,1901年和1878年洪水为N年中第一、第二大洪峰流量。

用独立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结果见表1。

表1 某坝址断面年最大流量经验频率计算(2)点绘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曲线图见附表。

从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3点Q 5%=9180m 3/s 、Q 50%=5110m 3/s 、Q 95%=1105m 3,按三点法公式计算洪峰系列的参数。

求得S=0.641。

有附表3 S=f(C S )关系得C S =2.28,有附表4 C S =f(φ)关系得:φ50%=-0.337,(φ5%-φ95%)=2.8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题目名称:新塘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水文计算班级:20 1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班姓名:张雄亮学号:201340616226指导教师:张文萍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 年月日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内容新塘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水文计算二、设计资料2.1 流域概况新塘水库属湘江支流白水江水系,大坝坝址位于汨罗市川山坪镇清泉村,地理坐标位置东经113°01′11",北纬28°36′01",距清泉村庄约1.3km,距川山坪镇约5.0km,距汨罗市城区约35km。

新塘水库集雨面积0.5km2,干流长度0.572km,干流平均坡降为14.2‰。

新塘水库流域未设入库水文站,水库未开展任何水文水情观测;仅有断断续续的水位及雨情观测,并且其观测资料极不完整,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故该水库洪水复核按无资料地区对待。

2.2 气象新塘水库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的大陆性气候。

冬季多为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气候干燥寒冷;夏季为低纬海洋暖湿气团所盘据,温高湿重。

夏季之交,流域正处在冷暖气流交汇的过渡地带,形成阴湿多雨的梅雨天气。

根据汨罗气象站1957~2006年实测的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6.9℃,历年最高气温为40.1℃,最低气温为-14.7℃。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87小时。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67.2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294.60mm(1998年),最小降雨量为1184.7mm(1972年),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08.00 mm。

历年最大风速24m/s,风向NNE,历年平均最大风速14.0m/s。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4mm,全年无霜期266天。

6~8月气温高,蒸发量也大。

多年平均月蒸发量最大在7月份,达214.8mm。

2.3 水文基本资料新塘水库所在的河流没有水文站,建库后水库管理所也没有开展入库流量观测,为无资料地区,没有实测的水文气象资料,本次洪水复核按湖南省水利厅1984年编制的《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查算设计洪水。

新塘水库库区径流(水库入库流量)主要由降雨形成,根据汨罗市气象资料分析,得该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1367.2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0.47,多年平均径流深642.9mm,多年平均年入库水量48.22万m3。

该水库兴利库容为25.5万m3,库容系数=25.5/48.22=0.52>0.5,该水库属多年调节。

2.5 洪水白水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时空变化特性与暴雨特性一致。

每年4~8月为汛期,9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年最大洪水多发生于每年4~7月,其中6、7两月出现次数最多。

汨罗江属典型的山溪河流,洪水陡降陡落。

三、设计任务3.1除险加固项目本工程除险加固设计项目包括:(1)对大坝坝体、坝基、坝肩进行防渗处理。

(2)对大坝上游坝坡进行砼预制块护坡。

(3)对大坝下游坝坡进行整形护坡,下游坝趾新修排水棱体。

(4)加高溢洪道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边墙,加固底板,出口新建消力池。

(5)输水涵封赌新建输水隧洞。

(6)完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改造通讯设施。

(7)按有关标准建设管理所。

3.2设计任务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因而要进行水库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其具体任务是:1.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2. 由于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3. 洪水复核结果的合理性检查和洪峰模数的计算;4. 调洪演算;5. 根据调洪演算推求各种洪水特征水位,利用新塘水库计算总库容。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该工程等别、,其主要建筑物级别,次要建筑物级别,临时性建筑物。

6.计算成果如下:设计暴雨参数及成果表、设计洪水参数表、水库水位与库容关系、四、设计要求设计说明书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任务;2.流域自然地理简况,流域水文气象资料概况;2.1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2.2由于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2.3.洪水复核结果的合理性检查和洪峰模数的计算;2.4.调洪演算;2.5.根据调洪演算推求各种洪水特征水位。

2.6.附表、附图、最后装订成册。

3.1.说明书的重点是对计算成果的说明和合理性分析以及其它有关问题讨论。

说明书要力求文字通顺、简明扼要,图表要清楚整齐,每个图、表都要有名称和编号,并与说明书中内容一致,最后成果图要字体工整,合订时,说明书在前,附表和附图分别集中,依次放在后面。

3.2.宽顶堰B每个人取值不一样,从1.6米开始值,如有雷同,则按抄袭重新算,计算表格见电子表格。

目录1.水文气象资料的搜集和审查 (6)1.1 流域概况 (6)1.2气象 (6)1.3水文基本资料 (6)1.4径流 (7)1.5洪水 (7)2.设计暴雨 (7)2.1流域内频率暴雨的计算 (7)2.2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和净雨过程的计算 (7)3.用推理公式推求设计洪水 (9)3.1.洪峰流量的计算 (9)3.2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11)3.3设计洪水总量的计算 (13)3.4洪水复核结果的复核性检查 (13)4.调洪演算 (13)4.1调洪演算的基本原则 (13)4.2调洪演算的基本方法 (14)4.3水位-容积关系(水位库容曲线) (14)4.4水位-下泄量关系(泄洪曲线) (14)4.5入库洪水过程线 (15)4.6调洪演算过程 (16)5.防洪标准复核 (16)5.1水库大坝坝顶高程复核 (16)5.2大坝心墙顶部高程复核 (18)5.3溢洪道控制段导墙顶部高程的确定 (18)6.计算结论 (20)参考文献 (20)新塘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水文计算1.水文气象资料的搜集和审查1.1 流域概况新塘水库属湘江支流白水江水系,大坝坝址位于汨罗市川山坪镇清泉村,地理坐标位置东经113°01′11",北纬28°36′01",距清泉村庄约1.3km,距川山坪镇约5.0km,距汨罗市城区约35km。

新塘水库集雨面积0.5km2,干流长度0.572km,干流平均坡降为14.2‰。

新塘水库流域未设入库水文站,水库未开展任何水文水情观测;仅有断断续续的水位及雨情观测,并且其观测资料极不完整,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故该水库洪水复核按无资料地区对待。

1.2 气象新塘水库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的大陆性气候。

冬季多为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气候干燥寒冷;夏季为低纬海洋暖湿气团所盘据,温高湿重。

夏季之交,流域正处在冷暖气流交汇的过渡地带,形成阴湿多雨的梅雨天气。

根据汨罗气象站1957~2006年实测的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6.9℃,历年最高气温为40.1℃,最低气温为-14.7℃。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87小时。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67.2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294.60mm(1998年),最小降雨量为1184.7mm(1972年),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08.00 mm。

历年最大风速24m/s,风向NNE,历年平均最大风速14.0m/s。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4mm,全年无霜期266天。

6~8月气温高,蒸发量也大。

多年平均月蒸发量最大在7月份,达214.8mm。

表1新塘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流量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降雨量(mm)54.484.6134.6197.3237.9190.0113.3118.659.773.658.245.01367.2径流0.320.390.470.490.510.550.460.460.450.430.420.380.470系数径流深(mm)17.4033.0063.2696.68121.34104.5052.1054.5526.8731.6324.4517.11642.903入库水量(104m3) 1.31 2.47 4.747.259.107.84 3.91 4.09 2.02 2.37 1.83 1.2848.221.3 水文基本资料新塘水库所在的河流没有水文站,建库后水库管理所也没有开展入库流量观测,为无资料地区,没有实测的水文气象资料,本次洪水复核按湖南省水利厅1984年编制的《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查算设计洪水。

1.4 径流新塘水库库区径流(水库入库流量)主要由降雨形成,根据汨罗市气象资料分析,得该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1367.2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0.47,多年平均径流深642.9mm,多年平均年入库水量48.22万m3。

该水库兴利库容为25.5万m3,库容系数=25.5/48.22=0.52>0.5,该水库属多年调节。

1.5 洪水白水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时空变化特性与暴雨特性一致。

每年4~8月为汛期,9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年最大洪水多发生于每年4~7月,其中6、7两月出现次数最多。

汨罗江属典型的山溪河流,洪水陡降陡落。

2、设计资料的审查熟悉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广泛搜集有关水文气象资料(见基本资料)。

经初步审查,降雨和径流等实测资料是可靠的、具有一致性的,可用于本次设计。

2.设计暴雨2.1流域内频率暴雨的计算根据水库的地理位置和集雨面积,从《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图一中查得该流域,从图三“年最大24h点雨量均值等值线图”查得该流域中心最大24h点雨量均值,查图四得统计变差系数Cv=0.45,Cs=3.5Cv,查图十六得点面折算系数,利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求得新塘水库流域内的频率暴雨。

①300年一遇点暴雨和面暴雨;由设计频率P=0.33%和C s=3.5C v查手册表(二)得K P=2.94,则三百一遇点雨量H24点=H-24点×K P=100×2.94=294mm,根据暴雨定点定面关系得,H24面=H24点×α=294×0.999=293.706mm.②30年一遇点暴雨和面暴雨;由设计频率P=3.33%和C s=3.5C v查手册表(二)得K P=2.05,则三百一遇点雨量H24点=H-24点×K P=100×2.05=205mm,根据暴雨定点定面关系得,H24面=H24点×α=205×0.999=241.738mm③20年一遇点暴雨和面暴雨。

由设计频率P=5%和C s=3.5C v查手册表(二)得K P=1.88,则三百一遇点雨量H24点=H-24×K P=100×1.88=188mm,根据暴雨定点定面关系得,H24面=H24点×α=188×0.999=187.812mm 点2.2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和净雨过程的计算 2.2.1设计暴雨二十四小时的时程分配参照《查算手册》推荐的公式计算,最大1~6小时净暴雨的时程分配公式为式(2-1),最大6~24小时净暴雨的时程分配公式为式(2-2)上述二式中:H t ——1~24小时内任一时段的暴雨量;n 2、n 3——依地理位置、集雨面积及降雨量而变的参数;(从《查算手册》图24和图25中可查得);t ——对应H t 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