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循环到全身各个部位,提供氧气、营养物质、消除废物以及平衡体温。
它是人体至关重要的代谢系统,充分阐述了身体的健康状态的变化,已成为研究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
血液循环的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心脏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富集的血液通过动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液在运输的过程中,在肺脏和其他体循环器官中交换氧气,并给组织层注入新鲜血液,这种交换就是血液循环。
然后,经过体循环器官处理后,将空气、水分和代谢废物吸收处理,以及富含体液的营养物质,然后将其通过静脉回到心脏。
最后,心脏将血液分流到动脉和静脉中,再次大循环,血液便完成了整个循环过程。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有助于改善血液供应,保护心血管系统,维持细胞健康,消除废物和毒素,调节血压,平衡体温,防止贫血和血液粘稠,也有利于人体正常成长及免疫功能。
另外,血液循环也是研究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从血液循环及相关的检查中可以观察出关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血管的正常发育,血管壁的正常功能,心脏的正常收缩,以及血液的正常流动。
如果因为外伤、血管的堵塞、炎症、心肌病等原因导致血液循环紊乱,可能会引起脑供血不足、血压升高等危险症状,甚至是缺血性坏死,进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因此,应该加强对血液循环的保护,以确保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血液循环是身体重要的代谢系统,它能够保持各个组织层及器官的健康,也是研究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
正常的血液循环可以改善血液供应,保护心血管系统,防止缺血性坏死,调节血压,维持体温,消除毒素和废物,也有助于人体成长及免疫功能。
因此,应加强对血液循环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身体健康,以及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安全。
简述血液循环的全过程 -回复

简述血液循环的全过程-回复什么是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之间流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从肺部和消化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血液循环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并满足身体的需求。
血液循环的主要部分:1. 心脏:血液循环的起始点是心脏。
心脏是位于胸腔中的肌肉器官,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心脏通过心脏瓣膜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的左右心房进入左右心室,然后通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进入全身循环和肺循环。
2. 全身循环:全身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然后通过静脉系统回到心脏的右心房。
全身循环可以分为动脉循环和静脉循环。
A. 动脉循环:当心脏收缩时,氧气富集的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分支动脉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组织和器官中,氧气被释放给细胞进行代谢,并收集二氧化碳和废物。
B. 静脉循环:二氧化碳和废物从组织和器官中收集后,与过滤过的血液一起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右心房。
静脉将收集并从全身的各个部位将血液输送回心脏,完成一次循环。
3. 肺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然后返回左心房。
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中的气体发生交换,将体内富集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并吸收氧气。
这样,新鲜的氧气富集的血液将被输送到全身循环中,满足组织和器官的需求。
4. 微循环:在全身循环中,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网络进入到组织和器官。
这个过程被称为微循环。
毛细血管具有非常小的直径,使得血液能够进入到细小的血管床中。
在这里,氧气和养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细胞,同时细胞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通过血管壁返回血液中。
微循环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细胞之间的交流和营养传递,同时也是身体对疾病和损伤的反应。
总结:血液循环是身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
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血液在全身循环和肺循环之间流动,将氧气和养分送到组织和器官,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包括心血管系统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被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被带回到肺部和肾脏进行处理和排泄。
血液循环也参与了体温调节、免疫功能和激素传递等生理过程。
血液循环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心脏循环为右心房收到贫氧的静脉血,经肺静脉至右心室再泵入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富氧的血液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泵入主动脉,通过大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体循环是指心脏泵出的富氧血液通过主动脉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经组织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供氧、供养各细胞,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到心脏,通过静脉回流到右心房。
这一过程中,通过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交替,确保了血液的顺利循环。
血液循环的完成依赖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的作用。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协调运动来泵出血液。
在心脏的收缩阶段,血液被推出左心室进入主动脉,通过大循环输送给全身;在心脏的舒张阶段,血液从全身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准备下一次循环。
此外,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也是保持血液循环的重要环节。
动脉
血管具有很大的弹性和收缩能力,能够自主调节血压和血管阻力。
静脉血管则主要通过体内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帮助推动血液回流。
总之,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过程之一。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被有效地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也可以被有效地排出体外。
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对于保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健康至关重要。
血液循环知识点

血液循环知识点血液循环是人类体内至关重要的循环系统之一。
它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泄。
血液循环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对于各种疾病和问题的了解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下面是血液循环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心脏: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它由四个腔室组成,包括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脏通过跳动来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左心房和左心室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推向全身,而右心房和右心室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
2. 血管:血管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富含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而静脉则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身体组织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的连接点,能够有效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交换到细胞之间。
3.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通过血液的循环来确保身体组织的正常运作。
在循环过程中,氧气通过肺部吸入血液中,随后血液输送到体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这个过程中,氧气被释放给组织和器官,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被带回肺部进行清除。
4. 血液成分: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抵抗病原体和感染,而血小板则有助于凝结和止血。
血浆是无颜色的液体,它携带了蛋白质、激素和其他重要物质。
5. 疾病和问题:血液循环系统可能受到各种问题和疾病的影响,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和贫血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循环系统的不正常功能,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合理的生活方式、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预防这些问题。
总体而言,了解血液循环的知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还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和管理与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
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确保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能够正常运作,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血液循环知识点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身体内不断循环的过程,将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等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以下是血液循环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关键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左心室将氧合血推送到全身,右心室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往肺部。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通过其壁上的微细血管壁与组织细胞进行氧气和养分的交换。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介质,它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水、蛋白质、荷尔蒙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负责携带氧气、免疫和凝血等功能。
循环过程:循环过程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即心跳,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心跳时,心脏收缩将氧合血液推送到动脉中,然后血液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和器官,交换氧气和养分,同时带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最后,血液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再次进行循环。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非常重要。
了解血液循环的知识有助于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血液循环

❖ 若静脉回流量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
(二)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后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阻力。 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 动脉血压增大,搏出量减少。
❖(三)心肌的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 影响----等长自身调节: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与细胞内电阻呈反 变关系,直径小,电阻大,传导速度慢。
❖ (2)生理因素:
❖
①已兴奋部位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
度和幅度:速度越快,传导越快;幅度越大,
传导越快;
❖
②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三、正常体表心电图
心电图(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 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 形。 心电图纸横的1小格为0.04s,1大格为 0.2s,竖的1小格为0.1mv
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舒张压<60mmHg
介于正常值和高血压之间的称为“临界 高血压”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前提条件:心血管中有足够的循环血 量充盈
②根本因素:心脏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 流动遇到的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
心动周期中压力、 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 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血液循环

六、心电图(ECG) : 心电图( ) 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ECG是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是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在体表的反映。 •P波:心房兴奋过程, 波 心房兴奋过程, 0.08--0.11s •QRS波:左右心室去极化, 波 左右心室去极化, 0.06---0.1s (图) •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波 •P—R间期:P起点到 间期: 起点到 起点到QRS 间期 波开始,心房开始兴奋到 波开始, 心室开始兴奋。 心室开始兴奋。代表房室 之间的传导时间。 之间的传导时间。所需时 间,0.12---0.2s •S—T段:QRS终了到 波开始 终了到T波开始 段 终了到
图 心室功能曲线
3. 心脏的神经体液调节 由交感神经的作用或血液中肾上腺素的作用而引起心室收 缩力加强,从而增加搏出量的调节称----等长调节 等长调节。 缩力加强,从而增加搏出量的调节称 等长调节。 控制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化横桥数和肌球蛋白的ATP 控制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化横桥数和肌球蛋白的 酶活性。 酶活性。 活化横桥数取决于心肌兴奋后胞浆Ca 活化横桥数取决于心肌兴奋后胞浆 2+浓度的升高程度和肌 钙蛋白对Ca 的亲和力。 钙离子在心肌收缩中的作用) 钙蛋白对 2+的亲和力。 (钙离子在心肌收缩中的作用) •肾上腺素激活 肾上腺素能受体 → 胞浆 肾上腺素激活β肾上腺素能受体 胞浆cAMP↑→ 型钙通道 ↑→L型钙通道 肾上腺素激活 ↑→ 开放↑ 内流↑→钙诱导钙释放机制→胞浆Ca 浓度↑ ↑→钙诱导钙释放机制 开放↑ → Ca2+内流↑→钙诱导钙释放机制→胞浆 2+浓度↑ 活化横桥数↑→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肌收缩力加强 →活化横桥数↑→心肌收缩力加强。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 2+的亲和力→活化横桥数↑→心肌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 ↑→心肌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Ca 的亲和力→活化横桥数↑→ 收缩力↑ 收缩力↑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心肌收缩力加强。 酶活性→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 酶活性 心肌收缩力加强。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不断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泵出,经过主动脉及其分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然后通过静脉系统回流到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将缺氧的血液泵出,经过肺动脉输送到肺部,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运输养分和氧气:血液循环将养分和氧气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供细胞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
2. 排泄废物:血液循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通过肾脏和肺部排出体外。
3. 维持酸碱平衡:血液循环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度,维持酸碱平衡。
4. 调节体温:血液循环可以通过皮肤散热或寒战产热,帮助维持体温稳定。
5. 维持内环境稳定:血液循环可以运输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
总之,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保障。
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机制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
生了什么变化?
小知识
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是心肌的 血液供应却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 而是通过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
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 血管网,再由静脉流 回右心房的循环。 冠脉循环是给心 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 物质并运走废物的。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动脉瓣
房室瓣
房连静
室连动
房 室 瓣
心脏解剖图
动 脉 瓣
心脏解剖图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血液在心脏 内流动的方向: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肺动脉
主动脉
心 脏 的 收 缩 与 舒 张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 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 位? (2)体循环和肺循环通 过什么结构取得联系? (3)在体循环和肺循环 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 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 的部位各在哪里?
小资料
3.区分动脉血与静脉血:
动脉血
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
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1).经过体循环,血液 发生了什么变化? 动脉血 静脉血 (2).经过肺循环,血液. 发生了什么变化? 静脉血 动脉血
血 液 循 环 模 式 图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
左
右
侧出发回到
右
左
侧
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
侧出发回到 侧
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上、下 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体循环、肺循环同时进行)。
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变化:
组织细胞
(氧气等营养物质)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一般为8~12千帕
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千帕)”的形式来表示血压。
缚—放—充—放—听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高于18.6/12千帕,则认
为是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低于12/6.7千帕,则认
为是低血压。
高
血
压
你的亲人中有患高血压的吗?他(她) 有什么感觉?你能不能用所学的预防高血 压的知识指导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改变不 合适的生活习惯?
1.什么是血液循环?分为哪两个部分?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 道中,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这 个过程叫做血液循环。它可分为体循环和肺 循环。
2.血液循环的途径
途径分类: 体循环和肺循环
全身各处
体 循 环
心脏
肺 循 环
肺
体 循 环 的 途 径 :
肺 循 环 的 途 径 :
小组活动 观察、阅读与思考
氧、பைடு நூலகம்
组织 细胞
营养物质
肺动脉
主动脉
肺循环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体循环
静脉血
血液名称:根据血液含氧量的多少来判断 血管名称:根据输送血液的方向来判断
血液循环的意义:
运输氧气和养料 运输二氧化碳和废物
肺动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腔静脉
★规律: 左“动”右“静”
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 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 是什么?(请用简图表示)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 心脏
(第二课时)血液循环
1. 心脏的位置?(如图) 2. 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 (如图) 3. 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如图) 4. 心脏中哪些部位有瓣膜?这些瓣膜有什么作 用?根据瓣膜的作用,推测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 邻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上腔静脉 肺静脉
臀部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静脉
主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脚背动脉
脚背毛细血管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 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 回到心脏?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 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 脚趾吗? 2、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或趾端)的
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75次/分) 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切脉”诊断疾病的道理: 脉搏次数=心率。
2000多年前,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 切脉方式诊断疾病。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血管壁的 侧压力,叫做血压。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一般为12~18.6千帕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体育锻炼,控制糖 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 鲜的蔬菜和水果,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 持心情愉快等。
返回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返回
主动脉 上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下腔静脉
返回
肺动脉 左心房
(二氧化碳等废物)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上、下 腔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肺循环:
肺静脉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肺 泡
肺动脉
右心室
(氧气)
(二氧化碳)
小检测
(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
肺部毛细 肺泡 血管网 二氧化碳
氧气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全身毛细 血管网
二氧化碳 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