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统计员培训讲义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最新)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测量的基本要素
1.1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
1.2计量单位和国际单位制
1.3基本测量方法
1.4比较测量和直接测量的区别
1.5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
2.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2.2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2.3误差的表示方法
2.4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5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其应用
三、测量仪器与设备
3.1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
3.2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
3.3校准和检验的基本原理
3.4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3.5仪器的故障排除和修复
四、常见计量方法
4.1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
4.2比较法、分析法和计算法的应用
4.3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应用
4.4校正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4.5统计方法在计量中的应用
五、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计量要求
5.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5.2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5.3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5.4计量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5.5内部和外部质量审核的计量要求
总结:。
计量培训资料

计量培训资料xx年xx月xx日•计量基础知识•计量管理及法律法规•常用计量仪器及使用目录•计量技术及应用•计量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写•培训总结与展望01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一种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被计量对象进行测量和量值传递的科学技术。
计量概念计量的基本性质包括准确性、一致性、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
计量性质计量概念与性质计量单位在国际上,计量的基本单位是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和坎德拉。
单位制计量单位制是按照国际单位制的要求,由国家制定的一种统一的单位制度。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指用于测量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的仪器仪表。
测量误差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
计量器具与测量误差02计量管理及法律法规计量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的分类管理根据计量器具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对高度危险的计量器具应加强使用前的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其使用安全性。
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对所有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以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器具的使用保养使用计量器具的人员必须了解使用保养方法,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准确性。
计量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该法规定了计量器具的制造、销售、使用、检定等各环节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该细则对计量器具的制造、销售、使用、检定等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该规范规定了计量技术要求和计量器具的检测方法等。
010203对外提供公正数据的实验室必须经过国家认证,获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并接受国家监督检查。
计量认证对计量认证合格的实验室,国家将进行定期审核和监督,以确保其持续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
审核与监督计量认证与审核03常用计量仪器及使用仪器介绍电子天平是利用电磁力平衡原理,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制造的高精度天平,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特点。
使用范围适用于对固体、液体、粉末等物质的称量,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食品等领域。
计量培训课件

计量培训课件一、引言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计量学作为一门研究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准的科学,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计量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计量人才,我们特制定本套计量培训课件。
本课件旨在为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计量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二、计量学基础知识1. 计量学定义计量学是研究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准的科学,旨在实现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可比。
计量学包括测量理论、测量技术、测量标准和测量管理等方面。
2. 计量单位制计量单位制是衡量各种物理量的度量系统。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上公认的计量单位制,包括7个基本单位和一系列导出单位。
我国已全面采用国际单位制。
3. 计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计量误差。
计量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用于表示测量值的可信程度。
了解计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提高测量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4. 计量检定与校准计量检定是指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进行检验,以确认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序。
计量校准是对照已知准确度的计量标准,确定测量仪器或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其标准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操作。
掌握计量检定与校准的方法和要求,对保证计量准确度至关重要。
三、计量技术应用1. 常用计量器具与设备介绍各类常用计量器具和设备,如电子天平、万能试验机、光谱分析仪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
2. 计量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计量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典型行业为例,阐述计量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3. 计量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计量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以实例说明计量技术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的重要性。
4. 计量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阐述计量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环保、医疗、交通等,以及计量技术对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作用。
计量员培训讲义全

计量员培训讲义第一章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计量概述一、常用的计量名词术语1.量什么是量: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对量的理解还需要注意的几点:①、可“数”的量与可“测”的量可“数”的量是通过“计数”得到的;可“测”的量则是用一定的测量仪器或工具通过测量才能获得的量,这种量往往带有误差。
②、一个量由数值和计量单位两部分构成。
表示一个量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计量单位,没有计量单位的量是毫无意义的。
③、量作为一个概念,有一般和具体之分。
④、同种量与同类量:可相互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序的量称为同种量。
若干同种量合在一起的称为同类量。
⑤、基本量与导出量:*2.测量什么叫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全部操作”就叫测量。
所谓“全部操作”可能是很简单的,如测量油温;也可能是相当复杂的,如测量油罐油品的质量。
测量的分类:直接测量是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如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举例分析)3.计量什么叫计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属于测量的畴,具有社会统一的涵义,即单位统一。
量值是可以溯源的。
计量属于测量而又严于测量,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的置信度有关,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化测量。
计量的特点: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通过计量不仅要明确给出被测量的数值,还必须给出不确定值或误差围。
否则被测出的量值就不具有充分的实用价值。
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使用不同的计量器具或由不同的人对同一量值进行测量时,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规定的误差围一致。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是可重复、再现和比较的。
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值,都能通过具有规定不确定度(准确度、误差)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计量人员培训内容(计量基础篇)

计量人员培训内容(计量基础篇)一、计量室的职能1、为生产检测配置并满足生产工艺检测要求的检测器具;2、对生产检测器具的可靠性实行有效的监控和维护;3、为生产及辅助生产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服务;4、负责公司量值的溯源和传递;5、提供涉及计量和检测的各种服务并做好计量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计量室文件管理架构三、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计量室人员的工作内容)Ⅰ、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工作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1、切实执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与单位制;2、做好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的管理工作,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3、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4、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5、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6、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Ⅱ、计量的分类1、科学计量--代表计量的基础性;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
2、工程计量(工业计量)--代表计量的应用性;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量。
3、法制计量--代表计量的公益性;是指由政府或授权机构根据法制、技术和行政的需要进行强制管理的一种社会公用事业。
其目的主要是保证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资源控制、社会管理等有关测量工作的公正和可靠性。
Ⅲ、计量的特点1、计量的特点可归纳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四个方面。
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是在一定的测量不确定或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法制性是指计量必须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
2、计量不同于一般的测量。
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一般不具备也不必完全具备上述特点。
计量培训课件

结果分析与解读
指导学员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 析和解读,提取有用信息并形成
结论。
误差识别及修正方法
误差来源分析
讲解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误差、 人为误差等。
误差识别技巧
教授学员如何识别并判断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误差,以及误差的 类型和大小。
误差修正方法
计量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计量基本概念与原理 • 计量器具与设备介绍 • 计量法规与标准体系解读 • 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考核评估与证书颁发
01
计量基本概念与原理
计量定义及作用
计量定义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 的活动,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建设、 法制监督、社会管理等众多领域。
热学计量器具
如温度计、热电偶等, 用于测量温度、热量等
热学参数。
力学计量器具
电学计量器具
如天平、砝码、测力计 等,用于测量质量、力
值等力学量。
如电压表、电流表、电 阻箱等,用于测量电压、 电流、电阻等电学量。
计量设备性能指标
01
02
03
04
准确度
表示计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 间的一致程度,是计量设备最
详细讲解每个测量步骤的操作要点 和注意事项,确保学员能够准确理 解并掌握。
实际测量操作
指导学员进行实际测量操作,针对 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指 导。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与整理
教授学员如何正确记录测量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
数据处理方法
讲解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 均值计算、标准差计算等,以及
计量员培训

计量员培训第一部分计量基础知识部分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其特点概括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
准确性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一致性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使用不同的计量器具或由不同的人对同一量值进行测量时,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一致溯源性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值,都能通过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法制性计量社会性不但要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而且还必须有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来的法律保障计量工作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
一个现代化企业,从原材料的检测、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物耗能耗的规定,到安全生产、环境监测、责任制考核、经营管理等环节都离不开计量,都必须依靠计量器具准确检测出数据,做为决策的依据。
因此说,企业计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形象。
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精心管理,降低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因此,搞好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计量法》分总则,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计量器具管理,计量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六大章共35条内容。
第一章总则分4条分别对计量法立法宗旨,计量法调整范围,我国采取计量单位制度和我国计量监督管理体制,计量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监督管理职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第二章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分7条分别对计量基准的建立及计量基准法律地位,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建立及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法律地位,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建立计量标准以及这些计量标准法律地位,企事业单位建立计量标准以及这些计量标准法律地位,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和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定管理,计量检定所必须依据的技术规范,实施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所应遵循的原则(也就是对全国量值传递体制)作了相应的规定。
计量培训资料

计量培训资料简介:计量是一门研究测量和度量的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各个行业中,准确的测量数据对于产品质量、工艺控制、贸易交易以及法律准则的制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人们在计量领域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计量培训资料变得非常重要。
一、计量的概念和重要性计量是指通过测量和度量来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它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计量数据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促进贸易交易、维护公共利益以及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因此,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计量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计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误差源、不确定度、精确度、灵敏度等。
误差源是指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包括仪器本身的不确定性、操作员的技术水平等。
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通过评估各种误差源的贡献来确定。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估。
灵敏度是指测量结果对被测量对象变化的响应程度。
2.常用的计量方法常用的计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比较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器具直接获得被测量物理量的值,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比较测量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被测量物理量的值,如使用天平来测量质量。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其他相关物理量来推导出被测量物理量的值,如使用速度和时间来计算距离。
三、计量器具的选择和使用1.计量器具的选择在选择计量器具时,需要考虑测量范围、精确度、灵敏度、可靠性等因素。
测量范围是指计量器具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值。
精确度是指计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灵敏度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对象变化的响应程度。
可靠性是指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2.计量器具的使用在使用计量器具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环境条件。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要保证仪器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避免温度、湿度、震动等因素对仪器造成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频率 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量 功率;辐[射能]通量
电荷[量] 电位;电压;电动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单位名称 赫[兹] 牛[顿] 帕[斯卡] 焦[耳] 瓦[特] 库[仑] 伏[特] 法[拉] 欧[姆] 西[门子] 韦[伯] 特[斯拉] 享[利]
词头名称 尧[它] 泽[它] 艾[可萨] 拍[它] 太[拉] 吉[咖]
兆 千 百 十
词头符号 Y Z E P T G M k h da
二、计量单位
所表示的因数 词头名称 词头符号
10-1
分
d
10-2
厘
c
10-3
毫
m
10-6
微
μ
10-9
纳[诺]
n
10-12
皮[可]
p
10-15
飞[母托]fΒιβλιοθήκη 10-18阿[托]
表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时间
[平面]角
旋转速度 长度 速度 质量 体积 能 级差 线密度 面积
单位名称 分
[小]时 日,(天)
[角]秒 [角]分
度 转每分
海里 节 吨
原子质量单位 升
电子伏 分贝
特[克斯] 公顷
单位符号 min h d (″) (′) (°) r/min n mile kn t u L,(1) eV dB tex hm2
计量基础
项宇 二O一三年四月
第一部分: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提纲
• 计量基础知识 • 计量 概述 • 计量法和法定计量单位 • 误差理论基础 不确定度评定 数据处理
第一部分: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 概述
一、测量 1、定义: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2、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1)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得到的结果 2)间接测量:通过函数形式得到的结果 二、计量 1、定义: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2、单位统一性: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
位) 3、量值准确性:测量需要准确,其中包括测量器具的准确
以及按照规定进行测量(所有的测量设备要有检定/校准)
一、计量概述
1、准确性
1、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在 给出量值的同时,必须给出适应与应用目的/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可能误差范围。
2、一致性
2、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任何计量器具, 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
第一部分:计量基础知识 一、油料计量单位
• 1、长度和体积 • ①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
十进制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在 油品计量中我们大多数用mm作为计量单位。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瑞] 希[沃特]
单位符号 Hz N Pa J W C V F Ω S Wb T H ℃ 1m lx Bq Gy Sv
二、计量单位
其它表示式例 s-1
Kg·m/s2 N/m2 N·m J/s A·s W/A C/V V/A Ω-1 V·s Wb/m2 Wb/A K cd·sr lm/m2 s-1 J/kg J/kg
法定计量单位和词头的符号 法定计量单位和词头的符号,不论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一律用正体。单位符号一般为小写 字母,只有单位名称来源于人名时,其符号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只有“升”的符号例外,可 以用“L”。
法定计量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 单位的名称与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 1)摄氏度的单位符号为℃,20℃不得读成或写成“摄氏20度”或“20度”,而应读成“20 摄氏度”,写成“20 ℃:。
1t=103kg 1u≈1.660540×10-27kg
1L=1dm3=10-3m3 1eV≈1.602177×10-19J
1tex=10-6kg/m 1hm2= 104 m2
表5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所表示的因数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9 106 103 102 101
表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表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量的名称 平面角 立体角
二、计量单位
单位名称 米
千克(公斤) 秒
安(培 )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单位名称 弧度 球面度
单位符号 rad sr
a
10-21
仄(普托)
z
10-24
幺(科托)
y
二、计量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
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 1)N·m的名称为“牛顿米”,简称为“牛米”;(力矩单位) 2)J/(kg·K)的中文名称为“焦耳每千克开尔文”,简称“焦每千克开”;(比热容单位) 3)m2/s这个单位符号,当用于表示运动粘度时,名称为“二次方米每秒”;但用于表示覆盖 速率时,则为“平方米每秒”。 4)℃-1的名称为每摄氏度,亦称负一次方摄氏度。
3、溯源性
3、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 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4、法制性
4、由于计量涉及社会各个领域,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 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的保障。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二、计量单位 GB3100-1993
二、计量单位
换算关系和说明 1min=60s
1h=60min=3600s 1d=24h=8640s
1″=(π/648000)rad(π为圆周率) 1′=60″=(π/10800)rad 1°=60′=(π/180)rad 1r/min=(1/60)s-1
1nmile=1852m(只用于航行) 1kn=1nmile/h=(1852/3600)m/s(只用于航行)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1);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2);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3);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4);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成的单位;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见表5);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