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示儿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本来。

元同“原”。

但:只,副词。

九州:指中国的领土。

同,指一统江山。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diàn)。

乃翁:乃,代词,你。

即你的父亲。

[翻译]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

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诗歌鉴赏】陆游《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示儿》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将北方平定。

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2、无忘:不要忘记。

3、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陆游《示儿》翻译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陆游《示儿》赏析《示儿》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示儿》译文及鉴赏

陆游《示儿》译文及鉴赏

陆游《示儿》译文及鉴赏导读:陆游《示儿》译文及鉴赏《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示儿》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示儿》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

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陆游古诗《示儿》原文欣赏及解释

陆游古诗《示儿》原文欣赏及解释

陆游古诗《示儿》原文欣赏及解释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陆游古诗《示儿》原文欣赏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示儿:给儿子们看。

2.但:只。

3.九州同:祖国统一。

4.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乃翁:你的父亲。

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古诗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

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示儿古诗原文及鉴赏

示儿古诗原文及鉴赏

示儿古诗原文及鉴赏《示儿》“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示儿 小学五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示儿 小学五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示儿小学五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诗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诗篇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饱含强烈的爱国热情。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

字词释义:①示儿: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知:本来知道。

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平定、收复北方。

⑥家祭:家中祭祀祖先. ⑦无:同“毋”,不要。

⑧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们的。

当时陆游卧病在床,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的理想,热切盼望南宋朝廷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

全诗充满了深挚强烈的爱国热情,读起来令人感动万分。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本来知道人死后就没有任何牵挂了,只是悲叹没有亲眼见到祖国统一,我们从这两句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弥留之际复杂的心境。

人死之后,一切皆空,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对诗人而言,他唯一放不下的还是祖国的统一。

由此可知诗人多么希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他的爱国之情是多么真挚、热烈。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等到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的日子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人虽然沉痛,但并不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南宋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但无奈的是自己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令人动容。

知识链接: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乾道年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生活,主张坚决抗金,晚年他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部编版小学语文《示儿》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示儿》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示儿》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诗。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深深期盼和对儿子的殷切嘱托。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深知自己死后万事皆空,表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

然而,紧接着的“但悲不见九州同”却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和遗憾,他痛心于国家尚未统一,九州未能共享和平繁荣。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期待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平定中原,实现国家的统一。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和热烈期盼。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嘱咐儿子在家中祭祀时,不要忘记告诉他这个消息。

这既是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待,也是他对儿子的深情寄托,希望他的遗志能够被后代继承和实现。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

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首激励人们为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壮丽诗篇。

《示儿》全文及赏析

《示儿》全文及赏析

《示儿》全文及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全诗内容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开篇就表明,当人死去后,原本就知道世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然而,接下来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笔锋一转,将诗人内心深处的遗憾和悲哀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一生都渴望国家能够统一,山河能够完整,可直到生命的尽头,这个愿望仍未实现,这种悲愤之情令人动容。

“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坚定信念。

尽管此时国家仍处于分裂状态,但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大宋的军队能够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种信念并非盲目乐观,而是源自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将诗人的爱国情怀推到了极致。

诗人深知自己已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但他希望在子孙后代祭祀时,能够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牵挂,即使在死后,他的灵魂也依然关注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从整首诗的结构来看,前两句写诗人对生死的看法和对国家未统一的悲痛,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嘱托,情感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在艺术特色上,《示儿》语言质朴,毫无雕琢之感,却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

诗人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让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诗歌以“悲”字贯穿始终,从“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到“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切,将诗人的爱国之情和忧国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示儿》还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它反映了南宋时期,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人陆游作为一位爱国志士,他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爱国人士的共同心声。

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的示儿古诗赏析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2. 3. 4. 5. 示儿:给儿子们看。

但:只。

九州同:祖国统一。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 家。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等。

古诗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 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 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 遗 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 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 “但悲不见九州同”, 唯 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这 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

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


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 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 诗的情调便由 悲 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 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 在 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 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 既有对抗 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 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 但 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 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