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第16课 独立.ppt

合集下载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美国记者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伟人
“他卓有成效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
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
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
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①摆脱殖民统治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社会制度不同

②建设道路不同
③意识形态不同
“他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和平共处的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影响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图片,你能用哪些词 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 基本特征呢?
《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 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部编八下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说课稿

部编八下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倡导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下一节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的基础,也是第五单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归纳整理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活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形象,是经过与国际帝国主义干涉与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发愤图强,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而努:力。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和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继承。

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依据是;新中国成立,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

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导入中用中国外交现在的辉煌成就图片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图片做对比,给学生一强烈的冲击,并得出结论:外交上的巨大飞跃,是因为综合国力和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1972年2月 23日,北京,尼克 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 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待人很谦虚, 但沉着坚定。
图说历史----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1949-1950)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1953-1955)
参加日内瓦国际 会议(1954)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955)
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 互 相 相 尊 尊 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领 权 土 完 整
互 不 侵 犯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平 平 等 等 互 互 惠 利
和 平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目标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 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 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会议特征 的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ຫໍສະໝຸດ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 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 对共产主义。
“克什米尔公主 号”残骸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 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 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 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 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是 间的主要问题。 有权威的。 ——尼赫鲁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的第16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强调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外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难点:理解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以及外交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外交情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外交意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

3.讨论话题:如“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如何看待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如抗美援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4.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的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
C.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D.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5.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这一 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国力强大 C )
加强与亚非国家 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1.下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的 外交政策是( A )
A.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B.建立外交关系 C.友好结盟 D.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 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意义: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 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 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万隆会议;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当堂检测
2.(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 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 极贡献;
3、通过学习周恩来再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 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 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另起炉灶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材料二: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
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建国初的外交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 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与苏联最高领 导人斯大林在一起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内容: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5)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时间:1955年 (3)地位: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4)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5)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

人教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7张)

人教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7张)
帝国主义国家背后 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
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操纵,利用各国间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 的矛盾和分歧进行 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
义。
挑拨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
“ 求 同
“同”—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谋求发展。



方 “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思考“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何作用?
国际点评: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
周恩来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用 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智慧, 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
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 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周恩来和万隆会议
观看视频,思考一下问题:
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 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亚非会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一帆风顺的吗?遇到了什么困难?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 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 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正式形成
影响
材对中料国一::和和平平共共处处五五项项原原则则的的提提出出,,是是我新国中独国立外自交主政和策平外从交突政出策强的调完意整识体形现态,的标“志一着边新
倒中国”外,交转政向策较的多成地熟考,虑为国开家创利我益国而外开交始新走局向面务奠实定的了一基个础,相成当为重我要国的处标理志国。际关系的基本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以苏联、美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对峙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义阵营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 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的不承认、经济上的封锁 禁运、军事上的包围威胁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形成
周恩来在接 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
1953年 首次提出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 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 正式确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保证
目标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 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思考:中国跟亚非国家有过什么相同遭遇?要面 临哪些共同问题?
“同” “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