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什么意思

热岛效应是什么意思
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当某区域大气的温度明显高于其周围大气的温度,并在局部地区形成特殊的大气环境,使得空气污染物无法扩散而累积于其中的一种效应。
此现象通常发生在都市或工业区,由于复杂的建物不但形成较大的表面积,而在日间吸收更多的太阳能,且建物也阻滞风势,而减少热扩散的速率,故即使在夜间这些区域的气温也较郊区为高。
此外都市及工业区在夜晚由于仍有频繁的人为活动,亦会释热,更使大气温度高于周围郊区大气的温度,都市及工业区的暖空气因而上升冷却,并往郊区沉降,而郊区的冷空气则沿地表流往都市及工业区以补充上升的气流,形成一独立的循环系统,此即称为热岛效应,在循环体中污染物便不断累积,若此时都市大气中的悬浮气胶形成一个天幕,减低太阳能对地表空气的加热,因而减低了空气的垂直流动,区域内的空气污染物无法向外界扩散,将持续累积,造成相当严重的空气污染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两种。
热岛效应概念

热岛效应概念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或人为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热量吸收和释放能力比农村或自然环境更高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表和建筑物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再加上建筑物、道路和人口活动产生的热量,城市的温度往往比周围农村地区更高。
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包括:
1. 都市化和城市化:大量的人口和建筑物密集在城市中,导致热量的集中释放和储存。
2. 混凝土和建筑材料:城市中大量使用的混凝土、玻璃等材料吸收和储存阳光的热量。
3. 缺乏植被和水体:城市中绿地和水体的减少导致便利的蒸发和冷却过程减少,减弱了降雨的能力。
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增加城市的能耗、加剧空气污染、增加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等。
因此,研究和采取减缓热岛效应的方法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增加绿色空间和水体、改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改善城市规划等。
热岛效应带来的好处

热岛效应带来的好处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相对于周围乡村地区的温度升高现象。
尽管热岛效应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好处:
1. 提供舒适的气候条件:热岛效应使城市地区的温度较乡村地区更高,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季节里,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相对较暖的气候条件,减少了寒冷对人体的不适感。
2. 促进农业生产:由于城市地区的温度较乡村地区更高,城市周边的农田可以延长种植季节,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影响。
3. 促进经济发展: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地区温度较高,这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在夏季,人们可能更愿意到城市购物、旅游和参加活动,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4. 改善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由于城市地区温度较高,建筑物需要更少的能源来供暖。
这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热岛效应带来了一些好处,但其负面影响包括:空气质量下降、城市热浪、能源消耗增加等。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热岛效应的负面影响,例如增加绿地覆盖、改善建筑设计等。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热岛效应是指在城市或城市化地区中,由于建筑、人口和人为活动的增加,导致地表温度比周围乡村地区更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在炎热的夜晚。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首先,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和人口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被吸收并储存在建筑物和人造表面中。
其次,城市地表被大量的混凝土、沥青和石块等建筑材料所覆盖,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辐射性,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再次,城市中的空间狭小且建筑密集,导致阴影的减少,阳光直接射到地表上,增加了地表的照射热量。
此外,城市中的炎热风暴水排放、空调和汽车尾气等也会增加周围环境的热量。
热岛效应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会导致城市气温升高,使得夏季城市更加闷热,增加人体不适感和疾病发病率。
其次,高温还会增加城市能耗和电力需求,加重空调负荷,导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加。
同时,热岛效应还会影响城市的气象条件和大气环流,增加空气污染和雾霾的形成。
此外,热岛效应还会导致降水的减少,增加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为了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种植大量的树木和植物,以增加蒸腾作用和提供遮阴。
其次,可以利用高反射率和低导热性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物和地面的热吸收。
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增加阴影和通风通道,减少阳光直射。
此外,还可以推广使用节能型空调和低碳交通工具,减少热岛效应的源头排放。
此外,对于已经存在的城市,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的绝缘性能和增加水体景观等措施,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
综上所述,热岛效应是城市热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是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热岛效应

• 第三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 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
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 都在排放热量!
• 第四个原因是,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 少了。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 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 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 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公路密集,工厂、汽车、空调及家庭炉灶和
饭店等大量消耗能源,除造成大气污染外,
还释放出废热进入大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 比郊区可高1度,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 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城市密集高大 的建筑物,是气流通行的障碍物,使城市风
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形成
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进年来,由于
• 地理常识
• 妻: "婚前你不是说我是你的全世界吗?为 甚么你现在又去找别的女人?"
• 夫: "嗯,那是因为我的地理常识变丰富了.
• 首先,是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 触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
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
面的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
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 明显。
• 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 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 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 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 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 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在夏 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 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
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比如夏天 里,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的时候, 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 温度更高达63℃,这些高温物体形成巨大的 热源,烘烤着周围的大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
高三地理常见的几种效应

高三地理常见的几种效应1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常见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非城市热岛效应,如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等。
在城市热岛作用下,近地面产生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热岛环流。
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冷岛效应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
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这种“冷岛效应”在干旱地区的湖泊(包括水库)、绿洲地带普遍存在。
(2016绵阳一模)“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1—3题。
3干岛效应与热岛效应通常是相伴存在的。
由于城市的主体为连片的钢筋水泥筑就的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落地面的水分大部分都经人工铺设的管道排至他处,形成径流迅速,缺乏天然地面所具有的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
因而平时城市近地面的空气就难以像其他自然区域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分补给。
这样,城市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
4雨岛效应大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大城市大气环流较弱,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发展,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硝酸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同时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
热岛效应的概念

热岛效应的概念1、热岛效应的概念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会比其它地区高得多,如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和工厂建筑等可以使该地区的气温升高,从而形成一个“热岛”的现象。
例如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因为其建筑物很多,光照和雨水很少,大片水面和绿色植被也很少,所以其气温要比周围城市和乡村高出许多摄氏度。
2、热岛效应的原因(1)陆地热量增强:大量建筑物和人流所释放的热量使陆地温度升高,从而使湿冷空气中的水分在高温空气中汽化,形成低温和高湿度;(2)光热延迟效应:日间长时间反射的太阳热量加上建筑物的发热,使得夜晚温度和湿度较高;(3)空气污染: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极大增加,可以增强空中热量的吸收,因而使空气的温度提高。
3、热岛效应的影响(1)降低生活质量:由于温度和湿度升高,热岛影响地区居民生活和工作,使居民夏季不得不用电风扇和空调进行供暖,使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重大变化;(2)加重洪水灾害:因为雨水在高热的城市内变得汽化,蒸发得更多,导致雨水瞬时就减少,城市洪水清理不及时或者效果不佳,加重洪水灾害。
(3)影响动植物生长:因为温度偏高,雨量偏少,空气污染大,动植物不能按期生长,使外来植物把本地植物挤出,从而影响生态平衡;(4)加剧疾病蔓延:夏季高温高湿,可以使蚊蝇繁殖,加剧疾病的蔓延,如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4、热岛效应的对策(1)增加绿化面积:多栽种树木,提高绿色覆盖率,这不仅可以吸收热量,而且还可以增加氧气,改善环境质量;(2)完善表面建设:尽量增加空气流通性,增加光照,减少建筑物热量散发;(3)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空气质量检测,严格控制污染源排放标准,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物排放;(4)加强雨水收集体系建设:建设雨水收集体系,用于灌溉和再利用,可以减少水的流失,维持城市的生态系统稳定。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UHI)是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温度比周边农村地区高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城市生态、气候与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与城市的地理、气象、建筑等因素有关。
首先,城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周边通常是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较为开阔,树木绿化较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于城市,因此农村地区更容易散热。
而城市则因为建筑物、道路、汽车等人工设施的增加,导致城市地表的热量积累,使得城市温度比周边地区高。
其次,城市的气象条件也是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
城市地表的热量积累导致城市气温升高,进而影响城市大气层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
这些气象要素的改变会影响城市周边的气象环境,进而影响到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
最后,城市的建筑环境也是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
城市建筑物的材料、形状、高度等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
例如,城市高层建筑物的阴影效应会导致地面温度降低,而建筑物的反射效应会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热岛效应的影响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气候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内部的温度升高,进而加剧城市的热浪现象。
热浪天气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会导致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热岛效应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内部的温度升高会影响城市内部的植被生长、水循环等生态系统,从而影响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
此外,热岛效应也会影响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
最后,热岛效应也会影响城市的气候。
城市内部的气温升高会影响城市周边的气象环境,从而影响到城市的气候。
这种气候变化会影响到城市内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
热岛效应的缓解措施为了缓解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城市内部的绿化率来降低城市内部的温度。
绿化可以增加城市内部的植被覆盖,从而使得城市内部的太阳辐射被吸收而不是反射,从而减少城市内部的温度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 异较大
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
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在一定程度上起 了保温作用 ,使得城区温度高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上空的气温比郊区 同一水平的气温高,因此城市上空形成低气压,郊区 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大气会从郊区向城市运动, 高空大气从城市向郊区运动,此乃城市风。
建筑物淡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铺设透水性公 路等等。
课堂小结:
问题探究 市区气温为什么比郊区高
原因 影响 措施
热岛效应
课后作业:
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城市热岛效 应的小论文,结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得到的体 会和结论写在论文里。
THANKS
(三)热岛效应的影响
分析:
热岛效应给市区带来了哪些影响?
热岛效应的影响:
使得市区平均气温比郊区高
夏季城区酷热难耐,影响人们工作和身体健康 并使耗能增多 使市中心成为城市中大气污染浓度最高的地区 处于寒冷地区的城市可将城市热岛效应作为防 寒对策
(四)如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 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 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 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 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因为人口高密 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 区,常形成气温的高值区。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热岛效应
探究思路
(一)什么是热岛效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居民区、 商业区和城郊居民区,公园的气温较低,农田和郊区 的气温最低。
热岛效应通俗的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 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二)为什么会出现热岛效应
讨论:
对比以上两幅图片,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在城市规划时,应使主干道与夏季风的方向 一致。如北京市位于平原中部,三面环山。由 于山谷风的影响,盛行南、北转换的风向。夜 间多偏北风,白天多偏南风。因此,在扩建新 市区或改建旧城区时,应适当拓宽南北走向的 街道,以加强城市通风,减小城市热岛强度。 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 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也是根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