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生物生物工程的3个基本观点

合集下载

微生物工程 复习题

微生物工程 复习题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第一章微生物工程概论1. 简述微生物工程领域国内外现状。

2. 简述微生物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微生物菌种、菌种选育的研究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的研究培养基的研究发酵工艺控制研究下游加工技术的研究3. 简述微生物工程发展简史。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从人类开始从事酿造酒、醋的时期,是以自然发酵为主的微生物工程时期;②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建立纯培养技术;③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主要是建立深层培养技术为主的微生物工程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好气性发酵工程的建立,1947年诞生了生化工程;④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DNA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进入现代微生物工程时期,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史和微生物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符合这一历史进程的。

4. 简述微生物工程应用。

微生物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酶工程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化工和漂产品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金属冶炼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高新技术研究中的应用5. 简述微生物工程的优缺点。

微生物工程工业优点如下:⑴反应条件温和:⑵生物发酵罐的通用性:⑶生产原料多数为农副产品:⑷微生物反应机理的高度选择性:⑸微生物菌种选育的优越性:(6)可以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微生物工程缺点⑴能源消耗较大:⑵微生物菌体的生长需要消耗部分原料⑶需要消耗大量水:⑷废水、废液量大,易造成污染:6. 比较微生物工程与酶工程优缺点。

(1)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为大多数酶剂也是由发酵而产生的产物,如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等。

(2)酶制剂的研究开发涉及产酶菌种选育、生产工艺、酶反应技术的优化以及酶制剂产品的应用,酶制剂能有效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包括微生物工程的技术的提高。

7. 比较微生物工程与动植物细胞培养优缺点。

(1)微生物培养具有生长速度快、培养要求简单、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等特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1-1、何谓微生物?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P27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

1.原核类(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2.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古生菌和非细胞型类(介于原核和真核之间)(病毒、亚病毒因子)⭐1-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表面积大。

微生物大多是单细胞生物,有点复杂的多细胞微生物也少有组织器官的分化。

2.吸收多,转化快。

一些微生物的呼吸速率也比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强数十至数百倍。

这个特性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3.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率。

4.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使其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

5.分布广,种类多。

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

6.杂居混生,因果难联。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一般都是许多种相互杂居混生。

1-3、环境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1.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培养及生理生化研究2.微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4.微生物对受污染环境的净化和修复5.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6.微生物产品1-4、试述显微镜的种类及与微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1.光学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3.扫描隧道显微镜2-2、如何命名微生物?种以上的系统单元有那几级?命名:一、俗名二、学名1、双名法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人名)+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斜体字)(正体字)2、三名法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可省略)+亚种或变种名的加词斜体斜体级:不知道2-3、试比较古生菌、细菌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2-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其中现代分子生物鉴定分两类:1.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遗传类型2.细胞化学成分作用鉴定指标2-5、试述16SrRNA寡核苷酸测序技术的原理、优点和简明操作步骤,并说明它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生物(高考)试卷含答案(真题回忆完整版)

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生物(高考)试卷含答案(真题回忆完整版)

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

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

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2.以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生物技术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生物技术应用于人类,在安全与伦理方面有不同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试管婴儿技术应全面禁止B.治疗性克隆不需要监控和审查C.生殖性克隆不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D.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3.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是合成性激素的场所。

在一定条件下,部分内质网被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而被降解,从而调节了性激素的分泌量。

细胞器X是()A.溶酶体B.中心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4.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5、6题。

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微生物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操纵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出产有用的产物,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出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拮抗作用:当多种物质联合作用时,此中的一种物质会通过必然渠道降低另一种物质的作用〔通常是有害作用〕,使机体维持平衡状态。

例如当人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两种激素桔抗作用使血糖的含量降低。

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成果是使血糖的含量升高。

生物测定:操纵某些生物对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的特殊需要,或对某些物质(如激素、抗生素、药物等)的特殊反响来定性、定量测定这些物质的方法。

载体:可以插入核酸片段、能携带外源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并在此中进行独立和不变的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

质粒: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能够独立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菌落原位杂交:是将细菌从培养平板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将滤膜上的菌落裂菌以释出DNA。

将DNA烘干固定于膜上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识表记标帜过的探针杂交,放射自显影检测菌落杂交信号,并与平板上的菌落对位。

效价:抗生素的计量单元,是抗生素等生物成品有效成分含量上下的指标,可以通过仪器的方法测得。

复制起始位点:指在DNA转录时RNA聚合酶与之结合,起始转录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决定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频率。

BOD〔生物需氧量〕:通常暗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半持续发酵:指在发酵过程的后期周期性地放出局部含有产物的发酵液,然后再补加不异体积的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法。

这种发酵可以重复屡次。

半持续发酵semi-continuous fermentation: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根底上,间歇地放掉局部发酵液的培养方法。

补充发酵:指在发酵过程中以必然的速率排出成熟的发酵液,同时以不异的速率参加新鲜培养基,使整个发酵过程根本维持在稳按期的发酵方法。

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与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微生物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以及遗传信息进行研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改良微生物的性质或开发利用微生物,以满足人类社会对于产品、能源、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微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能源等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生物的工业发酵。

微生物工程通过对微生物的培养、菌种筛选、代谢工程等方式,实现了大规模的微生物生产,如生物药物、生物肥料、酿造工艺中的酒精、乳酸、醋酸等。

此外,微生物工程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修复、废弃物处理、能源生产等领域。

二、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发酵工程是微生物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以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为基础,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和扩大规模生产,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学等领域。

在食品行业中,发酵工程被用于酿造传统的食品和调味品,如酱油、酱菜、味精等。

在医药行业中,通过发酵工程可以生产多种生物药物,如抗生素、乙肝疫苗等。

在化学行业中,发酵工程被用于生产有机酸和有机溶剂,如乳酸、醋酸、甘油等。

三、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与人类社会对于资源利用和生产方式的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对于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的发展。

19世纪末,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入了现代化阶段,由此标志着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的发展有了较大的突破。

20世纪初,发酵工程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如酒精、醋酸等的大规模生产。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发酵工程经历了从衰退到复兴的过程,由于人造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发展和应用,导致了对于发酵工艺的冷落。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1.生态廊道指适应生物迁移或栖息的通道,可将保护区之间或与之隔离的其他生境(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相连。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廊道建设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生态廊道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就地保护措施C.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D.生态廊道建设可恢复珍稀物种生物数量,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2.为研究五台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生态评估,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游客所需的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大B.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碳足迹生态赤字较大,可能是景区以燃油汽车交通为主造成的D.合理规划旅游活动,提倡错峰出游有利于改善生态旅游环境3.生态浮岛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降解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生态修复技术。

下图是生态浮岛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浮岛最好选用净化污染物能力强的植物B.一座生态浮岛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C.设计生态浮岛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D.生态浮岛能吸收水体中氮、磷等,遮蔽阳光,减少藻类繁殖4.微生物分离和微生物计数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时,需要先对土壤灭菌,再进行培养B.从土壤中分离特定细菌的纯培养物不需借助选择培养基C.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可以对冰激凌中的大肠杆菌进行观察和计数D.统计菌落数目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5.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振荡的目的是增加尿素分解菌的浓度B.纯化培养阶段使用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C.中间试管涂布的3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大于160个D.由图中数据可知土样中的菌株数约为个6.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细菌的污染。

微生物工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工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工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微生物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开
发微生物的活性代谢产物及其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的
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的
掌握,使其具备从事微生物工程相关研究与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

2. 掌握微生物工程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3. 熟悉微生物工程的典型研究方法、技术和设备。

4. 理解微生物工程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微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微生物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微生物工程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2. 微生物工程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 - 实验室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
-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 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3. 微生物生长与培养技术
- 微生物生长曲线及其解释
- 常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和设备
- 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与优化4. 微生物代谢途径与调控
- 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本特点
- 代谢调控的机制和方法
- 代谢工程的应用和展望。

生物工程大一知识点

生物工程大一知识点

生物工程大一知识点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作为生物工程大一学生,了解并熟悉一些基础的生物工程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工程大一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

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来创造新的生物体或改造已有的生物体。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包括DNA重组技术、基因克隆、基因转导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实现对其性状的改变或者增强。

2.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工程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培养和繁殖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物制药、组织工程、疾病模型建立等领域。

从简单的细胞培养到复杂的三维组织工程,细胞培养技术对于生物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酶工程酶工程是利用酶的特殊催化性质,通过改变酶的结构和功能,开发新的酶或者改造已有的酶,以满足工业和生物医学领域对酶的需求。

酶工程可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和特异性,拓宽了酶的应用领域。

在生物工程中,酶工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制造过程中。

4.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将生物识别元件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用于检测和测量生物系统中的特定分子、细胞或生物反应。

这些传感技术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环境监测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

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工程学科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5.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生物学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网络分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 生物安全与伦理生物工程的应用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生物工程大一学生需要了解合规和规范的原则,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标准和伦理规范,以确保生物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过程安全、合法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生物工程的3个基本观点——寻找工业发酵和生物制药的钥匙张星元(无锡轻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036)摘要:工业发酵是微生物群体活动的动态过程。

此过程靠如下3种流动来维系:1.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换而发生的电子流动;2. 伴随异化和同化作用而发生的物质流动;3. 伴随不同水平上的代谢调节而发生的信息流动。

在分析以上3种流动的运行规律,以及归纳工业发酵和生物制药的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微生物生物工程的三个基本观点:1. 生物能支撑观点,2. 代谢网络观点,3. 细胞经济观点。

这些观点揭示了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属性,工业发酵的能力和潜力, 以及工业发酵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生物能支撑;代谢网络;细胞经济;工业发酵;代谢工程;生物制药Three Basic Viewpoints of Biotechnology of Microbiology —Searching for the Key to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and Bio-pharmaceuticsZhang Xingyuan(School of Biotechnology, Wuxi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Wuxi 214036, China) Abstract:Fermentation is the processes in which microbial population functions. Those processes are support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three kinds of flows: ○1 the electron flows which operate along with energy-form transformation, ○2 the metabolite flows which operate along with dissimilation and assimilation, ○3 the information flows which operate along with the metabolic regulations in differentlevel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rules of above three kinds of flows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and bio-pharmaceutics, the three basic viewpoints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are put forward: ○1 the viewpoint of bioenergy support, ○2 the viewpoint of metabolic network, ○3 the viewpoint of cell economy. Those viewpoints may reveal the biological attribution, the power and potentiality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law of the unity of opposite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Key words:bioenergy support;metabolic network;cell economy;fermentation principles;metabolic engineering;bio-pharmaceutics0 引言: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应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和代谢工程的发展,工业发酵正在经历一个从技艺到科学的重大变化,正在向微生物生物工程过渡。

在生物工程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有必要把微生物(菌种选育)、微生物学过程(发酵工艺)和微生物学体系(生物反应器)作为一个整体,在科学的水平上对工业发酵进行重新审视[1]。

1 工业发酵的3个基本观点从工业发酵的现状出发,主要根据对碳元素代谢及其控制,菌种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产物是微生物细胞排出细胞的代谢中间产物的工业发酵提出以下基本观点:1.1 生物能支撑观点微生物细胞是工业发酵产物的生产者,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和维持需要由其自身的能量转换机构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形成的生物能来支撑。

因此工业发酵具有生物学属性[2]。

1.2 代谢网络观点由生化反应网络和跨膜的输送步骤组成的代谢网络[3]既没有绝对的起点,也没有绝对的终点。

代谢网络中任何一种中间产物(或可借助生物学、化学方法与代谢网络联网的任何一种化合物) 都可能被开发成为工业发酵的目的产物[2]或原料。

1.3 细胞经济观点[4]微生物细胞的经济性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野生的(未经人工变异的)微生物细胞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竞争型的细胞经济。

而工业发酵往往要以目的产物的生产为主导,调整代谢网络中的代谢流,构建一种导向型细胞经济。

从竞争型细胞经济到导向型经济的转变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信息导向,这种导向必须遵循细胞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2. 工业发酵的21条基本概念以上三个基本观点从电子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三个不同侧面反映工业发酵的运动本质;对应于微生物生物工程的三个重要学说,即细胞能学(2.1—2.4)、第二解剖学(2.5—2.15)和细胞经济学(2.16—2.21)提出21条基本概念[1]。

2.1 微生物细胞能为其自身提供生物能微生物细胞的生存方式与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微生物细胞能独立存在,自主生活。

因此每个微生物细胞都具有能量转换机构,这种机构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能被其自身直接使用的能量(如ATP,GTP和储存在膜上的ΔP,暂且把这种形式存在的能量称为生物能),在生物能的直接支撑下,活细胞才能维持其高度有序的状态[5]。

2.2 细胞能量转换机构的组成微生物细胞的能量转换机构包括:需要生物能来激活的有关的酶和这些酶的辅酶、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质膜和真核微生物线粒体的内膜,以及这些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和ATP酶,还有在能量代谢和主动输送中起辅助作用的有关载体。

2.3 微生物代谢中的电子流和电子回路工业发酵普遍使用的化能异养型微生物靠生物氧化把化学能转化为可被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生物能。

微生物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必须借助于辅酶, 并且其生物氧化过程和跨膜的主动输送过程伴随着电子(或质子)的流动,形成微生物代谢的跨膜的质子回路。

2.4生物氧化和辅酶的再生在微生物活细胞中,参与生物氧化反应的脱氢酶的辅酶在有关的细胞空间内必须被再生和回用。

还原型辅酶把电子释放给电子受体而得到再生,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类型,可把生物氧化分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3种类型。

2.5生化反应途径和代谢途径一系列按序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构成生化反应途径;若这条途径在活细胞里运行,则为代谢途径。

2.6生化反应网络和代谢网络生化反应途径按生物化学规律汇成生化反应网络,代谢途径与跨膜输送步骤按代谢规律汇成(物质)代谢网络。

2.7 代谢网络的联网问题代谢中间化合物都在代谢网络上,有些有机化合物虽然不在网上但仍有可能与代谢网络联网。

所谓“联网”,就是用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把指定的化合物连接到代谢网络上去,从而使它与微生物的代谢建立联系。

联网可以用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含DNA重组技术)来实现。

广义的联网包含生命有机体之间接力赛式的代谢联系。

已在网上或者可以联网的化合物都可能被开发为工业发酵的产物或原料。

2.8 代谢流和碳架物质流代谢物在代谢途径中流动形成代谢流。

在代谢工程领域,代谢流往往是指碳架物质流。

2.9代谢主流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代谢物在代谢网络中流动,流量相对集中的代谢流叫做该培养条件下的代谢主流。

代谢主流的流量测定是代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10载流途径代谢主流流经的代谢途径为主要载流途径,简称载流途径。

2.11代谢主流的变动性和选择性微生物的代谢主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方向、流量甚至代谢主流的载流途径都可能发生变化。

这就是微生物代谢主流的变动性和代谢主流对代谢网络途径的选择性。

这种变动和选择的根据在微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选择的原因是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变化。

2.12理想载流途径为了提高产物对原料的转化率,就要求代谢主流(根据代谢分析的结果)从设定的途径流过,使它成为载流途径。

因为这样的载流途径是带有主观导向性的虚拟的载流途径,所以把它叫做理想载流途径。

2.13微生物生物工程的难题既然代谢主流对网络中的途径有选择性,而工业发酵的目标又是要让微生物的代谢主流流经理想载流途径,因此就有必要去解决理想载流途径的设计问题和代谢主流的导向问题。

2.14理想载流途径的五段式通常在发酵生产中培养微生物的时候,胞外营养物质跨膜进入细胞经三段连续的代谢途径(一般是“注入途径”、“中心途径”和“发散途径”)生成目的产物,最后,在胞内形成的目的产物经过膜排出细胞。

因此典型的理想载流途径应该由以上五段承担不同代谢分工的依次衔接的代谢途径组成。

这就是理想载流途径的“五段式” [4,6]。

2.15设计育种和发酵工艺控制的五字策略在理想载流途径的“五段式”和“代谢主流”的等概念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能作为一个整体用于设计育种以及发酵工艺控制的“进、通、节、堵、出”的“五字策略”[4,6]:①进,促进细胞对碳源等营养物质的吸收;②通,使来自上游和各个注入分支的碳架物质能畅通地流向目的产物;③节,阻塞与目的产物的形成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代谢支流,使碳架物质相对集中地流向目的产物;④堵,消除或削弱目的产物进一步代谢的途径;⑤出,促进目的产物向胞外空间分泌。

2.16 代谢网络的节点及其刚性[3]微生物代谢网络中的途径的交叉点(代谢流的集散处)叫做节点,微生物自动抵制节点处代谢物流量分配比率的改变的特性叫做节点的刚性。

节点的刚性取决于微生物代谢的自动调节机制。

因此在应用“五字策略”制订育种方案时必须设法绕过强刚性节点,否则育种计划将难以兑现。

2.17 代谢网络的刚性[3]微生物自动抵制代谢网络中代谢物流量分布的改变的特性叫做代谢网络的刚性。

代谢网络的刚性与主要刚性节点的刚性大小、分布及数量密切相关。

2.18细胞和细胞经济微生物活细胞是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体系,从微生物细胞对能量和化学物质的内外交换、增收节支、协调自强的规律的客观存在出发,把微生物细胞作为按特殊的经济规律运行的经济实体来看待,并且把这种按特殊的经济规律运行的有利于生存竞争的新陈代谢特性叫做细胞经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