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车外观电镀等改装均须申请备案
上海车辆改色备案流程

上海车辆改色备案流程
第一步:了解相关政策法规
在进行车辆改色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上海市相关的政策法规。
了解规
定可以避免后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可以在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或交通管
理部门的网站上查阅相关信息。
第二步:选择合规的改色方案
根据上海市的规定,改色后的车辆颜色应与车辆登记证书上的颜色一致。
一般来说,只有车辆外观发生较大改变,或具有特殊用途的车辆(如
出租车、警车等)需要进行备案。
第三步:准备相关材料
在进行车辆改色备案前,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如:
1.车辆行驶证原件及复印件;
2.车辆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改色方案的详细说明及照片(可以找专业机构提供);
5.其他可能需要的证明文件(如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车辆检验报告等)。
第四步:前往交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准备好以上材料后,需要亲自前往上海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
或相关派出所进行备案手续办理。
办理时,需要填写车辆改色备案申请表,并提交上述准备好的材料。
第五步:等待审核和领取备案证书
提交申请后,相关部门会对材料进行审核。
一般情况下,审核通过后,会发放改色备案证书。
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办理部门,等待时间可能会有所
不同。
领取备案证书后,可以将其放置在车辆内部,方便交警执法时进行
查验。
第六步:粘贴备案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车辆改色备案在上海市属于强制性要求,未按规定进
行备案的车辆,一旦被交警发现将会面临罚款和其他法律责任。
因此,在
进行车辆改色时,务必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私车外观电镀等改装均须申请备案.doc

私车外观电镀等改装均须申请备案私车外观电镀等改装均须申请备案现代电镀网5月13日讯(每日电镀行业最新资讯推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现代电镀网)最近每天至少三四辆违法改装车被查如车身颜色改成了这样的桔黄色,须及时向车管所申请备案。
如果你的爱车进行过改装,那么这几天开车出门可要注意了。
5月起,西湖交警大队针对改装车超速、非法上路及排气管扰民情况,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改变轮毂尺寸、加装大包围等外观违法改装也在整治范围。
这些天,每天至少有三四辆违法改装车被查处。
这些年,改装早已从过去汽车发烧友的专属爱好,转变为寻常车主追求个性、让爱车发挥更好性能的手段之一。
可你知道什么样的改装合法,什么样的改装违法,会被交警查处吗经济型轿车改装占了大头从西湖交警大队最近查处的一些改装车来看,10万-20万元的经济型轿车占了大头,排在前三位的车型分别是三菱翼神、福特福克斯和大众高尔夫。
这些车主清一色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想通过改装车辆排气系统和外观来展现个性。
比如,运动型轿车搭配色彩鲜艳的刹车组件,就是很容易辨识出的改装套路;而改装直排尾段排气或中尾端M鼓排气,从声音上就能辨别;车身大幅度改哑光或电镀颜色,以及拉花贴纸,都属于肉眼就能看出的违法改装。
原厂改装车合法有一种改装绝对合法,那就是汽车厂家推出的个性化定制的改装车型。
比如,奔驰AMG系列、宝马M系、MINI JCW系列,以及奥迪的S/RS系列等原厂高性能车。
另外,本田思域Si、福特福克斯ST和大众高尔夫GTI 等也属于原厂改装范畴。
与普通版车型相比,这类车的各项性能都已经过厂商强化。
汽车厂商在销售这些原厂改装高性能版本的车型之前,早已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
所以,车主在上牌照时无需提供额外的改装证明,直接可上牌。
私人改装请先到车管所备案最容易出问题的是私人改装。
据杭州市车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不允许擅自改变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
擅自改变车身外观、发动机性能、增加涡轮等都不被允许。
车辆贴改色膜备案流程

车辆贴改色膜备案流程车辆贴改色膜备案是一项重要的交通管理措施,旨在确保车辆贴改色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车辆贴改色膜备案的详细流程。
一、了解相关规定车主应该了解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对车辆贴改色膜的规定。
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规定,包括允许的膜的颜色、透光率等要求。
了解这些规定可以帮助车主选择合适的膜材料,避免后续的麻烦。
二、购买合规膜材料根据当地规定,选购符合要求的膜材料。
市场上有各种类型的膜材料可供选择,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膜材料。
但要注意,购买的膜材料必须符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否则可能无法通过备案审核。
三、选择正规商家安装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的汽车贴膜商家进行安装。
贴膜安装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选择正规商家可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合规性。
在选择商家时,车主可以通过咨询其他车主的建议、查看商家的资质证书等方式进行评估。
四、申请备案安装完贴改色膜后,车主需要向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备案的具体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填写申请表:车主需要填写一份备案申请表,表格通常可以在交通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上下载。
填写时应认真核对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准备相关材料:申请备案时,车主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如车辆行驶证、车主身份证、购买贴膜的发票等。
这些材料的准备工作应提前进行,以免延误备案的时间。
3.提交申请:将填写好的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提交给当地交通管理部门。
提交方式可以选择邮寄、在线提交或亲自前往交通管理部门办理。
4.等待审核:交通管理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审核时间通常在5个工作日左右。
车主需要耐心等待审核结果。
五、备案结果交通管理部门审核完申请后,会将备案结果通知车主。
如果备案通过,车主会收到备案凭证,凭借该凭证可以证明车辆贴改色膜的合法性。
如果备案未通过,交通管理部门会告知不通过的原因,车主可以根据提示进行调整后重新申请。
六、定期检查备案通过后,车主需要定期进行膜的检查。
根据当地规定,车主可能需要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膜的检查,以确保膜的质量和合规性。
车辆贴改色膜备案流程

车辆贴改色膜备案流程车辆贴改色膜是指在车辆上贴上改变车身颜色的膜片,让车辆外观更加个性化。
然而,为了维护交通管理秩序和保障道路安全,我国对车辆贴改色膜进行了管理,并规定需要进行备案手续。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车辆贴改色膜备案的具体流程。
一、备案前准备在进行车辆贴改色膜备案之前,车主需要准备相关材料。
首先,需要携带车辆行驶证原件、车主身份证原件以及车辆贴改色膜的相关证明材料。
车辆贴改色膜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贴膜材料的购买发票、贴膜施工的照片以及贴膜材料的质量检测报告等。
二、选择备案地点车主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备案地点进行备案。
备案地点一般为车辆管理所或交通警察大队。
车主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选择离自己较近的备案地点。
三、办理备案手续1. 到达备案地点后,车主需要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意图,并提交所需材料。
工作人员将对材料进行审核,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审核通过后,车主需要缴纳一定的备案费用。
备案费用的具体数额可能因地区而异,车主需要咨询工作人员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具体金额。
3. 缴费后,车主需要进行车辆贴改色膜的现场检查。
工作人员将对贴膜施工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相关要求。
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车主需要重新安装符合规定的贴膜材料。
4. 完成现场检查后,工作人员将签发车辆贴改色膜备案证明。
车主需要妥善保管备案证明,以备日后需要。
四、注意事项1. 车辆贴改色膜备案只是对贴膜材料进行备案,并不涉及贴膜施工的具体要求。
车主在选择贴膜施工单位时,应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和技术水平。
2. 车主在备案前应自行了解当地对车辆贴改色膜的具体规定,确保贴膜材料的类型、颜色等符合相关要求。
3. 车主在备案后,应遵守交通管理规定,不得擅自更换或拆除贴膜材料。
如需更换或拆除,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总结起来,车辆贴改色膜备案流程包括备案前准备、选择备案地点、办理备案手续和注意事项。
车主需要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并按照要求前往备案地点办理手续。
车辆改装备案告知义务

车辆改装备案告知义务车辆改装是指对已经上牌的汽车进行改造、修缮或增加功能,以满足个人特殊需求或追求个性化的目的。
车辆改装可以涉及改变外观、增强动力、提升操控性能、改善舒适性等多个方面。
然而,对于车辆改装而言,备案告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义务。
车辆改装的备案告知义务是指车主在对车辆进行任何形式的改装之前,必须向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告知。
这是为了确保改装后的车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会给道路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车辆改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改变车身外观、更换发动机、改装底盘悬挂、安装车载音响等。
这些改装行为都需要经过备案告知,以确保改装后的车辆符合相关规定。
例如,改变车身外观可能涉及到车身加宽、加高、改装车灯等,这些改装行为如果不经过备案告知,可能会导致车身结构不稳定、灯光亮度不符合标准等问题,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备案告知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车辆改装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在备案告知过程中,车主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改装方案、改装零部件的相关证明材料等。
相关部门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改装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只有通过备案告知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车主才能进行改装行为。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一些不合规范的改装行为,保障改装后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安全性。
备案告知还可以对车主起到警示和引导的作用。
在备案告知过程中,相关部门会对车主进行改装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告知车主改装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这样一来,车主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改装的相关规定,避免违法或不合规范的改装行为。
同时,备案告知还可以引导车主选择合适的改装方案,确保改装后的车辆在性能、安全性上得到提升。
然而,尽管备案告知的义务重要且必要,但实际情况是,部分车主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对备案告知存在一定的误解。
有些车主认为只有大规模改装才需要备案告知,而对于一些小范围的改装行为则不予理会。
还有一些车主认为备案告知的手续繁琐,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选择不进行备案告知。
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的通知

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日期】2017.04.18•【字号】湘公发〔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的通知各市州公安局:现将《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公安厅2017年4月18日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机动车修理业(以下简称“机修业”)治安管理,全面落实机动车承修查验、登记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修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办法》、《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和行政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机动车承修验证实名登记,是指机修业经营者查验机动车送修人和取车人身份证、机动车行驶证,应用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机修业信息系统”),实时登记上传送修人和取车人身份信息、送修机动车信息、机动车维修信息的行为。
第三条机修业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机动车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的有关规定。
机修业信息系统向机修业经营者免费提供培训、使用。
第四条机修业经营者应当在门店、场地入口显著位置摆放或者悬挂机动车承修验证实名登记提示牌,提示牌的内容、式样、规格由公安机关统一设计、首次免费提供。
第五条机修业经营者承修机动车,应当先查验送修人身份证、送修机动车行驶证,应用机修业信息系统如实登记、实时上传下列信息:(一)机动车行驶证登记的号牌、车型、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厂牌型号、车身颜色;(二)车主名称或姓名,送修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三)送修时间,维修项目。
事故车辆还应详细登记维修部位,并拍摄车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的正面照片以及维修部位的照片。
车管所改色备案流程

车管所改色备案流程
车辆改变车身颜色后,需要进行车辆改色备案手续。
车管所改色备案流程如下:
第一步:准备材料
1.身份证明:车主身份证、车辆购置税发票、行驶证、车主驾驶证等;
2.改色申请书:填写车主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车辆品牌、车型、车身颜色、原因等相关资料;
3.车身颜色变更证明:由车主在施工单位处领取,证明车辆已经改变车身颜色并符合相关规定;
4.检验报告:由检验机构出具的车辆改色检验报告。
第二步:现场审核
车主携带材料前往当地车管所现场进行审核,审核人员会对材料进行逐一核对,并对车辆进行外观检查,确保车辆的改色符合法规要求。
第三步:缴费
审核通过后,车主需要缴纳相应的车辆改色备案费用。
第四步:领取备案证明
车主缴费后,车管所会出具车辆改色备案证明,车主可以携带该证明去施工单位更换车身颜色,也可以在车辆保险、年检等相关手续中使用。
总之,车辆改色备案虽然手续繁琐,但是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
规定,确保车辆的安全和合法性。
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的通知

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日期】2022.06.27•【字号】湘公发〔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的通知湘公发〔2022〕10号各市州公安局:现将《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公安厅2022年6月27日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机动车修理业(以下简称“机修业”)治安管理,全面落实机动车承修查验、登记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办法》、《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和行政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用的轮式车辆。
不包括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
本规定所称机修业,是指以维持或者恢复机动车技术状况和正常功能,延长机动车使用寿命为作业任务所进行的维护、修理和维修救援等相关经营活动,以及具有汽车喷漆、划痕修补等专项修理功能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经销机动车配件的商店。
本规定所称机动车承修验证实名登记,是指机动车修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查验送修人和取车人身份证、机动车行驶证,应用湖南省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前台系统(以下简称“前台系统”,包括电脑端、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实时登记上传送修人和取车人身份信息、送修机动车信息、机动车维修信息的行为。
第三条机动车修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安装应用前台系统,严格执行机动车承修验证实名登记的有关规定。
公安机关向机动车修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费提供前台系统的使用、培训、升级、维护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车外观电镀等改装均须申请备案
现代电镀网5月13日讯:(每日电镀行业最新资讯推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现代电镀网)
最近每天至少三四辆违法改装车被查
如车身颜色改成了这样的桔黄色,须及时向车管所申请备案。
如果你的爱车进行过改装,那么这几天开车出门可要注意了。
5月起,西湖交警大队针对改装车超速、非法上路及排气管扰民情况,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改变轮毂尺寸、加装大包围等外观违法改装也在整治范围。
这些天,每天至少有三四辆违法改装车被查处。
这些年,改装早已从过去汽车发烧友的专属爱好,转变为寻常车主追求个性、让爱车发挥更好性能的手段之一。
可你知道什么样的改装合法,什么样的改装违法,会被交警查处吗?
经济型轿车改装占了大头
从西湖交警大队最近查处的一些改装车来看,10万-20万元的经济型轿车占了大头,排在前三位的车型分别是三菱翼神、福特福克斯和大众高尔夫。
这些车主清一色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想通过改装车辆排气系统和外观来展现个性。
比如,运动型轿车搭配色彩鲜艳的刹车组件,就是很容易辨识出的改装套路;而改装直排尾段排气或中尾端M鼓排气,从声音上就能辨别;车身大幅度改哑光或电镀颜色,以及拉花贴纸,都属于肉眼就能看出的违法改装。
原厂改装车合法
有一种改装绝对合法,那就是汽车厂家推出的个性化定制的改装车型。
比如,奔驰AMG 系列、宝马M系、MINI JCW系列,以及奥迪的S/RS系列等原厂高性能车。
另外,本田思域Si、福特福克斯ST和大众高尔夫GTI等也属于原厂改装范畴。
与普通版车型相比,这类车的各项性能都已经过厂商强化。
汽车厂商在销售这些原厂改装高性能版本的车型之前,早已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
所以,车主在上牌照时无需提供额外的改装证明,直接可上牌。
私人改装请先到车管所备案
最容易出问题的是私人改装。
据杭州市车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不允许擅自改变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
擅自改变车身外观、发动机性能、增加涡轮等都不被允许。
这会带来一系列麻烦,比如被查处、无法过年检、过不了户等。
如果你既想张扬个性化,又不愿冒违法的风险,同时影响卖车时的价格,动手改装前最好向车管所咨询,改装后及时申请备案。
车身改色是较为常见的改装项目。
专业人士一般会建议贴膜改色,而非喷漆。
因为后者有着不可恢复性,贴膜则可以很快恢复原貌且不伤车漆。
但无论哪种方式,改色面积超
过全车的三分之一后,都需要去车管所备案登记,并更换车本照片。
此外,三种颜色不能使用,包括:消防专用红、工程抢险专用黄和国家行政执法专用的上白下蓝色。
再比如,当遇到撞击、进水等严重事故,更换发动机和车身时,按照法规要求,必须换上原型号的发动机、车身或车架,并及时申请变更。
不影响安全前提下内饰改装合法
目前,国内对于汽车改装的法规,主要针对外观和机械结构,内饰不包括在内。
在不影响安全行车的情况下,内饰原则上可以改装。
不过,座椅不能取走,车内结构不能改变,在车管所登记的车辆结构特征,也不能擅自更改。
最后,新车讯记者想提醒的是,一辆车至少有上千个零件,“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改装发动机后,车辆内部部件、排量和动力都会改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改装请谨慎。
延伸阅读
《机动车登记规定》关于汽车改装的规定
第十条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机动车所有人应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变更登记:(一)改变车身颜色;(二)更换发动机;(三)更换车身或车架。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办理变更登记:(一)改变机动车品牌、型号和发动机型号,但经国务院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选装的发动机除外;(二)改变已登记的机动车外形和有关技术数据,但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在不影响安全和识别号牌的情况下,机动车所有人不需办理变更登记:(一)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加装前后防撞装置;(二)货运机动车加装防风罩、水箱、工具箱、备胎架等;(三)增加机动车车内装饰。
第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一)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及其挂车的车身或者车厢后部未按照规定喷涂放大的牌号或者放大的牌号不清晰;(二)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影响安全驾驶;(三)载货汽车、挂车未按照规定安装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四)机动车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