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选择练习题(解析版)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选择练习题(解析版)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选择练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7cm C.10cm D.16cm2、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3、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4、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cmB. 等于10cmC. 小于10cmD. 在10cm与20cm之间5、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 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6、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cmB. 等于10cmC. 小于10cmD. 在10cm与20cm之间7、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 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B. 蜡烛置于b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蜡烛从a点向b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D. 蜡烛从b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8、小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成的是虚像B. 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C. 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D. 图中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9、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cmB. 等于10cmC. 小于10cmD. 在10cm与20cm之间10、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21小题)1.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D.若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一定不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蜡烛,使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4cm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未画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的应用是投影仪,且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2 cmB.只将凸透镜左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右移,同时像在变大D.将蜡烛右移至距离凸透镜18cm,向右调节光屏至适当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 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4.小枫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即物距为25cm,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B.若保持图中物距不变,正确调节光屏后,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这是投影仪的原理C.上述实验中,蜡烛依然保持在光具座上的10cm处,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至25cm、55cm处,光屏上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019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2019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

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A.d一定小于fB.d一定大于2fC.d一定大于f,小于2f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2.如图所示,AB是凸透镜的主光轴,P、Q、S是在主光轴上的三个位置,把一物体放在S 处,像成在Q处,把物体放在Q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P处,则可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在()A.P的左边B.PQ之间C.QS之间D.S的右边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cm,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 B.10cm C.15cm D.25cm4.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

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的焦点处D.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5.物体离凸透镜22厘米时,能在光上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物距小于11厘米时,一定不能成实像B.如果物距等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如果物距大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改变物距,当像距为22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6.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点时,可以在C点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至C点,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放在图中的()A.A点,屏上可得到放大的像B.A点,屏上可得到缩小的像C.A点的左侧,屏上可得到放大的像D.AB之间,屏上可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像7.现代照相机、摄象机所用的光学镜头是可变焦距的,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到“屏”的距离(像距),仍可获得清晰的像,如果被拍摄物体远离镜头而去,则镜头焦距应()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8.初三级同学在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则拍出来的照片()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B.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C.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9.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物体挡住上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A.只能成上半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B.只能成下半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C.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D.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10.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B.C.D.11.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2019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试题 含答案

2019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试题  含答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7小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 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2.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的大小B.增大像距C.增大取景范围D.使成像更加清晰3.凸透镜在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要增大放大的效果,应减小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C.用照相机给人拍照,要使像更大一些,应减小被拍照者到镜头的距离,并将镜头往回缩D.显微镜的物镜可以将微小的生物放大,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原理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底片上得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以下设备中的成像原理与手机摄像头相同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显微镜6.今年春季,四川凉山发生惨烈的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A.B.C.D.7.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放大镜一定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老年人用放大镜看书时,书距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1倍焦距二.填空题(共6小题)8.手机支付宝的文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现在超市柜台可以使用刷脸支付,扫描购买的商品后,当人站在机子前面,对着镜头眨眼就可以自动支付。

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检测试题(答案不全)(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检测试题(答案不全)(新版)新人教版(1)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填空题。

1. 物距(u):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距(v):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2. 填完下列表格。

答案:3. 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请写出二者的一项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中,能使物体成"虚像"的有:_ 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或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则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平面镜(或凸透镜、凹透镜等)4.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答案:缩小.5. 小明选择好凸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cm,成_____________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答案:正立、放大的虚;放大镜.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_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_____________ 。

答案:靠近;照相机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课后练习(二)题一:老师给小明一个凸透镜,让他利用太阳光测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要求有:写出实验器材、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题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调节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蜡烛放在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如图丙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选填“较大”或“较小”)。

题三: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题四: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题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 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 时,它的像一定是()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 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 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题六: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题七: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现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则()A.一定成倒立缩小实像 B.一定成倒立放大实像C.可能成正立放大虚像 D.可能不成像题八:小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3:“凸透镜成像规律”达标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物体放到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cmB. 8cmC. 10cmD. 18cm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C. 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3.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A. 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 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 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4.用一个凸透镜使明亮的物体成像在光屏上,物距一定()A. 等于焦距B. 大于焦距 C. 小于焦距 D. 大于2倍焦距5.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6.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 B. C. D.7.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60厘米B. 4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B. 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C.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 凹透镜可以在光屏上成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10.如图所示,L是凸透镜,OO'是它的主轴,AB是垂直主轴的光源,P是垂直于主轴的光屏,当光源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将AB向右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后,再移动P,则在P 上 ( )A. 总能得到缩小的像B. 总能得到放大的像C.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缩小的像 D.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7.5cmB. 9cmC. 13cmD. 20cm1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2019届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竞赛辅导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52106

2019届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竞赛辅导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52106

5.3:“凸透镜成像规律”竞赛辅导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则在光屏上()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2.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 f甲>f乙>f丙B. f乙>f丙>f甲C. f乙>f甲>f丙D. f丙>f乙>f甲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受到倒立、放大的像。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4.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10cm<f<15cmB. 15cm<f<20cmC. 20c m<f<30cmD. 30cm<f<40cm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将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35cm 处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6.一个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时,发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比28厘米小一些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总成放大的像;距离大于28厘米时,屏上总成缩小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A. 约28厘米B. 约14厘米 C. 大于28厘米 D. 小于 28厘米7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8.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9.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10.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11.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已经得到倒像,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将蜡烛逐渐向左移动,我们将在光屏上看到()A. 蜡烛的像变大了B. 蜡烛的像不变C. 蜡烛的像变小了 D. 只有光斑,一片模糊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 )A. 大于20cmB. 等于20cm C. 大于10cm且小于20cm D. 小于10cm1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cmB. 8cmC. 12cmD. 18cm二、填空题15.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此时他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___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由于镜片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______凸透镜(远离/靠近).16.我们看到学校水池旁绿色的竹子因为绿竹________ 绿光(反射/透过),如果想用照相机将奇石和竹林拍下来,发现景物的像超出了取景框,应当让相机适当________(远离/靠近)景物,同时镜头要适当地________(伸出来/缩进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规律”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达标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物体放到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cmB. 8cmC. 10cmD. 18cm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C. 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3.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A. 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 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 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4.用一个凸透镜使明亮的物体成像在光屏上,物距一定()A. 等于焦距B. 大于焦距 C. 小于焦距 D. 大于2倍焦距5.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6.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 B. C. D.7.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60厘米B. 4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B. 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C.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 凹透镜可以在光屏上成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10.如图所示,L是凸透镜,OO'是它的主轴,AB是垂直主轴的光源,P是垂直于主轴的光屏,当光源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将AB向右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后,再移动P,则在P 上 ( )A. 总能得到缩小的像B. 总能得到放大的像C.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缩小的像 D.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7.5cmB. 9cmC. 13cmD. 20cm1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4cm<f<5cmB. 2cm<f<4cmC. f<2cmD. 5cm<f<8cm13.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14.下面是小林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A. 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B. 光在任何透明介质中都能传播C. 汽车的观后镜是凸面镜 D. 实像都是倒立的15.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 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 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6.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A. a为物距 B.b为焦距C. 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 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7.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距凸透镜中心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光具座上距该凸透镜15cm和8cm处,则两次经该凸透镜成的像()A. 都是放大的像B. 都是正立的像 C. 都是实像 D. 都是虚像18.某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最亮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是()A. 一定小于LB. 一定大于L C. 可能等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二、填空题19.如图所示,是小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三种情形,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___ ,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图________.(选填“A”、“B”或“C”)2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 cm.(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适当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小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__21.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 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可确定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 cm。

【评估实验的方案】方案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乙: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丙: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以上三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解决实验中问题】a.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装置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烛焰,应将烛焰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b.小丽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请你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①________,②________。

2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

当u>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________ 、缩小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____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选填“远离”或“靠近”),同时光屏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3.如图所示,右侧为幻灯机,左侧为其原理图.当放映幻灯片时,物距 ________(大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小于1倍焦距),像距 __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________ (实/虚)像.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

25.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他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上”、“下”)调节.若光屏高度调好后,蜡烛和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调节光屏距离,使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 刻线处,仍要在光屏上的到一个清晰地像,则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26.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像。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移动光屏至如图(a)所示位置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 若将蜡烛移至10厘米刻度处,要在屏上再次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 根据图(b)中通电螺线管的S极,可判断小磁针的左侧为________极,电源的左端是________极 .28.如图所示的情景,是为了验证________原理.实验中,用量筒测出两次示数差(V2﹣V1),这是为了进一步算出________力的大小.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要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_.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牛奶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9.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那么,小明想要利用这个透镜在光屏获得一个缩小的像,应当把物体放在距离透镜________ 处.(2)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________ 的实像.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整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 调.(3)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2cm,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烛焰像变模糊了,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做适当调整,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再次变清晰,此过程探究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 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 作用.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