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

合集下载

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

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

3、组方说明:伊立替康是特异性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DNA合成,引起DNA单链断裂,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是细胞周期S期特异性药物。5-Fu为嘧啶类抗代谢药,在体内参与核苷酸的合成,阻断核苷酸的正常转化,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
4、主要不良反应及对策:(1)腹泻:是伊立替康独特的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也是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与伊立替康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关。早发型腹泻发生在输注伊立替康24小时内,可在输注后立即发生,5-HT3受体阻断剂昂丹司琼及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可预防,阿托吕或654-2可控制症状。迟发型腹泻发生在输注伊立替康24小时后,可迟至10天,为分泌性腹泻,轻者经止泻药如洛哌丁胺治疗后可缓解,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应在给予洛哌丁胺治疗同时输液纠正,下一周期用药应减量。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在用药24小时后出现,发生率可达90%,出现腹泻必须及早应用止泻药洛哌丁胺及苯海拉明或苯乙哌啶,并补充大量液体。首次稀便出现后服洛呱丁胺4mg,以后每2小时服2mg,末次稀便后继续服用12小时。中途中得改剂量。
(2)骨髓抑制:也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若化疗后出现白细胞<4*10E9/L时,可以予G-CSF 75-150ug,1-2次/日,连用2-3天,皮下注射,当白细胞>5*10E9/L,可以停药 。(3)胆碱能综合征:多在用药当天出现,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腹泻、出汗、流涎、流泪、视力调节障碍、心动过缓。但无蓄积性,易于处理,严重者可用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3、组方说明:此方案患者住院日少,操作方便,有效率高,奥沙利铂用药有乐沙定(进口)、艾恒(国产),卡掊他滨有进口的希罗达和国产的艾立。4、主要不良反应及对策:同前一方案。
FOLFOX4(奥沙利铂+CF+5-Fu)方案

结直肠癌CSCO指南课件

结直肠癌CSCO指南课件

药物治疗指南
放疗与化疗指南
放疗适应症
放疗主要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化疗方案选择
根据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FOLFOX、FOLFIRI等。
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
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但需要注意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筛查结果解读与处理
结直肠癌治疗指南
04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彻底切除肿瘤,避免肿瘤扩散。
手术适应症
手术方式选择
手术并发症
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结肠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等。
手术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需要在术后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指南制定背景与目的
诊断
指南详细介绍了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筛查方法、诊断标准和流程等。
治疗
针对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指南提供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具体方案和适应症。
管理
指南涵盖了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康复、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的建议。
更新与完善
CCO结直肠癌指南会根据医学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实践的变化进行定期更新,以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指南内容概述
定期更新
01
CCO结直肠癌指南的制定团队会密切关注医学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变化,定期对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
02
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指南内容的实用性和准确性,CCO设立了反馈机制,鼓励临床医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
03
专家共识
CCO结直肠癌指南的制定团队由结直肠癌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达成共识,推动指南的更新与完善。

对结直肠癌病理的一些认识

对结直肠癌病理的一些认识

结肠癌及其症状结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结肠的恶性肿瘤,也被称为大肠癌或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肿瘤的一种。

结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腹腔中,连接着盲肠和直肠。

结肠癌通常发病于结肠内壁的黏膜层,并逐渐向外壁和深层组织扩展,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结肠癌的常见症状如下:1.腹痛或腹部不适结肠癌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恶心、腹胀、腹痛或不适感,通常在肿瘤位于结肠左半部分时较为常见。

2.大便变形结肠癌可以引起肠道通畅性的改变,导致便秘或腹泻。

便秘可能是因肿瘤阻塞了结肠的蠕动,而腹泻可能是因肿瘤促进肠道蠕动增加。

3.便血结肠癌的常见症状之一是便血,多为鲜红色血液或暗红色血块混合在粪便中。

便血的原因是肿瘤出血或直接侵犯结肠的血管。

4.贫血结肠癌引起的长期慢性出血可能导致贫血,患者表现为乏力、疲劳、气短等。

5.体重减轻结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

这是因为肿瘤的存在导致食欲减少、代谢增加或吸收障碍。

6.肠梗阻在结肠癌晚期,肿瘤可能会阻塞结肠的通道,导致肠梗阻的症状,如严重腹痛、呕吐、排便困难等。

导致结肠癌的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肠癌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有些人可能会遗传到某些基因突变,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这些基因突变增加了患结肠癌的风险。

2.年龄结肠癌多发生在50岁及以上年龄段,年龄是结肠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3.膳食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被认为是结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大量摄入红肉与加工肉制品增加了患结肠癌的风险,而大量摄入膳食纤维和新鲜果蔬可降低结肠癌发病的风险。

4.肥胖和缺乏运动肥胖和缺乏运动与结肠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二者可能导致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和激素变化,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5.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已被证实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6.慢性肠道疾病患有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患者,其结肠癌的发生风险较高。

7.长期便秘或腹泻长期慢性便秘或腹泻可能增加结肠癌发生的风险。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对于这两种癌症,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希望能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乙状结肠癌评分标准1.1 TNM分期TNM分期是乙状结肠癌评估的基础,包括瘤体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转移(M)三个方面。

根据不同分期,患者会被分为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2 Dukes分期Dukes分期是英国外科医生Cuthbert Dukes于1932年提出的一个乙状结肠癌分期系统,分为A、B、C三个阶段。

A阶段表示肿瘤局限于肠壁内层;B阶段表示肿瘤侵犯肠壁全层但未侵入淋巴结;C阶段表示肿瘤已经转移到淋巴结。

1.3 派特纳分级派特纳分级是根据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的侵袭情况评分,分为I、II、III三个级别。

I级表示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无侵袭;II级表示肿瘤包膜或淋巴管壁受限侵袭;III级表示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均被广泛侵袭。

1.4 预后评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合并症等因素,可以对乙状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

通常采用的评分系统有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CCR) Score、Modified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等。

直肠癌也可以采用Dukes分期系统进行评分,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样分为A、B、C三个阶段,根据肿瘤的侵袭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级。

三、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策略除了评分标准外,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常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对于晚期患者,还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应该了解相关评分系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结直肠癌不可切除判定标准

结直肠癌不可切除判定标准

结直肠癌不可切除判定标准
结肠癌在肿瘤体积较大、存在远处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自身条件较差等情况下不能手术。

1、肿瘤体积较大
如果患者的结肠癌肿瘤体积较大,并且已经侵犯到肠壁的深层,或者是出现肠梗阻的情况,此时进行手术治疗,并不能彻底清除癌细胞,患者术后还需要配合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来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2、存在远处转移
如果患者的结肠癌肿瘤体积较大,并且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比如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等,此时进行手术治疗,并不能彻底清除癌细胞,患者术后还需要配合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来控制癌细胞的扩散。

3、患者身体状况较差
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并且存在严重的心脏疾病,也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4、患者自身条件较差
如果患者的身体条件较差,并且结肠癌的肿瘤体积较大,也没有办法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
成较大的创伤,并且还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5、其他情况
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也不能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患者在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

在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利于病情恢复。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也是我国居民恶性肿瘤的一大主要死因。

为了规范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于近期发布。

诊断:1. 临床表现:结直肠癌早期通常无症状,而晚期则可能出现肠道梗阻、腹痛、大便变化等症状,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有关这些症状的患者。

2. 体格检查:临床医生应进行肛门指诊,以排除其他结直肠疾病,并需进行全身检查,以确认有无转移病灶。

3. 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腹部超声、乙状结肠镜、结肠镜、CT扫描等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4. 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性质、侵袭深度、转移情况,为术前评估和术后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1. 早期结直肠癌: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尤其对于T1期直肠肿瘤,可采用内镜切除术或肠镜微创手术治疗。

大部分早期结直肠癌是有望根治的,患者的术后预后也相对良好。

2. 中晚期结直肠癌: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手术切除仍然是标准治疗方式,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手术后,根据病理学结果,可以决定是否给予辅助化疗,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 转移性结直肠癌: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旨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进行全身评估,确定肝脏、肺、骨等转移情况,通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随访与复发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长期随访,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次制定治疗方案。

总结:的发布为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直肠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科学的研究结果和技术的进步,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效果综上所述,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的发布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内科学结直肠癌

内科学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rcinoma)即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以北美洲、大洋洲最高,欧洲居中,亚非地区较低。

我国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明显高于北方。

近20多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结直肠癌(主要是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亦十分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环境因素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因素,肠道菌群紊乱亦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从遗传学观点,可将结直肠癌分为遗传性(家族性)和非遗传性(散发性)。

前者的典型例子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y adenomatus polyposis,FAP)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

后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即便是散发性结直肠癌,遗传亦起重要作用。

(三)高危因素1.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瘤并非完全等同于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属于腺瘤,归属于上皮内瘤变范畴,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

同样,腺瘤不一定都表现为息肉样新生物,也有部分扁平状病变。

具备以下三项条件之一者即为进展性腺瘤,或称高危腺瘤。

①息肉或病变直径≥10mm; ②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样结构超过25%;③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

肠道息肉数目>100者称为肠道息肉病,包括FAP、Peutz-Jeghers综合征等。

2.IBD 特别是UC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或伴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

3.其他高危人群或高危因素除前述情况外,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①大便隐血阳性;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③本人有癌症史;④长期吸烟者或肥胖者,特别是年龄>50岁者;⑤符合下列6项之任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⑥有盆腔放疗史者。

关于结直肠癌发生途径,包括腺瘤,腺癌途径(含锯齿状途径)、从无到有途径和炎症-癌症途径。

结直肠癌治疗现状

结直肠癌治疗现状
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根据病情 02 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方式。
手术切除后需要做好护理和康复工作,促进患者 03 恢复。
化疗
01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可 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和晚期姑息治疗。
02 化疗药物有多种,包括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靶向治疗是利用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 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可用于结直肠
癌的辅助治疗和晚期姑息治疗。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有多种,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激活药物进 行治疗的方法,可用于结直肠癌的辅 助治疗和晚期姑息治疗。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 副作用,如高血压、心肌缺血等,需 注意监测和处理。
发病机制与风险因素
发病机制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 因素有关,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风险因素
高龄、男性、遗传因素、慢性炎症、肠道息肉、 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都是 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症状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 出现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 秘、便血、体重减轻等。
02 靶向治疗
针对结直肠癌的特定靶点,开发新型的靶向药物 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03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开展免疫治 疗临床试验,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 择。
降低治疗副作用
01
优化手术技巧
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 降低手术并发症和创伤,提高患 者术后生活质量。
02 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 作用,需注意监测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大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段,包括阑尾、盲肠、 结肠和直肠
一、疾病概论

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好发年龄为40岁—60岁。
一、疾病概论
大肠癌的分布,以直肠癌最多见,其次为乙 状结肠癌 大肠癌的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见 大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转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大肠癌的治疗


(三)放射疗法 (四)免疫治疗 可以提高病人抗肿瘤的能力,近年来发展 很快,诸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等,已逐渐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 可以配合化疗的进行。 (五)中药治疗 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 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有的中药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如白花 蛇舌草、半枝莲、山慈姑、龙葵等。用药时可辨证、辨病兼 顾,加入清热解毒、活血攻坚、滋阴养血、除痰散结、调补 脾胃等方面的药物。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 关:家族性腺瘤和息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直肠血吸虫肉牙肿。高脂,低纤维素 饮食诱发结肠,直肠癌的增多。
三、大肠癌的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 (一)手术治疗 1、结肠癌根治术 2、直肠癌根治术: (1)上段直肠癌 癌下缘距肛缘在11公分以上,作经腹直 肠、及部分乙状结肠切除,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术。也即前切 除术(Dixon氏术)。 (2)下段直肠癌 距肛缘8公分内触及的癌肿,宜作腹会阴 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氏术)。 (3)中段直肠癌 癌下缘距肛缘8公分以上,力争借助吻合 器作前切除术。


四、临床表现


(一)结肠癌
最早出现的是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 如排便次数的增加,腹泻、便秘,粪便带 脓血或粘液等,腹痛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癌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二)直肠癌
四、临床表现

1 右侧结肠癌
贫血
腹部肿块
全身中毒症状

左侧结肠癌
便秘、腹泻
肠梗阻 便血
四、临床表现

(二)直肠癌
八、护理措施

1、体位 病情稳定后改半坐卧位,以利呼吸和腹腔 引流 2、饮食 禁食输液,胃肠减压管保留至肛门排气或 结肠造口开放即可拔除 3、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出血情况 4、导尿管的护理 保留5-7日拔管前应夹闭导尿管 1-2日每四小时开放1次以训练定时排尿功能。 5、会阴部切口护理 多做一期缝合并置骶骨前负压 吸引关做术后负压抽吸。术后7日逐渐拔除。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直肠刺激征 如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大便带血或粘 液等。 直肠直诊是直肠癌的首选检查办法。
五、实验室检查

1 内镜检查—是确诊大肠癌最可靠最有效的
方法,如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等。
2 钡剂灌肠 3 癌胚抗原检查
七、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悲观----与患癌症有关。 2、疼痛----与癌肿刺激周围神经,手术创伤有关。 3、营养失调----与腹泻,食欲下降及癌肿慢性消耗 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与结肠造口,控制排便能力丧 失,害怕有臭味,外观与他人不同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结肠造口的自我护理知识 6、潜在并发症----术后尿潴留,出血,感染,造口 坏死,狭窄。
八、护理措施

6、结肠造口护理 (1)观察造口有无异常:结肠造口一般在术 后2-3日肠蠕动恢复后开放。 (2)保护腹部切口 :取左侧卧位,用塑料薄 膜将腹部切口与造口隔开。 (3)保护肠造口周围皮肤




八、护理措施

7、化疗及放疗的护理 (1)严格观察用药及放疗后的毒副作用。 (2)口干者可含冰水 。 (3)恶心呕吐:可少食多餐深呼吸,适当使用 止呕剂。 (4)疲倦,鼓励患者多卧床休息,避免过于劳 累。 (5)头发护理 (6)皮肤护理
八、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加强营养支持 3、肠道准备 目的是减少术中污染,防止术后切口 感染,有利于吻合口愈合。 (1)控制饮食:术前2-3日进流质。有肠梗阻者禁 食补液 (2)清洁肠道:术前2-3日予口服缓泻剂,术前1 日晚及手术日晨清洁灌肠。甘露醇 (3)药物:术前2-3日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药 物如新霉素,甲硝唑同时肌注维生素K。 (4)其他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