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邪湿症怎么治疗有效

合集下载

周仲瑛运用风药治疗疑难杂症陈四清

周仲瑛运用风药治疗疑难杂症陈四清

周仲瑛教授运用祛风药物治疗内伤杂病经验初探江苏省中医院(210029)陈四清风邪属于中医外感六淫之一,一般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驱,其他邪气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历代文献也多把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风邪被称为“六淫之首”,运用祛风药物是治疗各种外感病主要手段。

然而,风邪作为一种主要的致病因素,所致之病不唯外感而已,受机体禀赋、病邪强弱、治疗当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邪既可循经内传,亦可直中脏腑而形成内伤杂病。

全国著名中医药学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周仲瑛教授,擅长运用祛风药物治疗内伤杂病,常收奇效。

笔者有幸得侍诊左右多年,有所感悟,集成下文,以与同道共磋。

1.风邪致病不唯外感,内伤杂病亦每多风1.风邪为外感病的重要病因风为自然界正常气候之一,万物生长离不开“风”之生化,当机体虚弱,或风“太过”之时,则演变为一种致病因素,即“风邪”,正如《金匮要略》开篇中所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

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风邪致病每由肌表皮毛而侵袭人体,首先使腠理开泄失度,营卫失和,玄府开合失常,卫阳被扰,可出现恶风、发热、汗出等症;若风邪进一步侵袭经络,则可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利,可出现身痛、肢节酸痛等症;若风邪循经上扰巅顶,阻滞经气通畅,则可见头痛、颈项不舒等症;若风邪经由口鼻而入,郁于气道,肺气失宣,呼吸不利,出现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症。

若邪盛入里,肺失宣肃,可出现咳喘、胸闷等症。

风邪除可直接致外感病外,还是六淫病邪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每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

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故《素问·骨空论》中说:“风为百病之始”,《素问·风论》中云:“风者,百病之长也。

”《临证指南医案》中亦说:“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

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则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

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也。

中医祛湿中成药功效

中医祛湿中成药功效

中医祛湿中成药常见祛湿中成药与功效在中医理论中,湿邪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祛湿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其中以中成药最为简便有效。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祛湿中成药及其功效,包括六神丸、湿毒清胶囊、肠胃宁片和补中益气丸。

1.六神丸六神丸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等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对于心火旺盛、胃火上炎等情况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忌用六神丸,运动员慎用。

此外,六神丸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应严格按医嘱使用。

2.湿毒清胶囊湿毒清胶囊具有养血祛风、除湿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因湿毒所致的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

它还对由于环境因素如冷热刺激、过敏原等引起的皮肤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服用湿毒清胶囊时,需注意孕妇忌用,同时应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对于皮肤疾病的治疗,湿毒清胶囊宜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3.肠胃宁片肠胃宁片具有健脾益胃、除湿止泻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满等病症。

对于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水土不服等情况,肠胃宁片也有一定的疗效。

孕妇在使用肠胃宁片时需特别谨慎,哺乳期妇女慎用。

此外,肠胃宁片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应遵医嘱用药。

4.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祛湿等功效,适用于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它对于慢性疲劳综合症、免疫功能低下、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也有一定的疗效。

补中益气丸对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需慎用。

另外,在服用补中益气丸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总之,对于祛湿中成药的选择和使用,首先要明确病因和症状,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

在服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中毒。

同时,要注意与食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药效。

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风隔热的治疗方法

风隔热的治疗方法

风隔热的治疗方法
隔热风是一种中医术语,一般指由外邪(通常是风热)侵入体内引起的疾病。

治疗隔热风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热清热法:使用草药制剂清热解表,如银翘散、藿香正气水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风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热邪气。

2. 中药疏风法:使用具有祛风散寒的中草药,如羌活、薄荷等。

这些药物能够疏散体内的风邪,促进汗液排出,从而缓解隔热风症状。

3.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祛除寒湿风邪。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风门、合谷等。

4. 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穴位、推拿和拔罐等手法,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气血循环,帮助身体排出湿热和风邪。

除了上述方法,病情轻微时可以通过注意保暖、休息、多喝水、饮食清淡等方法来帮助身体恢复。

然而,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中医医生的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

祛风寒湿药

祛风寒湿药
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本品味辛性温,可散可 通,能祛风湿、舒筋急而止痛,可用于各种痹证。治热 痹,关节红肿热痛,可与防己、薏苡等同用;治风寒痹 阻,肢节疼痛,屈伸不利,腰膝冷痛者,单用煎汤,兑 热黄酒服,效更佳。
和中化湿:主治湿浊内阻的吐泻转筋。本品能 化浊和胃,止吐泻,常与木瓜、吴茱萸等配伍,如 蚕矢汤。 此外,本品能祛风活络止痒,可治风瘙疹遍身皆痒。 以本品水煎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10-25g。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寻骨风
性味:辛,苦,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及跌打损伤疼痛等。本品有 祛风通络止痛作用,浸酒或制成浸膏服。亦可与独活、 羌活、威灵仙等祛风湿药配用。此外,还可用于胃痛、 牙痛。
第十七页,共31页。
蕲蛇与乌梢蛇功用对比
不同点:
蕲蛇温燥而毒而药力较强,为治风湿顽痹的要药。 乌梢蛇性平无毒而药力较蕲蛇为缓。此外,白花蛇有 蕲蛇、金钱白花蛇两种。蕲蛇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 (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金钱白花蛇系眼镜 科银环蛇的幼蛇。金钱白花蛇功用蕲蛇相似而药力较 强,但用量稍轻。
解表。用于风寒湿痹 疼痛及外感风寒夹湿。
下半身风寒湿痹疼痛, 辛散解表力弱。
羌活:长于治疗
上半身风寒湿痹疼痛, 辛散解表力强。
故有“羌活善治
在上在表之游风,独
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 风”之说。
第三页,共31页。
威灵仙
性味:辛、咸、温 归经:归膀胱经 特点:性善走,通络止痛较强。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用法和量:煎服,10-15g经: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燥湿,止痛

祛风气的最简单方法

祛风气的最简单方法

祛风气的最简单方法
1,中药祛风。

如果患者已经因为风邪而出现了一些病症,那么就得服用中药才能彻底祛除体内的风邪,消除身上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风邪很少单独存在,而是会和湿,热,寒等邪相互结合。

所以,在使用中药祛除风邪时,患者就必须先确定自己属于风寒,挟湿,风热,血虚生风,热极生风还是阴虚生风,这样才能保证药到病除。

2,外敷祛风。

如果患者不嫌麻烦,那么就可以先制作一点具有祛风功效的药酒,然后再将药酒敷在身体疼痛的部位,这样就能达到外敷祛风的目的。

在制作药酒前,患者需要准备防风,红花,生地,当归和丹参这四种药材,然后再将药材放入高浓度的酒中浸泡三个月,这样才能制成具有祛风功效的药酒。

3,按摩祛风。

按摩也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祛风办法,患者在平时可以多按摩合谷,迎香,风池和列缺这四个穴位,这样就能提高身体的祛风能力,让患者体内的风邪无处可藏。

4,食疗祛风。

食疗祛风也是十分有效的,并且这种祛风办法还不存在任何副作用。

在患者确定体内有风邪之后,就可以在饮食中加入核桃,松子,栗子,桑椹和葡萄这类具有祛风功效的食物,这样就能逐渐祛除体内风邪了。

当然,如果患者平时时间比较充裕,那么就可以制作一些防风粥,麻子粥和三色汤这类具有祛风功效的汤羹,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祛风效果。

在了解了上边的四种快速祛风邪的办法之后,患者就可以根据体内风邪的程度选择适合的祛风办法,这样就能快速的驱赶走风邪了。

如果患者的风邪属于特别严重的情况,那么就可以同时使用这四种祛风办法,这样就能增强祛风效果,让患者身上的风邪症状更快的消失。

治疗寒湿的方剂

治疗寒湿的方剂

治疗寒湿的方剂治疗寒湿是中医学中常见的问题,这是指人体内寒邪与湿邪相结合,导致身体不适、疼痛和其他症状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病症,中医药学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寒湿的方剂。

这些方剂作用于身体内部,调整体质,从而减轻病症。

常见的治疗寒湿的方剂有以下几种:一、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为《医宗金鉴》中方剂,具有祛风除湿,暖阳化湿的功效。

方中以桂、附开窍散寒,地黄滋阴滋补肾气,熟地用来平补,生地则以增益为主。

同时,地黄还可以调节肝肾之间的关系,使肾气足以生发,阴血明朗,阴阳平衡。

二、四神丸四神丸又称四物汤加减,是补血调经的方剂。

四神丸的成药为人参、白芍、熟地、当归。

其中人参温补,白芍活血,熟地滋阴,当归补血。

这种方剂主要是补充人体血液和气血,促进身体内部的慢性疲劳和失调病根的消除,加速体质的恢复。

三、旋覆花颗粒旋覆花颗粒是中药治疗乙型肝炎和脂肪肝的常用方剂,它可以有效清除寒湿和湿热,达到抗炎和解毒的效果。

主要成分为旋覆花、丝瓜络和栀子。

旋覆花、栀子和丝瓜络都是清热利湿的药材。

用于治疗寒湿体质时,旋覆花颗粒可以缓解身体疼痛和酸痛的问题,并降低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的感染风险。

四、桂枝附龙骨牡蛎汤桂枝附龙骨牡蛎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寒湿的方剂,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养血安神的功效。

桂枝散寒,附子发汗以达到温暖身体的目的,龙骨安神镇定,牡蛎补肝肾壮骨。

这种汤方可以减轻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问题,缓解身体上下安下带走的不适。

总之,治疗寒湿的方剂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中药,这些方剂可以减轻身体的不适和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并调整身体质量,消除寒湿问题。

然而,在使用这些方剂之前,应该先去看医生,了解个人身体特点后再开方使用,以确保药剂的安全性和针对性。

伤寒论中祛湿的方子

伤寒论中祛湿的方子

在《伤寒论》中,针对不同部位的湿气,提出了相应的去湿方剂。

以下是部分去湿的方子:
1.湿在皮肤:麻黄加术汤,用于治疗皮肤病症。

2.湿兼表证:桂枝附子汤,对应症状为舌苔白厚身沉。

3.湿在肌肉:麻杏薏甘汤,用于治疗皮肤干燥及关节病。

4.湿在关节:甘草附子汤,用于治疗关节病痛。

5.湿在血脉:防己黄芪汤,用于治疗肥胖症。

6.湿在中焦:白术附子汤(大便坚)和桂枝附子加术去桂汤(大便溏)。

7.湿在肺:小青龙汤,对应症状为肺寒。

8.湿在脾:白术茯苓厚朴汤,对应症状为中满。

9.湿在胃:理中丸,对应症状为泄泻。

10.湿在肾:五芩散,对应症状为淋漓。

此外,《伤寒杂病论》中也提到了一些去湿的方子,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等。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风邪的致病特点是

风邪的致病特点是

风邪的致病特点是
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有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主动、为百病之长。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作为大自然中的一种邪气,属于阳邪,其性清扬升散,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当感受外感风邪时,会出现鼻塞流涕、停药目眩等上部不适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善行而数变,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所以患者在感受风邪后,所患疾病及症状通常具有发病急骤变幻无常的特点,例如风疹和行痹患者会存在痒感或痛感游走不定的现象。

3.风性主动:风主动,是指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致病可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出现头目眩晕、眠动、抽搐等。

4.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夹带他邪,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

二是指风邪致病极为广泛,四季均有,无孔不入,致病最多、变化最快,可导致多种病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邪湿症怎么治疗有效
风邪湿症主要是指身体受到一些风邪或者湿气的影响,而引发的一些不良的疾病症状,同时还会经常表现出感冒咳嗽,虚汗等问题,所以应该注重科学的调理,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

★ 1、体内风邪重的话,您要分清是“外风”还是“内风”,外风指感受外界风邪而致,主要与表现为恶风,微热,汗出,鼻涕,咳嗽等,内风比较复杂,主要和人体的的肝脏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为肢体抽搐,眩晕,震颤,手足麻木,皮肤瘙痒等。

不管是“外风”还是“内风”,做艾灸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去除“外风”,一般效果显著,但是对于“内风”,在做艾灸的同时,还要调补脾胃,滋养肝脏!
★ 2、对付体内湿邪,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冬瓜、扁豆、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

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

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

★ 3、薏仁不仅含有高蛋白,而且还富含B族维生素、钙、铁、膳食纤维等,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

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湿、增强肾功能。

另外,冬瓜和西瓜也属于性寒味甘,清热生津的食物,湿热天气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