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兴北校三年级语文杨春旭《争吵》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能存在语言组织不力、逻辑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逻辑的表达。
3.学生对于争吵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争吵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阅读理解:
-家长协助学生选取一篇关于人际交往的文章进行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简要概括,并分析文章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理解能力。
3.口头表达:
-与家长或朋友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讨论争吵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家长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序、有逻辑的表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课堂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争吵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所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争吵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2.情感升华:强调尊重、关爱他人,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生活中的争吵场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不要丢字、添字。
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c、指读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
2023年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优秀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
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
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3、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3、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课时:1、小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说说写写你自己的故事。
二、说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
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年级语文教案 争吵

三年级语文教案争吵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帮助和尊重。
2. 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 提高学生朗读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学会与人相处的原则。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学会换位思考。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课文插图3. 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插图的观察和感受。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三、理解故事内容(10分钟)1. 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们是如何处理的。
2.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2. 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评价学生在朗读和分享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六、课堂活动: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 各组表演完毕,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话题,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八、拓展活动:小组辩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与故事相关的话题,进行辩论。
2. 各组发表观点,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九、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年级语文《争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争吵》表达的主题和思想;(2)能够熟读课文并正确朗读;(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并能正确运用;(4)能够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争吵经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充分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4)通过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争吵的不良后果,培养他们认识到和平与友善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思想;(2)熟读课文并正确朗读;(3)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并能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争吵的态度;(2)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1)教学多媒体(2)小黑板/白板(3)PPT课件(4)学生练习册2.教学内容(1)《争吵》课文(2)与争吵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争吵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你们有过争吵吗?争吵的后果是什么?(2)老师出示《争吵》课文的标题,让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
2.预习导学(10分钟)(1)展示PPT或板书生词:“眨眼”、“哄笑”、“争吵”、“解决”。
(2)让学生猜测这些生词的意思,并与同桌讨论。
3.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阅读课文,小组内互相讨论理解。
(2)问题引导:让学生回答文中主要人物争吵的原因、给人物起个形象的名字,并找出他们用到的生词。
4.分析思考(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会吵架?吵架有好处吗?”(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5.合作学习(15分钟)(1)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分组创编争吵的小故事。
(2)呈现小故事后,让其他组的学生用“解决”一词总结小故事的结局。
三年级语文教案 争吵

三年级语文教案争吵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懂得友谊的重要性,珍惜友谊。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会换位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
2.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珍惜友谊。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友谊主题的表达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八、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家庭阅读:阅读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3. 家庭作文:以“我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描述朋友的特点和相处的趣事。
2023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争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简)一、谈话导入,交流入题。
1.谈话揭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与别人争吵过吗?2.由争吵指向课文内容:文中的“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呢?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问题引领:“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2.学生读课文,进行初读检查后再次思考上面的问题。
三、想象情景,体会内心。
1.争吵时“我”和克莱谛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自读画出相关的词和句。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体会克莱谛和“我”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3.“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错了?从文中的词和句上体会“我”心里的变化;4.父亲话的深刻含义;四、总结全课。
1.补充“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教育学生要有大度的胸怀,要知道友谊的来之不易。
2.总结课文,结束全课。
课文《争吵》的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介:这首童话诗以字典公公的家庭为背景,讲了一些标点符号只想当这个家庭的主人、主角,为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而争吵不休。
讽刺了那些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而看不到他人的长处、优点的行为;教育人们要团结协作,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要贬低他人的价值。
本文作者金逸铭,选作课文时删去了“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一句。
第七单元的课文《陶罐与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就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看,与这篇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可做为补充教材配合使用。
《争吵》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

《争吵》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来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宽容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友谊的可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聊同学们之间是否有过争吵的经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争吵对友谊的影响,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记忆生字的方法。
3.教师讲解难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1.学生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争吵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可贵。
2.分析“争吵后双方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宽容与理解。
(三)朗读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人物心情。
(四)积累好词好句1.学生分享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教师讲解好词好句的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1.学生谈谈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家长监督下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好词好句。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你抓住了故事的主要情节。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争吵带来的影响?”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教师展示生字词,问道:“这个字大家认识吗?谁来说说它的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很好,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它描述了什么情景?”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友谊的可贵:教师引导:“请大家仔细体会,当两个小朋友争吵之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分享感受后,教师说:“是的,争吵让他们的友谊受到了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个一评价材料: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十五课第二课时《争吵》学校:宁兴北校姓名:杨春旭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编号:《争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争吵》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5课教材分析:《争吵》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情。
故事重点讲了“我”在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从而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理解,彼此宽容。
要理解这其中的道理及其传达出的人生观的教育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所在。
此外,文章是对话较多,语言也叫朴实、准确且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内容。
因此要抓住文章的着一语言特点让学生在多读中领回其中的意蕴,学习文章语言,最终将起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
此外,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上也会较容易。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
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得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得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境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法:情境创设法,扶放相结法学法:用读书法,,读议结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推荐书本,激趣导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只要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为突出我就把这本书送给谁?你们有信心得到吗?(学生:有)出示《爱的教育》简介:《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写的。
全书大部分以一个名叫安利柯的三年级小男孩的日记为内容共写了100个故事,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
出版10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里面的内容并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
读者遍布世界是本非常有价值的好书。
今天,我们学习的《争吵》一课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我利用送礼物《爱的教育》这本书直观手段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阅读期待。
】二、回顾课文,情景再现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板书“我”、克莱谛师:还记得课文中讲了他俩的一件什么事吗?(个别学生说教师给予肯定鼓励)1、出示课件:课文按()的顺序讲了()和()因为()而发生争吵,最后()的一件事。
(学生:齐读)2、能把他们争吵时的情形演一演吗?(学生表演课文1---4段)师:你们都是最棒的演员。
我想采访一下,做为文中的“我”你的心情怎样?(生气)做为克莱谛的你呢?(我也很生气)我看见你气的脸都红了。
用一个词就是(愤怒)板书:生气愤怒师:做为旁观者的你们觉得“我”生气仅仅是因为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吗?(不是)(生:因为克莱谛得了奖,我十分嫉妒他?)师:你走入了“我”的内心真了不起。
你们怎么理解嫉妒?(生:羡慕、眼红)师:对呀,羡慕到眼睛都红的程度,心里不舒服了,就变成了嫉妒。
文中那句话最能体现“我”的这种嫉妒心理?3、出示句子: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师:谁能带着嫉妒的语气读出“我”此时的心情?(个别学生读)那可不是一般的嫉妒,是打翻醋坛子的嫉妒谁再读?(个别生读、齐读)【设计意图:了解课文中争吵的原因为下文做好铺垫】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同学们,因为“我”的嫉妒心理,发生了争吵,两个人的内心都不平静,他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8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我心情的句子来,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一)体会“我”的心理:交流:1、出示句子: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个别生读)师: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有点后悔)你呢读好这几吗?(个别读)课文中后悔的句子不止这句呢?2、出示句子: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师:对呀,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我们还可以像以前一样……生:我们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一起读书,一起做作业。
生:我们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生:我们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一起劳动,一起玩耍。
师:和小伙伴在一起真好,拥有伙伴的友谊真好!我却跟他吵架我真是后悔。
让我们带着这种后悔的心情,再齐读这个句子。
(齐读)师:我后悔了,承认自己的错误了吗?我是怎么想的?3、出示句子:①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②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很爱面子的人,想认错又怕丢脸。
)这会安利柯的心里就好像有两个小人儿在争论不休,谁能猜猜他们是怎么争的?生:一个小人儿说:“安利柯,本来就是你不对,你不该嫉妒人家。
克莱谛是个好人,你应该珍惜这个好朋友,快去道歉吧。
”另一个小人说:“去道歉?多丢脸呀!安利柯别去”生:一个小人儿说:“安利柯,还记得父亲的话吗?应该知错认错呀。
”另一个小人说:“知错容易认错难,安利柯,还是别去了。
”生:一个小人儿说:“安利柯,你再不去道歉将会永远失去一个好朋友。
”另一个小人说:“道理谁都会说,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不好说,安利柯,还是别去了”……师:哎,真是左右为难呀,想想应该怎么读,大家自由读,体会一下安利柯矛盾的心情。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二)体会克莱谛的表现:师:安利柯的心里又后悔又矛盾,十分不平静;克莱谛的心情又怎样呢?1、出示句子: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师:这句中有一组关联词不是……而是……说明什么?(生:克莱谛已经不再生气了,但却非常伤心。
)师:克莱谛你伤心什么?(生:伤心不该和安利柯吵架,担心失去好朋友。
)师:所以你告诉安利柯,放学后你在外面等他,安利柯又是怎么回答的呢?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指名分角色读,联系下文回答2、出示句子:①他又说:“我在外面等着你!”②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师: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生1:克莱谛非常珍惜同学友情,他等安利柯是想跟他和好。
生2:我以为克莱谛要跟我打架,等着他打我时好防御。
)师:是呀,就是因为我的一句“我在外面等你”使克莱谛整堂课一个子也没有听进去,这一节课过得可漫长啊!简直是度日如年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表达了这种意思,你发现了吗?(生:挨)3、出示句子:终于挨到放学是什么意思,你能找意思相近的词代替一下吗?生:终于等到放学生:终于盼到放学……师:为什么不用“等”“盼”却偏用“挨”,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挨”指好不容易等到、盼到。
生:安利柯不知道怎么办,心里很矛盾,觉得时间很难熬,所以用“挨”。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句子读出我的难挨。
师:放学后,他俩见面了结局会是怎样的呢?(生:和好)师:让我们分角色读课文9----13段(三)体会父亲话的含义师:两个好朋友重归于好,这本是件好事,可是父亲却不满意,让我们齐读父亲的话。
1、出示句子: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双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齐读)师: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父亲说的是安利柯应该向克莱谛道歉生:父亲接的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安利柯不应该向他举起戒尺师:父亲为什么说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生:安莱帝能原谅我的错误,气量大,所以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生:克莱帝更高尚的是自己没有错,却能主动向朋友提出和好,很不容易,师:是啊,是朋友的话,就不应该举起戒尺,永远不要用戒尺去伤害朋友,更何况是这样一位高尚的朋友呢,爸爸把戒尺折断了,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爸爸说的话(齐读)【设计意图: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默读能力,渗透边读边想,读议结合的读书方法。
让学生的阅读实践代替了老师的分析,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读书的好处与乐趣,并充分发挥了每一个人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同学们,课文学完了,故事里的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也明白了朋友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珍惜朋友,相互谅解彼此宽容珍爱友谊。
是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
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写朋友的小诗。
出示《朋友》配乐朗读课后营养餐:1、自读《爱的教育》2、写写自己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用上今天学的心理活动描写)【设计意图:自读是课外阅读的拓展;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是联系和沟通内外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桥梁。
】板书设计:嫉妒“我”争吵克莱谛生气宽容愤怒后悔悲哀矛盾和好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