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四次作业(1)

合集下载

法学概论四次作业(3)

法学概论四次作业(3)

作业三
1.甲交与乙5元钱的行为属于赠与行为。

因为甲在此之前不仅没有明确表示请乙替他
摸奖,并说了不用还此钱,显然甲的意思是赠与乙5元钱。

该5元钱自交付时所有权转让,乙实际上是用自己的钱在摸奖。

本题中乙虽只有12岁,但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题中乙完全能够理解摸奖行为的意义,并能预见到行为的后果是可能中奖,而且摸奖对摸奖主体并无限制,乙具备摸奖的主体资格,其与奖票出售人之间的合同行为成立、合法、有效。

2.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呢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

没有第一顺寻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乙已经解除婚姻关系,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的都丁应当继承被继承人甲的全部遗产。

3.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的分立、合并,它的权力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
担”某酒楼并入饮食公司,系企业法人的合并。

合并后,原企业法人的债务应由合并后的企业反人承担。

因此饮食公司应当负责还请某酒楼所欠水泥厂的货款。

法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全面答案 (1)

法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全面答案 (1)

《法学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作业1五、简答题1、简单叙述法的定义与特征(P1-2)答:(1)定义、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具有普遍效力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体系。

(2)特征、国家专门机关制定;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具有普遍性;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简单叙述我国法的形式渊源(P6)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3、简单叙述宣告失踪的条件和法律后果(P43-44)(1)条件、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经过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失踪(2)法律后果、财产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者朋友代管。

失踪人所欠的税款和债务和应当负责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被宣告失踪人重新出现或者确切知道他的下落,经过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消对他的失踪宣告。

失踪宣告被撤消后,代管人应当向失踪人交还代管的财产,并且向失踪人保管财产代管的情况。

5、简单叙述合同的一般条款(P85)分析(1)该音响合同的效力如何?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因为作为中学生余某属于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生效与否,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2);针对这种措施,并结合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李某和余某的父亲能够采取哪种措施?作为余某的父亲可以拒绝承认,或者是在一个月内不追认,该合同也同时视为拒绝。

当然,作为李某也也可在追认前进行撤消。

《合同法》第四十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作业2参考答案四、名词解释1、实用新型P101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适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法学概论作业与答案

法学概论作业与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 自侦制度是指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案件并立案侦查的制度。

(错)2. 程序法即为诉讼法。

(错)3. 法律的强制性即法律是一种纯粹的国家暴力。

(错)4.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基本法律。

(错)5.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特点。

(对)6.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律议案必须由与会代表的2/3以上多数同意方可通过。

(错)7. 法的价值是法的创制和法的适用的必需。

(对)8. 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错)9. 严格意义上说,宪法不是一个法律部门。

( 对 )10. 任何自然人都可能是法律责任的主体。

(错)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 我国权力机关立法的基本程序包括:( ABCD )2. 法律事实包括:( AC )3. 法与道德的差异包括:( ABCDE )4. 具体的法律创制包括法律的:( ABCDE )5.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BCD )6. 我国的刑罚包括:( ABCD )7. 行政责任主要体现为( ABCD )8. 以下属于司法权特征的有:(BCD )9. 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形式有:( ABD )10. 以下属于行政法的是:( ABC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 当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相冲突时,应该服从于实体正义。

(错)2.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基本法律。

(错)3. 自侦制度是指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案件并立案侦查的制度。

(错)4. 对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可以不公开宣判。

(错)5. 法系即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错)6.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7. 实体法和程序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和依存,不可偏废。

(对)8. 法律上的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对)9. 民事责任的功能仅在于救济当事人的权利、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

法学概论作业答案

法学概论作业答案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1)(第一章至二章)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法:就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创新的、反映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和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调整人们行为形成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

3.政体:就是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或集团为了行使国家权力,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式而确立的旨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

4.公民:通常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或自然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44分)1.在法产生的初级阶段,(习惯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

2.制定法又称(成文法),是现代国家主要的法的渊源,即指由特定的享有法律创制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3.基本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如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

4.目前我国已有两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5.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调整办法)。

6.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生效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7.(国家)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第一标志。

8.按照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11.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

12.(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13.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违法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

法学概论四次作业(2)

法学概论四次作业(2)

1.被告人李某,男,司机。

李某驾驶解放牌卡车为其岳父拉木材,因手续不符合规定,被害人贾某不让李某将木材拉出门。

李某强行开车,企图将木材拉走。

贾某前来制止,李某一意孤行,仍继续开车出大门,将车前面的贾某推挤到墙根处,贾某顺势爬上汽车保险杆,令其停车。

被告人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行驶,中途两次点刹车,将贾摔下。

被告人见贾被摔后,不仅不停车,反而驾车离开现场。

贾某被摔成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请问:对李某的犯罪行为在犯罪主观上如何认定为什么?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犯罪故意具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表现形式。

其中,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其行为人并不是希望、同时也没有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在认识到有可能发生该结果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既定目的,仍然决意实施自己的行为,对发生的危害结果听之任之。

在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大致存在着三种情形:其一,行为人追求某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发生。

例如,卢某与本村李某两家长期素有矛盾,卢某一直伺机报复。

2003年9月,卢某将买来的“毒鼠强”注入酸奶中,欲寻找机会毒死李某的女儿。

这时,卢某受邀到朋友孙某家喝酒。

孙某6岁的儿子乘机偷喝卢某篮子内的酸奶,结果当场中毒死亡。

其二,行为人追求一个并非犯罪的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如某猎户在打猎时,发现要射击的猎物旁边有人影晃动,但他怕猎物逃走,于是开枪射击,结果击中了猎物旁边的人。

其三,在突发性犯罪中,行为人不计后果,放任某种严重后果的发生。

例如,在打架斗殴或械斗中,一方用利器将另一方砍伤的情形。

本案中,被告人的主观特征是间接故意。

被告人明知其通过加速行车并点刹车的方式将贾某摔下,可能造成贾某的脑部损伤而死亡,但为了摆脱贾某而开车出大门,对可能造成贾某死亡这一结果予以放任。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一至四题目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一至四题目

作业一包括:第一编法学基础理论、第二编宪法。

一、名词解释法律、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创制、法的适用、法律制裁、法律解释、违法构成、法律渊源、法律关系、法律汇编、法典编纂、权利、义务二、简答题1、法的本质、特征、作用及分类。

2、法律解释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哪些种类。

3、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4、试述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的分类。

5、试述我国法律部分的划分标准和分类。

6、试述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

7、法律关系的要素有哪些。

8、宪法的特征。

9、试述建国后我国宪法的发展阶段。

10、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1、试述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及职权。

12、试述我国的国体政体是什么。

三、论述题1、试比较两大法系的特点。

2、试述法与道德间的关系。

3、试举例说明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发展的条件。

4、试述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及其内涵。

四、案例1、因邻里矛盾,李某于一日在众人面前辱骂了张某,请你分析该违法构成。

2、齐某与陈某均系B中学1990届初中毕业生,陈某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升学考试资格。

齐某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在统考中成绩为441分,超过了委培录取的分数线。

后来A商校发出了录取齐某为该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陈某从B中学领取了该通知书后即以齐某的名义入A商校就读。

目前,陈某在其工作单位某银行支行人事档案中的姓名为“齐某”,工资单位仍为“齐某”,“陈某”为其户籍中使用的姓名。

齐某经过复读,后就读于某劳动技校,自1998年7月,有相当一段时间下岗待业。

后齐某知道事实后,以其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起诉到法院。

要求B学校和陈某赔偿损失。

请问:齐某的请求是否合理,为什么?《法学概论》平时作业二作业二包括:第四编民事法学、第六编婚姻法和继承法。

一、名词解释民法、民事法律行为、法人、代理、物权、按份共有、债权、诉讼时效、遗嘱继承、转继承、代位继承二、简答题1、试述民法的调整对象及基本原则。

法学概论作业(1)

法学概论作业(1)

法学概论作业(1)法学概论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40分)1、人类社会最早产生法律的历史时期是(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法的最初形式是( )。

A.习惯B.长老决定C.道德D.习惯法3、在法的分类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C.法的效力不同D.法的适用范围不同4、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A人B物C 精神产品D 行为后果5、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专门案件的活动,称为()A立法B守法C 司法D 法律监督6、构成法律责任的核心要素是()。

A责任主体B违法或违约行为C 主观过错D损害结果7、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国务院各部委D、地方人民政府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A、政治权利和自由B、教育和社会经济权利C、劳动权和受教育权D、生活保障权和人身权10、.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最高人民法院1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单一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C 民族区域自治D 社会主义公有制12、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必须年满()。

A.16周岁B.15周岁C.20周岁D.18周岁13、以下那部宪法指导思想存在着严重错误()A.1954年宪法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14、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有()组成。

A.3章101条B.3章138条C.4章76条D.4章138条15、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依据是()A 修改的程序不同B 制定的主体不同C 有无法典形式不同D 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1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2024年电大法学概论形考1-4答案参考大全

2024年电大法学概论形考1-4答案参考大全

法学概论 形考作业一开始时间ﻩ04月22日星期三10:20状态完成完成于ﻩ04月22日星期三10:29耗时ﻩ8 分钟40 秒成绩ﻩ33.00/满分100.00题目1不正确取得3.00分中的0.00分标识题目题干A B姐弟从小跟爷爷一起生活。

A B爷爷在某公证处立遗嘱并在遗嘱之中指定其房产由AB继承,两年以后遗嘱人死亡。

()A B的爸爸以为该房产应当由他继承,故祈求司法局撤消该遗嘱公证。

司法局以为某公证处在公证中不符合法定程序,做出了撤消这份公证书的《行政决定书》。

A B 以司法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的诉讼为( )。

选择一项:A. 行政复议B.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C. 民事诉讼D. 行政诉讼反馈正确答案是:行政诉讼题目2不正确取得3.00分中的0.00分标识题目题干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包括( )。

选择一项:A. 行政相对人B. 公安局C. 国家行政机关D. 人民法院反馈正确答案是:人民法院题目3正确取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识题目题干我国《宪法》要求,年满18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不过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该要求为( )规范。

选择一项:A. 严禁性规范B. 授权性规范C. 义务性规范D. 既有授权性规范,也有严禁性规范反馈正确答案是:既有授权性规范,也有严禁性规范题目4不正确取得3.00分中的0.00分标识题目题干下列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我国婚姻法要求的父母儿女关系包括()关系。

选择一项:A. 继儿女与继父或继母B.养儿女与养父母C. 婚生儿女与生父母D. 非婚生儿女与生父母反馈正确答案是:继儿女与继父或继母题目5正确取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识题目题干按照我国《刑法》要求,犯虐待罪的,告诉的才处理。

这一规范是属于( )。

选择一项:A.委托性规范B.强行性规范C. 任意性规范D. 准用性规范反馈正确答案是:任意性规范题目6正确取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识题目题干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概论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40分)
1、人类社会最早产生法律的历史时期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法的最初形式是( )。

A.习惯B.长老决定
C.道德D.习惯法
3、在法的分类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
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C.法的效力不同D.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4、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
A 人B物
C 精神产品
D 行为后果
5、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专门案件的活动,称为()
A立法B守法
C 司法
D 法律监督
6、构成法律责任的核心要素是()。

A责任主体B违法或违约行为
C 主观过错D损害结果
7、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地方人民政府
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教育和社会经济权利
C、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D、生活保障权和人身权
10、.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D.最高人民法院
1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 单一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民族区域自治
D 社会主义公有制
12、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必须年满()。

A.16周岁 B.15周岁
C.20周岁 D.18周岁
13、以下那部宪法指导思想存在着严重错误()
A.1954年宪法B.1954年宪法
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4、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有()组成。

A.3章101条B.3章138条
C.4章76条D.4章138条
15、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依据是()
A 修改的程序不同
B 制定的主体不同
C 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 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
1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D.多党合作制
17、在我国82年宪法中,未规定限制连续任职的是()。

A.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国务院总理D.中央军委主席
18、依照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中共中央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 国务院
19、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对外代表国家的是()。

A全国人大 b 国务院
C 国家主席D全国人大常委会
20、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 国务院
C国家主席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 格老秀斯
B 霍布斯
C 洛克
D 孟德斯鸠
E卢梭
2、.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哲理法学派宣传的主要是()
A 人权
B 自由
C 平等
D 宪政
E 法治
3、英国的分析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狄骥
B 边沁
C 奥斯丁
D 庞德
E卢梭
4、法律规则构成的新三要素说包括( )
A.责任主体
B.前提条件
C 权利义务
D 行为模式
E.法律后果
5、.法的要素是构成法的基本要素,教材赞同的三要素说是()
A. 法律概念
B. 法律特征
C. 法律规则
D. 法律适用
E. 法律原则
6、法的效力的内容包括()
A 法的对象效力B法的时间效力
C 法的溯及力D法的空间效力。

E 法的适用力
7、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A法的主体、B法的客体
C 法的对象D法的内容
E 法的渊源
8、下列属于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是()
A 法律移植
B 法律继承
C 法律汇编
D 法典编纂
E 法治创新
9、法律发展的重要途径包括()
A 法律移植
B 法律继承
C 法律汇编
D 法典编纂
E 法治创新
10、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是()
A 正确
B 及时
C 合法
D 司法独立
E 法律监督
11、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人民主权原则B分权原则、
C人权原则D法治原则
E 民主集中制原则
12、下列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的是()
A 选举权
B 言论自由权
C 集会结社权
D 控告申诉权
E 通讯自由权
13、对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 、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C、它是国家机关的一部分
D、现阶段称为爱国统一战线
E、它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4、宪法规定每届任期5年,但是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是()
A 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 国务院总理
D 国家军委主席
E 最高法院院长
15、世界各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的类型有()。

A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B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C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监督 D 特设专门机关的监督16、下列权利中不属于公民政治权利的是( )。

A.选举权B.游行示威权
C.申诉控告权D.通讯自由权
E 宗教信仰自由
17、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 )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C.股份合作制D.私营经济
E 混合所有制经济
18、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A 公民的财产权
B 公民的劳动权
C劳动者的休息权D公民受教育权
E 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
19、按照我国宪法,下列既是权利有又具有义务性质的是()
A选举权 B 劳动权
C休息权D受教育权
E 服兵役
20、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的权力是()
A 立法权
B 司法终审权
C 外交权
D 国防权
E 独立的行政管理权
21、关于行政区划,下列由国务院批准的是()
A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变更和撤消
B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
C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D 县、市行政区域的设置和变更
E 乡、镇的设置和区域划分
22、关于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符合宪法规定的说法是()
A 军委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B 军委主席每届任期5年,可以连选连任,但是最多两届
C 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D 中央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E 党的中央军委与国家中央军委是一个机构
23、关于国家主席,符合宪法规定的说法是()
A 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B 每届任期5年,可以连选连任,但是最多两届
C 必须年满50周岁
D 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E、它是一个国家机关
24、关于全国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届任期五年
B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向全国人民负责
D与人民政协共同行使国家权力
E、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
25、关于国务院,符合宪法规定的说法是()
A、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B 、国务院实行集体负责制
C、国务院总理每届任期5年,可以连选连任,但是最多两届
D 国务院总理必须年满50周岁
E、全国人大有权罢免国务院组成人员
26、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委员长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E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7、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 )。

A.乡人大代表B.县人大代表
C.省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
E、地级市的人民代表
28、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不得担任的职务是()
A、人民法院院长B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行政机关的负责人D人民政协的领导
E、各级社会团体的领导
29、按照宪法,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A自治区B自治州
C自治县 D 自治旗
E 民族乡
30、在我国,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是()
A、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D 国务院
E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