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

合集下载

《落日》教案(通用4篇)

《落日》教案(通用4篇)

《落日》教案(通用4篇)《落日》教案(通用4篇)《落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复习消息的文体常识,辨别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教学设想1、因为是自读课文,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成对文章的了解2、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看法。

阅读准备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1、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在著名的《大公报》社做记者。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须架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

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后被列为大学新联系典范教材。

2、《落日》,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定于1945年9月2日上午九时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

为什么将这一举世瞩目的仪式放在军舰上?原来事出有因,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后,宣布由麦克阿瑟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仪式,并作为同盟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海军的强烈不满,因此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建议,如果投降仪式式由陆军将领主持,那么仪式式应在一舰海军军舰上举行,以表彰海军在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为了保证总统同意这一建议,他特别选择以杜鲁门家乡命名,并由他女儿马格丽特主持下水典礼“密苏里”号作为候选军舰。

3、勃兰特(1913-1992),德国政治家,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1967-1974年在任联帮德国总理。

二战期间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

获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

照片左上角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安妮小组。

二、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

2、整理文章结构、内容3、复习消息文体的常识,区别消息和通讯的不同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二、导入课文悠悠五十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博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同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近代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

《落日》说课稿

《落日》说课稿

《落日》说课稿《落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由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落日》的内容和意义。

一、引言概述《落日》是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本文将从夕阳的美丽、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人生的意义和诗歌的表达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夕阳的美丽1.1 夕阳的色彩:诗中描绘了夕阳的红、橙、黄等暖色调,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1.2 夕阳的光辉:夕阳的余辉照亮了大地,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受。

1.3 夕阳的景象:夕阳西下的景象壮丽而美丽,给人以宏大和壮观的感觉。

三、时光的流逝2.1 诗中的时间感:诗人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的场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性。

2.2 时光的无情:夕阳西下象征了一天的结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3 对时间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夕阳的美丽和时光的流逝,引发了对时间的思考和珍惜当下的意识。

四、生命的短暂3.1 生命的脆弱:夕阳西下的景象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3.2 生命的意义:诗人通过描绘夕阳的美丽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3.3 生命的感悟:夕阳西下的景象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感恩拥有的每一天。

五、诗歌的表达4.1 诗歌的艺术性:《落日》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夕阳的美丽和时光的流逝表达得淋漓尽致。

4.2 诗歌的感染力:诗人通过描绘夕阳的美丽和时光的流逝,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4.3 诗歌的意义:《落日》这首诗歌通过夕阳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传递了珍惜当下的主题。

六、结语通过对《落日》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悟。

夕阳西下的景象提醒我们珍惜每一天,感恩拥有的一切。

同时,诗歌作为一种表达形式,通过描绘夕阳的美丽和时光的流逝,传递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珍视。

让我们共同珍惜每一个黄昏,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落日》ppt课件

《落日》ppt课件
的语言表达,包括用词、句式和修辞手 法等。
结构美
理解文章的布局和结构,包括段落、层次和过渡 等。
意境美
感受文章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理解其情感和思 想内涵。
感悟与思考
1 2
主题思考
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探讨其对社会和人生的 启示。
人生感悟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 情感和思想。
03
促进二战历史研究
该课件提供了大量关于二战末期日本投降的历史资料,为学者和研究者
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促进了二战历史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当代评价
内容详实
该课件内容详实,包含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充分展示 了二战末期日本投降的历史场景,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制作精良
该课件制作精良,采用了高质量的图片和动画效果,使得历史事件 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观众理解,受到了广泛赞誉。
《落日》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落日》的创作背景 • 《落日》的主题内容 • 《落日》的艺术特色 • 《落日》的影响与评价 • 《落日》的阅读与欣赏
01
《落日》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与地点
创作时间:1945年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
创作灵感来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 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
教育意义
该课件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通过展示真实的历史事件,能够增强观 众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05
《落日》的阅读与欣赏
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
通过快速浏览全文,了解 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细读
对文章进行逐句、逐段的 深入阅读,理解作者的用 词、句式和表达方式。

《落日》教案8篇

《落日》教案8篇

《落日》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落日》教案8篇认真准备好教案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落日》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落日》ppt课件

《落日》ppt课件

日本侵华年表


Leabharlann 1871年 日本要求仿效西方列强,与中国签 订不平等条约,被中国拒绝。 1874年 日本以琉球船民在台湾遇害为借口, 出兵台湾。签订《北京条约》。 1875年 日本占领琉球。 1880年 日本向中国提出琉球“分岛改约方 案”。 1885年 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



《落日》



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燕 京大学高才生。1945年9月2日,在“密 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 字仪式中,朱启平他亲眼目睹中、英、法 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 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朱启平是其中的 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 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 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


1894—1895年 甲午战争。中日签订《马 关条约》。 1896年 中日签订《通商行船条约》、《通 商口岸日本租界条约》。 1900—1901年 日本参加八国联军。《辛 丑条约》签订。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中日会议东 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占青 岛。
思考:
1、通讯以“落日”为题,潜藏着 哪些含义和情愫? 2、《落日》有一组小标题,主标 题和小标题各有什么特点?小标题 有什么作用?

虽然签字投降发生在上午,但这里 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 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 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以 太阳旗为其标志,插遍了东南亚国家的 土地,今天,它终于“坠落”,向世界 人民投降。 情愫:辛酸,快慰;又含对侵略者 嘲讽之意。



1915年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19年 巴黎和约,“五四运动”爆发。 1928年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 1931年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 1937年 全面抗战爆发。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 日军袭击珍珠港,对美英开战,太 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 抗战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落日》说课稿

《落日》说课稿

《落日》说课稿落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它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落日西下的壮美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主题、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艺术价值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1.1 诗人简介《落日》是中国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以豪放奔放的诗风和超凡脱俗的才情而闻名于世。

1.2 诗歌创作背景《落日》是李白在他的浪漫主义创作阶段所写的一首诗歌,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李白流亡期间的一段经历。

在流亡途中,他目睹了壮美的落日景象,深受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二、主题2.1 自然之美《落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落日西下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2.2 浪漫主义情怀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情感和浪漫主义的思想。

《落日》正是以浪漫主义的情怀来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狂热追求。

2.3 人生哲理《落日》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呼唤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三、表现手法3.1 比喻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将夕阳比作铜镜、火球等来描绘其辉煌壮丽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形象感。

3.2 象征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将夕阳比作霞光、红霞等,象征着美好、温暖和希望,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3.3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夕阳的辉煌和人生的短暂,以及夕阳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展现了深刻的对比效果,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思考性。

四、意境4.1 壮丽景象《落日》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营造出一幅壮丽辉煌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之中,感受到夕阳的美丽和壮观。

4.2 忧伤情怀诗中透露出诗人的忧伤情怀,夕阳西下的景象让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4.3 情感共鸣《落日》通过诗人对夕阳的赞美和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朱启平《落日》阅读答案

朱启平《落日》阅读答案

朱启平《落日》阅读答案阅读理解中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下面给大家带来《落日》。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启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

这天天阴,海风轻拂。

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

签字桌上铺着绿呢台布,每边放一把椅子。

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

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

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

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

我站在一座在二十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入口处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八点半,乐声大起,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

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

他是坐驱逐舰来的。

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

以中国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

这时,日本代表团乘一艘小艇来到。

乐队寂然。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

九时整,麦克阿瑟昂首走到扩音机前,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

”他说完后,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与日本作战各国签字。

”麦克阿瑟坐到椅子上,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

高中语文《落日》 课件(共54张PPT)

高中语文《落日》 课件(共54张PPT)
书裕
1945 8 15



宣年
读 日


投日
降 诏
日 本
1945年9月2日,签字场所——“密苏里”号右侧将 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
“密苏里” 号 战 舰

密 苏 里 ” 号 水 兵 和 摄 影 师 们
代表到来
“麦 密克 苏阿 里瑟 ”和 号同 的盟 甲国 板受 上降
代 表 肃 立 在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代表团由外相重光葵和大 将梅津美治郎带领来到密苏里号甲板上
▪ 写作要求:客观叙述

迅速及时

简短概要

生动活泼
文体常识
▪ 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 新闻体裁。
▪ 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按照内容、 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等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 件或问题。
▪ 通讯具有真实、新鲜、及时的特征。 ▪ 通讯与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两种最常用的文
平洋战争爆发。
❖ 1945年 抗战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日本关东军缴械投降
❖ 灾难深重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生存与 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八年不屈不 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 神的悲歌。
❖ 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支援下,终于让日本 缴械投降。
❖ 这段沉痛无比的血泪史是每一个中国人 都不应该忘记的。
❖ 1900—1901年 日本参加八国联军。《辛 丑条约》签订。
❖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中日会议东 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
❖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占青 岛。
❖ 1915年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 1919年 巴黎和约,“五四运动”爆发。 ❖ 1928年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 ❖ 1931年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 ❖ 1937年 全面抗战爆发。 ❖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41年 日军袭击珍珠港,对美英开战,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县教师进修学校一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班级:姓名:制作人:谭艳丽田红霞苏修宾课时数:两课时
《落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与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

[学习难点]
归纳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

一、『导课』
1、知识链接,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见资料。

2、新闻特写——又叫新闻侧记,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事件新闻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较短小精悍的新闻文体侧重“再现”。

往之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得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就是一篇优秀的新闻特写。

3、作者介绍
朱启平(1915—1993),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

据唐振常先生在《川上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中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叱咤风云的身影。

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

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通讯享誉海内外。

老新闻人严秀(曾彦修)先生1997年读到迟来结集出版的《朱启平新闻通讯选》,就发自
内心地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

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

后经廖承志先生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4、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决定无条件投降。

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

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二、『自主学习,完成尝试题』
快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本文结构如何划分?
答:
2、哪部分是本文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答:
三、『合作学习,完成探究题』
1、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答:
2、你认为文中叙述的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多余吗?
答:
3、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
4、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答:
四、『小组展示,师生互动』
五、课堂小结
六、巩固提高
饱满的激情朗读课文,感受雪与火的年代的爱国情怀。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