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就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辨能力地理学科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因此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问题。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善于发散思维,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地理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分析性和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起自己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利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通常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去发现地理问题,思考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案例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某一地区的案例资料,让学生自行组织实地考察活动,通过亲自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然规律和人文现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地理知识,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开展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地理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地理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团队合作项目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地理课题的研究,通过小组协作和讨论,完成地理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地理学科涉及广泛,内容丰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理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地理教学的特点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既包含自然、地球等方面的知识,也包含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实际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地理教学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强的实证性和实践性。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往往都可以在实际中进行验证和应用,学生需要通过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证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地理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不能简单的套用一般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1. 提倡综合性思维地理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提倡综合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思考和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综合性思维模式,形成对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思考。
2. 强化实证性思维3.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影响,学生需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桂阳三中李琼在二十一世纪里,人类将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
那个时代的到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严肃的挑战,又是进展的机遇,而我们的学生——下个世纪进展的主人,如何才能让他们迎接挑战,如何才能让他们抓住机遇,这已成为我们一一跨世纪的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判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有专门的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进展的潮流,成为科技发达的领头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唱出时代的最强音;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站在历史大潮的最高峰,高瞻远瞩;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制造和把握时机,从而制造更有价值的财宝。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的老师的一项艰巨的工作。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它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从平常一点一滴就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专门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
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连续进展为研究目标的科学。
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阻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
由于它纵览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更换上课主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代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现在老师是主体,而现在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
他们被迫去摸索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摸索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标签:地理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情境;探究欲望;学习方法09—0121—01地理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教师不仅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创新设计教学情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创新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并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不断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热力环流”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这样一个教学场景:在艳阳高照的夏天,新疆白天气温普遍升高,空气中的气流也在不断上升。
那么,同学们知道气温和气流有什么关系吗?气温、气流、气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并使其通过各种手段寻求答案。
很快学生便从课本中寻找到答案。
然后,教师再提问学生:新疆此时是高空气压高,还是低空气压高?引导学生对初中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和回忆,并进行积极探讨,得出答案:因为高空产生高气压,所以是高空气压高。
最后,教师还应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概括性的了解,加强学生印象。
通过这种环环紧扣、逐步引导的情境设计,不仅使学生能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而且还拓展了他们自身的知识面,使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大多教师存在侧重强调知识点教学而忽略其他方面教学的现象,往往采取压迫式教学,让学生重复进行机械式的学习,这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下降,更无法满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
因此,在当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强调知识点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使其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教育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地理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存在老师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问题。
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新思维;问题模式引言:培养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其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声音、图片等,展示地理知识和实例,使学生在视听、触觉等多方面感受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学习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欧洲西部》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欧洲西部的地图、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欧洲西部的气候与地形有这样的特点,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等。
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知识,并在思考中培养创新思维。
二、引导学生动手画地图,培养创新思维初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地区有深刻的了解,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绘制地图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画出自己身边的地图,如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
引导学生动手画地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创新思维作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也在地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城市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图书、影片、实地考察等多种资源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以展示相关影片或图片,并提供不同的地理资料和数据,让学生自主分析与解释。
这种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灵活应对各种情境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地理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学习人口迁移时,教师可以问:“你认为人口迁移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思维碰撞,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地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地貌时,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地质公园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地貌特点,观察并解读地质现象。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五、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地理问题。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能够倾听不同观点,积极交流,并从合作中获得启发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新颖、独特、科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新的地理认知。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的途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问题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变化?为什么会出现四季更替?”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基本情况。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鼓励自主学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总结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有哪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的注意事项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创新思维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方法。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桂阳三中李琼在二十一世纪里,人类将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
这个时代的到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而我们的学生——下个世纪发展的主人,如何才能让他们迎接挑战,如何才能让他们抓住机遇,这已成为我们一一跨世纪的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有独特的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成为科技发达的领头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唱出时代的最强音;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站在历史大潮的最高峰,高瞻远瞩;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创造和把握时机,从而创造更有价值的财富。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的老师的一项艰巨的工作。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它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从平时一点一滴就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
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的科学。
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
由于它纵览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更换上课主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代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老师是主体,而此时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桂阳三中李琼
在二十一世纪里,人类将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
这个时代的到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而我们的学生——下个世纪发展的主人,如何才能让他们迎接挑战,如何才能让他们抓住机遇,这已成为我们一一跨世纪的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有独特的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成为科技发达的领头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唱出时代的最强音;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站在历史大潮的最高峰,高瞻远瞩;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创造和把握时机,从而创造更有价值的财富。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的老师的一项艰巨的工作。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它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从平时一点一滴就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
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的科学。
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
由于它纵览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更换上课主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代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老师是主体,而此时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
他们被迫去思考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
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怎能让学生启发创新思维?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或学习,对某一内容提出疑问,在课堂上提出,在课堂中寻求答案;或者由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在课上共同探讨。
这样,学生变成了主体,被动就会变成主动: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
老师也可以将“是”、“否”、“或者”等表示选择意愿的词语删去,取而代之以“为什么?”“怎么样?’。
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主动汲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
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
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地壳为什么运动②地壳怎样运动。
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
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老师在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在一年不变地听取、记忆,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
“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
老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即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实际时;当书本上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分歧的问题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办法。
讨论课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路,便于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思路打开了,一些创新思维自然会如泉涌般而出。
同时,讨论课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科研态度及严谨
求实的科研精神,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用可见一斑。
如由“一次性筷子的思者”引申出森林资源的保护一一中国长江和亚马孙河的保护以及森林资源的开发。
有的同学由此还提出在日本经济发展中中国应借鉴的一些观点:如节约资源、施资教育等。
这些观点立意非常新颖。
结合香港的交通与廉政,学生不仅提出了北京的交通建设,还提到了人、素质等问题。
亚马孙森林的破坏,学生自然而然引申:长江,尼罗河……这一系列的讨论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除了讨论课之外,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
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
在演示之前。
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发新思维的过程。
通过演示后的结论或许并不一定非常完整,因而可以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假想,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主动去完成演示,在演示中可以发现问题或发现新的观点。
这一过程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
如“地壳运动”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相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
在通过演示介绍大陆漂移后,学生提出了今后大西洋将成为世界唯一的海洋的看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演示证实了自己的推论。
演示课的开展为证实学生的创新的观点提并了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其创新思维。
日食、月食、营水相撞、流星雨、陨石……太多的天体现象及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
因此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供条件。
三、改变传统的反馈及测试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有效且及时的反馈能够提高学习质量”.传统的反馈往往是学生应付完作业后应付考试,所有的应付都是被动的,毫无兴趣的。
而测试的内容也通常是只要去背就能掌握的,平时甚至可以不努力,不学习,在最后的考试中也可能取得高分数。
但是这样的分数也仅仅是分数而已,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可言。
传统的反馈及测试,对于学生只是在记录或记忆一个个老师规定的内容,这只是机械的去完成作业,完成考试;他们的思维根本没有运动——因为这根本不需要它们运动。
地理学科其实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更多的应当是理解,是应用,是自己的见解。
而学生也不想去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空间,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去概括;让他们自己去说、去表达?只有去总结、去概括,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只有去说、去表达,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如进行“气候类型对比”时,由学生提出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将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
这样由学生自己通过思维总结而出的内容,既检查了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同类知识也起到了复习巩固、深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无需死记硬背牢记了知识点。
又如以“环境治理之我见”的论文作为测评成绩,很大程度上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逼迫那些不爱思维的学生去思维,启动自身潜在的创新机能,去寻求问题和答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其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
“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总之,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注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