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我国园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班级:2011级规划2班作者:王美介学号:3011206112指导教师:曾鹏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景观设计师纷纷做了后现代设计的尝试与突破,本文通过分类总结分析后现代主义景观的具体实例,来探讨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指明道路。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1.后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后期,面对逐渐凸显的城市问题、环境破坏问题、能源危机问题以及第三世界问题等等,西方世界开始反思自身建立的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于是在西方兴起了一股以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为主要要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反对,反对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技术主义,反对理性至上,反对中心主义,反对后现代主义的反装饰主义,反对冷漠,怀疑理性和科学能带来自由和解放。
并在建筑领域形成了几个主要流派,主要是形式主义、历史主义、地方主义、解构主义等。
后现代主义在景观设计界引发的革命虽不像在建筑界那样轰轰烈烈,但也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进行重新思考与认知,推动当代景观设计在一些新的方向上做出探索与尝试。
2.后现代主义景观分类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想纷杂,一个后现代主义景观可能同时体现多种后现代主义精神,笔者大致以后现代景观所侧重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精神为主要依据做一个分类,将当代后现代主义景观分成五大类,分别是历史主义景观、地方主义景观、隐喻主义景观、生态景观和波普主义景观。
2.1历史主义景观历史主义景观不同于现代景观追求简洁的几何形式与功能至上的理性主义,而是强调与传统园林建立起一种联系,对历史文脉的回归试图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增强人们对此地块的归属感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使其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
对传统元素的运用,当代景观设计师通常会选择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将传统元素抽象为一种形式和符号,放在新的景观中,让人隐隐约约感受到景观与历史的某种联系。
怎样理解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极简主义、结构主义、包豪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怎样理解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极简主义、结构主义、包豪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波普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波普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于英国,60年代繁荣于美国。
波普艺术的显著特征在于它的反叛性。
波普艺术直接针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统领天下”,主导欧美画坛做出的回应与反叛。
波普艺术家倾向运用艳丽的色彩如红、黄、蓝、紫等直接应用,给人以夸张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作品成为哗众取宠的流行艺术。
有时通过把日常习见物品如汉堡包、汤匙、剥了皮的香蕉夸大比例、改变材质等手法制作成精致的公共雕塑,安放、耸立在城市广场中,从而改变了这些物品原有的内涵和意义,使之具有了纪念碑性质,让人以愉悦。
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园林实例: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Plaza D’ Italia)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地处新奥尔良市的边缘的意大利裔居民集中地区,位于一些色彩丰富的老商店,以及普通的玻璃盒子大楼之间。
它的中心部分开敞,一侧有带有拱券的祭台,祭台两侧有数条弧形单面采用不同罗马柱式的“柱廊”,祭台下部是台阶呈不规则形,前面有一片浅水池,池中是石块组成的意大利地图模型。
在设计中还吸收了附近一幢摩天大楼的黑白线条,将之变化为一圈由大而小的同心圆,它们范围到达了周围的马路上,增强广场的领域感。
广场上的这些建筑形象明确无误地表明它是意大利建筑文化的延续,但设计师却加入了象征美国通俗文化蓝色或橙色的霓虹灯,还对罗马柱式做了逗人发笑的改动,如用闪亮的不锈钢的,水泥的,氖灯管组成的,瓷片的,镜面的材料来代替石头柱身;在拱的上方本来是放置神兽头像的地方,结果却安上了两张设计师本人的头像;这些改变了古典柱式的庄重的艺术性。
与波普艺术一样,也有人讽刺这个五颜六色又加上霓虹灯照明的环境是“滑稽的老一套”。
但是她是如此的热情欢快,亲切可爱,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涌来。
与波普艺术类似,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园林设计扎根于平民大众,平易近人,作品不艰涩,不让人费解。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在介绍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在分别从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风格应用案例、影响和意义、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国,应用研究,发展历史,风格,应用案例,影响,意义,未来发展趋势,挑战,困境,总结,展望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推动建筑创新与变革。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设计思想,能够启发人们对空间的重新思考,激发建筑师的创作灵感,为城市景观的塑造提供新的可能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还能够促进建筑产业的发展,推动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实践案例,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推动中国建筑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对于促进建筑行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点是颠覆传统建筑规范和风格,强调建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对空间的利用和创新,追求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通过抽象的形式和特殊的材料表达建筑师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
后现代主义建筑将建筑视为一种语言,借助不规则的形状、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色彩表达设计师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观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常常运用非对称的布局、错落的立面和抽象的装饰,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后现代主义与园林景观设计

后现代主义与园林景观设计摘要:本文尝试结合案例探讨后现代主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着重分析其在艺术追求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同时也批判其在实用性上的不足与缺陷。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a case of modernism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analyzed the great success in the pursuit of art, but also criticism of its deficiencies and defects in the application.Keywords: post-modernism;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文化界的热门话题,特别是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原先流行的思潮突然在知识界失去了影响力,后现代主义便于上世纪60年代与法国后结构主义和美国新实用主义结合,成为当今西方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哲学与文化思潮,并向全世界蔓延。
1977年,英国著名的建筑评论人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在他的著作《现代建筑语言》中,倡导一种与现代建筑风格断裂、基于折衷主义风格和通俗价值取向的、新的、后现代建筑风格,并且给后现代建筑归纳了6点特征:①历史主义;②直接的复古主义;③新地方风格;④文脉主义;⑤隐喻和玄想;⑥后现代式空间。
正是通过文丘里等先锋派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狂飙表现,以及建筑评论家们理论层面的归纳总结,使得晦涩、难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争论形象化了,进而为普通人所体验、所认识,进一步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传播和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向受社会各种哲学思潮、流派影响的建筑设计领域,此次成了培育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一片土壤。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我国园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我国园林的影响【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风格,在很多领域都有展现。
本文主要谈及其产生和特点及对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意义。
从其对我国的影响,再深入到对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影响.以实例进行分析.提出后现代中的延续性、多样性等特征对园林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园林;延续性【正文】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在反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于2O世纪60年代,发展于7O年代,成熟于8O年代的一股设计思潮。
普通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
(一)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特点2O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其中以简单中性的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已无法满足当时社会新的需求。
1966年,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最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2O世纪7O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明显。
后现代主义便在这种时代背最下产生。
对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RobertStem)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认为,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也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承认了被现代主义否定的传统。
注意对各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和借鉴。
在综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精华方面超越了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在园林中的表现西方古典园林整齐划一的园林结构,虽然能令人感到井然有序,但同时也将人排斥在园林之外。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影响

后 项 代 主 义财 巾 国景 颜 设 计晌 | g di
硅 湖职 业技 术 学 院 张 立 图 海 口经济 学院 任 洪丽
[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 主义的特征、 形成 的背景的分析 与介绍 。结合 美国" 3代景观设计 中的后现代主 义表现, - 同时对 比后现代 建 筑设 计 风格 , 而归 纳 总 结 了后 现 代 主 义 对 中 国景 观 设计 的 影响 。 进 [ 关键词 ] 后现代主 义 特征 景观设计 影响
一
、
后 现 代 主 义 的产 生
谈及后现代主义不得不说到现代主义 , 艺术家丹尼 尔・ 贝所指 出的 “ 后现代主义所遵循 的发展路线也就是 现代 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 的最 终 目标” 。 就建筑而言 ,现代 主义建筑是指发源于 l 世纪末 、0世纪初 的一 9 2 场建筑运动 , 的首要原则是 , 它 建筑 应该 重视功能 , 并根据实用功 能的 要求做出理性设计。简洁 的平面 , 简洁的立面 , 流动而开 阔的空间 , 良好 的视野 、 通风 和采光等 等 , 这些建 筑的基本要求 , 是为 了解决现代社 会 由于人 口急剧膨胀所带来的人类的居住 问题 。 但是 , 现代建筑尽管有效 地 解 决 了人类 居 住 的 基 本 功 能需 要 ,却 给 整 个 世 界 带 来 一 片 恐 怖 的 白 色方盒子景观。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 , 在发达 国家 , 居住的基本要求 已经满足 , 人们就要求居住 的精神满足。 后现代在这种背景下顺应人们 的审美与精神 的需要出现并发展起来。 现代建筑大师们如勒 ・ 布西埃 、 柯 密斯 , 试图精心打造一个更 美好 人类居住环境 的乌托邦理想并没有呈 现在世人面前 ,相反是一幢幢呆 板的摩天大楼 、 同一 的难以区分平 直造 型, 到指责 的居住的机器 。随 受 着人们 的居住水平的提高 , 人们 已经厌倦了方盒子式的房子。 对居住环 境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们 需 要 的 不仅 仅 是 满 足居 住 条 件 , 是 满 足 审 人 而 美需求 、精神需求 。后现代主义就在人们 的呼声下 应运而生 了。16 96 年, 芝加哥建筑师文丘里首先在他的《 建筑 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中发 出 了 呼唤 后 现 代 主 义建 筑 的先 声 ,掀 开 了 建 筑 界后 现代 建 筑 设 计 的历 史 序幕 ;9 7年 英 国 著名 的建 筑 评 论 人 查 尔斯 ・ 克 斯 ( h r se cs在 17 詹 C al nk ) eJ 他极具影响力的著作《 现代建筑语言》 , 导一种与现代建筑风格断 中 倡 裂、 基于折衷主义风格和通俗价值取向的 、 新的 、 后现代 建筑风格 , 并且 给后现代建筑归纳 了 6 点特征 : ①历史 主义 ; 直接的复古主义 ; ② ③新 地方风格 ; ④文脉主义; ⑤隐喻和玄想 ; ⑥后现代式空间( 或被称 为超级 手法主义 ) 。正是通过文丘里等先锋派建筑师在建筑设计 的表现, 进一 步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传播 和影响 。建筑设计领域成了培育后现代主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潮异同分析

I 后现 代主 义 仅是 这 与I I 固古典 园林 的 , 称 为 超级手 法主 义 )” 他认 为 .
造 同手法 前很 多相 似之处 . 为此 . 们 以 巾困古典 同 他 对 廊代 主义的 反叛 , 是对现 代主 戈 也 的超 越 后瑚 代 林 为 ” 器” 为楷模 , 为这 与 后现代 的组 整异 捕 武 , 认 l 主 义承认 』 现 代主 义否 定f 传统 ,注意 肘 各地 区 被 1 9 同L 的 本 文战通 过对 后舰代 主义 及对 中 国古 媳园 各 民 族优 秀义 化 艺术 传统 的吸 收和 借 鉴 , 庄 合 传 练 林 的 比 分析 ,找 出 者之 间的异 同 ,为我 罔同林 没 较 统 和现 代的 文化 精华 , 超 越 丁啦 代主 义 『 汁的 发腱 方向 和发展 思路 提供 鉴 。
查尔斯 - E 詹 斯给 后现代 建筑 归纳 了6 特 点
代 主 义 调 没汁血 具有 历一 强 址的逛续性 ,常 把古 典的兀 素 与现 代I符 号以新的 手法融 合到 ・ .重现 历史 文 9 i 起 脉 、 化内汹 及对 生活 的隐喻 文
征: 历 史主 义 ② 接 的复 主 义; 新地 方风格 ; ① : 文脉 主义 ; 隐喻 和幺 想. ⑧ r 后现 代式 空间 l 被 或
维普资讯
后现代 主义 与中 国古典 园林 设计 思潮 异 同分析
Sm i iesand Dier i l t ar i f encesAn yssofDesgn T en B ween t e os — oder im f al i i r d et h P tm ns
人 I 9 ~ 0 3 就 读 于 中 南 林 学 院 环 境 艺 术 年 20 年 9 9
设计 学院, 研读 园林专业 !啪 年至今于该学 院 (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
西方世界开始反思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是否合理,因此兴起了一股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聚集了多元文化,是人们反省现代性、修正现代主义过分强调理性和机能主义的结果,是人们对于自然情感、历史情感的喜好和依赖切断的一种直觉反应,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重新认知思考。
1980年1月份的《风景园林》杂志展示了玛莎舒瓦茨设计的面包圈花园照片,通过在迷你型庭院展示的具有历史风格的树篱、紫色卵石及像兵营式排列的具有邻里文化特征的面包圈,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缩影。
设计师将园林景观与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探索将城市中的小空地变成由生产产品或消费产品组成的艺术庭院的可能性。
在这以后便激发了景观设计师们就如何运用艺术形式表现园林景观的激烈辩论。
通过辩论,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园林景观行业中得到了重视,在新的高度上重新赋予了艺术表现形式的涵义,促进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产生现代主义倾向于设计的科学性,弱化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鉴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设计的科学性难以得到很好地实施。
20世纪80年代初,园林景观设计者们重新意识到设计艺术化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借助当时已成体系的园林景观相关理论,开始研究传统的艺术设计手法。
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现代主义园林景观的延伸,它批判与继承了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非理性对理性的叛逆,是基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思想。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指受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园林景观设计;狭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以功能性、无装饰性为目的,以历史的折中主义、大众化的装饰风格和戏谑性的符号为主要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潮,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更倾向于大众艺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我国园林的影响
规122班国文卓 2012302207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风格,在很多领域都有展现。
本文主要谈及其产生和特点及对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意义。
从其对我国的影响,再深入到对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影响.以实例进行分析.提出后现代中的延续性、多样性等特征对园林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园林;延续性
【正文】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的一股设计思潮。
普通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
(一)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其中以简单中性的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已无法满足当时社会新的需求。
1966年,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丘里最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明显。
后现代主义便在这种时代背最下产生。
对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认为,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也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承认了被现代主义否定的传统。
注意对各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和借鉴。
在综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精华方面超越了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在园林中的表现
西方古典园林整齐划一的园林结构,虽然能令人感到井然有序,但同时也将人排斥在园林之外。
而后现代对这种规罄划一模式进行反叛,将其分解成各个景观碎片,之后再将这些碎片用非传统的方法拼接起来。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干预下,西方的园林设计已成为与传统、历史、文化和自然及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复杂文化现象。
1980年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玛莎·苏瓦兹在《景观建筑》杂志第一期上发表的面包圈花园,被认为是美国景观建筑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进行后现代主义尝试的第一例。
这个迷你型的庭院以具有历史风格的花篱、紫色的沙砾、以及隐喻地区像兵营式排列的邻里文脉的面包圈,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缩影。
还有如1983年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万圣节广场,以及1988年由哈格里夫事务所的乔治·哈格里夫为加利福尼亚市设计的市场公园。
前者体现出文艺复兴式的历史主义风格特征,并且赋予场所强烈的对景观体验主体——人的消解的解构特点;后者则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强调场所的历史性、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可对话性和意义的可生成性的特征。
(三)后现代主义在我国园林规划中的影响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为当今的园林设计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
后现代主义对于古典片断、古典装饰线条的引用就如我们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传统工艺的造型、装饰的1用,是进行园林设计创造时灵感的源泉。
后现代主义倡导的观念中,增强了平民意识和市民意识,大众的利益才得以保障:后现代主义打破森严的等级结构,倡导规划设计的内容是对大众的尽可能的开放,强调一种精神关注,手法的多样化。
在中国,大众作为社会中的主体,更应使这种利益大众化,形成多元化的空间。
后现代思想提倡保持历史文脉,主要通过隐喻、联想等手法来表达并融合各种历史符号;而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来说,做规划设计不能隔断历史文脉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