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导学案(新版)鲁教版 (I)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学习目标: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制镁的转化过程;3.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4.知道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任务导学知识点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性训练一】1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2 海水提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了解海底矿物。

:阅读课本, 完成下列题目: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针对性训练二】1 ______________被称为未来能源2 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有哪一些?知识点三:海水淡化思考讨论1.结合课本中所给出的仪器、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得到淡水。

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检查右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按课本“实验探究”中3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八单元综合快乐学案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八单元综合快乐学案 (新版)鲁教版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课学案一、学习目标:1. 认识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

2. 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

了解食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3. 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探究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主要用途,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二、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海水制碱的原理和过程,盐有关性质。

难点: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溶解度的概念和有关的变式练习,化学沉降法分离提纯物质。

三、学法指导:1.根据学案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复习,全面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要注意密切联系实际问题。

2\.善于提取、加工、整理信息。

本单元出现很多饼状图、图表、溶解度曲线等,要尝试去发掘、提取相关信息,通过加工、整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其次是_______,含量最多的盐是______。

2.写出海水提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新型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又被称为__________。

4.海水淡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洋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欲从某固体物质的水溶液得到该物质,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一般用____________方法;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一般用___________方法。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1节《海洋化学资源》导学案(新版)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1节《海洋化学资源》导学案(新版)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1节《海洋化学资源》导学案(新版)鲁教版[学习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天然聚宝盆,蕴藏丰富的资源2、了解海水及海堤所蕴藏的主要物质3、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研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

4、认识海洋开发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难点蒸馏法[学习过程]一、海水中的物质阅读P30海水中的物质,了解海水中的物质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方法1、海水中溶有哪些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至少写三种)。

它们都属于类物质。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含量最多的盐是。

海水中组成盐类元素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元素,其次是元素。

3、写出提取海水中的镁元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勤动脑,多获益】海水中溶有较多氯化镁,为何不能直接电解海水提取金属镁呢?试从海水中镁元素的含量及操作可行性去分析。

二、海底矿物阅读海底矿物,填写下列内容:1、可燃冰它的成分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和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锰结核它还有等20多种金属元素。

3、海洋中的主要资源有、、、。

4、随着海洋的开发,海洋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海水淡化阅读P33-34, 海水淡化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A NaClB CaCl2C MgCl2D MgSO42、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海洋资源丰富。

一地处海边的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①以镁为原料煅烧石灰石,②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③使得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把海水引入反应池中,使熟石灰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以获得氢氧化镁,⑤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学案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学案 (新版)鲁教版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1.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2.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海洋资源阅读课本30-3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海水制镁的流程:海水或卤水错误!氢氧化镁错误!氯化镁错误!镁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MgCl2+Ca(OH)2===Mg(OH)2↓+CaCl2(2)Mg(OH)2+2HCl===MgCl2+2H2O(3)MgCl2错误!Mg+Cl2↑2.海底矿物常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金属矿物:多金属结核-—锰结核。

1.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将海水进行电解制取金属镁呢?答:①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太低,直接提取成本太高;②直接电解海水得到的是氢气和氧气,不能制取金属镁。

所以一般是将镁沉淀成氢氧化镁,再转化为氯化镁,然后电解。

2.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能源”?目前为什么还没对“可燃冰”进行大规模开采?答: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热量多得多,而且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所以,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3.海洋资源包括哪些?海洋中哪些资源不可再生?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应如何保护海洋资源?答: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物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海洋中的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保护海洋资源可以有多种措施: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等等。

1.下列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C)A.垃圾填海B.油轮泄漏C.海水晒盐D.生活废水排入海洋2.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石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C)A.冰B.干冰C.甲烷D.煤和石油3.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新鲁教版教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新鲁教版教案
补充实验:分别给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存在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和加水。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3结晶:
晶体:是有规则几何
外形的固体
蒸发结晶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像海水“晒盐”这样,经日晒风吹等,使溶剂不断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到形成饱和溶液,继而析出晶体。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②知道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过程方法
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溶解度曲线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教学难点
溶解度的计算和应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若要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获得较多的晶体,下列方法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升高溶液的温度B.蒸发溶剂
C.降低溶液的温度D.从溶液中倒掉一部分水
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②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部因素:温度。
3、气体物质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小结:
4、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溶解度大小与溶解性关系如下:
溶解度/g(20℃)
<0.01
思考: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用的方法有、、。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教案(新版)鲁教版
题目:请列举影响粗盐提纯效果的因素。
答案:影响粗盐提纯效果的因素包括溶解度、过滤速度、结晶条件等。
4. 题型四:判断粗盐提纯实验的成功与否
题目:请给出判断粗盐提纯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准。
答案:判断粗盐提纯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准包括结晶出的盐结晶良好、过滤纸上无残留物、滤液清澈等。
5. 题型五:海水晒盐提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海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介绍海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包括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提取等。
《化学实验技巧》:深入解析化学实验操作的技巧,包括溶解、过滤、结晶等基本操作。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深入了解海水晒盐提纯的原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现代工业海水晒盐的过程和技术。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海水晒盐提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④ 判断粗盐提纯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准:结晶出的盐结晶良好、过滤纸上无残留物、滤液清澈。
⑤ 海水晒盐提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食品工业中的食盐生产、化工产业中的氯碱生产。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3课时 粗盐的提纯教案(新版)鲁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课标要求:1、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内容和学情分析:教材从海水中溶有的物质开始深入到海底蕴藏的矿物资源,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同时也告诫人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人类共同拥有的海洋资源,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关于海水提镁基本原理。

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知道富集的方法在化学上的应用。

要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海水中的氯化镁的含量很低,人们想要得到它,就要设法使它富集。

如果直接用海水为原料,则将其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沉淀的过程就是为了使镁元素富集,如果以卤水为原料,则在海水晒盐阶段就经过了一次富集,转化为沉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富集,还能够除去其中的氯化钠等杂质。

学生头脑中关于大海的信息仅仅是海洋的壮美、海洋生物和海水晒盐等,不可能从资源的角度认识大海,更不会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角度去思考海洋问题。

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加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学习建议:(参考《助学》之“一周纲要”栏目)1、通过网络媒介,了解海水中蕴含的各种资源。

2、通过网络媒介,体会海水制镁的原理。

3、学会识图,并从图片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学习目标:1、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

2、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3、了解海水及海底蕴含的主要物质。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点(重点、难点):1、了解海洋蕴含的丰富资源。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导学案: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无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导学案: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无答案)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学习目标】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制镁的转化过程;3.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4.知道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新知预习】一、海水中的物质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列举你所知道人类已开发或待开发的海洋资源。

2.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

3.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海底矿物。

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3.锰结核是什么?4.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三、海水淡化1.为什么要进行海水的淡化?2.结合课本中所给出的仪器、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得到淡水。

3.如何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4.为使上述实验中的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们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5.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6.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哪些?【预习小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中的物质海水总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海底蕴含的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物海底蕴含的金属矿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污染与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化海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淡化淡化海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离子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1.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是_______,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化学名称是_______,俗名是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导学案(新版)鲁教版 (I)学习目标:1.知道海洋中蕴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海底矿物、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水资源)及应用,懂得海水淡化方法。

2.了解某些盐的性质及其应用,记住盐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来判断盐与盐、盐与酸、盐与碱之间能否反应,会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反应。

4.了解溶解度的含义,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懂得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结晶、过滤。

自主学习: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中蕴含有丰富的资源:、、、、;矿物资源主要有:化石燃料、、。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海水的淡化可得到淡水,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热法分有:、。

海水还能用来“晒盐”、制镁、“制碱”,从海水中得到盐晶体叫,它分有和;由海水提取镁的化学方程式:、、;海水制“碱”的化学方程式:、。

2.海水“晒盐”得到的盐为粗盐,其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要得到日常生活用的盐,还须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过程为:、、。

这三个步骤中都用到的仪器 ________ ,其作用分别是① _____ ,② __ __,③ _________。

3.常见的盐(1)NaCl:色固体,溶于水,水溶液呈性,常用作调味品、防腐剂、配生理盐水等,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CO3:色固体,溶于水,水溶液呈性,可用于制烧碱、玻璃、纺织、造纸等,与盐酸、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反应。

(3)NaHCO3:色固体,溶于水,水溶液呈性,用于焙制、治疗胃酸过多等,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aCO3:色固体,溶于水,制CO2、作建筑材料、补钙剂等,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CuSO4:色固体,溶于水,水溶液呈色,毒,配波尔多液、精炼铜等,与铁、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前一个反应属于反应,前一个反应属于反应。

4.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互相,生成另外两种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交换,重新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或水。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般要在溶液里进行,反应物必须有一种溶于水,生成物具备下列3个条件中任意1个:①、②、③。

5.盐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Zn+CuSO4—;Cu+Hg(NO3)2—。

(2)与酸反应:BaCl 2+H 2SO 4— ;HCl+AgNO 3— 。

(3)与碱反应:FeCl 3+NaOH — ,(NH 4)2SO 4+Ca(OH)2— 。

(4)与盐反应: AgNO 3 + KCl - ;Ba(NO 3)2+ Na 2SO 4- 。

6.固体的溶解度: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 时 所溶解的 。

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 _____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 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 __ ____,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___ ___, 如NaCl 。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 ____ __,如Ca(OH)2。

合作探究:1.图为A 、B 、C 三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该图回答:(1) ℃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 ; (3)t 4℃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g ; (4)t 4℃时,将50g A 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A 溶液为 g 。

(5)若将B 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 ;(6)我国有许多盐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 和Na 2CO 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 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 物质的溶解度与纯碱的溶解度相似;(7)将C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下列对KNO 3和KCl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A.它们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当KNO 3中含有少量KCl 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KNO 3C.它们都属于易溶物质D.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KNO 3和KCl 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 的水,充分溶解后,都是饱和溶液E.20℃时,将KNO 3和KCl 饱和溶液各100g 混合,混合后有固体析出F.它们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20℃~30℃G.60℃时,将它们的饱和溶液各100g 降温到20℃,析出晶体多的是KNO 3达标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氯化钠B.海水淡化可采用蒸馏法或膜法C.天然气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D.海底矿物没有化石燃料2.下列物质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A.化合物B.酸C.碱D.盐3.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纯碱(Na 2CO 3)B .碳酸(H 2CO 3)C .氢氧化钠(NaOH )D .生石灰(CaO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溶解度 gA.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B.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2CO3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5.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铁和硫酸铜溶液B.铜和硫酸锌溶液 C.稀盐酸和纯碱D.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A.Zn→ZnSO4 B.CuO→CuCl2 C.CaCO3→CO2 D.BaCl2→BaSO47.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的病人需用药物治疗。

下列药物(主要成分)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Al(OH)3 B.NaCl C.CaCO3D.NaHCO3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HCl和Ca(OH)2 B.H2SO4和Na2CO3C.AgNO3和BaCl2D.KCl 和CuSO4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发酵粉用于蒸制馒头 B.氯化钠用于制取盐酸C.大理石用于建筑材料D.纯碱用于制取苛性钠10.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所发生的反应都不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1.K+、Fe3+、Ba2+、OH—、NO3—与CO32—六种离子两两结合可以组成能溶于水的盐有()A.3个B.4个C.5个D.6个12.只用酚酞试液和同组的稀溶液间相互反应就能够鉴别出的一组是()A.NaCl、KNO3、NaOHB.NaOH、KOH、HClC.H2SO4、HCl、NaOHD.NaOH、H2SO4、NaCl13.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B.一定含有银离子C.既含有硫酸根离子又含有银离子D.一定不含有碳酸根离子14.下列溶液的pH值小于7的是()A.CaO的水溶液B.NaCl的水溶液C.CO2的水溶液D.Na2CO3的水溶液15.下列物质的溶液混合前后,烧杯里溶液的质量不变的是()A.CuSO4和NaOHB.铁和稀硫酸C.NaHCO3和HClD.NaOH 和HCl16.下列能用金属和稀H2SO4反应得到的盐是()A.Al2(SO4)3B.CuSO4C.Fe2(SO4)3D.HgSO417.右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中C的溶解度最大Array B.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t 3℃时,将B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 .若要将组成在N 点的A 溶液转变为M 点的A 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粗盐提纯,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_____________。

(2)若NaCl 的产率偏低( ),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 母) 。

A .过滤时滤纸有破损B .蒸发时有固体溅出C .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 的水量不足拓展提升:1.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1)Cl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有 色沉淀,再滴加 ,沉淀 ,证明有Cl —。

(2)SO 42—: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有 色沉淀,再滴加 ,沉淀 ,证明有SO 42—。

(3)CO 32—: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有气泡产生 ,将气体通入 ,有 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O 32—或HCO 3—。

2.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下图所示。

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到底是什么溶液?【提出猜想】 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了四种溶液中的一种:①硫酸镁溶液 ②硫酸钠溶液 ③硫酸溶液 ④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①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②(NH 4)2SO 4的水溶液显酸性。

【实验探究】(1)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同学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 原因是 。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产率= 所得晶体的质量 所取样品的质量 100%A BC小雅同学认为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正确,她的理由是;(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