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学实验 第六章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夹竹桃叶横切-示旱生植物叶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3)水生植物睡莲浮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4)水生植物眼子菜沉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的维管束
小麦的维管束
五、思考题
3.马尾松针叶的结构与其生长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
1、松针中小,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表皮 下具多层厚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层,气孔内陷。 2、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内陷,形成许多褶壁,叶绿 体沿褶壁分布,使细胞扩大了光合面积。 3、在叶肉内方具明显内皮层,内皮层上有凯氏带。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与小麦叶脉的详细结构:
玉米的维管束鞘只有一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内含 有比叶肉细胞个大、数多的叶绿体。其外紧密毗连着 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型”的结构----四碳植物。
小麦维管束鞘是两层,外层细胞壁薄,个大,含叶绿 体较叶肉细胞少。内层细胞壁厚,细胞也小,几乎不 含叶绿体。因此小麦没有“花环”结构----三碳植物。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是生物体中的基本单位,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功能。
下面将从细胞壁、质膜、质网、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方面详细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是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外部覆盖着一层坚硬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其他多糖构成。
细胞壁是维持细胞形态的重要结构,能够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损伤,并提供支持和稳定细胞的功能。
其次是质膜,位于细胞壁的内部,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质膜起着细胞的包囊作用,将细胞内外环境隔离开来,并调控物质的进出。
质膜上还包含许多通道蛋白和受体蛋白,能够将所需物质吸附进细胞内,并将废物排出。
接下来是质网,质网是指位于细胞质中的一系列扁平的膜片和小囊泡,形成一个网络状结构。
质网在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合成的蛋白质经由小囊泡运输到细胞膜进行分泌,或者将其运输到其他细胞器中进行进一步加工。
再者是线粒体,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主要能量供应器,是进行细胞呼吸的重要场所。
线粒体内含有线粒体DNA、线粒体蛋白质和许多酶,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供细胞使用的能量。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另一个重要细胞器,其中包含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位置。
光合作用中,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叶绿体还含有多层膜系统,包括基底膜、领域膜和类囊体膜,能够提供足够的表面积进行光合作用。
核糖体是细胞质中的一种小颗粒状结构,存在于质网上或游离于细胞质中。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地方,通过核糖体上的rRNA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tRNA上的氨基酸按照编码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蛋白质链。
最后是溶酶体,溶酶体是质膜内的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小囊泡,能够分解各种细胞内外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通过内涵体融合、逆向取物和吞噬作用,溶酶体能够分解细胞内的废物和损坏的细胞器,并参与细胞内的降解代谢。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是由多个细胞器构成的复杂结构,具有多种功能。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第一章:生物的特征1. 教学目标1.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1.2 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2.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3. 教学方法3.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总结生物的特征。
3.2 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异。
4. 教学步骤4.1 引入话题: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4.2 讲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4.3 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异。
4.4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总结生物的特征。
4.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课后作业5.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的特征。
5.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教学目标1.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1.2 掌握细胞的功能,如代谢、生长、繁殖等。
1.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2 细胞的功能。
3. 教学方法3.1 采用模型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3.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细胞的功能。
4. 教学步骤4.1 引入话题:讨论细胞的重要性。
4.2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4.3 演示细胞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4.4 讲解细胞的功能,如代谢、生长、繁殖等。
4.5 分析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细胞的功能。
4.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课后作业5.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5.2 画出细胞结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教学目标1.1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1.2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1.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2.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珠芽是一种未发育的球茎,呈球状、卵圆形等,通常生于叶腋,属于营养繁殖的器官。如二年生或三年生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叶柄的基部及百合(Lilium. speciosumThunb.)花茎的每一叶柄下部或叶子基部生出的珠芽等。此外,山药(Dioscoreaspp.)、泽泻科(Alismataceae)、水麦冬科(Juncaginaceae)、天南星科(Ar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部分种类都可在叶柄的基部形成珠芽。
按芽离地面的高低,芽可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和地下芽或隐芽等类型。
2.叶芽、花芽与混合芽
按结构和性质,芽可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叶芽(leaf bud)是将来发育成营养枝的芽,如水稻的分蘖(侧芽)芽;花芽(flower bud)是将来发育为花或花序的芽,如广玉兰和小麦的顶芽;混合芽(mixed bud)则为将来同时发育为枝叶和花或花序的芽。如梨、苹果等植物的顶芽。
3.观赏、艺术品
有些植物的茎由于其形态奇异、色彩斑斓、或经雕琢作为观赏。如方竹(Chimonobambusa qundrangularis)、紫竹(黑竹)(Phyllostachys nigra)、各种树桩盆景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茎的利用,特别是综合利用,将会更加广泛。)
三、茎的形态与组成
(一)茎的形态
在木本植物的枝条上,其叶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称为叶痕(leaf scar)。叶痕中的点状突起是枝条与叶柄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维管束迹或称叶迹(folial trace)。有的枝条上还有芽鳞痕(bud scale scar)存在,这是密集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环状痕迹。根据芽鳞痕的特征,可以判断枝条的生长年龄和生长速度(图6-1)。
植物生物学第六章-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教学目标:掌握叶的基本形态,了解叶的功能;掌握叶的结构;掌握叶对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性;掌握光合与蒸腾作用;掌握叶的衰老与脱落
教学重点:叶的结构------各级叶脉的结构、叶肉的分化、表皮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叶的不同生态类型,光合作用,环境对结构的影响,离层。
教学难点:叶的结构,光和作用
第一节 叶的功能
主要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此外叶还有吸收和分泌、攀援等功能,结合叶形态的多样性、叶的变态等内容介绍。
第二节 叶的形态
>
主要讲解单叶和复叶的结构,给出完全叶、不完全叶、叶的异叶性、叶序、叶镶嵌的概念,简单介绍禾本科叶的特点、复叶的类型。
一、叶的形态
叶的样式多种多样,可有不同的形状、 叶基、叶尖、叶缘、叶脉类型,可作为植物分类的形态依据,这部分内容在下学期形态术语部分详细讲解。
毛状体:形态多样,包括表皮毛和腺毛等。可反射强光,分泌粘性物质,限制叶表的空气流动,使干热风不致直入气孔,减缓蒸腾作用。
茎表皮与根表皮差异甚大,原因
2、叶肉
叶肉是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形成,主要由同化组织构成,此外,还可能有分泌腔、含晶体的异细胞及石细胞等。由于叶片两面受光的影响不同,叶肉又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种类型。
>
光合作用靠光发动,但并非全过程都需要光。根据需光与否,又可将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
三、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一)光反应
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包括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过程,经过光反应,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于ATP、NADPH中。
1.光:光是辐射能的一种形式,具有波粒二相性。光有着不同的波长,光靠光波进行传递,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植物学》第六章裸子植物

三、形成球花 裸子植物的孢子叶大多聚生成球果状, 称孢子叶球或球花。 1.小孢子叶球:雄球花,由小孢子叶聚生而 成,每个小孢子叶下面生有小孢子囊(花 粉囊),内有多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 数分裂产生小孢子(单核花粉粒),由小 孢子发育成雄配子(成熟花粉粒)。 2.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大孢子叶常变态为 珠鳞、珠领、珠托、套被和羽状大孢子叶。
大孢子叶球 小孢子叶球
③圆柏属 (Sabina): 叶有鳞形和刺 形两种。球果 成熟时种鳞愈 合。常见种: 圆柏(S. chinensis)。
龙柏(S.
chinensis var. kaizuca):
全部为鳞形叶, 枝条常扭曲上 升。
④刺柏属 (Juniperus): 叶刺形,3叶轮 生;常见种: 刺柏,我国特 产。河北省分 布有杜松(J. rigida )
四、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 1.雄配子体:成熟花粉粒 多数种类的雄配子体由4个细胞组成: 营养细胞(原叶细胞):2个 生殖细胞:1个 管细胞:1个 2.雌配子体:大多具颈卵器 颈卵器位于雌配子体的近珠孔端(2至多个), 其结构相对于蕨类植物更加退化。 3.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的能力,完全寄生在孢子 体上。
(2)代表植物 ①杉木属 (Cunninghamia) 常绿乔木;叶条 状披针形,螺旋 状着生;种鳞具 2~3粒种子,种 子两侧具翅。如 杉木(C. lanceolata)
小孢子叶球
大孢子叶球
小孢子囊
②水杉属 (Metasrquoia) 落叶乔木;条形叶 交互对生,基部扭 转排成2列,冬季 与侧生小枝一同脱 落;小孢子叶、珠 鳞各自交互对生; 种子5~9枚。我国 特有的稀有珍贵的 孑遗植物。
由以上特征可以看出: (1)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有了进一步的组 织分化,具有发达的根系和维管组织; (2)产生种子; (3)形成花粉管,受精过程完全摆脱了 水的限制; 所以,裸子植物能更好地适应陆生 环境,这在植物进化史上可以说是一个 新的里程碑。
第六章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五)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在食物链不同点上 生态效率( ) 能量之间的比率, 能量之间的比率,或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前一营 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六)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一)物质循环类型 • 1、气体型循环:氧、氮、水等 • 2、沉积型循环:钙、磷、钾 • 1)库:系统中,各种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中的滞留。 • 又分为:
无机物质
分解者
•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 物理信息:光、热、声 (二)化学信息:味觉、气味 (三)营养信息:叶、花变色 (四)行为信息:
• 第三节 植物与生态平衡
• 一、生态平衡概念 • 指一定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各种 对立因素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 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
• • • • • • •
• (二)能量流动的渠道_____食物链或食物网 • 食物链(food chain):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之关系,相互间 构成一个整体,就象一环扣一环的链条,称食物链。 •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营养级,一条食物链上,一般只有 4-5个营养级,每个生物种群都处在一定的营养级上,只有少数 种兼两个营养级,如杂食动物。 • 食物链可分为捕食链、寄生链和腐食链三类 捕食链:三叶草 土蜂 田鼠 猫 • • 树叶 昆虫 鸟 蛇 野猪 虎 • 牧草 蝗虫 蛙 蛇 鹰 • 藻类 虾 小鱼 大鱼 鱼鹰 • 羊草 蝗虫 百灵 沙狐 • 柳 蝉 螳螂 黄雀 鹰 • 寄生链:草 食草哺乳动物 跳蚤 螨 • 黄鼠 跳蚤 鼠疫细菌 • 腐生链:树叶 细菌 二氧化碳、水
• 气候:光照、温度、降水、 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
初中一年级生物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一年级生物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给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
初中一年级时,我们开始学习生物植物的基础知识,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对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系统和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中一年级生物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一、根根是植物的重要部分,它扎根于土壤,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根的结构包括主根和侧根。
主根通常较粗长,向下延伸,而侧根则是从主根分出的细小根。
根的主要功能有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以及储存养分等。
二、茎茎是植物的支撑结构,能够将水分和养分从根传输到其他部位。
茎的结构可分为直立茎和匍匐茎两种。
直立茎通常高耸向上,可以支撑植物的叶片和花朵。
匍匐茎则是指平铺在地面上,往往能够生根和发芽。
茎还具有储存和传输养分的功能。
三、叶叶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能够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叶的结构由叶柄和叶片组成。
叶柄是连接茎和叶片的部分,它能够将叶片暴露在适当的位置。
叶片通常比较薄而扁平,它们上面通常有细小的肋脉,这有助于叶片的支撑和传输养分。
叶的功能包括光合作用、蒸腾和呼吸等。
四、花花是植物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它们吸引昆虫或其他动物参与传粉,以实现植物的繁殖。
花的结构由花萼、花瓣、花蕊和子房组成。
花萼是位于花的最外层,花瓣则是花的色彩部分,能够吸引昆虫。
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是植物进行的重要的生殖活动。
子房是位于花底部的结构,内部通常含有胚珠。
花的功能主要是进行有性繁殖和吸引传粉媒介。
五、果实果实是花受精后形成的结构,它们将植物的种子包裹在内,并帮助种子传播。
果实的结构多种多样,形状也各异,有坚果、蓇葖果、苹果等。
不同的果实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分散种子,如风散、动物传播和自力分散。
果实的功能主要是保护种子,以确保植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去。
六、种子种子是植物进行传播的重要部分,它们通常由果实包裹着。
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发芽并长成新的植物。
种子的结构包含种皮、胚乳和胚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细胞
石细胞
——管胞与导管分子
? 高等植物体木质部中两类伸长的、 具有次生壁的输水细胞。
? 成熟时是缺乏原生质体的死细胞, 厚厚的细胞壁上布满了纹孔。
? 导管分子端壁上具有穿孔,导管分 子通过端壁上的穿孔连接形成连续 的管状结构,称为导管。
? 管胞两端尖细,无明显端壁穿孔, 通过尖细侧壁的重叠连接,并通过 侧壁上纹孔输送水分及矿物质。
6.1 植物的结构与生长
? 植物细胞的类型
?常见的植物细胞 类型包括薄壁细 胞、厚角细胞、 厚壁细胞。
? ——薄壁细胞
? 薄壁细胞普遍存在于植物体的各 个部分,细胞壁很薄,细胞间隙 较大,大多缺少次生壁,原生质 体中常有中央大液泡,细胞多为 等径或长形。
? 薄壁细胞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贮藏作用、分泌作用 等重要生理过程的场所。
? 被子植物的根
? 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 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 直根系主根明显,主根上生出侧根,这类根系固着 能力很强。一些植物的主根可以贮存糖类等有机营 养物质。
? 大部分单子叶植物和一些草本植物的根为须根系, 即在胚轴或茎的基部丛生大量须状根。须根系具有 与土壤更多的接触表面积。
直根系:贮藏根 肉质直根
节间
茎 根系
主根
叶
织组生分尖茎
节 节
节 种皮
子叶
侧根
根尖及分生组织
茎横切面
韧皮部
表皮
皮层
木质 部
根冠
面切横尖根
?植物的器官和陆生适应
? 被子植物的总体形态
? 陆生适应性进化导致 被子植物形成了生长 在土壤中的根系和生 活在空气中的茎(枝 条)系统两部分。
? 根、茎、叶与植物营 养物质的吸收、合成、 运输和贮藏密切相关, 被称为营养器官。
? 薄壁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潜能, 受刺激后可恢复分生能力。
? ——厚角细胞
? 厚角细胞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细 胞壁不均匀增厚,这种增厚是初 生壁性质的,不含木质素。
? 厚角细胞常成束重叠排列,具有 较强的机械强度,在茎和叶柄中 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 由于其具初生壁性质,它们能随 周围细胞延伸而扩展,因此,它 们既有支持作用,又不限制幼嫩 器官生长。
?植物的组织
? 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 同类型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 能单位称为组织。
? 被子植物的三大组织系统即: 表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 和基本组织系统
表皮组织系统是覆盖和保护植物 的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
维管组织系统具有输导水分及养 分和机械支持的功能。
基本组织系统主要由具同化(如光合作用)、贮藏、通气和吸 收功能的薄壁细胞组成,还包括具机械支持功能的厚壁细胞 和厚角细胞。
须根系
? 根的生长与结构
? 根的初生生长发生在根尖。
? 4个部分:
根冠: 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壁粘液化、
外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内侧顶端 分生组织不断分裂出的细胞。
分生区: 又叫生长锥、顶端分生组织
细胞组成、细胞分裂能力强。
伸长区: 细胞停止分裂、体积增大,
使根尖纵向生长和延伸、细胞初步 分化形成未成熟的木质部导管和未 成熟的韧皮部筛管。
第六章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6.1 植物的结构与生长 6.2 植物的营养与体内运输 6.3 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调控 6.4 植物的繁殖
? 陆生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 物和被子植物 4大类,从结构与功能方面体现了从 低等向高等的进化顺序。
? 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代表,讨论植物的形态、功能 和发育等问题。
生生长: 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是造成根次生
加粗生长的侧分生组织。
?侧根的形成: 成熟区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
(1)根尖纵切: 根冠; 分生区;延长区;根毛区
(2)根过根毛区横切 初生结构:
表皮(epidermis):根表一层细胞,根毛; 皮层(cortex):多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 (时有厚壁、厚角
成熟区: 又称为根毛区、各种细胞已
经分化成熟,形成各种成熟的组织。
皮层 内皮层 中柱鞘
表皮
根毛
根毛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 根的生长与结构 ?根的初生结构:从外向内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皮层细胞可以贮存有机养分和让水分及矿物质横向通过。 内皮层细胞初生壁上径向栓质化环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
是控制皮层与维管柱之间物质交流的通道。 初生维管柱包括一层中柱鞘细胞、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
? ——厚壁细胞
? 厚壁细胞具有均匀加厚的次生壁, 次生壁是细胞生长后期细胞壁纤维 素中沉积了木质素的结果。
? 木质化的厚壁细胞比厚角细胞更坚 硬,支持作用更强。
? 功能上成熟的厚壁细胞都停止延长 和生长,大多成为缺少原生质体的 死细胞。
? 厚壁细胞包括纤维和石细胞两种。 纤维细胞常聚集成束。 石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壁加厚。
保护组织 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 维管组织 分泌组织
? 植物的生长方式取决于分生 组织所处的位置。
? 顶端分生组织 ——初生生长 ——纵向生长
? 侧生分生组织 ——次生生长 ——加粗生长
? 侧生分生组织通常是一些已分 化细胞恢复了分裂能力,又称 次生分生组织,根、茎的加粗 生长则属于次生生长。
茎顶芽
? 管胞的输水效率要比导管低。
——筛管分子
? 高等植物韧皮部中运输糖类等有 机营养物的细长管状生活细胞, 成熟时其原生质体内无细胞核。
? 筛管分子端壁上密布簇生的小孔 (筛孔),密布着簇生的小孔的 端壁区域称为筛板。筛管分子之 间通过筛板纵向连接形成筛管, 行使输送有机营养物质的功能。
? 筛管分子还常常与伴胞紧密相连。伴胞是一种特化 的薄壁细胞,有细胞核和浓厚细胞质,筛管分子和 伴胞间存在发达胞间连丝,它们可能与控制和传递 物质进入筛管有关。
组织)
中柱(vascular cylinder):中柱鞘(pericycle)、木质部 、韧皮
部、髓(pith)(草本)
次生结构 :
? 形成层 → 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 ? 木栓形成层:木栓+栓内层=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 植物的组织
?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特点,还可以把植物的组织分 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等六类。
? 分生组织具有进行细胞分裂的能力,通常位于植 物体的生长部位。
? 其他五类组织是在器官发育过程中,由分生组织 衍生的细胞分化发展而成,又称为成熟组织。
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