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白桦林的低语 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白桦》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

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作者是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

全诗意境优美,共四小节,每节四行,各节偶句押韵,富有韵律感,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

这首诗前两节由全景到特写,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极富画面美,写出了白桦的颜色洁白,形态优美。

第三、四节将白桦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重在表现白桦在不同环境中的内在气质,更凸显其傲寒挺拔的高洁之美。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展现白桦的高洁之美,也包含着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3.感受诗歌的魅力,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摘抄诗歌,学习分类摘抄。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韵味,并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与诗歌蕴含的感情,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按要求收集诗歌。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初识白桦。

1. 谈话导入:师生谈话引出课题,出示相关欣赏。

2. 简介作者叶赛宁,点出课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

二、初读诗歌,疏通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自读提示:标好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不会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

2.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提醒注意多音字“朝”、“抹”和“朦胧”、“徜徉”等字音。

3. 交流识记字形方法:熟悉字加一加、换偏旁比一比、组个词想一想。

3. 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帮小鸟回家。

4.学习要求会写的字:(1)按结构分一分,便于观察。

(2)指导观察,归纳要点:以“潇”、“穗”、“茸”三个字为例,具体指导写法。

(3)学生跟随范写视频书空,要求课后练写时注意写字姿势。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1、品味__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__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自读2-8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按__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2、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五、讲读第三段。

1 、自读这一段,思考:“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

)2、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作业布置:1、抄写好词、好句。

(必做)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选做)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2、讨论交流。

(鼓励发言)3、朗读第三段。

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B生答)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A、B生答)(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想法,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白桦林的低语 教案

白桦林的低语 教案
通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2 全班齐读课文
3 默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作者一直怀念的“你”, 指的是谁?为什么怀念他?
②课文中描绘的白桦林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问题, (第一个问题鼓励学困生回答, 后面的问题中等学生回答, 第二个学生优秀生回答)
明确:①作者一直怀念的“你”, 指的是大兴安岭的一位看林人。
学习6.7段
1 快速默读课文, 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 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1)在默默的思念中, 我激励自己, 要有你那样的胸怀, 你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他们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 为了人类, 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目光。
3 指名回答, (应该可以回答出拟人, 鼓励优秀生大胆分析, 分析出摇曳身躯和手臂以及低吟浅唱即可)
4 出示句子
“银白的树干, 灰绿的树冠, 随着阵阵山风, 摇曳着身躯和手臂, 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把白桦树拟人化, 似乎树也有了感情, 也会像人一样和我们说话、低语、歌唱。白桦林的风景优美, 环境宜人。
看林人:出示林业工人的图片, 进行简单的介绍
初读课文
借助字典、词典初读课文, 不认识的字注音
课文自然段序号标注清楚
第二课时 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导入
出示白桦林图片, 引发思考,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树么? 这些就是大兴安岭的白桦林。在那里, 还有着一群独特的人, 他们的工作就是看护着这片美丽的树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桦林的低语》这片课文。共同来领略白桦林的风景还有守林人的工作精神。
学习第4-5段
过渡: 如此美丽的白桦林, 是谁在守护它呢? 是看林人。快些读读第4段, 作者称看林人为什么?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桦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桦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课《白桦》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探讨,以及相关的语文素养培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和描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掌握,句子解析。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白桦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引导他们思考自然之美,从而引入课题。

2. 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学习(10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

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加强记忆。

3. 课文内容理解(15分钟)b.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解析课文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c. 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a. 教师讲解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b. 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第5课白桦2. 主要内容:a. 生字词列表b. 课文主题思想c. 重点句子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造句: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个描写自然的句子。

2. 答案:生字词:略。

造句:例如:夕阳如金,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收集关于大自然的诗歌或散文,下节课分享。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

白桦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业工人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

写看林人就是写林业工人,赞颂看林人就是赞颂林业工人,赞颂林业工人苛求自己,牺牲自己的一切所爱,心系大地,情系大地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对于这篇语句优美,情感炙热抒情散文,学生一定会有朗读的兴趣,完全能够通过朗读,捕捉到作者对白桦林眷恋以及对看林人的崇敬赞美之情。

只是,学生对白桦林和看林人没有什么具体的认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补充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解读。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感动自己的段落,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胸怀崇高理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自主质疑,合作交流,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段,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情景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跟随作者刘心武去了大兴安岭,见到了美丽的白桦林。

这节课我们再去领略领略白桦林的风采。

来,哪位同学用你美美的朗读,再次带我们去美丽的白桦林。

女生齐读二、学习第五自然段(一)看语句,体会看林人品质2能有这么美丽的白桦林,离不开谁?看林人做了些什么,使白桦林如此的美丽呢?请大家看到第5自然段。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学习伙伴互相讨论:你从中体会到看林人的哪些品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用下面的句式回答:我体会到看林人()的高尚品质。

我是从()句看出来的,我将句的内容概括为()(四个字)。

4、反馈,老师板书①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强忍烟瘾,严于律已、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自我约束、自我牺牲,)②(严控酒量)③(不看书报)④(拒听音乐)(二)找数量词、关联词体会看林人品质5我觉得本段中有些数量词用得特别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第【1】篇〗《白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

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2.师朗诵《白桦》。

3.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4.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

3.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3.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想:《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口吻,表达对一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白桦林,茫茫林海的缩影,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

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做证。

所以,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受白桦林的美丽与感人;其次,运用反复朗读,让学生从文中知道,守林人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为了森林,拒听歌曲;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一颗纯洁的心。

让学生感受到守林人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

缄言无语的高尚,从而凸出单元立影。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

2.反复诵读,通过朗读,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

3.诵读时,要注意感情的抒发,特别是那些整齐的句式,要读出感情。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看林人平凡的伟大,理解高尚的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兴安岭图像资料,激发学生感受。

2.板书课题、揭题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大兴安岭茫茫林海,感受一下白桦林的美丽,倾听一下白桦林的低语。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1.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2.检查复习: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把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低语()诉()肠()()曲折低()浅()(1)(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2)低声吟咏,小声歌唱。

()(3)完全说出心里话。

()(4)形容不断地小声诉说。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桦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桦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白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以及对重点词汇、句子结构和写作技巧的掌握。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会观察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子结构的掌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白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白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

3. 精讲课文: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重点词汇、句子结构以及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白桦2. 重点词汇:挺拔、洁白、寂静、诗意3. 句子结构:比喻、拟人、排比4. 写作技巧:观察、联想、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白桦的特点。

(2)观察身边的植物,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小短文。

2. 答案:(1)白桦高耸挺拔,树干洁白如玉,寂静中透露出一种诗意的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子结构的掌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桦林的低语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看林人甘于寂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敬佩与热爱、赞美之情。

3、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7个,写字10个:丹、伏、纯、妄、岗、棒、爽、警、惕、絮。

理解“摇曳、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品味、揣摩文中形象生动的拟人句,感受抒情散文语言的优美。

5、继续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进行设问探究。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的重点并不是让学生知道看林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到还有更多的像看林人一样默默工作在各条工作战线上的劳动者们。

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
牺牲的精神。

学习准备:
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读通、读顺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白桦林的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白桦林的特点。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谁到过大兴安岭吗?或在电视上欣赏过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大兴安岭,看看美丽的白桦林,认识这里的看林人。

(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设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蜿蜒曲折山峦起伏浮躁狂妄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读通全文,读懂大意,理解文章层次。

用“”划出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地方加“?”标明,已读懂的地方标注出自己的体会。

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针对林业工人进行设问探究、自读探究。

2、检查自学效果。

指导:“丹”和“妄”都不要多写一点。

“惕”右边是“易”字,与“杨”右边不同。

“桦”读四声而不是二声。

“邪、膛、涤、寞”等字练读双音节词语。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这会儿我们已经置身于大兴安岭之中,你们看这儿茫茫林海,山峦起伏,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可是除了感受到美丽,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1、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读,边读边用“﹏﹏”划出有关描写白桦林的语句。

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白桦林的特点。

结合文中语句理解“低吟浅唱”。

思考想象:作者走进白桦林,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汇报展示,教师精讲点拨。

(低吟浅唱就是轻声地吟唱,这里是亲昵打招呼的意思。


4、品读描写白桦林的语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四、拓展延伸(小结)
课文题目是《白桦林的低语》,仅仅是写白桦林吗?如果不是,还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课下思考,下节课我们在一起讨论交流。

五、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看林人的高尚品质。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

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桦林低语吟唱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1)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2、同桌交流。

3、汇报收获。

三、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2)
精读课文,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生生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4、老师精讲点拨,引导感悟、体会。

“……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荡涤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一句的含义。

“那颗纯洁的心”表现在对事业,对工作坚定执着的信念与追求上,那默默奉献的精神与情怀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社会上某些人对事业缺少热情,缺少追求的浮躁与狂妄灵魂,同时也时刻在鞭策着作者自己。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
应抓住“有……绝没有”,“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
也……”,“但……甚至……”等词语和句子,体会护林人严格遵守岗位职责的品质。

抓住第五自然段几个“一”的分析,认识看林人为了维护国家很小很少的利益,个人也做出了很大很多的牺牲。

5、拓展延伸:
再次品读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些淳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6、指导感情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四、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情,产生共鸣。

1、根据自学提示(3),学生自学。

作者为什么渴望再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
细细品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

2、指导朗读,再次品味语言,体会看林人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引导学生填空: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宽广的胸怀、无私的胸怀、默默奉献的胸怀、以苦为乐的胸怀、乐观豪迈的胸怀;敏锐的目光、坚定专注的目光、长远的目光……)
五、归纳总结,启发想象:
是啊,有多少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了他人,甘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这些像看林人一样的平凡而伟大、淳朴而可爱
的人是可敬可佩的,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六、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身边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人的事迹,为本单元习作练习作准备。

七、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看林人敬佩赞美
默默守候以苦为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