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的练习设计

合集下载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学过程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通常怎么比较?(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导入:今天我们借助于除法来学习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准备题(事先板书)口头列式解答。

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板书: 1002=50(千米)师:观察上面的两道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用除法)(二)讲授新课:比的意义1、观察练习1。

问:32表示什么?(3是2的几倍。

)谁和谁比?(长和宽比。

)23表示什么?(2是3的几分之几。

)谁和谁比?(宽和长比。

)师:无论是长除以宽,还是宽除以长,比较结果都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也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是两个数量的比。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也就是说,32可以说成3比2,23也可以说成2比3。

提问:3分米、2分米都表示什么?(长度)师小结:3分米、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2、观察练习2。

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放手让学生讨论)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即100∶2可以说成 100比2。

)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3、归纳总结。

师: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红笔画线,标上除法。

4.1.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1.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1.1《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2.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3. 比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意义。

例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2.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比的定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叫做比。

3.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

1)比与除法的关系比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除法运算,比的两个数相除,就是它们的比。

例如:a:b = a÷b2)比与分数的关系比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比的两个数分别作为分子和分母。

例如:a:b = a/b4. 比的应用通过讲解比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

1)比的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的大小不变。

例如:a:b = (a×c):(b×c) = (a÷c):(b÷c)2)比的应用比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比的概念的理解。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楚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同时,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5篇《比的意义》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比的意义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2.增加直观的例子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比的概念。
3.调整讲解的深度和广度,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意义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内容:
a.比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如a:b或a/b。
b.比的交换律、结合律等基本性质。
c.比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d.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举例解释: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具体的物质量比较,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2.教学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的定义和比的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例的求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较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练习: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意义:比较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2. 提高题: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思考题:探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改进。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包括难点和易错点。

4.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设计1. 导入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物品多少的情况吗?”实例展示:展示两个同类物品(如两瓶饮料),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比较的过程。

2. 新课讲解比的意义:详细解释比的定义,强调比较的是同类量。

通过具体例子(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长度等)来加深理解。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比例》教学设计篇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比的意义》教案【4篇】

《比的意义》教案【4篇】

《比的意义》教案【4篇】《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使学生知道约数、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使学生知道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自然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强操作、直观沟通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增加练习来突破难点。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整数、约数和倍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师:谁能说说整数的含义?出示:23÷7=3...26÷5=1.15÷3=524÷2=12教师:这4个算式中,哪个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为什么前两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整数,谁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能被b整除”?教师:a的约数还可以叫做什么?让学生用两种说法说说:15÷3=5和24÷2=12教师: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1)被除数和除数必须是整数,而且除数不等于0。

(2)商必须是整数。

(3)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师: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区别“除尽”与“整除”师:像6÷5=1.2这样的除法,一般说6能被5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商整除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除尽不一定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二、新课1、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在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这两个数还有另一种关系(板书:约数和倍数)让学生看50页关于约数和倍数。

教师: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有约数和倍数关系?(整除)能单独说一个数是约数或一个数是倍数吗?“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是什么意思?:在说倍数(或约数0时,必须说某数是某数的倍数(或约数),不能单独说某数是倍数(或约数)。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修辞能力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万物的敬畏心态,积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导入:教师播放音频,同时展示课件上的相关图片和文字,引发学生对比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会有各种比,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含义。

3.阅读理解:学生跟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段理解诗歌的意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解读。

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a.比喻的意义:诗歌中的“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使诗意更具传神和形象化。

4.分析鉴赏:学生分小组进行诗歌分析和鉴赏。

每一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深入解读,然后组织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来阐述对诗歌中比的理解。

5.提问互动: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觉得《比的意义》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个比?为什么?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总结《比的意义》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环保问题,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反思:1.教学中加入了多种教学手段,如音频、图片、课件等,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通过鼓励学生分组分享和互动问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学生的感受和想象力,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在教学中尽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5.及时进行反馈和激励,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思考,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有效地了解和领悟《比的意义》这首诗歌的含义、产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并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的练习设计
常州市博爱小学沈琛
练习内容:《比的意义》的练习
练习背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认识了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了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及各部分名称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练习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深入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及各部分名称的关系。

会根据比计算比值,知道比值可以用整数、小数、分数来表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美,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练习过程:
活动一、算一算。

师:求比值:9∶5 4.2∶0.6 1 1/3∶ 3/5
生:(独立计算)
师:观察比值,有什么发现?
生:比值既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设计意图:基础练习,并发现规律〗
活动二、猜一猜。

师:人体中有很多有趣的比,想不想一起来猜猜看?
生:(精神振奋)想!
师:一起进入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拳头翻滚一周与脚底长的比大约是()∶()(1∶1)(由学生猜比,教师判断比值过大还是过小,猜三次不中,就公布答案。


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婴儿的头长与体长的比是()∶()(1∶4)
12岁儿童的头长与体长的比是()∶()(7∶50)猜一猜:沈老师的头长与体长的比是()∶()(1∶8)
师:这么多有趣的比,想知道它们的比值吗?赶快算一算。

生:(一起算一算)
师:观察后三个比和比值(0.25、 0.14、 0.125),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年龄越大,头长与体长的比值越小了。

〖设计意图:猜一猜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活动三、欣赏美。

师:1、这个人你认识吗?他就是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就是他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

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出示数学家欧多克斯的头像)
(边让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边进行介绍)
2、黄金分割应用非常广泛,你现在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了吧?它的长与宽
的比是黄金分割比。

(出示五星红旗图)
3、美丽的雅典神庙的长与高的比也是黄金分割比。

(出示雅典神庙图)
4、大家最感兴趣的神秘的古埃及金字塔的底边一半与斜面长度的比是黄金分割
比。

(出示古埃及金字塔图)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境外游由梦想变为了现实,有机会的话亲自去领略这些古建筑的美。

5、生活中也用到黄金分割,就连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
合黄金分割比。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看看谁的头发分成2比3?
生1:××的头发分成2比3
生2:客人老师中也有的头发分成2比3。

生3:咦?沈老师的头发也分成2比3。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能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丽。

还培养了学生发现美、体会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孩子们更热爱数学、更热爱学习、更热爱生活。


活动四、辨一辨。

师:体育比赛中的比分与今天学习的比有何不同?
生1:比分中,后面的数可以为0,像足球经常出现几比零;而比的后项不能为0。

生2:比分表示两队分数相差的情况,而比是一种关系。

生3:比与比分也有一定的联系:比分也可看作两队分数的比。

〖设计意图:将学生生活中的比分与数学中的比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并学会全面、辨证的看待事物、看待知识〗
活动五、说一说。

师:比的应用很多,我们身边的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也能用比来说一说,你会说吗?(学生争先恐后说起来,说得既实事求是又有趣)
生1:我最感兴趣的是班里最胖的同学与最瘦的同学的体重的比,××与××的体重比是103∶51,比值将近2呢。

生2:我作业中做对题数与做错题数的比……平均的话大约为9.5:0.5
师:说出这个比,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2:我对我的学习还是比较满意的,我有自信,以后要争取做全对。

生3:我在家洗袜子次数与袜子脏的次数的比大约是2∶18。

师:你很诚实,你自己评价以下这个比呢?
生3:以后自己的事要尽力自己完成,为父母多承担一些家务。

……
〖设计意图:让学生讲讲身边的比,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比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结合自己关心的事谈得很自信、很客观、很投入,培养了良好的性格品质。


活动六:课后的调查。

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连我们的餐桌上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你们早上都吃些什么呢?
生1:我早上吃牛奶、面包和鸡蛋。

生2:我妈妈早上为我准备了牛奶和蛋糕。

生3:我吃中国传统的豆浆和油条。

师:早餐对一天的工作学习很重要,一定要注意营养的搭配要均衡。

餐桌上也有比的学问呢:
做面包时,小麦粉与水的比是()∶()
煮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
生1:我来猜,我来猜!
师:这可不能瞎猜,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或实验,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

在生活生产中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比,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调查研究,我们下一堂课再来交流,好吗?
〖设计意图:将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进行探究,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