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赏析一、意象之美。
诗里充满了美好的意象。
“四月天”本身就是一个极美的意象,四月,大地回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这就像一个人最美好的状态,或者一段最美好的感情,有着无限的活力与可能。
诗中还提到“星子在无意中闪”,星星闪烁是一种灵动的美,那种不经意间的闪亮,就像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小惊喜,给人一种俏皮又美好的感觉。
还有“细雨点洒在花前”,细雨轻柔,花是娇美的,这种组合营造出一种细腻、温婉的氛围,就像轻轻诉说着的情话,充满了诗意与柔情。
二、语言特色。
1. 用词清新。
林徽因的用词特别清新自然。
像“鲜妍”这个词,形容花朵的艳丽,比简单的“鲜艳”更有一种鲜嫩欲滴的感觉。
还有“娉婷”,用来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这个词一出现,就仿佛一个身姿婀娜的女子在眼前翩翩起舞。
这些词都不是那种很直白、粗俗的词汇,而是充满了古典美又不失清新感。
2. 节奏明快。
从节奏上来说,读起来朗朗上口。
它不是那种很沉重、拖沓的节奏。
比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句,简单的几个词,节奏明快地排列,就像轻快的脚步,一步步地把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能很容易地被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所感染。
三、情感表达。
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很独特。
它没有那种直白的、热烈的爱情倾诉,而是一种含蓄的、充满了喜悦和赞美的情感。
它可以被理解为对爱人的爱,把爱人比作人间美好的四月天,这种爱里包含着欣赏,就像看着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满眼都是喜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对生活的热爱。
林徽因用这样美好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一种感恩和珍惜之情。
就好像在说,生活中有这么多像四月天一样美好的存在,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感受、去热爱。
四、结构层次。
诗的结构层次很清晰。
开头就点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把主题抛出,让读者一下子就进入到她所营造的这种美好的情境之中。
然后,中间部分通过描写各种美好的意象,如“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等,从不同的角度来丰富这个“四月天”的形象,就像在给这个美好的形象添枝加叶,让它更加立体饱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赏析《人间四月天》是作者林徽因所写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四月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歌以其抒情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四月天的美好与激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四月天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四月天的鲜明特点。
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句可以说是整首诗的开篇,四月天的特点在这一句中得到了完整的展现。
作者通过四个字“芳菲尽,始盛开”来表达四月天的短暂,像极了花朵的生命,短暂而美丽。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月天的明媚、“云间好仙人”的美好景色。
另外,作者还运用了色彩的描绘,如“红烛映玉肌,美人如兰出翠微。
”,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四月天的绚丽与美丽。
其次,诗中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他对四月天的喜爱之情。
作者通过描写四月天的景色,将自己的情感与之融为一体。
诗中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句诗用“人生如梦”表达了一种感伤和无奈,人的一生犹如一场梦境,如同四月花开一样短暂。
而“一尊还酹江月”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享受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
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四月天的描写,借以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谢。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哲理思考,给人以启示。
诗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这句诗用“恰同学少年”一词,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对年轻时代的追忆。
同时,也表达了对勇敢面对人生的期许和呼唤。
此外,诗中还有一句“人琴俱亡”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给人深深的思考。
综上所述,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通过对四月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细腻而抒情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四月天的美好与激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将四月天的短暂和美丽与人生相对照,传达了一种深思和哲理,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四月天的魅力,也能在诗的启示下对生活有所思考。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
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言艺术《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
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按照心理分析来说,则是一种温润的美感。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文及赏析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文及赏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解读鉴赏】著名诗人、建筑学家,旷世才女林徽因的诗,善于捕捉巧妙的意象,情感细腻入微,呈现出轻柔灵秀、蕴藉清丽之美。
她写爱,用“人间的四月天”来形容,可谓匠心独运,极具创造力。
四月天,阳光明媚,和风吹送,绿草如茵,河流清澈,百花争妍,飞鸟鸣啼。
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快乐和梦想尽在四月。
因此,用四月天写爱,才最真挚感人。
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风”是抽象的,却由你的爱你的“笑响”将它“点亮”,使人由听觉到视觉,从各个感官角度来感悟体味。
春的“光艳轻灵”都缘自于“笑响”,这是对“爱”的形象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是刻骨铭心。
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为了表现四月天的柔和恬静,诗歌捕捉的意象动静结合,风光自然。
“云烟”,既柔和又朦胧,是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则是爱的动态美,虽动却也不失恬静安宁。
爱融含了所有的物态之美,这正说明,爱无处不在。
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四月的花,“轻”“娉婷”且“鲜妍”,这已经是绝美的风姿;但这还不够,还有“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种令人艳羡的美语言都难以形容,但“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
这里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
四月的花朵绚丽多彩,而诗歌写“鹅黄”、“绿”、“白”各种花,目的还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新鲜”;爱的勃勃生机——“柔嫩”,以及“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赏析摘要:一、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简介1.作者简介2.作品背景3.作品主题二、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1.四月天2.春风3.繁花4.阳光5.燕子三、总结与赏析1.作品意象的丰富性2.意象的象征意义与主题的关联性3.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力正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以四月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诗中的重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并进一步赏析这首作品的艺术价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背景。
林徽因(1904-1955)是我国著名的女诗人、作家、建筑师,她的诗歌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著称。
这首诗创作于1936 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内局势动荡,人们生活困苦。
然而,林徽因在这首诗中并未直接描述战乱的残酷,而是通过春天的美好景象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现春天的美好。
下面我们分析这些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1.四月天:四月是春天的季节,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四月天象征着生命力、希望和美好。
2.春风:春风是春天的代表,带来了温暖和活力。
春风象征着温柔、关爱和抚慰。
3.繁花:繁花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景象之一,五彩斑斓的花朵争相绽放,给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繁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繁荣和昌盛。
4.阳光:阳光是春天的象征,驱散寒冬,带来光明。
阳光象征着温暖、正能量和希望。
5.燕子: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在春天回归,象征着生命的轮回、新生和希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重要意象都具有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它们共同表现出春天的美好、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全文及注释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全文及注释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注释:“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笑声的欢快和感染力,仿佛笑声如同光芒一般点亮了四周的春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形容人的姿态轻盈灵动,在春天艳丽的景色中不断变幻着美妙的姿态。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将“你”比作四月清晨的云雾,给人一种朦胧、轻柔的感觉。
“黄昏吹着风的软”:“风的软”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和。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描绘出夜晚星辰闪烁和细雨飘洒在花朵前的静谧而美好的景象。
“那轻,那娉婷,你是”:强调“你”的轻盈和优美的姿态。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把“你”比作戴着百花冠冕的美丽形象,突出你的娇艳和高贵。
“天真,庄严”: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实则表现出“你”性格的多面性,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庄重的一面。
“夜夜的月圆”:象征着美好和圆满。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用雪化后的鹅黄和初放芽的绿来比喻“你”,展现出新生和希望的气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描绘出“你”如白莲般纯洁、美好,充满了生机和期待。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通过花开和燕的呢喃进一步展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也暗示“你”带来的美好和温馨。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抒情,强调“你”在诗人心中代表着爱、温暖和希望,是人间最美好的存在。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孩子的,也有人认为是写给爱人的。
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同时将“你”与春天的美景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你”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评读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评读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民国才女林徽因最脍炙人口的诗歌,其诗一经发表便获得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在当时的作家群中,也获得了众多男性的认可。
其诗无论是从意象的选择、情感的表达、结构的完整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许多诗歌创的启蒙作品之一。
诗的第一句抒情,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然后用笑声接受诗歌,指出四月天带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是笑声的轻盈,笑声的幻影声,那年春天四月的轻舞。
也让诗从一开始就摆脱了死板的格式,同时又有了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四月天的美好直接进入读者的脑海。
在第二段中,四月所包含的意象是云雾缭绕,风中的黄昏在柔和中起飞,还有星星的闪烁,花瓣携带的滴落的露珠,透露出一种精致而宁静的美。
但诗的下一段放弃了意象的运用,而是用了感性的词语,让诗更有张力。
如轻盈、婉约、清新的考证,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体会到了四月天的美好。
诗歌的静态描写也表现出动态之美,如雪融后的鹅黄,嫩绿的嫩芽。
并且主观情感在诗的每一句中都是饱满的,虚实结合的描写,如夜晚的月光,梦中的浮莲,使诗的整体意境始终高昂,并使诗得到进一步升华的渲染。
诗末直接写了四月天的具体原因。
是花,是燕,是温暖,是爱,是希望?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这么描述的。
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却是一切值得赞美的美,实现了诗的结尾。
至于为什么写这首诗,有人说是为了悼念徐志摩,也有人说是写给她的孩子。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原因,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毕竟前者与四月的相关性较弱,而诗在意象选择上更充满生命光泽,如初雪、新芽,都象征着生命的开始。
当然,对于诗歌而言,作品一旦经过完成,它的意义都要交由读者去理解和再完成,这也使得该诗的美得到了扩大,也让诗歌的生命力持久延续。
对于我们读者而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难得的好诗,也是在多重意象中具备情感的统一性和主题关联性的经典。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
部编版九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这首诗发表在1934 年的《学文》上。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四月天”是春天里最美好的时刻。
主标题“你是人间四月天”,运用暗喻,将“你”比作“人间四月天”,表现了对“你”的赞美,形象而含蓄地点明了诗歌的主旨;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是对主标题作进一步的诠释,表明这句话、这首诗是对“你”的充满爱的赞颂。
二、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一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建筑学家、文学家。
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娉pīng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美丽。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ní nán:形容小声说话。
二、主题概述诗人从不同角度描摹“人间四月天”,把爱比喻成美妙无比、精妙绝伦的“人间四月天”,诗情画意浓郁,柔情蜜意深厚。
诗人眼中的“人间四月天”,就是爱的象征,就是温暖的心灵寓所,就是希望的现实所在,就是幸福的精神家园。
三、作品结构第1节:把“你”比作“四月天”,以“轻灵的风”写出美好明媚的春光。
第2节:用“云烟”“星子”两个意象写出春天烟雨迷蒙的景象。
第3节:一个寂静的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百花争艳。
第4节:吹风吹拂,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5节:这时的“你”是一次超越,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结尾与开头和诗题照应。
四、鉴赏品读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使整首诗犹如笼罩在一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2.诗中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你”光艳多变、轻柔妩媚、娉婷鲜妍却又天真庄严、充满生机、令人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
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言艺术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
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按照心理分析来说,则是一种温润的美感。
而且,作者在描写这些美感的时候,又采用了跳动的笔法,也就是说于变化中、动作中展示色彩,这可以从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中看到,这样的文字有“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在无意中闪、夜夜的月圆、水光浮动”,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仔细体味就会发现,它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从人类的接受心理来说,这样的色彩点燃恰好是抓住了人类注意力的某些特点:再似乎不注意的地方写下动态的景观,稍一提神,便豁然开朗,这正是美学欣赏中的恍然一悟。
而且,在这样两组文字中,有一种顺承的关系,第一组纯粹的色彩只有到了第二组跳动的组合中才更生动,试看这些词:“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云烟”则直接是状态的描写,若隐若现渺渺茫茫、“黄昏”看似暗淡实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而“星子在无意中闪”承续“黄昏”这一意象,突出了“闪”的动态感,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在“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中,以“暗”和“柔”进一步烘托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
所以,在这样的文本细读中,我们会发现,当单纯的文字组合在某种一致性的情感脉动中的时候,那些文字就会突破其单一的意义,而获得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
画面和声音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鹅黄和白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起来,但并不觉得杂乱,热闹而不杂乱,一定是和抒情主人公的心情有关,所以,透过这些表达声音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歌完整的情绪流,那是欢快的声音,类似溪水的流动———如同一个场景,春暖花开,但是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溪水在雪下流动,阳光照耀之处,漏出的一线溪流冰澈清凉,在冷与暖的交界处,这些文字在跳动:“笑声、交舞着变、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
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水光浮动、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这里的每一组文字都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画面、一是画面的流动,笑是一种形态,要有人来构成,我们可以想象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白衣少女,那声音可以“点亮”周围的“风”,而“轻灵”是由声音的“脆质”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面相,这一组文字中,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的变是写场景,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开端。
接着换了一个场面,其实是一个黄昏,但是不是凄冷的黄昏,而是温暖微醺的黄昏,在这里,写了“风吹”、“星闪”和“雨洒”,这些动感的词语引起阅读者对意象的认同,那是一种湿润的感觉,是早春的感觉,从唯美的角度来说,这一节诗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转折,但是,也正是在这一转折中,诗的意象才构成了跌宕,不那么单一的灿烂,就像一幅画,是在鹅黄的飘扬中晕染了蔚蓝的底色,而且动感十足,又轻柔得仿佛不见。
下面两节转入春天和人的双重赞美,这实际上是诗的主题地呈现,即歌颂心目中的“你”,把“你”的喜悦和春天的“轻、娉婷;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揉在一起,那春的特质便是“你”的面貌,于是“你”获得了“鲜妍、天真、庄严、柔嫩喜悦”的赞美,最关键的两组意象在这里出现“你是夜夜的月圆”和“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说实话,这两种意象与“鹅黄”是由冲突的,在风格上一个肃穆,一个温馨,其间的差异在过去对此诗的诗评中并没有人注意,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一种期待后的两种呈现,如果进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会发现,在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和林徽因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中,其间的曲折变化原本是缘于各种风格之间的不同、对话与妥协,在诗歌文本深处,这种隐秘的心理,不能不说是一种解读的角度。
所以,诗歌的第三、第四节隐含的声音远远比第一、第二节更为隐秘而难猜。
第五节的声音很清晰、很明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会注意到,在这一节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树的花开”、“你”还有“四月天”,他们统一在“爱”、“暖”和“希望”这三个词中,而“燕”的形象出现了,如果把它比喻成“家的怀想”———缘于“燕子”的驻巢本能,可能略显牵强,但是,燕子的另一种经典意象也可以达到与此同等的归旨,“双飞燕”与“春燕”都是与爱情相关的意象。
“梁间呢喃”才是“诗眼”,声音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个词组之中。
诗歌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