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PLC)基础知识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PLC)基础知识概述3.1 PLC的产生和定义3.1.1 PLC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的汽车制造业竞争激烈,为了适应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要求,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公开招标,对汽车流水线控制系统提出具体要求,归纳起来是:⏹(1)编程方便,可现场修改程序;⏹(2)维修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盘;⏹(5)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6)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盘竞争;⏹(7)输入可以是交流市电(115V)(美国电压标准)⏹(8)输出为交流115V,容量要求在2A以上,可直接驱动接触器、电磁阀等;⏹(9)扩展时原系统改变小;⏹(10)用户程序存储器至少能扩展到4KB。
这就是著名的“GM十条”。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中标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简称PLC)。
3.1.2 PLC的定义PLC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很长时间后才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作出的定义如下:“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而设计。
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机械和生产过程。
而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定义强调了PLC直接应用于工业环境。
⏹定义强调了PLC是“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即计算机。
⏹定义强调了PLC是用软件方式来实现“可编程”的。
3.2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PLC工作过程可用图3.1所示的运行框图来表示。
整个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图3.1 PLC工作过程PLC的工作方式:第一部分是上电处理。
机器上电后对PLC系统进行一次初始化,包括硬件初始化,I/O模块配置检查,停电保持范围设定,系统通信参数配置及其他初始化处理等。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梯形图语言
梯形图语言是用梯形图的图形符号来描述程序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采用 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程序采用梯形图的形式描述。这种程序设计语言采用 因果关系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条件和结果。每个梯级是一个因果关系,在梯级
中,描述事件发生的条件表示在左面,事件发生的结果表示在右面。
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是最常用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它来源于继电器逻 辑控制系统的描述。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电气技术人员对继电器逻辑控制 技术较为熟悉。因此,由这种逻辑控制技术发展而来的梯形图受到了欢迎, 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LC的性能指标较多,不同厂家的PLC产品技术性能各不相同,且各有 特色。常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1.输入/输出点数 输入/输出点数是指PLC组成控制系统时所能接入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最大 数量,即PLC外部输入、输出端子数。它表示PLC组成控制系统时可能的 最大规模。通常,在总点数中,输入点数大于输出点数,且输入与输出 点不能相互替代。 2.扫描速度 一般以执行1000步指令所需的时间来衡量,单位为毫秒/千步。也有以 执行一步指令时间计,单位为微秒/步。 3.存储器容量 PLC的存储器包括系统程序存储器、用户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三部分。 PLC产品中可供用户使用的是用户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PLC中程序指令是按“步”存放的,一“步”占用一个地址单元,一个地 址单元一般占用两个字节。如存储容量为 1000 步的 PLC ,其存储容量为 2K字节。
PLC的应用
开关量逻辑控制 运动控制 闭环过程控制 数据处理 通讯联网
PLC的组成
PLC由四部分组成 :中央处理单元(CPU 板)、输入输出(I/O)部件和电源部件
PLC 的 工 作 过 程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七、可编程控制器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检查
换电池
可编程控制器的维护换电池
1
2
3
4
LOGO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软元件组成
内部辅助继电器 的分类二(对于两台PLC并行通讯) ①主站位通讯(M800-M899) ②从站位通讯(M900-M999) 附:主站字通讯(D490-D499) 从站字通讯(D500-D50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软元件组成
内部辅助继电器 的分类三(对于多台PLC串行通讯) ①主站位通讯(M1000-M1063),字通讯(D0-D7) ②1#站位通讯(M1064-M1127),字通讯(D10-D17) ③2#站位通讯(M1128-M1191),字通讯(D20-D27) ④3#站位通讯(M1192-M1255),字通讯(D30-D37) ⑤4#站位通讯(M1256-M1319),字通讯(D40-D47) ⑥5#站位通讯(M1320-M1383),字通讯(D50-D57) ⑦6#站位通讯(M1384-M1447),字通讯(D60-D67) ⑧7#站位通讯(M1448-M1511),字通讯(D70-D77)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三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组成
5、手持编程器 手持编程器是PLC最重要的外围设备,可直接 编写和修改程序。 注:电脑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可以作为PLC的外 围设备。 手持编程器和电脑的区别是: 电脑可以同时看到或监视到多步程序,即可 以是梯形图也可以是程序语句表,但通讯速度较 慢。 手持编程器只能看到语句表,且只能看到四 步(对于FX2N-20P),但通讯速度快。
四、 可 编 程 控 制 器 的 各 软 元 件 组 成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汪志锋)电子教案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汪志锋)电子教案第一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1.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主要功能与特点1.3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各领域的应用实例第二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2.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组成2.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2.3 可编程序控制器与计算机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的使用3.1 编程软件的安装与运行3.2 编程软件的主要功能与操作界面3.3 编程软件的编程实例第四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基础4.1 编程语言与编程规范4.2 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的基本指令4.3 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的高级指令与应用第五章: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外围设备的连接与通信5.1 可编程序控制器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方法5.2 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其他设备的通信方式5.3 可编程序控制器通信实例与应用第六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案例分析6.1 工业自动化控制案例6.2 民用控制系统案例6.3 特殊应用案例分析第七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7.1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7.2 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7.3 维修策略与维护注意事项第八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开发8.1 控制系统需求分析8.2 可编程序控制器选型与配置8.3 系统设计与开发流程第九章: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现场的应用9.1 工业现场环境与挑战9.2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现场的优势9.3 工业现场应用案例分析第十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新技术在可编程序控制器中的应用10.2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未来的发展前景10.3 行业标准与政策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解析: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其定义。
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是如何从传统控制系统演变而来的,以及它的核心优势和特点。
重点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解析:本环节重点是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以及它是如何处理输入信号并输出信号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作原理

2 更智能的功能
控制器将集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自主学习和优化能力。
3 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控制器将进一步应用于领域如自动驾驶、医疗、能源等。
3 故障诊断
可编程序控制器能够检测 和诊断故障,并采取适当 的措施进行修复。
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输入和输出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接 收和发送信号来实现控制。
控制器的组成部分
CPU
中央处理器负责运行控制器程序和进行数据处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输入模块
接收来自传感器和外部设备的信号。
记忆单元
存储控制器程序和数据。
输出模块
向执行机构和显示设备发送控制信号。
控制器的工作流程
1
输入信号
控制器接收来自传感器和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
2
程序执行
控制器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逻辑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
3
输出信号
控制器发送处理后的信号到执行机构和显示设备。
控制器的输入与输出
控制器的输入包括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通信接口,输出包括开关、继电器、运动控制和通信接口。
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工厂自动化
控制器用于自动控制和监控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 和质量。
建筑自动化
控制器用于控制和管理建筑系统,如照明、空调和 安防系统。
智能家居
控制器用于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和联网。
机器人技术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机器人技术的核心,驱动机器人 完成各种任务。
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1 更强大的处理能力
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作原理
控制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核心,它以编程方式控制机械设备和生产流程。 本演示将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工作流程、输入输出、 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冗余和容错技术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 在故障发生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05
PLC系统设计与选型原则
系统设计流程和方法论
需求分析
明确系统控制需求,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类型、数量、通 信协议等。
软件编程
使用PLC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系统逻辑控制功 能。
ABCD
硬件设计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PLC型号、I/O模块、通信模块等硬 件设备,并设计相应的电气连接图。
发展历程
从1960年代末期的初创阶段,到1970 年代中期的成熟阶段,再到1980年代 以后的发展阶段,PLC逐渐从逻辑控 制向数字控制发展,功能不断增强, 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
PLC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基本组成
PLC主要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
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即按照用户程序存储器中存放的先后顺序逐条执 行用户程序,直到程序结束,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下一轮新的扫描。
实例三
使用顺序功能图语言实现一个复杂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程 序,包括多个状态之间的转移条件、状态内的动作以及必 要的互锁和联锁功能。
03
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
顺序控制应用
逻辑控制
时间控制
PLC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功能,如 与、或、非等逻辑运算,用于控制工业 设备的启动、停止、运行等状态。
PLC具有精确的时序控制能力,可以 根据时间设定来控制设备的运行时长、 延迟等。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 理及应用
目录
Contents
• PLC概述与基本原理 • PLC编程语言与指令系统 • 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 • PLC通信与网络功能实现 • PLC系统设计与选型原则 • PLC安装调试与故障诊断技巧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以下是一些关于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结构:可编程控制器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微处理器是控制器的核心部件,实现各种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并对整个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工作进行协调与控制。
存储器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逻辑变量、输入/输出状态的映像等数据信息。
输入/输出接口是与被控对象设备或周边其他控制器相互联系、交换信息与指令的通道。
电源为整个控制器的电力供给中心,包括内部电源和外部电源,分别用于控制器内部元件的工作用电和传送设备上各传感器信号、驱动设备的各种执行元件。
工作原理: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加入各种辅助器件(传感器、驱动器件等)构成控制系统,以顺序+反馈的方式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转。
主要特点: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程序简单易学,系统的设计调试周期短;安装简单,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丰富的I/O接口模块,扩展能力强。
应用范围: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广泛,包括顺序控制、计数和定时控制、位置控制、模拟量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等方面。
总之,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器,其基本知识包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可编程控制器进行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一、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1.1 1.2 1.3 1.4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 PLC的应用和发展 的应用和发展
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是面向用户的专用工业控制计 算机,具有许多明显的特点: ①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②编程直观、简单; ③适应性好; ④功能完善、接口功能强,目前的可编程控 制器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逻辑和算 术运算、定时、计算、顺序控制、通信、人机对 话、自检、记录和显示等功能,使设备控制水平 大大提高。
PLC的更新很快:
PLC技术发展特点为高速度、大容量、系列化、模块化、 多品种。 PLC的编程语言、编程工具多样化,通信联网功能越来 越强。 PLC的联网和通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PLC之间的联网 通信,多制造厂商都有自己的专有联网手段;另一类是PLC 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网通信,一般PLC都有通信模块用于计算 机通信。 在网络中要有通用的通信标准,否则在一个网络中不能 连接许多厂商的产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83年提出的制 造自动化协议(MAP——Manufacture Automation Protocol) 是众多通信标准中发展最快的一个。MAP的主要特点是提供 以开放性为基础的局部网络,使来自许多厂商的设备可以通 过相同的通信协议而相互连接。由于MAP的出现,推动了通 信标准化的进程。
二、PLC组成与工作原理 PLC组成与工作原理
2.1 PLC的组成及其各部份的功能 的组成及其各部份的功能 2.2 PLC的编程语言 的编程语言 2.3 PLC的工作原理 的工作原理
2.3 PLC的工作原理 的工作原理 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其扫描过程如 下图:
内部处理
停止
通信操作 输入处理 程序执行 输出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te: 2015/7/29
Page: 25
六、可编程控制器的类型
按功能分
低档PLC 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移位以及自诊断、监控 等基本功能,还可有少量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 送和比较、通信等功能。 中档PLC 具有低档PLC功能外,增加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 算、数据传送和比较、数制转换、远程I/O、子程序、通信联网 等功能。有些还增设中断、PID控制等功能。
Date: 2015/7/29
Page: 27
Date: 2015/7/29
Page: 28
Date: 2015/7/29
Page: 23
六、可编程控制器的类型
按I/O点数分
小型PLC
中型PLC PLC 大型PLC
I/O点数为256点以下的为小型PLC
I/O点数为256点以上、2048点以下的为中型 I/O点数为2048以上的为大型PLC
(其中I/O点数小于64点的为超小型或微型PLC)
(其中I/O点数超过8192点的为超大型PLC)
Date: 2015/7/29
Page: 24
六、可编程控制器的类型
按结构形式分
整体式PLC 将电源、 CPU I/O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 模块式 将 PLC 各组成部分分别作成若干个单独的 紧凑式 还有一些 PLC、 将整体式和模块式的特点结 模块,如CPU模块、I/O模块、电源模块(有的含在CPU 合起来。 一个机箱内,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价格低等特点。 模块中)以及各种功能模块。 模块式 PLC 将 PLC 各组成部分分别作成若干个单独的 模块,如CPU模块、I/O模块、电源模块(有的含在CPU 模块中)以及各种功能模块。
第五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本章主要讲解…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三、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五、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六、可编程控制器的类型
Date: 2015/7/29
Page: 1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什么是PLC?
是一种工业控制装置
是在电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并逐渐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将自动化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
Date: 2015/7/29
Page: 6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 并应用于工业现场。
Date: 2015/7/29
Page: 7
三、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无触点免配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通用性强,控制程序可变,使用方便 硬件配套齐全,用户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编程简单,容易掌握
大型化是指大中型PLC 向大容量、智能化和网络化发 展,使之能与计算机组成集成控制系统,对大规模、 复杂系统进行综合性的自动控制。现已有 I/O 点数达 14336 点的超大型 PLC ,其使用 32 位微处理器,多 CPU 并行工作和大容量存储器,功能强。
Date: 2015/7/29 Page: 20
Date: 2015/7/29 Page: 5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1968年,GM公司提出十项设计标准:
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维护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竞争; 可将数据直接送入计算机; 可直接使用115V交流输入电压; 输出采用115V交流电压,能直接驱动电磁阀、交流接触器等; 通用性强,扩展方便; 能存储程序,存储器容量可以扩展到4KB。
Date: 2015/7/29 Page: 22
五、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编程语言多样化
在 PLC 系统结构不断发展的同时, PLC 的编程语言也越 来越丰富,功能也不断提高。
除了大多数PLC使用的梯形图、语句表语言外,为了适 应各种控制要求,出现了面向顺序控制的步进编程语 言、面向过程控制的流程图语言、与计算机兼容的高 级语言( BASIC 、 C 语言等)等。多种编程语言并存、 互补与发展是PLC进步的一种趋势。
五、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大力开发智能模块,加强联网与通信能力
为满足各种控制系统的要求,不断开发出许多功能模 块,如高速计数模块、温度控制模块、远程 I/O 模块、 通信和人机接口模块等。
PLC 的联网与通信有两类:① PLC 之间联网通信,各 PLC 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专有联网手段;② PLC 与计 算机之间的联网通信。 为了加强联网与和通信能力, PLC 生产厂家也在协商 制订通用的通信标准,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
Date: 2015/7/29
Page: 3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因为继电器逻辑电路配线复杂
Date: 2015/7/29
Page: 4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背景:
1968 年 美 国 通 用 汽 车 公 司 (GM),为了适应汽车型号 的不断更新,生产工艺不断 变化的需要,实现小批量、 多品种生产,希望能有一种 新型工业控制器,它能做到 尽可能减少重新设计和更换 继电器控制系统及接线,以 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
维修工作量小,维护方便 体积小,能耗低.
Date: 2015/7/29
Page: 8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Date: 2015/7/29
Page: 9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Date: 2015/7/29
Page: 10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高档PLC 具有中档机功能外,增加带符号算术运算、矩阵运算、 位逻辑运算、平方根运算及其它特殊功能函数运算、制表及表格 传送等。高档PLC机具有更强的通信联网功能。
Date: 2015/7/29
Page: 26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可编程控制器产 生的背景、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主要类型、发展趋势及概况。
Date: 2015/7/29
Page: 11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Date: 2015/7/29
Page: 12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Date: 2015/7/29
Page: 13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Date: 2015/7/29
Page: 14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Date: 2015/7/29
在存储容量方面,有的 PLC 最高可达几十兆字节。为 了扩大存储容量,有的公司已使用了磁泡存储器或硬 盘。
Date: 2015/7/29
Page: 19
五、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向小型化和大型化两个方向发展
小型 PLC 由整体结构向小型模块化结构发展,使配置 更加灵活,为了市场需要已开发了各种简易、经济的 超小型微型 PLC ,最小配置的 I/O 点数为 8 ~ 16 点,以 适应单机及小型自动控制的需要。
Page: 15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Date: 2015/7/29
Page: 16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Date: 2015/7/29
Page: 17
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Date: 2015/7/29
Page: 18
五、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高性能、高速度、大容量发展
为了提高PLC的处理能力,要求PLC具有更好的响应速 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目前,有的 PLC 的扫描速度可 达0.1ms/k 步左右。PLC的扫描速度已成为很重要的一 个性能指标。
Date: 2015/7/29 Page: 21
五、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增强外部故障的检测与处理能力
据统计资料表明:在 PLC 控制系统的故障中, CPU占 5% , I/O 接口占 15% ,输入设备占 45% ,输出设备占 30% ,线 路占5%。
前二项共20%故障属于PLC的内部故障,它可通过PLC本 身的软、硬件实现检测、处理。 而其余80%的故障属于PLC的外部故障。PLC生产厂家都 致力于研制、发展用于检测外部故障的专用智能模块,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通用叫法
中文名称为可编程控制器; 英文名称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 PLC。
Date: 2015/7/29 Page: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 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 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 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 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 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 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