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招聘复习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语法术语

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语法术语

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语法术语一、音乐术语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音乐术语,可能会在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中出现:1. 节奏:音乐中的时间感和强弱关系。

节奏:音乐中的时间感和强弱关系。

2. 拍子:音乐中的基本时间单位。

拍子:音乐中的基本时间单位。

3. 音符:表示音高和时值的音乐符号。

音符:表示音高和时值的音乐符号。

4. 音阶: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音符集合。

音阶: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音符集合。

5. 调式:基于音阶的音乐模式。

调式:基于音阶的音乐模式。

6. 旋律: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乐曲主题。

旋律: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乐曲主题。

7. 和声:多个音符同时发声的方式。

和声:多个音符同时发声的方式。

8. 节拍器:帮助保持节奏的设备或工具。

节拍器:帮助保持节奏的设备或工具。

二、音乐语法术语除了音乐术语,还有一些音乐语法的术语可能会出现在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中:1. 调性:音乐中的音调中心。

调性:音乐中的音调中心。

2. 主题:乐曲的中心思想或主要乐句。

主题:乐曲的中心思想或主要乐句。

3. 变奏:对乐曲主题的改变和发展。

变奏:对乐曲主题的改变和发展。

4. 层次:音乐中不同声部的分层。

层次:音乐中不同声部的分层。

5. 转调:改变音乐的基本调式。

转调:改变音乐的基本调式。

6. 模仿:重复乐曲的一部分。

模仿:重复乐曲的一部分。

7. 对位法:音乐中不同声部之间的对称关系。

对位法:音乐中不同声部之间的对称关系。

8. 音乐结构:整个乐曲的组织和形式。

音乐结构:整个乐曲的组织和形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相关的语法术语,希望能帮到您!。

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词组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词组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词组解析音乐是通过生动的艺术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它可以让我们快乐,也可以让我们忧伤。

本店铺我认为它不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还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它是世界上人们共同的语言。

那么教师招聘考试的时候都会考哪些关于音乐的基本知识呢?先让我们先了解以下这些音乐词组。

1:音(Tone)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

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

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

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

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

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

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

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

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

音乐教师招聘术语j解释

音乐教师招聘术语j解释

教师招聘音乐术语释解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

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

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

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

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

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

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

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

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

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

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

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

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

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

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教师招聘复习名词解释

音乐教师招聘复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音乐教材教法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2、人文内涵: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每个人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世界,它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每个领域。

3、多元音乐文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风格的多种音乐文化。

4、仿真型教学情境: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和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领略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5、真实型教学情境:是指让学生参与到乡村、社区、学校、班级等音乐艺术实践中去,尽情地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带来的愉悦,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6、问题型教学情境:是指在对某个问题的探究为平台的教学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从“不协调(质疑)—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7、合作学习型教学情境:是指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具体的合作活动,开拓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合作中有配合又有竞争,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二、西方音乐史1钢琴小品:为钢琴而作的短小乐曲。

把抒情的和戏剧性的情绪安排在一个紧密的结构里,常用短小的二部、三部曲式。

如无词歌、音乐瞬间。

2、艺术歌曲: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歌曲。

①所采用的歌词大多是文学性较强的诗篇;②力求曲调与诗歌的丝丝入扣、水乳交融;③伴奏在乐曲的总体结构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④为指定的声部而写作;⑤在公开或小范围的音乐会上演出。

3、交响诗: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

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

4、标题音乐:是带有文学或图画联想的器乐作品,标题音乐强调描绘性的因素,推动作曲家努力表现具体的情感,并显示了音乐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词组解析四

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词组解析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词组解析四1:和弦(chord)和声的结构单位。

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

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 、E 、G 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 、B 、D 、F 四音组成。

2:变和弦(altered chord ,Chromaytic chord)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

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3:〖单调音乐〗 (monophony)单旋律的音乐。

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

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 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

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4:和弦(chord)和声的结构单位。

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

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 、E 、G 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 、B 、D 、F 四音组成。

5:变和弦(altered chord ,Chromaytic chord)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

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6:〖单调音乐〗 (monophony)单旋律的音乐。

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

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 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

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7:节拍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8:主调音 (tonic keynote)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9:主调音乐 (homophony)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

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10:半音音阶 (chromatic scale)更多信息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教师招聘考试之音乐学科必知的名词解释一

教师招聘考试之音乐学科必知的名词解释一

教师招聘考试之音乐学科必知的名词解释一1、音(Tone)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

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

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

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

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

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

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

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

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

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

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

音乐教师招聘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音乐教师招聘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音乐教材教法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2、人文内涵: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每个人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世界,它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每个领域。

3、多元音乐文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风格的多种音乐文化。

4、仿真型教学情境: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和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领略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5、真实型教学情境:是指让学生参与到乡村、社区、学校、班级等音乐艺术实践中去,尽情地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带来的愉悦,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6、问题型教学情境:是指在对某个问题的探究为平台的教学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从“不协调(质疑)—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7、合作学习型教学情境:是指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具体的合作活动,开拓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合作中有配合又有竞争,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二、西方音乐史1钢琴小品:为钢琴而作的短小乐曲。

把抒情的和戏剧性的情绪安排在一个紧密的结构里,常用短小的二部、三部曲式。

如无词歌、音乐瞬间。

2、艺术歌曲: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歌曲。

①所采用的歌词大多是文学性较强的诗篇;②力求曲调与诗歌的丝丝入扣、水乳交融;③伴奏在乐曲的总体结构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④为指定的声部而写作;⑤在公开或小范围的音乐会上演出。

3、交响诗: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

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

4、标题音乐:是带有文学或图画联想的器乐作品,标题音乐强调描绘性的因素,推动作曲家努力表现具体的情感,并显示了音乐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音乐教师招聘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音乐教师招聘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音乐教材教法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规定某一学科得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得教学指导性文件.2、人文内涵:就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得各种文化现象,就是每个人每天生活在其中得具体得、活生生得、真实得世界,它渗透到人类生存得每个领域.3、多元音乐文化:就是指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民族与风格得多种音乐文化。

4、仿真型教学情境: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与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得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得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得积极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领略了音乐艺术得魅力.5、真实型教学情境:就是指让学生参与到乡村、社区、学校、班级等音乐艺术实践中去,尽情地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带来得愉悦,并获得成功得喜悦。

6、问题型教学情境:就是指在对某个问题得探究为平台得教学中,学习内容与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得情境得过程,从“不协调(质疑)-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7、合作学习型教学情境:就是指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得、平等得、与谐得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得具体得合作活动,开拓学生得思路,调动了学习得主动性,合作中有配合又有竞争,培养了学生得交往、协作与竞争能力。

二、西方音乐史1钢琴小品:为钢琴而作得短小乐曲。

把抒情得与戏剧性得情绪安排在一个紧密得结构里,常用短小得二部、三部曲式。

如无词歌、音乐瞬间。

2、艺术歌曲:一种艺术性很强得歌曲。

①所采用得歌词大多就是文学性较强得诗篇;②力求曲调与诗歌得丝丝入扣、水乳交融;③伴奏在乐曲得总体结构中占有不可或缺得重要地位.④为指定得声部而写作;⑤在公开或小范围得音乐会上演出。

3、交响诗:一种自由形式得单乐章得标题交响音乐,它得前身就是音乐会序曲。

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得意境,或与一定得文学题材相联系。

4、标题音乐:就是带有文学或图画联想得器乐作品,标题音乐强调描绘性得因素,推动作曲家努力表现具体得情感,并显示了音乐与生活得直接联系.5、狂想曲:狂想曲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得器乐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一、音乐教材教法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2、人文内涵: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每个人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世界,它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每个领域。

3、多元音乐文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风格的多种音乐文化。

4、仿真型教学情境: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和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领略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5、真实型教学情境:是指让学生参与到乡村、社区、学校、班级等音乐艺术实践中去,尽情地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带来的愉悦,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6、问题型教学情境:是指在对某个问题的探究为平台的教学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从“不协调(质疑)—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7、合作学习型教学情境:是指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具体的合作活动,开拓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合作中有配合又有竞争,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二、西方音乐史1钢琴小品:为钢琴而作的短小乐曲。

把抒情的和戏剧性的情绪安排在一个紧密的结构里,常用短小的二部、三部曲式。

如无词歌、音乐瞬间。

2、艺术歌曲: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歌曲。

①所采用的歌词大多是文学性较强的诗篇;②力求曲调与诗歌的丝丝入扣、水乳交融;③伴奏在乐曲的总体结构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④为指定的声部而写作;⑤在公开或小范围的音乐会上演出。

3、交响诗: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

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

4、标题音乐:是带有文学或图画联想的器乐作品,标题音乐强调描绘性的因素,推动作曲家努力表现具体的情感,并显示了音乐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5、狂想曲:狂想曲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

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19世纪初形成器乐体裁。

6、即兴曲:出现在19世纪初,音乐格调具有即兴创作性质的乐曲,常采用变奏曲、单三部、复三部等规范化的形式。

7、随想曲:泛指各种自由形式的乐曲,不受主题约束,作者可以任其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

8、幻想曲:根据作曲家的想象自由发挥,不拘一格。

9、圆舞曲:音乐性格华丽、活泼、优雅,速度较快,常是小快板,三拍子的节奏很有弹性,有着强烈的节奏和快速的旋转感的舞曲。

10、喜歌剧:喜歌剧又称“谐歌剧”,是与传统正歌剧相对而言的一种新风格的声乐形式,盛行于十八世纪。

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

特点主要是: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音乐轻快,用本民族语言等。

喜歌剧主要流行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的主要国家。

11、交响曲:器乐体裁的一种。

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

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12、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

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

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

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13、清唱剧: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音乐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复杂的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14、康塔塔:康塔塔(意译为清唱套曲)(Cantata)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类似于清唱剧。

一般包含一个以上的乐章,大都有管弦乐伴奏,与中国的大合唱体裁特点十分相近,因而一度被误译为大合唱。

15、奏鸣曲:指一种大型的套曲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结构通常是由以快板的奏鸣曲式为第一乐章的三个乐章构成,第二乐章是慢板的歌谣风的三部曲式,第三乐章又是快板的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奏鸣回旋曲式所构成。

16、奏鸣曲式:是一种戏剧性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7、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

18、交响曲:由歌剧序曲发展而来。

通常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稍慢或慢板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的小步舞曲(贝多芬改为谐谑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的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奏鸣回旋曲式。

19、协奏曲:以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相竞奏,突出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对比。

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正体现出分句的结构特征的新式复调体裁20、经文歌: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演唱解释《圣经》的复调合唱歌曲、21、前奏曲:前奏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

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兴演奏一小段,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

22、幻想曲:一种形式自由洒脱、乐思浮想联翩的器乐曲。

24、声乐套曲:声乐套曲又叫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

25、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三、中国音乐史1、苏州弹词:苏州弹词简称“弹词”,又称“小书”,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江、浙、沪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是一种散韵文体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苏州方言说唱艺术。

2、鼓词:所谓“鼓词”,一般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

4、京剧: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5、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6、二人台: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

7、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后的一种提高了的音乐形式,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阶段、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器乐演奏部分的综合歌舞大曲形式、8、戏剧: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9、板腔体:是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

10、《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11、进行曲:进行曲主要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一致的要求,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常用2/4 ,4/4 的拍子。

四、基本乐理1、音色: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乐音体系。

2、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

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3、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

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4、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

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5、速度:快慢的程度。

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6、力度:强弱的程度。

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7、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8、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

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

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

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

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9、五声调式:顾名思义,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

10、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2017音乐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考卷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歌曲《满江红》是歌颂下列谁的歌曲?( )A.屈原B.岳飞C.李自成D.林则徐2.我国什么戏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A.京戏B.昆曲C.时调D.沪剧3.下列乐曲中属交响诗体裁的是( )。

A.《春之祭》B.《茶花女》C.《前奏曲》D.《命运》4.下列是豫剧表演艺术家的是( )。

A.袁雪芬B.关肃霜C.常香玉D.严凤英5.下面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 )A.《茶花女》B.《纽伦堡的名歌手》C.《塞维利亚理发师》D.《费加罗的婚礼》6.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作者是( )。

A.马可B.贺绿汀C.冼星海D.李焕之7.《秦腔牌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独奏曲? ( )A.京胡B.二胡C.高胡D.板胡8.标题为《云》、《节日》、《人鱼》的夜曲是音乐家的作品。

( )A.法国拉威尔B.法国德彪西C.俄罗斯格林卡D.意大利威尔第9.《窦娥冤》的作者是元代戏曲家( )。

A.王实甫B.马致远C.关汉卿D.白朴10.音乐术语lento的中文含义是( )。

A.快板B.中板C.慢板D.急板二、填空题。

(本大题20个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三部着名芭蕾舞剧( )( )( )。

2.1945年,在延安诞生了大型歌剧,这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为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中国又出现了几部有代表性的歌剧( )( )( )。

3.我国京剧中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四大名旦( )( )( )( )。

4.世界四大音乐剧是( )( )( )( ) 。

5.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第一乐章通常采用( )曲式,由( )( )( )三部分组成。

6.2006年9月13日凌晨1点30分“和谐之声——个人独唱音乐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拉开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