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跨国并购模式与经济绩效分析—以复星医药为例
全产业链模式下的财务绩效分析——以复星医药为例

全产业链模式下的财务绩效分析——以复星医药为例冀林颖(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0)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大。
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但我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研发技术水平有限,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商业模式,以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立足。
本文采用理论与案例的分析方法,对复星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下的财务绩效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复星医药概况,其次对全产业链的各个板块进行财务绩效分析,最后基于复星医药财务绩效的分析,总结出该企业全产业链模式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意见。
关键词:全产业链;复星医药;财务绩效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09.0066-06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全球经济迅速增长,市场竞争加剧,且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因此产业链的整合越来越普遍,各个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始实行全产业链发展的商业模式。
通过布局完整的全产业链,可以打通上下游企业,进而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中粮集团在2009年便开始布局全产业链,在规模和范围两个方面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但是,产业链整合成功的关键是企业能保证整合后可以正常运转,且具有充足的资金,因为如果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出现资金困难,很可能会导致产业链各个环节整体资金的断裂。
辉山乳业、华源、东盛等都是典型的案例,由于资金不充足,导致整个产业链整合失败。
人们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提升,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医药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病毒的突然到来,医药行业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我国医药行业分化比较严重,集中度较低,且近几年来,医药降价政策的出台使得制药企业利润降低,竞争程度加大,同时成本还有所上升。
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作者:曹太云来源:《市场周刊》2018年第03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我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融入国际市场,企业的跨国并购逐渐发展起来并初具规模。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并且随着中国企业制度的改革,许多上市公司也加入了海外并购的浪潮,以此推动本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海外累计投资额达537.07亿元的腾讯公司,在国内诸多企业走出去举步维艰、屡战屡败时,腾讯的海外并购却已然横跨亚欧美三大洲十个国家与地区,初步奠定了全球化的基础。
通过投资参股的形式,腾讯不断培育着产业链的上下游,以打造一个以QQ及微信为核心基础平台、全面开放的互联网生态圈。
其独特的战略目标和并购意向无疑为国内诸多其他企业提供了许多启示。
比如腾讯公司采用横向并购策略,大量涉及关联交易,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并且腾讯并购主体进行全产业链投资,鲜有退出,使得全球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上市公司;腾讯公司;并购中图分类号:F271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3-40 ;-02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其往往是由一家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的证券,对国外另一家企业或者多家企业的资产或股票进行购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这一企业的全部资产(或某项资产)的所有权。
按照我的理解,对于那些寻求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其往往会面临着内部扩张的选择,内部扩张在实际情况下,往往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而通过跨国并购,则可以迅速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结合腾讯经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可行性分析2012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支持出版传媒集团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培育多个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型骨干出版传媒集团。
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医药行业为例

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并购的正面受益。由此可见对于并购和研发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
结论。 实证研究方面,大部分的研究结果显示并购后研发绩效没有明显改善n瑚。不可否认.技术市场有其 缺陷,从全球技术并购市场来看,很多企业在购买技术后没有实现其预期目标。造成这种市场失败的原因 是很多的,如交易双方的有限理性、技术和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机会主义行为D-4]。特别地,对于技术 并购还有产生于交易标的物的风险,因为技术并购的目的是获取技术,而技术具有隐性或依附于某项资产 的特性,使之在组织间的转移变得非常困难”却o。 尽管技术并购有其缺陷,但进行技术并购的企业数量却非常之多,因为单个企业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 研发能力来满足技术需求,更不可能独自控制所有的技术,积极获取外部技术是必要的战略选择¨1。在全 球技术市场上,西方企业主要是技术提供方,发展中国家企业主要是技术需求方,西方学者偏向于从本国 企业的行为出发来分析技术并购,因此西方文献对技术并购的研究集中于技术提供方¨1,而从技术需求 方角度来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只有少量论文在进行企业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并购的关系的分析。Arora 和Gambardella(1990)一1发现规模越大的企业,内部研发越强,其获取外部技术的倾向也越强。Nicholls- Nixon和Woo(2003)¨刚强调企业必须对外部技术有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才能使技术并购产生 较好的效应。Cassiman和Veugelers(2006)¨¨指出,在控制企业规模的情况下,企业的吸收能力以及从竞 争对手那里能获得的信息和它的外部技术并购活动呈正相关关系。
(三)描述性统计
我们考察了2006-2009年医药生物制品行业127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研发支出/销售收入、并购 次数和2006-2009年期间专利的增加数量。为方便进行横截面数据回归,我们用2006—2009年企业的平均规 模来衡量这家企业的规模,类似地,研发支出/销售收入、并购次数和2006—2009年期间专利的增加数量,均 用2006-2009年企业的平均值来衡量。 表1给出了127家上市企业各变量的描述性 统计:127家企业的规模参差不齐,资产规模取 对数后平均值为20,84,从资产规模的绝对大小 来看,最大的企业规模是最小的企业规模150多 倍;127家企业研发支出/销售收入的平均水平 为0.26%,研发投入比例最高的是天士力 4.68%;2006—2009年期间127家企业平均发生 了7.86次并购,也有企业在此期间并没有发生 并购,复星医药并购次数最多,期间共发生51次并购行为,还有28家企业2006-2009期间并没有发生并购行 为;从专利增加数量方面来看,127家企业的平均增加专利数量为20项左右,而上海医药增加专利数量最 多,2006-2009年期间其专利数量增加Y'368项。
复星集团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复星集团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本文将对复星集团进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通过详细的实例描述、分析和评价,探讨复星集团在海外并购领域的经验与策略。
一、案例背景复星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全球化投资公司,一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本文选取复星集团在近年来的一项海外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背后的核心逻辑和经验教训。
二、案例描述复星集团于xxxx年收购了xxx公司,该公司是xxx行业的领先企业,总部位于xxx国家。
该并购案是复星集团在该行业领域拓展的重要一步,也是其海外布局的战略目标之一。
1. 案例背景和目标xxxx年,复星集团意识到xxx行业在全球市场的潜力巨大,决定通过收购一家领先企业的方式进入该市场。
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复星集团确定了目标公司,并启动了并购流程。
2. 并购流程复星集团派出专业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竞争优势、管理层团队等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复星集团与目标公司进行了战略对接和商务谈判,并最终达成了并购协议。
3. 并购成果复星集团成功完成了对目标公司的收购,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实现了卓越的业绩增长。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运营,复星集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并为未来的海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析与评价复星集团此次海外并购案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战略定位准确复星集团在并购前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从而对目标行业和公司有了深入了解。
并购的目标公司在行业内具备领先地位,对复星集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这样的战略定位确保了并购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团队专业素质复星集团的并购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他们在尽职调查、商务谈判等方面做出了精准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复星集团建立了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模式,为并购案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3. 价值整合与资源优化复星集团在完成并购后,积极推进了整合工作。
通过优化运营、整合资源,复星集团实现了协同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引言:医药制造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制造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这个行业中,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以及提升自身竞争力,许多医药制造企业选择进行并购。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以及相关因素。
一、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1.1 并购对市场份额的影响在医药制造业进行并购后,公司可以通过合并资源和市场渠道来扩大市场份额。
并购可以提供更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线,有助于企业增加销售额和市场规模,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1.2 并购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并购后,公司可以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以提高经营效率。
比如,企业可以合并生产线、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整合供应链和分销渠道等,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率。
1.3 并购对研发能力的影响通过并购,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和研发资源,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
在医药制造业这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中,研发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企业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并快速进入新市场,从而增加收入和市场竞争力。
二、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2.1 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影响并购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并购后更容易发挥协同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从而实现更好的绩效提升。
2.2 企业战略一致性并购的成功与否还与企业的战略一致性密切相关。
如果并购双方在战略定位、目标市场、产品线和技术方向等方面高度一致,那么并购的整合将更加顺利,绩效提升的效果也将更好。
2.3 资源整合能力并购后,如何合理整合企业的资源也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并购带来的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并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2.4 管理团队能力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管理团队需要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决策执行力,能够在并购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制定并推动整合方案。
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跨国并购模式与经济绩效分析―以复星医药为例

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跨国并购模式与经济绩效分析―以复星医药为例摘要:本文选取复星医药在不同的跨国并购模式下并购的三家海外公司,分别是横向并购模式下收购葡萄牙医疗企业ess、纵向并购模式下收购以色列alma lasers ltd.,以及混合并购模式下收购意大利顶级男装制造商caruso spa公司,综合财务学、战略管理学以及mm理论,通过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分析不同跨国并购模式下带给复星医药的价值效应。
研究得出,复星医药在实施海外并购时,应该选择纵向并购模式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效应。
关键词:并购模式;财务绩效;复星医药;跨国并购一、引言据晨哨网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基本保持在数量较大、增长较快的水平;金额从2008年的103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652亿美元,五年间增加五倍多,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2014年全年,晨哨研究部监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宗数为331宗。
其中,披露金额的海外并购交易254宗,披露总金额达914.55亿美元。
并购带来的经济绩效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并购后的绩效变化。
李杰(2007)以216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有融资约束样本的并购带来的经济绩效比无融资约束样本的高,融资约束与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reed(2011)评估了海外并购事件的短期、中长期绩效,发现事件公告日的市场绩效明显为正;中长期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体取得了非负的超常回报率。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并购带来的经济绩效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大多研究的是并购支付方式和并购因素对并购绩效影响,而对企业采取的不同跨国并购模式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则通过研究复星海外并购的案例,研讨在不同的跨国并购模式下的并购对复星带来的财务绩效。
二、复星医药并购浪潮的并购过程分析1.第一步,选择目标企业随着健康理念的发展,复星医药开始把目光转向医疗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即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我国上市公司跨界并购模式及绩效研究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跨界并购模式及绩效研究企业并购是企业快速扩张的一种方式。
1984年我国出现了首例并购事件,拉开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帷幕。
随着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出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也随之而来。
如今,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已经屡见不鲜。
最初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目的主要是行业内横向调整,所以很少出现跨界并购的事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在进行并购时,有些公司是为了业务转型、有些公司是基于多元化战略、有些并购就是非上市公司的借壳上市的第一步。
在多样化的并购目的下,跨界并购已经蔚然成风。
目前,跨界并购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学者对跨界并购的跨度做探讨。
首先,本文将对跨界并购的定义与跨度进行界定,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跨界并购的目的与模式。
其次,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跨界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以2012年进行跨界并购的上市(深证、上证)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的市场调整模型来研究跨界并购对企业短期绩效的影响,采用会计研究法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研究跨界并购对这些公司的长期绩效的影响。
进一步,以实证数据为依托,分析不一样的跨度的跨界并购对绩效的影响,以及不一样模式的跨界并购对绩效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跨界并购对我国上市(深证、上证)公司的短期绩效有正面影响;(2)企业跨界并购对我国上市(深证、上证)公司的长期绩效没有明显影响;(3)不同跨度(跨度1、跨度2、跨度3)的跨界并购具有不同的并购效果;(4)不同模式的跨界并购具有的并购效果显著不同。
关键词:跨界并购,并购模式,企业绩效I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Merge Modes and Performance of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which Happened Cross-border M & A is a way of the rapid expansion. In 1984, the first M & A event which appeared in china opened the curtain of Chin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ith the emergence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in 1990,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gradually appeared. Nowadays,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have been ordinary things. The initial purpos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is mainly horizontal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y, so there is no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v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gained greate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ome companies are for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some companies are based o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som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backdoor listing of non-listed company. Unde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purpose of the acquisitio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At present,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there is no clear definition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lso there is no scholar do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span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defines the definition and span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alyzes the purpose and mode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Secondly, this paper use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the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sample is the 2012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Shenzhen, Shanghai) in China, using event study method (the market adjustment model) to research the impact on the short-term performance, using accounting method (financial indicator): 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 (ROE) to research the impact on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ith different spans or different modesIIIon performance.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enterprise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listed on the China (Shenzhen and Shanghai)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hort-term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2) enterprise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listed on the China (Shenzhen and Shanghai) do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3)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ith different spans (span1, span2, span3) have different results; (4)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ith different modes have obviously different results.Keywords: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 & A model, Enterprise performanceIV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3)1.2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4)1.2.1 研究思路 (4)1.2.2 研究内容 (5)1.3 研究的方法 (5)1.4 论文的创新点 (6)第2章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9)2.1 跨界并购的相关理论 (9)2.1.1 跨界并购的概念界定 (9)2.1.2 跨界并购的分类 (10)2.1.3 跨界并购的动因 (13)2.2 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21)2.2.1 企业绩效的概念 (21)2.2.2 企业绩效的评价体系 (22)2.2.3 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 (24)2.2.4 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 (25)2.3 文献综述 (27)2.3.1 关于跨界并购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7)V2.3.2 关于并购绩效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30)第3章企业跨界并购模式分析 (33)3.1 吸收式跨界并购模式分析 (33)3.2 控股式跨界并购模式分析 (35)3.3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式跨界并购模式分析 (36)3.4 资产置换式跨界并购模式分析 (38)3.5 产权交易所收购式跨界并购模式分析 (39)第4章我国企业跨界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41)4.1 跨界并购中跨度指标的构建 (41)4.1.1 我国企业的行业分类标准 (41)4.1.2 行业跨度的指标构建 (42)4.2 实证分析方法的选取 (43)4.3 研究假设 (43)4.4 数据样本的选择 (44)4.4.1 样本及相关数据来源 (44)4.4.2 样本公司的选取 (44)4.5 我国企业不同跨度与模式下跨界并购的绩效实证分析 (45)4.5.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实证 (45)4.5.2 基于会计研究法的实证 (57)4.6 实证结果分析 (62)4.6.1 样本总体的并购绩效分析 (63)4.6.2 不同跨度的并购绩效分析 (65)VI4.6.3 不同模式的并购绩效分析 (70)第5章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3)5.1 主要结论 (73)5.2 研究展望 (74)参考文献 (75)致谢 (81)VII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企业并购开始于19世纪末,高速发展的美国引领了此次并购热潮,此次企业并购主要是资质雄厚的美国企业对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实施的横向并购,多为非跨界并购,这些企业并购的目的是扩展自己的经营规模,实现垄断性经营。
复星医药现金并购方式及绩效研究

复星医药现金并购方式及绩效研究并购作为企业外部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手段,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强化竞争地位的作用。
但是我国在对并购的有关问题上,很多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限制了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导致很多失败并购事件的出现。
2005年以前我国企业间多为现金并购,之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以及并购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并购交易中虽然采用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等方式渐渐增多,但仍然未能撼动现金并购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宋希亮,2010)【1】提出“当收购方决定并购目标公司时,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支付问题;二是融资安排与控制权结构问题;三是由此带来的并购绩效。
”根据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近几年并购支付方式的统计,虽然股票支付等其他形式逐渐增多,但是传统的现金支付仍然是一个重要而又快捷的支付方式,几乎占比80%以上。
为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时仍然青睐于现金支付?并购支付的巨额现金是通过什么渠道筹集而来?企业并购绩效如何?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掌握并购支付规律,有助于加深对并购绩效的把握,而在实务方面,并购企业根据自身和外部情况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提升公司价值同时对促进我国并购支付方式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案例中以“并购动因——支付方式选择——融资方式——并购绩效”的逻辑线条对复星医药2010年-2014年发生的6起并购事件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公司现金并购动机、并购长短期绩效。
案例研究表明,复星医药基于为避免控股股东控制权稀释、股票价值被低估、融资能力强和现金流充沛四个原因导致公司支付方式单一,基本为现金并购。
短期绩效计算超额累计收益率CAR值,同时构建了以专利申请数量、新药数量、净资产收益率和境外营业收入增长率等12个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体系评价公司的长期并购绩效。
最后得出结论虽然现金并购方式为复星医药带来了绩效的提升,但仍然应当采取有关措施促进我国并购支付多元化,措施包括(1)完善资本市场,减少信息不对称;(2)减少发行股票的程序;(3)发挥中介机构作用;(4)拓宽并购融资渠道、鼓励混合支付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跨国并购模式与经济绩效分析—以复星医药为例
作者:夏菁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2期
摘要:本文选取复星医药在不同的跨国并购模式下并购的三家海外公司,分别是横向并购模式下收购葡萄牙医疗企业ESS、纵向并购模式下收购以色列Alma Lasers Ltd.,以及混合并购模式下收购意大利顶级男装制造商Caruso Spa公司,综合财务学、战略管理学以及MM 理论,通过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分析不同跨国并购模式下带给复星医药的价值效应。
研究得出,复星医药在实施海外并购时,应该选择纵向并购模式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效应。
关键词:并购模式;财务绩效;复星医药;跨国并购
一、引言
据晨哨网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基本保持在数量较大、增长较快的水平;金额从2008年的103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652亿美元,五年间增加五倍多,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2014年全年,晨哨研究部监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宗数为331宗。
其中,披露金额的海外并购交易254宗,披露总金额达914.55亿美元。
并购带来的经济绩效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并购后的绩效变化。
李杰(2007)以216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有融资约束样本的并购带来的经济绩效比无融资约束样本的高,融资约束与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Reed(2011)评估了海外并购事件的短期、中长期绩效,发现事件公告日的市场绩效明显为正;中长期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体取得了非负的超常回报率。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并购带来的经济绩效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大多研究的是并购支付方式和并购因素对并购绩效影响,而对企业采取的不同跨国并购模式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则通过研究复星海外并购的案例,研讨在不同的跨国并购模式下的并购对复星带来的财务绩效。
二、复星医药并购浪潮的并购过程分析
1.第一步,选择目标企业
随着健康理念的发展,复星医药开始把目光转向医疗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即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复星医药进入医疗服务业,不能从零开始,即选择国际收购ESS。
医疗服务业的广阔市
场前景,奠定了行业的发展基础,复星医药则引进Alma的先进技术,而高端消费类也是其投资方向之一,“意大利制造”品牌是世界文明的品牌之一,复星锁定意大利顶级男装制造商作为拓展此行业的目标公司。
2.第二步,并购战略规划
复星医药希望通过并购具有实力的目标企业实现从产品代理到研发制造的转型,打造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管理平台,为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铺路。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在多个场合强调说,大健康产业将很快超越房地产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产业,抢先布局医疗服务业是复星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
3.签订协议,完成收购
2014年10月,复星发布公告称支付对价459.83百万欧元,持有ESS注册股本约 96.07%的投票权;2013年5月,出资22163万美元收购Alma 95.20%股权;2013年9月,复星宣布通过持有35%的股份,控股Caruso服装制造商。
3 复星并购浪潮的财务绩效分析
通过分析并购前后时期复星医药财务指标变化,揭示复星在并购过程中的创值效应趋势。
通过三个案例并购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化,深入分析并购公司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深入研究跨国并购企业的财务绩效。
三种并购模式下,复星医药的整体运营能力均保持平稳状态。
纵向并购中,总资产周转率在并购前呈现上升趋势,且在并购当期持续增长,可见复星医药并购当期期初,供应链整合较为顺利,内部职能整合效应也较为明显,运营效率逐渐提升,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中,整体营运能力虽保持平稳,但较纵向并购次之。
只有纵向并购中,复星医药并购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大于零,且并购当期的‘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最小。
根据杜邦分析法,净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横向并购中,复星医药并购当期的销售净利率大幅下降,而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相比并购或并购后保持稳定状态,所以横向并购中,销售净利率是影响复星医药并购当期净资产报酬率下降的关键因素;纵向并购中,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的提高是复星医药并购当期净资产报酬率大幅上升的关键因素,但在并购后净资产报酬率就大幅下跌,可见复星医药在并购当期并未过多影响复星医药的盈利能力,却在并购后大幅下跌中反映出影响程度;混合并购中,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的大幅下降是复星医药并购当期净资产报酬率大幅下降的关键因素,可见在并购当期影响了企业的盈利,却在未来给复星医药带来了收益。
只有纵向并购中,企业在并购当期的总资产增长率大于零,表明复星医药在纵向并购当期总资产呈现扩张态势,且营业收入增长率稳步增长,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在并购当期也大幅增长,加速企业的成长能力。
五、结论
复星医药在各种并购模式下,营运能力保持平稳状态。
纵向并购模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较为明显;而混合并购模式,企业的偿债能力却大大提高,降低了企业在并购进程中财务风险;横向并购模式,复星的经济绩效相对其他的并购模式并没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因此,站在复星医药的角度,在纵向并购模式下,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且‘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最小。
并购对于药企而言应该是一条屡试不爽的发展捷径。
至于拜耳、默沙东、葛兰素史克、强生等在中国的并购更是说明,跨国并购对于药企占领全球市场至关重要。
甚至部分药企还直接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因此,针对企业的跨国并购,不仅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和市场的需求来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还要结合企业的状况和市场前景选择最优的并购模式,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
参考文献:
[1] 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管理世界》2007,2
[2] 唐国平、李龙会、吴德军.环境管制、行业属性与企业环保投资[J].会计研究,2013(06)
[3] 周小春、李善民. 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 管理世界,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