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施工方案
XX区间盾构二次注浆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1.1 工程简介 (1)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2)1.2.1 工程地质情况 (2)1.2.2工程水文情况 (3)三、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4)五、二次注浆 (5)5.1注浆材料 (5)5.2注浆设备 (6)5.3注浆参数 (6)5.4注浆孔位置 (6)5.5注浆过程控制 (6)六、质量控制 (7)6.1工程质量保证制度 (7)6.2工程质量措施 (7)七、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 (8)7.1安全措施 (8)7.2文明施工 (8)一、编制依据1、XX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XX站~XX站区间设计图纸2、《XX站~XX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66-2008)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8、本工程合同及招标技术文件要求二、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XX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项目四标段包括一站一区间土建施工:XX站~XX站区间隧道(下穿XX江)、XX站。
XX站~XX站区间里程为CK8+608.377~CK11+520.264,区间总长度为2911.887m,左线存在10.85m 短链,该段区间设置1个中间风井,2个联络通道,2个联络通道及泵房。
区间隧道盾构管片外径φ6200mm,采用2台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
世冰区间走向线如图1.2.1-1所示: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1.2.1 工程地质情况XX处在松嫩平原的东南缘,地处XX江中游,东部靠近丘陵山地,其余为广阔的冲洪积平原,原波状起伏,河谷地貌发育,阶地清晰,漫滩开阔。
XX站~XX站区间隧道主要穿越的地层为XX江漫滩区,海拔高度117.42~128.04m,地形平缓,起伏不大。
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方案[优秀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0c3d18d1f34693dbef3e91.png)
广州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伸线工程盾构区间5标盾构工程盾构同步注浆机及二次注浆方案编制单位: 上海吉原公司编制日期: 二○○七年一月一.工程概况【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和【江泰路站~跃进村站】两个盾构区间,分别位于番禺区和海珠区.【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盾构区间】线路从会石区间轨排井开始后向西南延伸,下穿密集鱼塘群、过石壁站,继续向西南穿越浅埋密集鱼塘群,后到达广州新客站,盾构机解体、吊出、转场至江泰路站;【江泰路站~跃进村站盾构区间】线路从江泰路站出发沿江南大道向北至跃进村站.【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盾构区间】里程范围为:左线长730.262米+290.093米(含长链0.126米);右线长729.81米+294.42米.【江泰路站~跃进村站盾构区间】里程范围为:右线长721.71米,左线ZCK长722.287米(含长链0.577米).整个标段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600米,最大纵坡为25‰.【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盾构区间】地处珠江三角洲后缘地带,为珠江水网交错的平原区,根据场地地貌成因及形态特征,区间地貌单元主要表现为珠江三角洲海陆冲积平原地貌;区间沿线为农田、苗圃、鱼塘,塘深2~3米,沿线建筑物少,场地开阔,地下没有管线的铺设,周边正处于规划开发阶段.【江泰路站~跃进村站盾构区间】沿线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为13.4米~17.8米,地貌单元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微地貌单元有河流冲淤积阶地、河床(槽)、微丘台地.二.衬砌背后注浆的目的盾构施工中,随着盾构的向前推进,当管片脱离盾尾后,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一道宽度为115~140米米左右的环行空隙.若不将这一空隙及时充填则管片周围的土体将会松动甚至发生坍塌,从而导致地表沉降等不良后果.为此必须采用注浆手段及时将盾尾建筑空隙加以充填.同时,背衬注浆还可提高隧道的止水性能,使管片所受外力能均匀分布,确保管片衬砌的早期稳定性.三.衬砌背后注浆的方式和定义(一)同步注浆与即时注浆同步注浆是通过同步注浆系统及盾尾的注浆管,在盾构向前推进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时进行.浆液在盾尾空隙形成的瞬间及时起到充填作用,从而使周围岩体获得及时的支撑,可有效地防止岩体的坍陷,控制地表的沉降.在地层稳定性差,采用EPB模式掘进时,同步注浆的重要意义更为明显.即时注浆是通过管片上注浆孔将浆液注入管片背后的方法.其浆液充填时间滞后于掘进一定的时间.一般运用于自稳能力较强的地层.(二)二次补强注浆为提高背衬注浆层的防水性及密实度,考虑前期注浆效果不佳以及浆液固结率的影响,必要时在同步注浆结束后进行补强注浆.补强注浆一般在管片与岩壁间的空隙充填密实性差,致使地表沉降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才实施.根据地表沉降监测的反馈信息,结合洞内超声波探测所得的背衬后空洞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强注浆. 四.同步注浆(一)注浆材料及配比设计1.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同步注浆材料,该浆材具有结石率高、结石体强度高、耐久性好和能防止地下水浸析的特点.水泥采用42.5抗硫酸盐水泥,以提高注浆结石体的耐腐蚀性,使管片处在耐腐蚀注浆结石体的包裹内,减弱地下水对管片混凝土的腐蚀.2. 浆液配比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盾构施工经验,同步注浆拟采用表1所示的配比.在施工中,根据地层条件、地下水情况及周边条件等,通过现场试验优化确定.同步注浆浆液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下列指标:表1 同步注浆材料配比和性能指标表(1)胶凝时间:一般为3~10h,根据地层条件和掘进速度,通过现场试验加入促凝剂及变更配比来调整胶凝时间.对于强透水地层和需要注浆提供较高的早期强度的地段,可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调整配比和加入早强剂,进一步缩短胶凝时间.(2)固结体强度:一天不小于0.2米Pa,28天不小于2.5米Pa.(3)浆液结石率:>95%,即固结收缩率<5%.(4)浆液稠度:8~12厘米.(5)浆液稳定性:倾析率(静置沉淀后上浮水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小于5%.(二)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1. 注浆压力注浆压力略大于该地层位置的静止水土压力,同时避免浆液进入盾构机的土仓中.最初的注浆压力是根据理论静止水土压力确定的,在实际掘进中将不断优化.如果注浆压力过大,会导致地面隆起和管片变形,还易漏浆.如果注浆压力过小,则浆液填充速度赶不上空隙形成速度,又会引起地面沉陷.一般而言,注浆压力取 1.1~1.2倍的静止水土压力,最大不超过3.0~4.0bar.由于从盾尾圆周上的四个点同时注浆,考虑到水土压力的差别和防止管片大幅度下沉和浮起的需要,各点的注浆压力将不同,并保持合适的压差,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最初的压力设定时,下部每孔的压力比上部每孔的压力略大0.5~1.0bar.2. 注浆量根据刀盘开挖直径和管片外径,可以按下式计算出一环管片的注浆量.V=π/4×K×L×(D2-D22)式中:V ——一环注浆量(米3)L ——环宽(米)D1——开挖直径(米)D2——管片外径(米)K——扩大系数取1.5~2代入相关数据,可得:V=π/4×(1.5~2)×1.5×(39.4-36)=6.0~8.0米3/环根据上面经验公式计算,注浆量取环形间隙理论体积的1.5~2倍,则每环(1.5米)注浆量Q=6.0~8.0米3.3. 注浆时间和速度在不同的地层中根据需不同凝结时间的浆液及掘进速度来具体控制注浆时间的长短.做到“掘进、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通过控制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标准来确定注浆时间.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达到设定值后才停止注浆,否则仍需补浆.同步注浆速度与掘进速度匹配,按盾构完成一环掘进的时间内完成当环注浆量来确定其平均注浆速度.注浆结束标准及注浆效果检查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指标控制标准,即当注浆压力达到设定值,注浆量达到设计值的85%以上时,即可认为达到了质量要求.注浆效果检查主要采用分析法,即根据压力-注浆量-时间曲线,结合管片、地表及周围建筑物量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拱顶部分采用超声波探测法通过频谱分析进行检查,对未满足要求的部位,进行补充注浆.(三)同步注浆方法、工艺壁后注浆装置由注浆泵、清洗泵、储浆槽、管路、阀件等组成,安装在第一节台车上.当盾构掘进时,注浆泵将储浆槽中的浆液泵出,通过四条独立的输浆管道,通到盾尾壳体内的4根同步注浆管,对管片外表面的环行空隙中进行同步注浆,见“图1同步注浆示意图”,在每条输浆管道上都有一个压力传感器,在每个注浆点都有监控设备监视每环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而且每条注浆管道上设有两个调整阀,当压力达到最大时,其中一个阀就会使注浆泵关闭,而当压力达到最小时,另外一个阀就会使注浆泵打开,继续注浆.盾尾密封采用三道钢丝刷加注盾尾油脂密封,确保周边地基的土砂和地下水、衬背注浆材料、开挖面的水和泥土从外壳内表面和管片外周部之间缝隙不会流入盾构里,确保壁后注浆的顺利进行.图 1 同步注浆示意图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的大小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手动控制可对每一条管道进行单个控制,而自动控制可实现对所有管道的同时控制.注浆工艺流程及管理程序见“图 2 管片衬砌背后同步注浆工艺流程及管理程序”.图 2 管片衬砌背后同步注浆工艺流程及管理程序(四)同步注浆的注意事项1. 在开工前制定详细的注浆作业指导书,并进行详细的浆材配比试验,选定合适的注浆材料及浆液配比.2. 制订详细的注浆施工设计和工艺流程及注浆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按要求实施注浆、检查、记录、分析,及时做出P(注浆压力)-Q(注浆量)-t(时间)曲线,分析注浆速度与掘进速度的关系,评价注浆效果,反馈指导下次注浆.3. 成立专业注浆作业组,由富有经验的注浆工程师负责现场注浆技术和管理工作.4. 根据洞内管片衬砌变形和地面及周围建筑物变形监测结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修正注浆参数和施工工艺,发现情况及时解决.5. 做好注浆设备的维修保养,注浆材料供应,定时对注浆管路及设备进行清洗,保证注浆作业顺利连续不中断进行.6. 环形间隙充填不够、结构与地层变形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变形危及地面建筑物安全时、或存在地下水渗漏区段,在必要时通过吊装孔对管片背后进行二次补强注浆.7. 在石壁站~广州新客站区间,由于盾构隧道埋深较浅地质较差,在同步注浆时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防止冒顶现象发生.五.二次注浆1. 盾构机穿越后考虑到环境保护和隧道稳定因素,如发现同步注浆有不足的地方,通过管片中部的注浆孔进行二次补注浆,补充一次注浆未填充部分和体积减少部分,从而减少盾构机通过后土体的后期沉降,减轻隧道的防水压力,提高止水效果.2. 二次注浆的注浆方式首先是先注水泥浆液(膨润土、粉煤灰、黄沙、水、水泥)对背衬进行填充,然后是注水玻璃双液浆对注浆孔(开孔位置)进行封口.3. 注浆浆液的配比二次注浆采用水泥浆以及水玻璃双液浆,二次注浆总的配比为:(/ 米3)水泥浆膨润土:粉煤灰:黄沙:水:水泥=100千克:400 千克:680千克:430 千克:160千克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水灰比0.5,水泥浆和水玻璃比例1∶1.4. 注浆量二次注浆的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2米p~0.4米p,浆液流量:10~15L/米in,使浆液能沿管片外壁较均匀的渗流,而不致劈裂土体,形成团状加固区,影响注浆效果;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为0.3米p~0.6米p.二次注浆一般每5环注一次.形成有一定范围的环箍,从而限制隧道的变形和沉降.注浆孔位为支撑块和连接块的中心孔,长区间如遇邻接块注浆孔封住时,在下一环注浆.每5环注浆量一般约为2米3,并根据实际隧道沉降监测情况调整,以保证隧道线形在规范要求范围内.5. 施工设备二次注浆使用专用的泥浆泵,注浆前凿穿管片吊装孔外侧保护层,安装专用注浆接头.六.质量控制(一)工程质量保证制度:1. 成立工程项目经理负责人质量管理小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中规定的责权要求运行.2. 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组织质量教育,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强化工序控制,由责任化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提任质量控制人员,配合监理工程师实施监督检查,保证工程质量.3. 加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严格执行进料检验程序,保证施工材料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确保工程质量.4. 配备好施工机具和计量工具以满足施工要求,建立健全各种资料、原始记录、使之成为评价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5. 加强与甲方,监理的配合,认真接受指导和监督.(二)工程质量措施:1. 配料:采用经计量准确的计量工具,严格按照以设计配方配料施工.2. 注浆:注浆一定要按程序施工,每段进浆要准确,注浆压力一定要严格控制,专人操作.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地面溢浆时,应立即停止注浆,每段注浆量应严格设计进行,跑浆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3. 注浆完成后,应采用措施保证注浆水不溢浆跑浆.4. 每道工序均要按排专人,负责每道工序的操作记录.5. 整个注浆施工应密切注意和防止地面出水溢浆、隆起等情况,加强对施工地段的沉降观测.6. 注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注浆准备,注浆一经开始应连续进行,力求避免中断.7. 每根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浆管,避免堵管,对于沉积凝固严重的注浆管要及时更换.七.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一)安全措施:1. 建立健全各种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现场交接制度.2. 注浆泵及高压管路必须验试运转,确认机械性能和各种阀门管路,压力表完好后,方准施工.3. 每次注浆前,要认真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的灵敏度,并调整到规定注浆压力位置.4. 安装高压管路和泵头各部件时,各丝扣的联接必须拧紧,确保联接完好.5. 注浆过程中,禁止现场人员在注浆孔附近停留,防止密封胶冲式阀门破裂伤人.6. 注浆时不得随意停水停电,必要时要事先通知,待注浆完成并冲洗后才可停水停电.7. 注浆施工期间,必须有专门机电修理工,以便出现机械和电器故障时能及时处理.8. 注浆现场操作人员必须配制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劳保用品,方可进行注浆施工.(二)文明施工:1. 围挡设施:施工现场围挡应封闭严密、完整、牢固、美观,上口沿要平、外立面要直,高度不低于1.8米,沿街围挡应使用金属板材.2. 施工现场的各种标牌字体应书写正确、规范、工整、美观,并经常保持整洁完好.3. 施工现场内整洁,无杂物.4. 施工现场要有排污池,及时清理沉淀物,保持现场清洁.- 1 -。
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施工方案

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施工方案一、引言盾构隧道是一种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常用于城市地铁、供水管道等项目中。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为了加固地层、防止地表沉陷,常使用注浆技术。
本文将探讨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的施工方案。
二、盾构同步注浆方案1. 盾构施工流程在盾构施工中,首先需要确定隧道的布设位置,并进行地质勘探,以便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然后进行盾构机的安装和调试,确定施工参数。
接着进行盾构机的开挖和推进,同时进行同步注浆作业。
2. 同步注浆的意义同步注浆是指在盾构机推进的同时对隧道周围的土层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确保施工安全。
3. 注浆材料与设备在同步注浆过程中,通常使用水泥浆、膨润土浆等材料,通过注浆设备将材料注入地层中。
注浆设备包括注浆泵、注浆管道等。
4. 同步注浆施工流程同步注浆施工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注浆方案确定、材料搅拌与输送、注浆施工、质量监控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注浆效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三、二次补浆施工方案1. 二次补浆的必要性在盾构同步注浆完成后,仍然需要进行二次补浆。
因为同步注浆只是针对隧道周围土层进行加固,而土层深处可能存在未被加固的空隙,通过二次补浆可以填补这些空隙,提高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2. 二次补浆材料与设备二次补浆通常选用高强度水泥浆等材料,通过专用的补浆设备进行注入。
补浆设备包括灌浆管、泵送设备等。
3. 二次补浆施工流程二次补浆的施工流程包括隧道拱顶清理、取样测试、材料搅拌、补浆注入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补浆厚度、补浆速度等参数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四、总结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关于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施工方案的介绍,希望能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盾构区间同步及二次注浆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1区间概况 (1)2.2工程地质 (2)2.3水文地质 (6)2.4注浆方式 (7)3、注浆施工 (8)3.1同步注浆 (8)3.2二次注浆 (10)4、施工资源配置 (14)4.1机具配置 (14)4.2劳动力配置 (14)5、质量保证措施 (15)6、安全保证措施 (15)7、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盾构区间同步及二次注浆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17(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0299-2018)(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172、工程概况2.1区间概况本隧道为天津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长泰河东站工程~渌水道站左线区间,设计起讫里程为左DK33+592.383~左DK35+197.487,长链长13.124米,隧道全长1618.228米;。
隧道结构覆土厚度在9.8m~19.8m之间。
区本区间线间距12.5m~17.2m,于左DK34+734.635设置一座联络通道,在左DK34+153.756设置1座联络通道兼泵房。
本盾构区间采用1台盾构机施工,隧道出渌水道站后以半径600m曲线向东偏转,沿微山路向北敷设,临近泗水道后以半径400m曲线向西偏转,到达长泰河东站。
隧道纵断面呈V形坡左线线路出渌水道站后以313.124m长4‰、250m长23‰、480m长6.426‰下坡段、250m长13.5‰、250m长25‰上坡段到达长泰河东站。
开挖半径为3.3m,衬砌管片厚度为350mm,环宽1500mm,局部采用环宽1200mm。
端头井加固采用ϕ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加固,ϕ800@500高压旋喷包角加固。
加固范围为:纵向加固长度11m,加固宽度为盾构外径两侧各3.0m,加固深度为盾构井以下3.0m。
修改后的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方案

目录一、同步注浆11.1同步注浆系统原理11.2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材料选用依据及设计21.3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的设定31.4同步注浆工艺流程及过程控制5二、二次补注浆72.1注浆材料72.2注浆设备82.3注浆参数82.4注浆孔位置82.5注浆过程控制8一、同步注浆盾构机的外径为6.28m,管片的外径为6.0m,当盾构机掘进后,在管片与地层之间将存在一定的空隙,为控制地层变形,减少沉降,并有利于提高隧道抗渗性、管片衬砌的早期稳定,管片壁后环向间隙主要采用同步注浆方式填充。
同步注浆的材料、配比、参数及工艺等根据本工程地质水文和环境条件,并参照以往的类似工程经历及现场推进速度确定。
1.1同步注浆系统原理本工程施工的盾构机配有同步注浆系统。
同步注浆管采用置式的形式依附在盾构壳体上;在后配套上安置两台注浆泵,每台注浆泵有两个注浆缸,共有4根注浆管通向盾尾,沿盾尾圈对称布置,为了防止盾尾注浆管发生堵塞,在盾尾的注浆管旁边另外安装有4根备用注浆管。
泵送注浆量是通过调整液压油缸的速度进展调整,每个泵送油缸都装有计数指示器,盾构司机可以根据计数器上的读数了解每根注浆管的注浆量。
注浆可以采用手动或者自动两种方式控制。
在盾尾注浆管路的出口处装压力传感器,在盾构操作室和注浆控制箱上都可以看到注浆时管路出口处的压力。
设置为自动控制时,应预先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设置注浆最大压力值和最小压力值,当注浆压力到达设定最大注浆压力时,注浆管路所连接的液压油缸立即自动停顿工作;当注浆压力减小到PLC所设定的最小压力时,液压油缸自动启动重新开场注浆。
设置成手动控制方式那么人工根据掘进情况随时调整注浆量。
在后配套上安置一个储浆罐,每台电瓶车后拖一节运浆罐,同时在储浆罐和运浆罐均装有搅拌叶片对浆液随时进展搅拌,可防止浆液凝结或离析。
浆液材料在盾构井旁边的搅拌站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合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浆液车,由电瓶车运输到隧道,利用浆液车上的转运泵将浆液打到储浆罐,注浆泵与储浆罐连接,浆液压注与盾构掘进同步进展。
二次注浆作业指导书

盾构施工二次注浆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南京地铁七号线D7-TA03标土建一工区古平岗站~福建路站区间盾构掘进二次注浆施工。
2.施工措施二次注浆是对同步注浆的一个补充,在地层水量较大、通过软弱地层、过断裂带地层时出现的管片背后存在空间的情况,及时进行二次注浆填充管片背后空间,及时稳定管片。
二次补浆措施有利于控制管片错台、管片漂移、地层沉降、管片渗漏水等问题。
针对本工程特点,在管片脱出盾尾后,每5~10环通过二次注浆施做一个止水环箍,确保盾构掘进的顺利进行、地面建构筑物及管线安全。
2.1 二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1)二次注浆工艺流程二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2.2 设备及材料所需材料和设备:水泥、水玻璃、注浆机、水管、搅拌桶2.3 注浆参数:浆液:采用单液水泥浆或双液浆(根据具体施工地层和注浆的要求效果)。
1)单液浆水灰比:定为1:1~0.8:1(施工时根据实际试验调整确定)。
2)双液浆水玻璃稀释:水玻璃:水=1:1~2:3 。
水玻璃:水玻璃与水泥浆体积比约0.5:1~1:1。
二次注浆的压力一般大于同步注浆的注浆压力,一般采取3-5bar。
注浆量的控制取决于注浆压力的变化。
达到设计施工的注浆压力后即可停止施工。
2.4 注意事项①注浆过程中,要求对注浆压力严格控制,避免因为注浆压力过大,对管片造成开裂、上浮现象;②在钻孔过程中,避免钻头倾斜角度过大,使得吊装孔螺纹受损,在安装堵头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对堵漏水有一定的影响;③双液浆施工中,工人应该避免浆液溅到身体上,若不慎溅到,及时用清水冲洗,施工应该重点保护眼睛等重要部位;④注浆过程中,在配制双液浆时,要根据玻璃水的实际浓度,现场试验初凝时间,达到要求后固定配比进行搅拌;单液浆现场调整水灰比即可;⑤双液浆施工过程中,避免中途停工,如要停工,必须及时的冲洗注浆管路,避免堵塞,造成清理困难,使得施工断断续续;⑥施工选择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同时施工,不影响盾构隧道的正常施工,有专门的施工人员进行隧道的补浆施工;⑦做好补浆施工施工纪录,注浆量、注浆压力、配合比和注浆效果等,为以后的补浆施工提供参考。
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方案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01标段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目录一、工程概况 (3)1、工程简介 (3)2、隧道所经过的地质状况 (3)3、各岩土层的富水性及渗透系数 (4)4、洞身经过地段的围岩级别 (5)二、同步注浆的目的与原理 (6)1、同步注浆的目的 (6)2、同步注浆的原理 (6)三、同步注浆材料选用、参数设置与注浆工艺 (6)1、注浆材料及配比设计 (7)2、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 (7)3、同步注浆工艺和方法 (9)4、同步注浆的注意事项 (10)四、二次注浆 (10)1、二次注浆的目的 (11)2、防水、堵漏提高隧道抗渗能力 (11)3、二次注浆浆液配比与施工方法 (11)五、安全保证措施 (12)六、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2)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大连地铁2号线工程201标段【西安路始发井~交通大学站】盾构区间工程,盾构法隧道起止里程为DK16+803.63~DK18+130(左线DK16+804.1~DK18+129.457,其中长链16.398米),盾构法双线掘进长度为2668.595米。
其中DK16803.63~DK17504.522为左右线上下重叠段,竖向净距约为 2.7米。
在DK16+796.63处设盾构始发井,在DK16+988.342~DK17+004.522处设联络通道,DK17+504.522~DK17+525.022处设区间风井,在DK18+135.5处设盾构接收井。
盾构隧道衬砌管片外径6000mm,内径5400mm,管片宽度1200mm,管片厚度300mm。
管片分为6块:3块标准管片,2块相邻管片,1块封顶管片。
2、隧道所经过的地质状况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①1素填土:灰褐-黑灰色,主要由粘性土、碎石、建筑垃圾等杂质组成。
碎石粒径20-120mm不等,局部块石,硬杂质含量占全重量30-70%左右,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状态,路面孔顶部有100cm左右的沥青路面及路基,层厚0.30~7.30m,层底高程-0.35~12.40m。
盾构同步二次注浆方案

盾构同步⼆次注浆⽅案同步注浆、⼆次注浆施⼯⽅案当盾⽚脱离盾尾后,在⼟体与管⽚之间会形成⼀道宽度为115~140mm左右的环⾏空隙。
同步注浆的⽬的是为了尽快填充环形间隙使管⽚尽早⽀撑地层,防⽌地⾯变形过⼤⽽危及周围环境安全,同时加强管⽚外防⽔并使隧道整体得到。
在同步注浆后若发现以下情况之⼀(1、隧道成形后地⾯沉降仍有较⼤的变化趋势;2、局部地层较软;3、同步注浆注浆量不⾜时),可通过管⽚中部的注浆孔进⾏⼆次注浆,⼆次注浆可起加强及堵⽔的作⽤。
⼀、注浆材料的选择1.⽔泥技术标准: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5-1999标准名称:硅酸盐⽔泥、普通硅酸盐⽔泥材料名称:普通硅酸盐⽔泥强度等级:32.5R进货验收批量:不⼤于300t,附有质量证明书2.粉煤灰技术标准: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56-1991标准名称:⽤于⽔泥和混凝⼟中的粉煤灰级别:三级进货检验:不⼤于200t,附有质量证明书3.砂技术标准: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GJG52-1992标准名称:普通混凝⼟⽤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法产源:河砂规格:细砂,u f=1.6~2.2验收批量:不⼤于400m34.粘⼟材料名称:钠基膨润⼟、普通粘⼟进货验收:5.减⽔剂技术标准: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JG8076-1997品质:合格进货检验:⽣产⼚家提供性能检验合格证6.⽔玻璃规格:35~45波美度进货检验:质量证明书及现场测试波美度⼆、同步注浆1、注浆⼯艺流程注浆⼯艺是实现注浆⽬的,保证地⾯建筑物、地下管线,盾尾密封及衬砌管⽚重要的⼀环。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并根据地层特点及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各种参数,确保注浆质量和安全。
注浆⼯艺流程如图⼀。
2、注浆的⽅式采⽤盾尾璧后同步注浆⽅式。
壁后注浆装置由注浆泵、清洗泵、储浆槽、管路、阀件等组成,安装在第⼀节台车上。
当盾构掘进时,注浆泵将储浆槽中的浆液泵出,通过四条独⽴的输浆管道,通到盾尾壳体内的4根同步注浆管,对管⽚外表⾯的环⾏空隙中进⾏同步注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9104-3标段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施工方案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_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 号线工程9104-3 标段2014 年04 月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 错误! 未指定书签1.1 编制依据......................... 错误! 未指定书签1.2 编制原则......................... 错误! 未指定书签1.3 章、节及图、表编目说明..................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二章工程概况. ........................................... 错误! 未指定书签2.1 工程简介......................... 错误! 未指定书签2.2 区间地质概况....................... 错误! 未指定书签2.3 区间水文地质概况......................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三章同步注浆. ........................................... 错误! 未指定书签3.1 同步注浆的方式与定义.................... 错误! 未指定书签3.2 盾构同步注浆....................... 错误! 未指定书签3.3 上软下硬地层同步注浆. ................................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四章二次补浆. ........................................... 错误! 未指定书签4.1 二次补浆目的....................... 错误! 未指定书签4.2 防水、堵漏提高隧道抗渗能力................. 错误! 未指定书签4.3 二次补浆的注浆方式及浆液配比............... 错误! 未指定书签4.3 注浆压力及注浆量...................... 错误! 未指定书签4.4 施工设备.........................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五章应急预案. ........................................... 错误! 未指定书签5.1 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错误! 未指定书签5.2 应急物资......................... 错误! 未指定书签5.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六章质量控制. ........................................... 错误! 未指定书签6.1 工程质量保证制度...................... 错误! 未指定书签6.2 工程质量措施.......................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七章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 ................................... 错误! 未指定书签7.1 安全措施.......................... 错误! 未指定书签7.2 文明施工 .........................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和深圳市有关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2)遵守、执行合同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业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3)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组织设计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1.3章、节及图、表编目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分章、节编制,连续编号,即以章、节进行统一编号。
图表按章分别编号:表的编号形式为:表,表示该表所在章、节,z表示该表在该章节的图号顺序,如表3.3-1表示第三章第三节中第1张表;图的编号形式为:图,含义与表相同。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9104-3 标段园岭-鹿丹村站共有3个区间,分别是园岭站〜红岭站区间、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和大剧院站〜鹿丹村站区间。
1、园岭站〜红岭站区间区间设计起点里程为右20+389.300( 左20+389.300) ,设计终点里程为右21+081.600(左21+081.600)。
区间右线累计全长697.493m (长链5.193m),左线累计全长698.140m (长链5.840m),于20+625.970处设置联络通道。
区间从园岭站南端出发后,左右线均以1500m半径的曲线由红岭中路东侧路侧转向红岭中路路中,之后区间一直沿红岭中路路中南行,直至止于红岭站北端。
两站之间的线路为单坡形式,最大坡度-28.289 %°。
隧道顶板覆土厚度为10〜18m2、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区间设计起点里程为右21+264.600 ( 左21+239.600) ,设计终点里程为右22+017.200 (左21+017.200)。
区间右线累计全长752.492m (短链0.108m),左线累计全长777.543m (短链0.057m),于21+500.000处设置联络通道。
区间从红岭站出站后,沿红岭中路南行,区间左线局部下穿大剧院一层地下停车场,在深南中路路口穿越红岭人行地道,上跨既有地铁一号线科大区间、地铁二号线燕大区间后,至V 达大剧院站。
最小曲线半径为R1000m区间线路纵断面为单坡形式,最大坡度为10.971 %,隧道覆土7〜19m。
3、大剧院站〜鹿丹村站区间区间设计起点里程为右22+126.817 ( 左22+126.844) ,设计终点里程为右22+610.000 (左22+610.000)。
区间右线累计全长484.983m,左线累计全长459.538m (短链25.418m)。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内径为5400。
区间从大剧院站出站后,在金华街路口以350n半径转入深圳城建开发集团和滨苑小区,下穿14栋多层建筑,转入滨河大道后至达鹿丹村站。
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为350m,总体场地条件较差,线路纵断面为单坡形式,最大坡度为28%,隧道顶覆土8〜22 m。
2.2 区间地质概况1园岭站〜红岭站区间本区间地形起伏较小,地貌属台地,地面高程8.9m〜17.4m。
两侧建筑物密集,下穿红岭中路,地面交通繁忙。
本区间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硬塑状砾(砂)质粘土、全风化花岗片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
右线隧道在20+881.420+981.4 处遇上软下硬地层,下方基岩为<12-4>微风化花岗岩(全断面穿越硬岩约13m),单轴抗压强度达到100 以上,上方为<12-1>、<12-2>全、强风化花岗岩。
左线区间隧道在20+881.420+981.4处遇上软下硬地层,下方基岩为<12-4>微风化花岗岩(89*3.7m),单轴抗压强度达到100以上,上方为<12-1>、<12-2>全、强风化花岗岩。
2、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本区间所处地形为冲积滨海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2.1-10.0m 之间。
基底为花岗岩,上部发育冲积一海积砂,地面被建筑物,道路覆盖,原始地貌不复存在或变得极为模糊。
本区间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硬塑状砾(砂)质粘土、全风化花岗片岩、强风化花岗岩,区间左线在21+225.705 处遇上软下硬地层,上方为全风化花岗岩,下方基岩为中风化花岗岩、上软下硬地层长度54.7m3、大剧院〜鹿丹村站区间区间所处地形为河谷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5.010.0m 之间,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岩石,上部发育为冲积粘土,圆、卵石等地面被道路覆盖,原始地貌不复存在或变的极为模糊。
区间穿越隧道地层主要为硬塑状砾(砂)质粘性土、全风化岗岩片、强风化花岗岩、中、微风化花岗岩,在里程22+239.341 处存在地质断裂带:隧道在22+342.902 处有基岩侵入,基岩段全长约222.5m 全断面基岩段长75.7m2.3 区间水文地质概况1、园岭站〜红岭站区间本区间原始地貌为台地,其地势平坦。
本场地揭露第四系地层为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及残积层,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地形地貌和地下水补给来源等因素控制。
勘察期间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3.60〜4.90m,标高10.38〜14.06m。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二月起随降雨量增加,水位开始逐渐上升,到六月至九月处于高水位时期(丰水期),九月以后随着降雨量减少,水位缓慢下降,到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处于低水位期(枯水期)。
2、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本区间原始地貌为台地及其间沟谷区, 其地势平坦, 本场地揭露第四系地层为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及残岩层,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
地下水位的变化地形和地貌和地下水补给来源等因素控制。
勘察期间揭露地下水稳定水埋深1.90-6.30m 标高-0.25-3.98m 。
3、大剧院〜鹿丹村站区间地貌属于河谷冲积平原,现地势平坦。
本场地揭露第四系地层为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及残积层, 基岩为花岗岩。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地形地貌和地下水补给来源等因素控制。
勘察期间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50-4.50m 标高0.47-3.26m ,平均标高1.74m第三章同步注浆3.1同步注浆的方式与定义同步注浆是通过同步注浆系统及盾尾的注浆管,在盾构向前推进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时进行。
浆液在盾尾空隙形成的瞬间及时起到充填作用,从而使周围岩体获得及时的支撑,可有效地防止岩体的坍陷,控制地表的沉降。
在地层稳定性差,采用模式掘进时,同步注浆的重要意义更为明显。
3.2盾构同步注浆当管片脱离盾尾后,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环形空隙。
同步注浆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填充环形间隙使管片尽早与地层共同作用,防止地面变形过大而危及周围环境安全,同时作为管片外防水和结构加强层。
(1)注浆材料及配比设计1)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同步注浆材料,该浆材具有结石率高、结石体强度高、耐久性好和能防止地下水浸析的特点。
水泥采用42.5抗硫酸盐水泥,以提高注浆结石体的耐腐蚀性,使管片处在耐腐蚀注浆结石体的包裹内,减弱地下水对管片混凝土的腐蚀。
2)浆液配比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盾构施工经验,同步注浆拟采用表3.2-1所示的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