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盾构注浆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 盾构法隧道施工概述2.1 盾构法简介2.2 盾构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2.3 盾构法施工流程3. 同步注浆技术介绍3.1 同步注浆技术原理3.2 同步注浆技术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作用3.3 同步注浆技术的优势4.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1 土质勘察与分析4.2 注浆材料及设备的准备4.3 施工方案制定5. 注浆施工过程5.1 土压平衡盾构机的操作5.2 注浆材料的选择与混合5.3 注浆工艺参数的设定5.4 同步注浆与盾构施工的配合6. 质量控制6.1 注浆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6.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措施6.3 施工结束后的质量评估7. 安全措施7.1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风险分析7.2 注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7.3 突发情况应急预案8.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验收8.1 工程验收标准与程序8.2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的验收指标9. 总结与展望附件:相关图表和数据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一种利用盾构机械进行推进和开挖的方法。

2. 注浆技术:将注浆材料注入隧道围岩中,强化地层结构的方法。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 盾构法隧道施工概述2.1 盾构法简介2.2 盾构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2.3 盾构法的优势与限制3. 同步注浆技术介绍3.1 同步注浆技术原理3.2 同步注浆技术的目的与作用3.3 同步注浆技术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场景4.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4.1 地质勘察与分析4.2 注浆材料的选择与准备4.3 注浆设备的安装与调试4.4 注浆施工方案的制定4.5 注浆施工过程的实施5.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1 注浆材料质量的监控与检验5.2 注浆施工过程的监测与测试5.3 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与调整6. 安全管理与应对突发情况6.1 注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6.2 突发情况的预防与应急预案6.3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安全检查与评估7. 工程验收与质量评估7.1 工程验收标准与程序7.2 注浆工程的验收指标与要求7.3 施工质量评估的方法与指标8.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的总结与展望附件:相关图表和数据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一种利用盾构机械进行推进和开挖的方法。

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

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

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一、前言盾构工法是一种地下隧道开挖施工的高效、安全、节能方法,而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是在盾构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注浆来加固地下隧道的一种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能够提高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渗性能;2. 盾构施工进度和注浆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可大大缩短工期;3. 整个施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干预少;4. 注浆材料使用环保、无毒,对环境无污染;5. 施工过程中无需使用大量的人力和机械设备。

三、适应范围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适用于地下城市铁路、公路、水利、矿山等隧道施工中,特别适用于软弱地层、高水位、高地下水位、变形敏感地层等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施工。

四、工艺原理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通过在盾构进尺过程中不断注入注浆材料,形成一个均匀、致密的注浆体,使隧道墙体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抗渗性。

该工法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在盾构机前部设有注浆管,通过注浆泵将注浆材料注入管道;2. 盾构机前部还设有刮土器,将隧道内的土层刮入盾构机内;3. 盾构机尾部设有清洁装置,清理管道中的混凝土渣滓。

五、施工工艺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盾构机安装和调试阶段:安装盾构机、注浆管、刮土器等设备,并进行测试和调试;2. 盾构机进尺阶段:启动盾构机,逐步推进盾构机前进,并同步注入注浆材料;3.施工过程监控阶段:通过监控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艺的顺利进行;4. 盾构机出洞阶段:完成隧道开挖后,停止盾构机的推进,并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

六、劳动组织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需要配备专业的盾构机操作人员、注浆工、清洁工等人员,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

七、机具设备盾构同步注浆施工工法需要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盾构机、注浆泵、注浆管、刮土器、清洁装置等,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高效、稳定的性能,并符合安全要求。

31、盾构始发安全技术交底

31、盾构始发安全技术交底
5、在始发阶段应控制盾构推进的初始推力避免过大。
备注: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应按施工工序、施工部位分部分项进行。
安全技术交底接底人签到表(按手印)
序号
姓名
职务/工种
联系电话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盾构机初推
1盾构机操作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经过有关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并取证后方可上岗。
2、盾构始发前,在经工程部门对洞口的土体作质量检查后,再按始发技术方案进行操作,保证始发安全。
3、盾构始发前,检查反力架与始发托架是否加固到位,盾构机与始发托架接触部位设置防扭转装置。
4、负环管片定位时,管片横断面中线应与线路中线一直。
4、安全用电遵循“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箱、一机、一闸、一漏”用电原则;非专职电工不得进行用电设备的连接与拆除;用电设备与线路结缘防护良好。
5、气割作业时,气瓶之间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气瓶与切割部位保持10米以上安全距离。气瓶设置回火防止器。
6、高处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带,使用时“高挂抵用”;临时高处作业平台设置稳固,走道板满铺并固定,平台设置临边防护;不得以抛送方式运送工具构件。
4、进入施工现场须着装整齐,不准穿短裤,拖鞋,禁止赤膀露背作业。
5、施工现场施工区域、物料存放区域等非吸烟区严禁吸烟;场地禁止打架斗殴;禁止酒后上岗作业。
6、严禁擅自拆改、移动安全防护设施、消防设施。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

盾构同步注浆

盾构同步注浆

1.1. 盾构同步注浆当盾片脱离盾尾后,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一道宽度为140mm 左右的环行空隙。

同步注浆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填充环形间隙使管片尽早支撑地层,防止地面变形过大而危及周围环境安全,同时作为管片外防水和结构加强层。

1.1.1.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同步注浆材料,该浆材具有结石率高、结石体强度高、耐久性好和能防止地下水浸析的特点。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注浆结石体的耐腐蚀性,使管片处在耐腐蚀注浆结石体的包裹内,减弱地下水对管片混凝土的腐蚀。

根据盾构施工经验,同步注浆拟采用下表所示的配比。

在施工中,根据地层条件、地下水情况及周边条件等,通过现场试验优化确定。

同步注浆浆液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下列指标,见表7-6 : 表7-6同步注浆材料配比和性能指标表⑴胶凝时间:一般为3〜10h,根据地层条件和掘进速度,通过现场试验加入促凝剂及变更配比来调整胶凝时间。

对于强透水地层和需要注浆提供较高的早期强度的地段,可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调整配比和加入早强剂,进一步缩短胶凝时间;⑵固结体强度:一天不小于0.2MPa, 28天不小于2.5MPa⑶浆液结石率:>95%,即固结收缩率<5%⑷浆液稠度:8〜12cm⑸浆液稳定性:倾析率(静置沉淀后上浮水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小于5%1.1.2. 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1.1.2.1.注浆压力注浆压力略大于该地层位置的静止水土压力,同时避免浆液进入盾构机的土仓中。

最初的注浆压力是根据理论的静止水土压力确定的,在实际掘进中将不断优化。

如果注浆压力过大,会导致地面隆起和管片变形,还易漏浆。

如果注浆压力过小,则浆液填充速度赶不上空隙形成速度,又会引起地面沉陷。

一般而言,注浆压力取 1.1〜1.2倍的静止水土压力,最大不超过3.0〜4.0bar。

由于从盾尾圆周上的四个点同时注浆,考虑到水土压力的差别和防止管片大幅度下沉和浮起的需要,各点的注浆压力将不同,并保持合适的压差,以达到最佳效果。

盾构施工背填注浆管理技术

盾构施工背填注浆管理技术
21 年 01
第 3 期 3
S IN E E H O O YIF R A I N C E C &T C N L G O M TO N
O建筑 与工程。
科技信息
盾构施工背填注浆管理技术
李 波 ( 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 0 2 ) 16 0
【 要】 摘 本文结合盾构施工 中的实践 , 阐述 了盾构施 工中注浆的一般方法及具体要 求, 详细 进行具体分析。 【 关键词 】 ; ; 注浆 压力 监测 1 概 念
表 12 —
类别 量测项 目 量测工具 测点布置 量测频率 掘进面前后<0 2 m时测 12  ̄ 次/ d 掘进面前后< 0 5 m时测 1
移 2 d 掘进面前后> 0 5 m时测 1 次
必 测
2 盾构隧道 管片注浆的压力、 流量、 速度、 的控制
所谓注浆压力 . 是指浆液 的出口压力应 在切 口压+ . 1 m a 我 O —. P。 6 0 们现在采用的是比较保守 的方法也就是在机内第 四环 注浆 . 上在 理论 保证在初凝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出口压力控制上述条件 下 . 双液注浆是 不会窜入机内的 . 也就是在我们调控管片注浆的压力提供 了一个 可控 范 围。如果在注浆 过程中还是存在孔内负压偏 高的情 况下 , 也可以采 取应变方法 , 2 有 个方 面, ①换孔对角孔 ( 相邻注浆 o② 孔位 不变 , 继 续往前推进 1 ~ O O 2 公分再注浆 21 在正常状态掘进 中注浆量和注浆流量 . 的控制 . 速度 ◆每环推进前 对注浆液进行小样实验 ◆注浆过程中合理掌握 注浆压力 . 使注浆流量和推进 速度参数形 成最佳匹配 使用管片注浆的时候流量不要太低 . 一般控制在 21mn 5 i d 之间. 太低的流量容易造成注浆管堵塞 ◆注浆时参照盾构掘进速度与注浆流量表进行注浆控制 . 对于不 同的地层合理改变每环注浆量和注浆压力 ◆过江掘进过程中由于地层软弱必须保证注浆效果 . 注浆量达到 理论建筑空隙的 10 ~ 8%以上 . 3 % 10 压力控 制在 I p 以内 ma 22 针对漏将的判别及处理方法 - 在机 内漏浆的情况下 . 要进行及时处理 , 首先要确认漏什么浆 . 位 置, 如果是漏水泥浆 . 应按下 面几点操作 a停机补油脂 . 体的方法是在漏 的位 置进行单独打油脂 . 间 ) 具 时 在2 分钟 , 先打内孔 . 再打外孔 b 检查注浆压力是否 正常. 液 的配 比是否合适。 ) A B c 以上两个动作操作 完 . ) 继续前进 . 漏将严 重时必须在处进 行油 脂洗舱 。 2 机 内同步注浆系统 的技术管理 I 3 推进 中应及时充填盾尾处建筑空隙 ,一般可采用同步双液注浆 。 对沉降量要求小的范围可作二次补充注浆或后续压浆 注浆管理的 目 的: 防止土体松弛和下沉 . 减少地表或地下管线的沉降 : 保持隧道衬砌 的早期稳定 : 同时提高管片接缝处的防水性能 同步注浆材料以双液注浆为例 ,分 A液 、 B液 2 ,配合 比如表 种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技术

文章编号:1009-6582(2003)01-0026-05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技术邹 (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洛阳471009)摘 要 随着近年来大量盾构隧道工程的兴建,盾构法施工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

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就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土压平衡盾构 同步注浆中图分类号:U445.43 文献标识码:A1 前 言盾构法施工时的隧道围岩变形是由土质、地下水、隧道断面、埋深以及施工技术等很多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现象,然而对于密闭型盾构而言,围岩变形的主要原因在于衬砌背后注浆的好坏。

由于脱离盾尾后一段时间内盾尾空隙接近于无支撑状态,其变形或局部坍塌随着围岩扰动范围的增大而直接影响地表沉降的程度。

因此,同步注浆技术对提高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盾构掘进模式盾构掘进通常采用三种模式,即敞开式、半敞开式、EP B 模式(土压平衡式)。

敞开式:在前方掌子面足够稳定并且涌水能够被控制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敞开式作业。

在敞开式作业时,压力舱通过螺旋输送机的卸料口与舱外相通而处于无压状态。

半敞开式:半敞开式用于含水、水压为0.1~0.15MPa 左右、掌子面可保持稳定的地层中。

半敞开式作业时隧道掘进速度近似于敞开式作业,压力舱内底部是岩碴,上部为压缩空气(用来平衡地下水压)。

EP B 模式(土压平衡模式):EP B 模式用于围岩不稳定、地下水压力高、水量大的地层,舱内的土碴用以平衡掌子面的土压。

采用EP B 模式施工时,可以用泡沫系统改善碴土的流动性。

泡沫系统可以优化碴土的状态,减小土舱和螺旋输送机中的摩擦力。

和其他掘进模式相比,EP B 模式不需要第二种压力介质(如压缩空气和流体悬浮液),此时岩碴充当了支撑介质(图1)。

3 盾构同步注浆技术3.1 盾构同步注浆的目的盾构同步注浆就是在隧道内将具有适当的早期及最终强度的材料,按规定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在盾构推进的同时填入盾尾空隙内。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1 盾构法隧道施工1.1盾构法隧道施工历史回顾盾构法是在软土地基中修建隧道的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用此法修建隧道在欧洲、美国己有160年的历史。

盾构机最早是由法国工程师M.I.Brunel 于1825年从观察蛀虫在木头中钻洞,并从体内排出粘液加固洞穴的现象,从仿生学角度研制发明的。

并于1843年由改进的盾构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矩形盾构(宽11.4m,高6.8m )隧道,全长458m。

其后,P. W.Bahow于1865年用直径2.2m圆形盾构又在泰晤士河下修建一条圆形截面隧道。

1874年,J.H.Greathead第一次采用气压盾构,并第一次开始在衬砌背后进行压浆,修建了伦敦城南线地铁。

1880~1890年间,用盾构法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圣克莱( St.Clair)河下建成一条直径6.4m,长1870m的Sarnia 水底隧道。

仅在纽约,从1900年后,使用气压盾构法先后成功地修建了25条重要的水底隧道。

盾构隧道在用于修建地下铁道,污水管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前苏联自1932年开始用直径6.0m及直径9.5m的盾构前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修建地下铁道的区间隧道及车站。

在德国慕尼黑和法国的巴黎的地下铁道修建中,均使用了盾构掘进法。

日本于1922年开始用盾构法修建国铁羽线折渡隧道。

从六十年代起,盾构法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土压平衡盾构就是七十年代发明的。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东北阜新煤矿,用直径2.6m的盾构进行了疏水巷道的施工。

1957年起在北京市区的下水道工程中采用过直径2.0m 及直径2.6m的盾构。

上海从1960年起开始了用盾构法修建黄浦江水底隧道及地下铁道的实验研究,从1963年开始在第四纪软弱饱和地层中先后用直径4.2m、5.6m、10.0m、3.6m、3.0m、4.0m、6.2m等十一台盾构机进行了实验隧道,地铁区间隧道扩大实验工程、地下人防通道、引水及排水隧道工程等的施工。

盾构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施工工法

盾构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施工工法

盾构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施工工法一、前言盾构是一种用于隧道开挖的特殊机械设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隧道掘进工具之一。

盾构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施工工法是盾构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该工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少等特点。

下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以洞悉此工法的理论和应用。

二、工法特点盾构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施工工法是一种高速隧道掘进方法,其施工工期较短、品质卓越、安全可靠,是当今隧道施工的一种重要工法。

这种施工方法相比其他施工工法具有很多优势:1. 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泥水循环,减少环境污染;2. 施工安全性高,采用定位钢套管支护,同时进行同步注浆,可以有效防止地层沉降和水密性问题;3. 可以控制地层开挖的速度和质量,使得施工更加规范化;4. 施工效率高,可以大幅缩短开挖周期,提高工效。

三、适应范围盾构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施工工法适用于大范围开挖大直径隧道工程,如城市地铁、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等。

同时,该工法也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地质条件复杂的斜坡和峭壁地形。

四、工艺原理盾构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施工工法的原理是在盾构掘进的同时,采用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技术填充掘进腔,形成与邻近岩土环境无缝接触的掘进箱体,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快速和高品质。

惰性浆液是一种含有低浓度泡沫和一定浓度的泥浆体积流量的混合物。

其操作原理是在所要注浆的区域注入惰性浆液,利用盾构推进的压力作用将惰性浆液塞入围岩中,防止围岩破坏,同时也起到了固化围岩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以保障工程质量:1. 同步注浆:将惰性浆液注入到掘进腔中,保护周围岩层并强化掘进箱体;2. 定位支护:定位钢套管和注浆支撑作为盾构前进的支撑结构;3. 控制推力:根据掘进腔口的岩层情况和盾构的工作状态调整推力,以防地层塌方。

五、施工工艺盾构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施工工法包含了以下施工阶段:1. 前期工作:包括设计和施工准备工作,如勘测、绘制工程施工图、仪器调试、设备验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1盾构注浆施工技术1.前言1.1 盾构注浆施工原理盾构注浆分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两种。

盾构推进中的同步注浆和衬砌壁后二次注浆是充填土体与管片圆环间的建筑间隙和减少后期沉降的主要手段,也是盾构推进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盾构推进过程中,盾尾脱离管片后管片外出现超挖空隙,若不即时回填,扰动地层产生变形、沉降。

进而影响其稳定性和地面建筑物,甚至灾难性的破坏。

所以盾尾同步注浆显得格外重要。

盾尾注浆(同步注浆)就是在盾构机掘土推进的同时,向盾尾超挖间隙以一定压力注入适量的浆液以填充空隙,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围岩土的扰动,控制沉降和变形。

同步注浆使管片和周围土体形成一个整体,有效的控制了隧道在地层中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小半径曲线时还可以防止隧道外移和变形。

二次注浆主要是对同步注浆进行辅助和补充。

1.2盾构注浆施工特点盾构注浆施工因土质条件、推进速度等确定其浆液材料、注入时期和注入量、注入压力等,需要严格控制各参数以达到预期效果。

同步注浆强调的是同步和足量性,二次注浆则根据需要进行施工,是对同步注浆效果不好或者没有填充到位的部分进行注浆,主要使用水泥灰浆进行注入。

由于采用泵压注浆,对浆液的流动性要求较高,所以在浆液的配合比选择上须在考虑土质条件、浆液填充效果的同时考虑浆液粘稠度,以达到浆液能迅速、完好的充填盾尾空隙中去的目的。

1.3适用范围适用于盾构同步注浆、二次注浆施工。

2.同步注浆施工工艺2.1工艺流程图同步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图2-1 同步注浆工艺流程图2.2浆液选择2.2.1浆液分类及主要特点盾构推进施工中的注浆应选择具有和易性好、泌水性小,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浆液进行及时、均匀、足量压注,确保其建筑空隙得以及时和足量的充填。

浆液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有惰性浆液、可硬性浆液及其他形式的浆液。

惰性浆液多为非活性材料配合而成,注入后一定时间内不会凝结产生较大强度,其性质一般与隧道周围土体相似为好;可硬性浆液区别与惰性浆液在与添加了一些活性材料,在注入后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凝结后有一定强度。

另外,根据特殊用途有瞬凝砂浆、加气砂浆等。

1、惰性浆液主要由粉煤灰、膨润土、砂、水组成,主要用于粉质黏土、细粉质砂土等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层注浆。

由于惰性浆对沉降控制等效果不佳,故现采用较少。

2、可硬性浆液主要由粉煤灰、少量水泥、砂、水(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减水剂、缓凝剂等添加剂)组成,主要用于粉质黏土、细粉质砂土等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层注浆。

可硬性浆液对沉降控制良好,在软土地层中得到大量应用。

3、其他浆液根据特殊用途有瞬凝砂浆、加气砂浆等。

2.2.2浆液类型选择浆液的选择受土质条件、盾构工法、施工条件、造价等因素等影响,选择浆液的原则是在掌握浆液特性的基础上按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条件的浆液。

2.2.3常见的浆液配合比常见的浆液配合比见表2-12.2.4浆液配合比优选试验浆液实验主要有重度、标准块(70 mm×70mm)强度实验、稠度实验等。

通过实验调整浆液配合比。

2.3浆液拌制、运输、转驳2.3.1拌浆场地布置浆液拌制系统布置在端头井顶板上,拌浆场地的布置应该以方便施工为宜,拌浆搅拌机应设置在不影响其他施工作业的同时尽量在水平转浆车能到达位置的上方,以便放浆;同时应尽量靠近材料堆放场。

2.3.2浆液运输、转驳拌浆系统由拌浆机及操作平台组成。

浆液拌好后用输送管道输送到自制的储料罐内,通过管片平板车将储料罐运至作业面,随后将浆液泵入盾构机拖车上的储料罐中并立即进行搅拌。

储料罐带有卧式搅拌轴,以防止运输时间过长浆液长时间静止而发生初凝;若浆液发生沉淀、离析,则进行二次搅拌;浆液储存设备要经常清洗。

浆液运输、转驳主要有拌浆房放浆、转浆车水平运输、泵入盾尾注浆搅拌箱几道工序组成。

在水平运输距离(时间)和注浆搅拌箱中搅拌时间较长的时候,应该考虑长时间搅拌对浆液稠度的影响。

为防止可硬性浆液粘结和易于清理,对拌浆机、运浆车的拌浆叶片作加大处理,以便搅拌更彻底,叶片与桶壁间隙控制在10mm以内,且桶体二端无搅拌死角。

压浆泵出口处须有压力显示装置,以便观察压浆情况。

压浆管接至一个压浆出口(近盾壳处),且有控制阀控制进口。

此处还装有控制阀的回路通道返回,以利于通道定期用水冲洗。

对浆液稠度、含水量、流动性、和易性、析水性及抗液化指标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配置设备:在运浆车、拌浆机处均设有冲洗水管,盾构作业面处配置一台疏通器。

2.4注浆时间控制注浆压入的时间应控制在盾尾脱离管片时为宜。

注浆时间滞后,起不到管片脱开盾尾后控制上部土体突沉的目的,只是控制了上部土体沉降的速度,因此浆液压入时间应与管片脱开同步为宜,采用手控操作时,可按每环注浆量算出手按的次数,再根据掘进速度算出每按一次的间隔时间,这样就保证了掘进和注浆的同时开始和同时结束2.4注浆参数选择2.4.1注浆量盾构掘进注浆采用盾尾同步注浆,随着盾构推进,脱出盾尾的管片与土体间出现“建筑空隙”,该空隙用浆液通过设在盾尾的压浆管予以充填。

由于压入衬砌背面的浆液会发生失水收缩固结、部分浆液会劈裂到周围地层中、曲线推进、纠偏或盾构机抬头等原因,使得实际注浆量要超过理论建筑空隙体积。

一般根据实际空隙的体积乘以一个加大系数得到实际注浆量。

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除了排出洞身断面上的土体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土体损失如超挖、纠偏和蛇形运动等。

这些土体损失是通过同步注浆来获得补偿平衡的。

每环同步注浆量计算如下:Q=K×п×(D2-d2)×L/4式中:K为注浆率(1.3~1.8),D为盾构机的切削外径,d为管片外径。

隧道掘进过程中,注浆量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和地表隆陷监测情况进行调整和动态管理。

一般情况下以满足控制地表隆陷降为原则。

盾构通过建筑物时,将注浆率调高至1.5~2.5,注浆压力渐近增加以满足注浆量为上限值。

2.4.2注浆压力p=γh/980+(0.12~0.13)式中:p浆液出口压力(MPa),h隧道上部覆土厚度(m),γ覆土层的平均容重(KN/m3)。

注浆压力可取大于静止水土压力0.1~0.2MPa,并避免浆液进入盾构机的土仓中,在实际掘进中将不断调整。

由于是从盾尾圆周上的几个点同时注浆,上部每孔的压力应比下部每孔的压力略小0.05~0.10 MPa。

根据地质和隧道的覆土厚度情况,注浆压力在砂性土中一般为0.2~0.5MPa,在软粘土中一般为0.2~0.3MPa。

若注浆区域上方有构筑物时,注浆压力不得大于超载压力,宜采用双液注浆,注浆时应严密监测地表变形。

对于不同的管片,注浆压力最大值是不同的,对混凝土管片最大注浆压力不宜超过0.5MPa。

2.4.3注浆速度:压浆速度和推进速度保持同步,即在盾构机推进的同时进行注浆。

2.4.3注浆位置选择注浆位置选择以有利于浆液遍及整个空隙为宜,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可以关闭和打开某些注浆空以调整注浆位置。

2.5注浆参数优化注浆参数的优化主要根据施工中反应出来的数据(地面沉降、隧道浮动等)进行调整优化,寻找一个比较合适的参数进行注浆。

根据不同地质和埋深等情况,注浆参数应实时调整,以控制地面沉降在允许范围内。

遇松散地层,注浆压力很小而注浆量却很大时,应考虑增大注浆量,直到注浆压力超过控制压力下限。

已经注过浆的管片上部土体发生较大沉降或管片间有较大渗漏时,需进行二次注浆,此时注浆量不受上述限制,只受注浆压力控制。

盾构机出洞或进洞时,洞口部位有较大间隙,此时注浆量要根据实际需要量确定。

2.6同步注浆施工将拌制好的浆液由运输车输入盾构机的储浆罐中,并启动搅拌器搅拌砂浆。

注浆跟推进同步进行,且注浆速度应与推进速度相适应,无特殊情况须四个泵同时注浆。

注浆饱满程度由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控制,在安装管片或出碴过程中,要预留部分砂浆,间断泵入以保持管路畅通。

3.二次注浆施工工艺如果同步注浆填充量不足、管片漏水、地面变形过大、过建筑物或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地段,根据地面监测数据或其它要求,对同步注浆未能达到效果时须进行二次注浆。

二次注浆材料通过吊装孔进行,可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或水泥砂浆,在管片出台架后进行,注浆压力为0.3~1.0Mpa。

3.1工艺流程图二次注浆工艺流程见图3-1图3-1二次注浆工艺流程图3.2浆液拌制3.2.1浆液配合比由于二次注浆的目的不同,其配合比也不尽相同,二次注浆根据地层情况选择注浆材料和浆液配比,二次注浆单液浆每立方浆液配比及性能指标见表3-1、表3-2:3表3-2二次注浆浆液性能指标表双液浆配比见表3-3实际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对浆液配比进行调整。

3.2.2投料顺序浆液材料的投入顺序将影响浆液搅拌的质量,一般说来先投入凝结性较强的材料,以免结团后难以搅拌均匀。

3.2.3浆液质量要求水泥、粉煤灰不可有结块现象,砂采用细度模数0.6~1.2的细砂,不可有大粒径的异物;原材料计量误差要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各成分材料按合理顺序投放(水、水泥、砂依次进行);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在2min左右,不得有结块;浆液须进行稠度、含水量、流动性、和易性、析水性及抗液化指标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次注浆的质量要求根据需要也不尽相同,应该通过实验具体确定和根据施工中反馈的数据进行优化。

3.3注浆管路连接由于二次注浆的情况比较特殊,压力一般较大,注浆时应该设置防止浆液反流的闸阀,另外注浆管路应该能够承受隧道外由于地层土压产生的压力和注浆泵的压力,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停止注浆且保证浆液不大量回流。

3.4压浆施工注浆前需在起吊孔内装入单向逆止阀并凿穿外侧保护层。

在一台砂浆泵的输浆管上装有一个分支接口,通过该接口即可实施管片注浆。

二次注浆一般采用手动控制。

压浆时指派专人负责,对压入位置、压入量、压力值均作详细记录,并根据地层变形监测信息及时调整,确保压浆工序的施工质量。

每个循环结束后用膨润土泥浆压注,对注浆管进行清洗,使注浆管路的管壁润滑良好,防止浆液凝固造成堵管现象。

3.5注浆参数2.5.1注浆量二次注浆的注浆量是根据需要充填的体积乘以一个扩大系数得到,扩大系数一般考虑原有土层和浆液的压密、注入损失、劈裂等因素。

2.5.2注浆压力注浆压力应该大于隧道外现有浆液压力或围岩土(地下水)压力,但是不能大于管片的允许压力。

2.5.3注浆孔选择注浆孔通常利用管片的吊装孔进行,将吊装孔的管片混凝土凿除后拧上注浆闸阀。

注浆完成后注入一定的水泥浆凝固后将孔口封牢方可拆除闸阀。

3.6跟踪注浆为控制地表或者构(建)物的沉降,根据监测情况确定注浆施工参数,把地表或者构(建)物沉降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3.7 注浆管理注浆属一道重要工序,须指派专人负责,对注入位置、注入量、压力值均作详细记录,并根据地层变形监测信息及时调整,确保注浆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