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中考物理试题——质量与密度
2018中考物理试题物体的质量和密度

2018中考物理试题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8•宿迁)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
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可能是指下列哪个物理量()A.体积B.质量C.密度D.硬度【分析】①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是体积;②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质量,质量是否变化看物质多少是否变化;③某种物质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叫密度;④物体能够承受压力的程度叫硬度。
【解答】解:A、面包体积发生变化。
故A不符合题意;B、面包被挤扁,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故B符合题意;C、面包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由公式ρ=知,密度变大。
故C不符合题意;D、面包被挤扁,硬度发生变化。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18•枣庄)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物体的形状C.物质的状态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分析】根据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由此可见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
因为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质量是不变的。
故选:A。
3.(2018•聊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B.光盘是用磁性材料制成的C.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D.在橡皮泥上能留下漂亮的指印,说明橡皮泥具有弹性【分析】(1)二极管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2)磁性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磁带、磁卡、磁盘、收音机里面的天线磁棒、录音机的磁头等;(3)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4)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塑性。
【解答】解:A、电视机集成电路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A 正确;B、光盘是利用光来进行工作的,它在光驱中利用激光头发出的光来读取信息,没有用到磁性材料,故B错误;C、现代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故C错误;D、橡皮泥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故D错误。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6质量和密度(含解析)

专题6质量和密度一、单选题1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 不同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甲〉F 乙 ② 液体的密度:p 甲=p 乙③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甲〉p 乙 ④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 甲’=p 乙’A. 只有①和③B. 只有①和④C. 只有②和③D. 只有③和④【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解析】①容器质量相等,容器内的液体质童也相等,所次总重相等,即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故①错误; ②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知』乙容器趣往上,口轻越大,所以乙中液体休积大,根据P 二》可知,乙的密度小,故p 甲>p 乙,故②错误;B. 标准大气压为 1.01 x lO 5Pa ,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泰山山顶上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要小一些,故 B 不符合实际;C. 一支新2B 铅笔的长度与手掌的长度相当,约为 18cm ,故C 不符合实际;D. 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比成年人略小一些,约为 50kg ,故D 符合实际;故选D 。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要多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3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 )③因为p 甲>p 乙,且液面相平,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 甲〉p 乙,故③正确; ④总重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 故选D 。
F G-得,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故④A. 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B. 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C.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D. 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来源】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送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目的单位。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9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含解析

专题9 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8•枣庄)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物体的形状C.物质的状态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分析】根据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由此可见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
因为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质量是不变的。
故选:A。
2.(2018•聊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B.光盘是用磁性材料制成的C.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D.在橡皮泥上能留下漂亮的指印,说明橡皮泥具有弹性【分析】(1)二极管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2)磁性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磁带、磁卡、磁盘、收音机里面的天线磁棒、录音机的磁头等;(3)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4)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塑性。
【解答】解:A、电视机集成电路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A正确;B、光盘是利用光进行工作的,它在光驱中利用激光头发出的光读取信息,没有用到磁性材料,故B错误;C、现代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故C错误;D、橡皮泥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故D错误。
故选:A。
3.(2018•南充)如图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分析】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②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小;③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解答】解:气球下压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球内气体多少没有变化,所以其质量不变;下压过程中气球受到水的压强增大,所以气球体积减小,根据ρ=知,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所以密度增大,故D正确。
135套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7——质量与密度

135套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7——质量与密度一、选择题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B.人体的密度约为1kg/m3C.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1.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1.5m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D.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50g6.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一本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名中学生跑完100米的时间约为8s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1.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dmB.普通中学生走路的速度约为1.1m/sC.酒精灯点燃后外焰的温度约为98℃D.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g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B .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C .一瓶500m L 的矿泉水质量为5kgD .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5.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橡皮泥捏成泥人后,质量变小了B .白糖熬化拉丝制成棉花糖后,质量变大了C .1kg 的棉花和1kg 的铁块,铁块的质量大D .物理课本从武汉快递到潜江,质量是一样的13.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170cm ,体重60kg ,他的体积约为 A .0.006m 3B .0.06m 3C .0.6m 3D .6m 313.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 .8:1 B .4:3 C .4:1 D .2:110.下列测量记录结果错误..的是()A .木块长度:1.4cmB .液体体积:44mLC .被测物体质量:28.4gD .温度计示数:53.5℃ 15.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B .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kgC .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m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4.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A .把纸撕成碎片B .冰熔化成水C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 .把铁丝烧红5.下列是小红同学参加体育中考的一些测量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A .质量为46kgB .身高为1.63dmC .肺活量为2580mlD .800m 长跑的成绩为3min48s10.如右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
(山东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精选6~质量与密度

一、选择题1. (2018滨州)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C)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2.(2018菏泽)下列数居最接近生活实际的实际( D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B. 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C.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D.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g3. (2018济南)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国际上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计量单位体系,叫国际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B )A.米/秒B.千克/米C.牛/千克D.牛/米4.(2018济南)测量物体的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小亮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侧,如图所示。
接下来他要进行的操作是(A )A.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先将平衡螺母移到最左端,然后向右移动游码C.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先将平衡螺母移到最左端,然后向左移动游码5.(2018济宁)如图所示,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C )A.长度为3.2cmB.温度为-1℃C.质量为27.0gD.电压为2.5V6.(2018莱芜)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D)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7.(2018聊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B.光盘是用磁性材料制成的C.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D.在橡皮泥上能留下漂亮的指印,说明橡皮泥具有弹性二、填空题1.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测出牛奶密度为___________kg/m3,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___________。
2018届中考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真题体验把脉中考.doc

2018届中考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真题体验把脉中考考点1 质量及其测量 1.2017·广州中考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
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A.9t B.9kg C.9g D.9mg 【解析】选B。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60kg,其质量的15等于60kg159kg,故B选项符合题意。
【方法归纳】估测质量的方法掂一掂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手掂一掂物体的轻重,来判断物体的质量大小。
用手拿物体时,所用的力越大,说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所以物体的质量就越大。
因此人们用“掂一掂”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质量大小,实质上就是根据重力大小推断质量大小。
2.2016·桂林中考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由热变冷的铝锅B.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C.铁球被压成铁饼D.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解析】选B。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温度、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铝锅由热变冷,温度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正在沸腾的水,部分水汽化成为水蒸气进入空气,水的质量减少,故B符合题意;铁球被压成铁饼,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食品的质量没有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17·衡阳中考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码【解析】选B。
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5期专题06质量和密度含解析20181124178

专题06 质量和密度一、单选题1.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身边的物理量估测的结果符合实际的是( )A.手电筒中的电流大约为3AB.一枚鸡蛋的质量约200gC.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0CD.一般中学生的身高约155mm【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德阳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详解】故选C。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2.下列估测数据与实际不吻合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B.一支钢笔的长度为10dmC.一位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D.家里标有220V,100W的白炽灯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约为0.45A【来源】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物理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A、中学生的质量一般为100斤,即50kg左右,故A与实际吻合;B、一支钢笔的长度约10cm,即1dm;故B与实际不吻合;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符合实际,故C与实际吻合;D、标有220V、100W的白炽灯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约为:,故D与实际吻合;故选B。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3.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漂浮在水上,如图所示,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m3,然后在其上表面放置一个重4N的铝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g取10N/kg,ρ水=1.0×103kg/m3)则该木块()A.未放置铝块前,木块受到的浮力是10NB.放置铝块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10﹣3m3C.木块的密度是0.7×103kg/m3D.放置铝块后,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600Pa【来源】青海省西宁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由G=mg知道,木块的质量是:m木=G木/g=6N/10N/kg=0.6kg,所以,木块的密度是:ρ木=m/V=0.6kg/1×10−3m3=0.6×103 kg/m3 ,故C错误;由于实心正方体木块的体积为1×10-3 m3,所以边长是0.1m,底面积是0.1m×0.1m=0.01m2;由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放入铝块后,木块下表面增大的压力等于增大的浮力,即△F浮=4N,所以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的是:△p=△F/S=4N/0.01m2=400Pa,故D错误,故选B。
(最新整理)2018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质量和密度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 67 72。6 95 119
量 m/g
14.如图﹣1 利用定滑轮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测量一块蓝田玉坠的密度。将玉坠
放入左侧小桶,向右侧小桶内逐渐加水至 19.5mL 时,滑轮两侧平衡,则玉坠的质量
为 g,取下右侧小桶置于水平桌面上,将玉坠浸没在水中如图﹣2 所示,此时
液面示数是 mL,玉坠的体积是 mL,由此可得到该玉坠的密度为
A.8:1 B.4:3 C.4:1 D.2:1 7.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 170cm,体重 60kg,他的体积约为( ) A.0.006m3 B.0。06m3 C.0.6m3 D.6m3 8.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 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 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g/cm3.(ρ 水=1。0×103k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测出 了金属块的密度。 (1)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细线系住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 G. ② 。 ③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ρ= (已知水的密度为 ρ 水). (2)实验反思:在实验中,要使测力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变化,金属块的体积应该 (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16.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 63g 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
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滑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和眼镜
的质量是( )
第 2 页(共 14 页)
2018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质量和密度
A.向右 31.2g B.向右 31.6g C.向左 31.2g D.向左 31。6g 6.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018•烟台)在用天平,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方案一:1.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3.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被测液体,测出总质量m24.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5.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方案二:1.调节天平平衡2.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m13.将烧杯中的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4.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5.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方案三:1.调节天平平衡2.将适量的液体例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4.将量筒中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m25.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1)请观察图,简要说明调节天平平衡的步骤(2)写出以上三种实验方案密度的表达式(3)分析评估以上三种实验方案,指出哪种方案最合理【分析】(1)天平的正确使用: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2)实验目的是测量液体的密度,基本原理是ρ=;(3)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从质量m的测量和体积V的测量分析。
【解答】解:(1)调节天平平衡的步骤: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2)液体的密度,基本原理是ρ=;方案一:液体的密度ρ液==;方案二:液体的密度ρ液==;方案三:液体的密度ρ液=═;(3)方案一:当把液体由烧杯倒入量筒时,烧杯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体积偏小,根据ρ=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大,误差较大;方案三:当把液体由量筒倒入烧杯时,量筒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质量偏小,根据ρ=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小,误差较大;方案二避免了一和三中的这些问题,实验误差较小,故方案二较合理。
17.(2018•淄博)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
则甲瓶液体质量等于乙瓶液体质量,甲瓶液体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分析】(1)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据此分析左右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大小即可;(2)由图得出瓶中液体的体积大小关系,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解:(1)原来天平的横梁已平衡,放上装有液体的两瓶子后,此时的游码归零,横梁仍然平衡,则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即两个瓶及瓶中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因为两个瓶子完全相同(两瓶子的质量相同),所以甲瓶液体质量等于乙瓶液体质量;(2)两个瓶子中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可知,甲瓶中的液体体积大一些,由ρ=可知甲瓶液体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故答案为:等于;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由图得出质量和体积大小关系是关键。
6.(2018•枣庄)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物体的形状C.物质的状态 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概念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对基础概念的考查,难度不是很大。
14.(2018•枣庄)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63g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60cm3,则盐水的密度是 1.05g/cm3,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时会有残留,造成测得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分析】由图读出量筒的示数,由ρ=计算盐水的密度;测量结果的大小受质量与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从步骤的顺序中分析是否对这两个量的测量产生了影响。
【解答】解:由图可知,量筒分度值2mL,盐水的体积:V=60mL=60cm3,所以盐水的密度:ρ===1.05g/cm3;分析实验的步骤可以看出,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烧杯壁不可避免地会有残留的盐水,使得测量的盐水的体积变小,所以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将偏大。
故答案为:60;1.05;偏大;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时会有残留,造成测得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20.(2018·潍坊)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天平调好后,将盛有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g;(2)将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倒出的食用油体积为mL;(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41.0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ρ=kg/m3(4)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大”、“小”或“不变”)。
解析:(1)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50g+20g+3.4g=73.4g,(2)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为V=40ml=40cm3;(3)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m=m1﹣m2=73.4g﹣41.0g=32.4g;该食用油的密度ρ===0.81g/cm3=0.81×103kg/m3;(4)由实验步骤可知,所测量的油的质量m是真实的;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导致所测食用油体积V偏小;由ρ=可知所测油的密度偏大;答案:(1)73.4 (2)40 (3)0.81×103(4)大5.(2018·滨州)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解析:A、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A正确;B、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D、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
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
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选C。
32.(2018·临沂)(6分)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利用ρ=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9.8g(如图乙所示);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15g;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1.12g/cm3。
(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加盐(选填“加盐”或“加水”)。
【分析】(2)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测得的盐水体积V偏小,但质量准确,所以密度变大。
(3)调节横梁平衡时,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向右移动平衡螺母;若指针指针分度盘的中线的右侧,需要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根据指针的位置确定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根据容器的质量和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可以求得盐水的质量,利用求得的盐水质量和告诉的盐水体积,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
(4)如果大于已知密度,需要加水;如果小于已知密度,需要加食盐。
【解答】解:(2)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偏大。
(3)将天平放在水平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50g+5g+4.8g=59.8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2﹣m1=59.8g﹣15g=44.8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40mL=40cm3,盐水的密度ρ====1.12g/cm3;(4)因为测得盐水的密度小于1.15g/cm3,需要加盐以增大密度。
故答案为:(2)偏大;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3)左;59.8;1.12;(4)加盐。
1.(2018·菏泽)下列数居最接近生活实际的实际D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g21.(2018·菏泽)(3分)小丽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是 g,石块的体积是 cm3,石块的密度是g/cm3.21. 27.2 10 2.7222.(2018·东营)(12分)在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物理兴趣小组讨论形成了以下方案:A.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B.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D.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1)以上方案中的步骤,其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即可)。
(2)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
(3入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误差较大,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结果。
(5)请结合(4)中的分析,对该物理兴趣小组形成的方案进行完善。
22.(12分)(1)BCAD(或CBAD)(2分)(2)ρ=(m1–m2)/V(2分)(3)取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达到平衡(2分)(4)所测液体的体积准确,在测量液体质量时因为有部分液体残留在量筒中,导致所测液体的质量偏小,因此所测液体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小。
(3分)(5)(3分)①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1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③将量筒中的部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剩余液体的体积V2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⑤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16.(2018·德州)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图15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测出牛奶密度为___________kg/m3,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