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要素、功能与种类共77页
《新闻评论写作》大纲

《新闻评论写作》大纲第一篇:《新闻评论写作》大纲00658《新闻评论写作》大纲1.1 学科框架一、考核知识点:(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二)新闻评论学的对象二、考核要求:(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1.识记:新闻评论学概念2.领会:新闻评论学与新闻评论写作学的关系(二)新闻评论学的对象1.识记: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的几大部分2.领会:新闻评论学研究的系统性1.2 新闻评论本体一、考核知识点:(一)新闻评论的定义(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地位与功能二、考核要求:(一)新闻评论的定义1.识记:(1)新闻评论的定义(2)新闻事实的定义(3)新闻评论与评论者之间的关系2.领会:(1)新闻评论与新闻事实的报道二者的关系。
(2)新闻事实和重大问题的关系。
(3)新闻报道的倾向性。
(4)为什么不宜提“指导性”和“引导性”?(5)对广播电视节目中几人谈形式是否新闻评论的认定。
讨论:新闻评论的几种定义。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1.识记:新闻评论的五大特点2.领会:(1)政论与新闻评论的关系。
(2)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与新闻性的不同。
(3)思想性与政治性的不同。
(4)为什么不能把“科学性”作为新闻评论的一大特点?(5)大众性的几层意思。
(6)大众性与专业性的矛盾。
(7)新闻评论中不一定要出现新闻事实。
(8)有没有评论者的观点在,是区分消息和新闻评论的关键。
(9)仅仅确立了观点,只能算“评”,只有讲了道理,才能叫“论”。
(10)新闻评论的论理性与学术论文的区别。
应用:分析一篇新闻评论,说明新闻评论的特点。
(三)新闻评论的地位与功能:1.识记:(1)新闻评论的地位。
(2)消息性新闻报道中的竞争策略。
2.领会:(1)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在竞争中致胜的两大法宝之一。
(2)新闻评论是大众传播媒体的旗帜、灵魂和眼睛。
新闻评论对公众的影响。
(3)新闻报道影响着人们想什么,新闻评论则影响着人们怎么想。
(4)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作用与民众参政议政之间的关系。
新闻评论全部PPT

《南方都市报》03年4月25日对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作了详细 报道。标题为: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1、从“上面精神”中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离不开党的方针、政策、党的中心工作 和主旋律。能够体现上级精神的有中央和地方召开的各种 党、政府的会议、工作会议、颁布的法律、法令、文件、 领导人的讲话等,它体现了管理者对这个地方或国家的管 理思想和方法,媒体有责任将这些进行宣传和落实,有效 促进政府的管理水平。
新闻报道越来越易于趋同,而新闻评 论正可以张扬报纸个性。 对受众来说,评论是最具价值、最具 判断力、也最具原创魅力的信息。
四、由做一个称职、完备的新闻工作者的要 求所决定
评论素养应成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 基本素养之一。 评论素养高的记者可以写出高人一筹 的报道,还能根据需要配写多种形式 的评论。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特点
四、在说理论述上由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 相互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五、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与报 刊文字评论之间相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可结合《南方都市报》来对照分析。
第三章
选题与立论
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第一节
选题:选择和确定论题 ,即评论要论及什么方面的问题或 对象。 选题的价值取向:这是指我们确定一个选题的意义、目的 或目标。也就是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
二、 由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所决定
新闻报道 内容:用事实说话,表达一种无形 的意见。 目的:传播新闻信息报道事实。 表达方式:记叙为主。 新闻评论
内容:从事实出发,表达一种有形 的意见。
目的: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到提升。 表达方式:议论为主。 两者相互配合,同样重要。
新闻评论 复习资料

新闻评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
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基本体裁,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各种独特样式,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各类评论文章或节目形式的总和。
2、新闻评论的体裁与类型体裁: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配发式言论(编者按语、短评)、社论、评论员文章、言论版。
类型: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言论。
3、评论的类别:1)媒体评论:A、编辑部评论: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辑;B、记者评论:编者按语、述评、主持人评论。
2)个人评论: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等)、杂文。
4、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1)强烈的新闻性。
A、时新性(时间新鲜、内容新鲜)B、显著性(人物显著、事件显著、时间显著、空间显著)C、重要性(影响人数多、范围广、时间长、程度深)D、接近性(地域接近、利益接近、心理接近)2)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
针对具有政治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着重从政治、思想、伦理、规律的角度发言;3)广泛的群众性。
内容的广泛性和接近性;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吸引广大公众直接参与评论工作。
5、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
新闻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评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
2)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
新闻评论: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
3)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
新闻评论word整理版

新闻评论第一章绪论新闻评论是媒介的旗帜。
各类媒体急需新闻评论人才。
如今,社会处于转型期,世界处于动荡之中。
新闻媒介在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之中,对瞬息万变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问题,要亮明自己的旗帜,发出自己的声音。
没有自己的评论,失去自己的个性,新闻媒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欧美早期报纸,大都以“时报”、“邮报”、“电信报”命名,这些报纸以记载新闻为主,并无评论。
评论出现于报章,据台湾出版的《新闻论》(钱震著)一书中说:英国人狄福首先把新闻与评论“印在一个出版品中,这个出版品,就是他于1704年在伦敦发行的‘评论报’”。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时,着眼点不是新闻,而是利用报刊的论说去呼吁变法维新。
因而中国报刊有一个“以政论为本位”向“以新闻为本位”的发展过程。
资产阶级改良派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74年在香港发行的《循环日报》,主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评论家王韬。
之后,维新派政论家梁启超,以主编《时务报》闻名遐尔。
他的政论呼风唤雨,在中国新闻评论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以后,检讨失败的原因,曾有这样一种看法:“口权与笔权旁落,政权与军权乃不保,实为最主要亦最基本之因素”。
这种说法不完全符合事实。
单靠笔杆子没有那么大的神通。
当时的报馆和电台,绝大部分掌握在国民党手中,中国共产党的“口权”和“笔权”小的很。
但是就凭这很小的一点“口权”和“笔权”,确实战胜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舆论工具。
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这样一篇新闻评论,敲响了开场锣鼓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民主政治,继续解放思想。
广东提出,解放思想,首先从解放表达开始。
人人都有信息知情权,更有言论表达权。
新闻评论员是思想最活跃、最有真知灼见的人。
当今社会,飞速变化,错综复杂。
面对扑朔迷离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人们不仅需要掌握情况,更需要了解有关的看法和见解,以便由此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新闻评论写作完整版(精选知识点)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领会):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
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具体内容(识记、领会):一、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
(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作出反应或表明态度。
(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
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二、政治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新闻宣传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有些新闻评论并不是直接论述政治事件或问题。
(比如,有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学术问题等,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去分析,就不是新闻评论的任务。
新闻评论全部PPT.

二、鲜明的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态度。
2、站在思想、政策、理论高度, 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思想意义,不能就 事论事。
三、广泛的群众性 1、必须面向广大受众。论题应来自
公众,立论也要为民代言。
2、表现方式要平易,要吸引公众参 与新闻评论。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功能
一、引导 1、引导舆论
现实生活中有“媒体舆论场”和“口头舆论场”。两者应 相互衔接。 中国的传媒往往对后者不够重视,实际上是对受众的知情 权和话语权的不够尊重。
第一章 绪论
新闻评论: 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 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 意见的文体。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 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新闻报道是新 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 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相互配合, 不可或缺。
刊于香港,此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个机关报。此报
言论旨在兴我中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发展。
资产阶级另一份重要报纸,是章士钊主笔的《苏 报》。 除章士钊外,还发表章太炎、张继、吴稚晖等爱 国学社师生撰写的昌言革命之文,并声援海内外 学生反帝爱国斗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了同盟会中央机关 报《民报》。该报着重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和民生。
论正可以张扬报纸个性。
对受众来说,评论是最具价值、最具 判断力、也最具原创魅力的信息。
四、由做一个称职、完备的新闻工作者的要 求所决定
评论素养应成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 基本素养之一。
评论素养高的记者可以写出高人一筹 的报道,还能根据需要配写多种形式 的评论。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强烈的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选题立论都要有的 放矢。 2、时效性。关心当前,紧追“热点”。
新闻评论学教程(丁法章) 2

新闻评论学教程(丁法章) 2《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上编新闻评论学的一般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评论学的界说新闻评论学的定义: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一、由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所决定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是作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而存在的,它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形式,在整个信息传输中,总是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报道是基础和主体,它的主要人是报道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用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来启迪受众。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价值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正确舆论引导人”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和最大追求。
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有两种基本手段:一是新闻报道手段,二是评论手段。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一、准确及时地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其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
二、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发挥了云论引导作用。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要素第一节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了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了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第二节论据论据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第二章 新闻评论要素、功能与种类

请分析以下新闻评论中的论据类型:
鼓励“低碳”出行,要先给自行车路权 也许是因为不久前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了公共自行车方案, 以前颇受冷遇的北京自行车租赁服务,最近频现报端。对这个 似乎有点难以为继的行业,各方人士又是盘点,又是调查,找 出费用高、布点少等种种原因来解释他们的经营困境。 可在笔者看来,要想让自行车再次像曾几何时我们被奉为 “自行车大国”时那样“活跃”起来,为北京的道路交通拥堵 “减负”,振兴公共自行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关键得想办 法吸引大家骑车。 现在在北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至少一辆自行车,可没人 愿意骑。放着自家的车不骑,谁还会另花一份钱、另操一份心 去骑租来的车?要是没人愿意骑车,任你公共自行车布点再多 、收费再低,人们爱开车还照样开车。财政没少投入,可马路 还是一如既往地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堵着,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 被越来越浓的尾气熏着。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功能与种类
2019/3/18
1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要素及其要求
一、新闻评论的要素
三大基本要素
论点
论据
论 证
三者关系
论点
论据
证明什么(灵魂)
用什么来证明(血肉)
论证
如何去证明(骨骼)
1、论点
作者对所述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 所持的态度 总论点:处于领导支配地位 分论点:被支配地位 两者之间是主从关系、因果关系等。
在这方面,洛杉矶的做法值得借鉴。如今,素有“汽车之都 ”的洛杉矶也要改弦更张了,设想打造成“自行车之都”。不久 前,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格萨在该市举行的“自行车峰 会”上表示,洛杉矶计划将在未来30年里修建2560公里长的自 行车道,并严防机动车与自行车“抢道”,以确保自行车在洛杉 矶畅通无阻。我国的广东省也表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 角地区建成可供骑行、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分 别穿过珠海、惠州、中山等9座城市,方便居民的出行、休闲和 体育锻炼。可见,北京也该加快脚步了。 同时,一些市民们也要调整自己对自行车的成见。不要因为 个别人表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座上笑” 就蔑视自行车。自行车与身份无关,只要安全方便,骑自行车不 失为一种很好的代步选择,连人大代表都骑车参加两会。更何况 ,骑车也是一种好的健身方法。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布报告说, 慢速骑自行车能达到防癌效果。现在健身中心的“动感单车”项 目很受白领欢迎,一下班就蜂拥到健身房满身大汗地蹬两个小时 车。同样是骑车锻炼,不如尝试到户外去骑,比如骑车上下班, 用时差不多,却省去了堵车挤车的心烦,还能欣赏路上的别样风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