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卷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关于B、C两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是两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方式B. B地区牧民居住的蒙古包易于拆卸、搬运和安装C. 三河马、三河牛是青藏牧区的优良畜种D. B地区气候特点是干旱,C地区气候特点是高寒2.关于甲地形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B. 水土流失是当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C. 人口稠密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D. 应大力发展采矿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三江源的“三江”指的是( )A. 长江、黄河、淮河B. 长江、黄河、澜沧江C.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D. 长江、黄河、怒江4.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放牧B. 滥伐森林C. 全球气候变暖D. 湿地面积缩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从该地区主要畜种和农作物可以推断该地区大部分区域气候()A. 终年炎热干燥B. 温和湿润C.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 寒冷,降水很少6.该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地区()A. 西北部B. 东南部及东部边缘C. 中部及南部D. 北部及西南部7.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A. 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B. 在本区中西部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C. 由于本区各种牲畜对环境造成了太大破坏,因此应禁止放牧D. 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读下面一封信,回答下面小题。
小华:你好!离开家乡后,当天我坐上了从长沙飞往拉萨的飞机。
下飞机后,看到别人也和我一样戴着遮阳帽,涂着防晒霜,背包里还藏着保暖衣等生活物品……家乡田里的油料作物成熟后要及时收割。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小李同学在暑假游记中写道:那天我终于看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春花、夏蝉、秋果、冬雪,每一季都有不同的风韵,更有那渤海湾的大螃蟹,横行脑际。
”根据以下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A.南方地区、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青藏地区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D.西北地区、北方地区2.小李同学的家乡应该是以下哪个城市()A.沧州B.福建C.拉萨D.呼和浩特3.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常见的食品是()A.米饭B.牛排与奶酪C.馒头D.油条与豆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到拉萨可拍摄到的景观是A.B.C.D.5.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A.纬度较低,交通便利B.地形平坦,交通便利C.地势低平,水热较充足D.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6.雅鲁藏布江谷地青稞穗大饱满的原因是()①气温年较差大②年平均气温高③日照时间长④昼夜温差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下图中的I、Ⅱ、Ⅲ、Ⅳ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请仔细思考并回答下面小题。
7.有关Ⅱ区和Ⅲ区的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②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④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⑤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⑥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⑥8.下列关于I区和Ⅳ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Ⅳ区由于地势高峻成为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B.I区东部水草丰美,以三河马、、细毛羊等优良畜种而闻名C.Ⅳ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带D.受降水的影响,I区的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读我国四大牧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考试测试卷

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卷、单选题(共20小题)1. 我国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其影响的因素是()A .纬度因素B.地形地势因素C.海陆因素D.环境因素2. 在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是()A .青藏高原B .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 .准噶尔盆地3. 如图是小晨同学在青藏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他想为照片配一些文字说明,可供选择的是()A .牦牛在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B.京九铁路像一条游龙蜿蜒在“世界屋脊”上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4. 青藏地区特有的动、植物是()A .骆驼、玉米B.藏绵羊、水稻C.牦牛、青稞D.马、小麦5. 青藏地区地高天寒,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该地区优良的畜种是()A .滩羊B.牦牛C.细毛羊D.三河马6. 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的是()A .雪山连绵、冰川高悬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7.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 A .地下水B.雪山和冰川的融水C.山地降水D.海洋水汽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B.长江、黄河、珠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9. 下面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的是()A .长江源区B.黄河源区C.雅鲁藏布江源区D.澜沧江源区10.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长江以外,另外两条指的是(A .黄河、澜沧江B.黄河、雅鲁藏布江C.黄河、珠江D.珠江、塔里木河11.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相当,但气温却低于长江中下是因为青藏高原()游,主 A .纬度高B .海拔高C.距海远D . 晴天多12.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 .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 .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13.下列农业类型中,青藏地区最为典型的是()A . 绿洲农业B . 水田农业C . 河谷农业D . 城郊农业14. 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 纬度因素B . 地形因素C . 海陆因素D . 经济因素15. 青藏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5%,主体是( )A . 有 “世界屋脊 ”之称的青藏高原B . 华北平原C . 四川盆地D . 东南丘陵16.沿青藏铁路旅游观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A . ①①B . ①①C . ①①①D . ①①17. 以下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地区被誉为 “中华水塔 ”B . 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C . 该地区位于青海省D . 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①美丽雪山 ①藏羚羊在奔跑 ①绿油油的稻田 ①别致的傣家竹楼18.读我国某区域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 A 是黄河, B是澜沧江, C 是长江B .A 、B 、C 三条河流均发源于西藏自治区C .D 所在农业区分布着河谷农业D .E 所在牧区是高寒牧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19.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 )A . 北部 B. 南部 C. 东南部 D . 西部20.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A . 干旱 B. 高温多雨 C. 高寒 D .缺氧 二、 非选择题 (共 5 小题)21.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题(含答案)第九章青藏地区一、选择题1、喝青稞酒、品酥油茶,是我国哪一地区人们的待客之道()A.黄土高原 B.新疆牧区 C.东北大平原 D.青藏高原2、青藏地区著名的畜种是()A.三河马 B.三河牛 C.细毛羊 D.牦牛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是()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A.湟水、雅鲁藏布江谷地 B.青藏高原边缘C.黄河、长江源头 D.藏北高原5、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A.日照长,生长期长 B.地势高,气候寒冷C.高山峡谷分布广 D.降水和冰雪融水多6、在青藏高原生长着不畏严寒,能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的()A.牦牛 B.藏羚羊 C.骆驼 D.三河马7、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自然原因是()A.二氧化碳浓度高 B.气温高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适中8、青藏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A.光照强烈 B.干旱少雨 C.昼夜温差大 D.寒冷9、下列说法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D.地热资源丰富10、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比较肥沃B.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C.河谷地区气温高,风力较小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有充足的劳动力11、青海省最主要的农业区是()A.宁夏平原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套平原 D.湟水谷地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来源:]B.青藏地区比西北地区纬度低,所以夏季的气温比西北地区高C.青藏地区多为外流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D.青藏地区的人口密度比西北地区大13、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的牲畜是()A.三河马B.伊犁马[来源:学科网ZXXK]C.牦牛D.骆驼14、青藏地区丰富而洁净的能源是()A.水能B.天然气C.太阳能D.石油15、“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地区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6、我国风力侵蚀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A、南方地区B、黄土高原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7、以下农作物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A. 青稞B.小麦C. 豌豆D. 甘蔗18、我国主要牧区分布在()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C.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19、下列人类活动方式可取的是()A.在内蒙古草原上垦荒种粮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C.在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D.在青藏高原上发展畜牧业20、在我国,下列活动与地区搭配不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滑冰 B.南方——游泳C.西北地区——赛龙舟 D.青藏地区——赛牦牛21、不同的地形条件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下列地形区与其农业景观组合正确的是( )A、辽东丘陵——一片片碧绿的茶园B、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水稻田C、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青藏高原—雪山下棉田广布22、在我国,下列活动与地区搭配不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滑冰 B.南方——游泳C.西北地区——赛龙舟 D.青藏地区——赛牦牛23、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A.塔克拉玛干沙漠 B.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C.腾格里沙漠 D.毛乌素沙漠24、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5、在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高原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农业生产 D.风俗习惯26、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为我国主要的牧区,这里放牧的主要畜种为()①三河马②细毛羊③牦牛④滩羊⑤藏绵羊A.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27、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来源:学科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综合题28、我国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闻名于世,读图回答:(1)西藏自治区南部边缘_______山脉是青藏高原边缘最高大的山脉,远眺山峰,终年可见_______景观.(2)农业生产与活动积温密切相关,西藏的主要农业区位于其南部_______江的河谷地带.(3)今年4月25日,与西藏相邻的国家_______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西藏聂拉木县受灾严重,当地四月均温仅_______ ℃左右,民政部门调拨了大量棉帐篷、棉被和棉大衣等救灾物资.(4)请你从农业、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举出一个事物或现象,反映西藏自治区的地域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在3000﹣4000米,相对高差在1500﹣2000米.这里河谷宽阔,土地肥沃,集中了西藏80%以上的人口.这里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油菜籽粒大,千粒重比东部平原高一倍.材料二:雅鲁藏布江中游区域图(1)图示区域城镇主要分布在_______ 江沿岸.归纳其这样分布对城镇的有力影响(列举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主要畜种有_______、_______、藏山羊.(3)说出图示区域地区油菜籽比东部地区优质的原因:(从日照、温差两方面回答)_______ 、_______ .(4)暑假里,同学们到拉萨旅游,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需要准备什么物品?(列举三种)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读我国西部部分省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所在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油气资源贫乏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高山阻挡,降水稀少D.主要河流注入北冰洋2.下列关于甲、乙所在地形区共同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吾尔族在此聚居B.太阳能资源丰富C.在地形区边缘发展种植业D.以高寒为主的环境特征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饮食。
读图判断,回答下列小题。
3.下列特色饮食属于西北地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4.①所在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高寒B.干旱C.湿热D.冷干5.读青藏地区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阴影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B.该地区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C.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主要是藏族D.图中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铁路成为当地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与①④两区域界线大致一致的是()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界线D.一月份10℃等温线7.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是()A.①区耕地以水田为主B.②区普遍种植油菜和玉米C.③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D.④区沙尘暴气象灾害频发8.横断山区形成了“三江并流”的独特景观,其中“三江”是指A.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B.乌江、赣江、湘江C.岷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D.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在成为一个独特的的地区。
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干旱B.光照充足C.高寒D.冬冷夏热10.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A.藏北高原B.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C.柴达木盆地D.昆仑山山区11.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铁路沿线看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藏民欢歌,青稞片片C.许多铁路高架列车供氧D.经济发达,人口稠密12.三江源位于的省区为A.西藏自治区B.甘肃省C.四川省D.青海省读图,回答下题。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

《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藏袍在一天中的穿戴方式不一样,主要是因为A. 高原地区的风俗习惯B. 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C. 高原地区气候严寒D. 接受更多阳光,有利健康2.某旅游团 7 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 旅行社宣传单提示 : ①早晚天气较凉 , 备好外套、棉衣 ; ②准备遮阳伞、墨镜 ; 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 ; ④带好雨衣等。
我们班小李同学把上述提示与其成因进行的对应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气温日较差大②——空气稀薄 , 光照强③——海拔高 , 气压较高④——经常下雨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的特色食品有汤圆、刀削面、年糕B.②地区的手抓肉是当地牧民的传统美食C.③地区居民主食是馒头、包子、饺子D.④地区的藏族人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4.四大地理单元中,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区是()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5.我国的四大牧区是()A.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C. 甘肃、青海、西藏、新疆D.甘肃、青海、陕西、宁夏6.正在青藏高原旅行的王先生,发朋友圈说旅行中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原因可能是A.纬度降低B.纬度增高C.海拔降低D.海拔升高7.一位教授把我国四大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回答问题。
( 1)“绿色中国”对应的是_________地区。
甲图中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我国四大高原中的 __________高原。
( 2)写出区域分界上的三条主要山脉。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3)青藏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特征是 __________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单元检测卷(有答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 318国道指从上海到西藏樟木的公路。
读318国道示意图(图5),完成小题。
(1)图中318国道①路段比②路段沿线地区()A. 平均海拔高B. 年均温高C. 年降水量多D. 聚落规模大(2)在成都以西路段,沿途生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A. 高山族B. 藏族C. 蒙古族D. 傣族2.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黄牛被称为“高原之舟”B.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C. 江汉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D. 青藏铁路是我国最长的铁路3. 在土地上种庄稼,种了一季又一季,收获了一年又一年,这说明()A. 土地是可再生资源B. 土地是非可再生资源C. 可再生资源可随意使用,不用担心其枯竭D. 土地的生产能力是不会下降的4.上海到西藏樟木的318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图”,完成下列各题(1)这条景观大道从起点到终点的变化是()A. 平均气温增高B. 平均海拔增高C. 年降水量增加D. 人口密度增大(2)景观大道沿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途经湖南省可游览的景点有()A. 黄山B. 林芝C. 张家界D. 贡嘎山5.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A. 青藏高原B. 海南岛C. 东北平原D. 四川盆地6. 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 干旱B. 湿热C. 高寒D. 酷寒7.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点是“高”“寒”B.青藏地区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C.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沿岸D.本区交通落后,至今没有公路和铁路8.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澜沧江以外,另外两条是()A. 长江、黄河B. 长江、雅鲁藏布江C. 黄河、珠江D. 珠江、塔里木河9. 青藏高原单位面积小麦产量高,原因是()A. 水源充足B. 光照强C. 热量丰富D. 土壤肥沃10.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11.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图示地貌名称为()A. 黄土塬B. 黄土梁C. 黄土峁D. 黄土川12. 不同地区文化都留下环境的烙印,下图所示地区拥有延绵的雪山,成群的牦牛,藏族服饰、青稞酒、酥油茶等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①藏高原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热量充足②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③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新疆的优良畜种主要是三河马、三河牛④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变化规律大致是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A.滥采砂金B.全面禁猎C.乱砍滥伐D.过度放牧3.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A.回族B.藏族C.壮族D.蒙古族4.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藏南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青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位于青藏腹地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下图为“青藏地区简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关于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势低平,河湖稀少②种植业发达,铁路网稠密③太阳能资源丰富④雪山连绵,冰川广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与青藏地区“高”“寒”特征关系不密切的是A.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B.冬寒夏凉,空气稀薄C.地处板块交界区,地热资源丰富D.草地、荒漠分布较广7.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等河谷地区,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光热适宜 D.人口众多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②是指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9.①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干旱B.高寒C.冷湿D.湿热10.③区域的特色农业是A.水田农业B.旱作农业C.灌溉农业D.河谷农业11.造成②④两个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河流C.气候D.资源12.图中的城市B和C分别是()A.格尔木、拉萨 B.成都、昆明 C.西宁、兰州 D.西宁、拉萨1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是A.B.C.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年冬季东北平原低温冻害严重B.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春旱严重C.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夏季最严重D.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发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1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人为原因可能有( )①降水量逐年减少②过度放牧③任意砍伐树木④鼠害肆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6.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下列属于“三江源”的是()A.珠江B.黄河C.塔里木河D.怒江17.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区的是()A.四季有花常见雨B.旱地麦浪泛金黄C.大漠黄沙驼铃响D.青稞美酒跳锅庄18.青藏地区主要作物有()A.小米、青稞 B.青稞、豌豆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19.青藏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藏袍便于脱卸袖子的原因是()A.冬寒夏凉 B.太阳辐射强 C.气温日较差大 D.气温年较差大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我国青藏高原形成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2.如图为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①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①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①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①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①由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应禁止放牧 ①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3.如图是小晨同学在青藏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他想为照片配一些文字说明,可供选择的是()A.牦牛在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B.京九铁路像一条游龙蜿蜒在“世界屋脊”上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4.青藏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主体是()A.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东南丘陵5.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的说法,错误的是()A.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B.平均海拔世界最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C.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终年积雪,冰川广布D.冬寒夏热,年温差大,日照弱,日温差小6.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长江以外,另外两条指的是( )A.黄河、澜沧江B.黄河、雅鲁藏布江C.黄河、珠江D.珠江、塔里木河7.青藏地区的主要牧场类型和畜种是()A.高寒牧场——牦牛B.山地牧场——藏绵羊C.温带草原牧场——宁夏滩羊D.高寒牧场——三河马、三河牛8.下列省区中,位于青藏地区的是()A.图AB.图BC.图CD.图D9.如图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图,下利对两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B.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D.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10.以下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B.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C.该地区位于青海省D.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1.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正确的叙述是(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长度也会变长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化扩大,又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12.有关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B.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C.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显著D.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是肥沃的“黑土地”13.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A.小麦、花生B.水稻、油菜C.青稞、小麦D.大豆、甜菜14.我国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15.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A.地下水B.雪山和冰川的融水C.山地降水D.海洋水汽16.图中的城市B和C分别是()A.格尔木、拉萨B.成都、昆明C.西宁、兰州D.西宁、拉萨17.导致我国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18.我国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其影响的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地势因素C.海陆因素D.环境因素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B.长江、黄河、珠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20.青藏地区在农区和城镇的代表建筑及主要材料组合正确的是()A.平顶碉房——木料B.帐篷——牛毛毡C.平顶碉房——石块D.帐篷——丝绸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读三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江源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农业部门以业为主;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气候,农业部门以业为主。
图二阴影地区甲为我国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
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该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等问题,对当地及河流中下游地区产生巨大影响。
(2)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千万年来,藏羚羊在广袤的藏北高原生活,与高原恶劣的天气做斗争,成为高原的优势物种。
但是仅仅因为它们身上轻柔细软的皮毛能编织“沙图什”的披肩(“沙图什”是波斯语“羊毛之王”,其最高售价为4万美元一条),国际“黑手”深入到中国藏北大肆屠杀藏羚羊,使藏羚羊濒临灭绝。
材料二青海省略图。
(1)材料中的藏北高原地区位于_________高原北部,现在该地区成立了①_________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_________等珍稀野生动物。
(2)现在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指的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3)湖泊d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湖和_________湖。
23.去年暑假小泉完成了一次“高原之旅”,读图,回答问题。
(1)暑假,小泉在青藏高原感受到那里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
这和他家乡成都气候特征迥异,成都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
(2)小泉在西藏品尝了当地喜凉粮食作物_________为主要原料加工的美食糌粑、酥油茶等。
青藏地区河谷地带发展喜凉作物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
(至少两方面)(3)在西藏游玩藏传佛教圣地后,小泉登上火车准备到旅游终点站青海省的行政中心A_________市。
途中见到“高原之舟”—_________,并发现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存在草地沙化、水土流失、野生动物锐减等环境问题。
为治理此环境问题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1条)24.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省区的分界山脉是_________。
(2)总体来说,A省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有我国最大的①________沙漠。
此环境下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被称为________农业。
该省区拥有的优势能源矿产是________。
(3)B省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农作物主要是耐寒的________、豌豆、小麦等,农业区主要分布于________谷地,近年来建成的①________铁路,大大加强了该省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5.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盆地,是我国地势________的盆地;D________,E___________。
(2)该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C_____________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区青稞高产的原因是:________。
A. 该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B. 该地区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C. 该地区气温高,雨量充沛D. 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4)图示的铁路线是刚通车的________铁路,它的修建,遇到的技术难题是:________。
A。
高寒问题 B。
地形问题 C。
冻土问题 D。
缺氧问题(5)该区是许多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原因是海拔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①。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做到: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等,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和禁止放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3.【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牦牛在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故A项符合题意;B项,青藏铁路像一条游龙蜿蜒在“世界屋脊”上,而不是京九铁路,故不符合题意;C项,“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真实写照,故不符合题意;D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
4.【答案】A【解析】青藏地区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主体是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
5.【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平均海拔世界最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特点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青藏高原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形成冬寒夏凉的高原气候,具有日温差大的特点。
6.【答案】A【解析】“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7.【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为高寒牧场,主要畜种为牦牛。
8.【答案】D【解析】根据省的轮廓可知A为黑龙江省,B为陕西省,C为山东省,D为青海省;青藏地区主要包括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地区。
9.【答案】D【解析】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西北地区植被自西向东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
10.【答案】B【解析】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但是人类的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11.【答案】D【解析】生态环境遭破坏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径流量会减小,长度也会变短;这里资源稀少,破坏后很难恢复原貌。